《酉陽雜俎》卷十九·廣動植類之四:芝,天寶初,臨川郡人李嘉胤所居柱上生芝草,形類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酉陽雜俎》卷十九·廣動植類之四

酉陽雜俎

卷十九·廣動植類之四

○草篇

芝,天寶初,臨川郡人李嘉胤所居柱上生芝草,形類天尊,太守張景佚截柱獻之。

大歷八年,廬一江一 縣紫芝生,高一丈五尺。

芝類至多:參成芝,斷而可續。

夜光芝,一株九實。

實墜地如七寸鏡,視如牛目,茅君種於句曲山。

隱辰芝,狀如斗,以屋為節,以莖為剛。

《仙經》言,穿地六尺,以?實一枚種之,灌以黃水五合,以土堅築之。

三年生苗如匏(一曰刻)。

實如桃,五色,名鳳腦芝。

食其實,唾地為鳳,乘升太極。

白符芝,大雪而華。

五德芝,如車馬。

菌芝,如樓。

凡學道三十年不倦,天下金翅鳥銜芝至。

羅門山食(一曰生)石芝,得地仙。

蓮石,蓮入水必沉,唯煎鹽鹹鹵能浮之。

雁食之,糞落山石間,百年不壞。

相傳橡子落水為蓮。

苔,慈恩寺唐三藏院後簷階,開成末有苔,狀如苦苣。

初於磚上,色如鹽綠,輕嫩可愛。

談論僧義林,太和初改葬棋法師,初開塚,香氣襲人,側臥磚台上,形如生。

磚上苔厚二寸餘,作金色,氣如?檀。

瓦松,崔融《瓦松賦序》曰:「崇文館瓦松者,產於屋溜之下。

謂之木也,訪山客而未詳。

謂之草也,驗農皇而罕記。」

賦云:「煌煌特秀,狀金芝之產溜;歷歷虛懸,若星榆之種天。

葩條郁毓,根柢連捲。

間紫苔而?露,凌碧瓦而含煙。」

又曰:「慚魏宮之鳥悲,恧漢殿之紅蓮。」

崔公學博,無不該悉,豈不知瓦松已有著說乎?

《博雅》:「在屋曰昔耶,在牆曰垣衣。」

《廣志》謂之蘭香,生於久屋之瓦。

魏明帝好之,命長安西載其瓦於洛一陽一,以覆屋。

前代詞人詩中多用昔耶,梁簡文帝《詠薔薇》曰:「緣階覆碧綺,依簷映昔耶。」

或言構木上多松栽土,木氣洩則瓦生松。

大歷中修含元殿,有一人投狀請瓦,且言:「瓦工唯我所能,祖父已嘗瓦此殿矣。」

眾工不服,因曰:「若有能瓦,畢不生瓦松。」

眾方服焉。

又有李阿黑者,亦能治屋。

布瓦如齒,間不通延,亦無瓦松。

《本草》:「瓦衣謂之屋游。」

瓜,惡香,香中尤忌麝。

鄭注太和初赴職河中,姬妾百餘盡騎,香氣數里,逆於人鼻。

是歲自京至河中所過路,瓜盡死,一蒂不獲。

芰,今人但言菱芰,諸解草木書亦不分別,唯王安貧《武陵記》言,四角、三角曰芰,兩角曰菱。

今蘇州折腰菱多兩腳。

成式曾於荊州,有僧遺一斗郢城菱,三角而無傷(一曰刺),可以節(一曰)莎。

芰,一名水栗,一名?{後}。

漢武昆明池中有浮均菱,根出水上,葉淪沒波下,亦曰青水芰。

玄都有菱碧色,狀如雞飛,名翻雞芰,仙人鳧伯子常采之。

兔絲子,多近棘及,山居者疑二草之氣類也。

天名一精一,一曰鹿活草。

昔青州劉盡,宋元嘉中射一鹿,剖五藏,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

盡恐而拔草,復倒。

如此三度,盡密錄此草種之,多主傷折,俗呼為劉盡草。

牡丹,前史中無說處,唯《謝康樂集》中言竹間水際多牡丹。

成式撿隋朝《種植法》七十卷中,初不記說牡丹,則知隋朝花藥中所無也。

開元末,裴士淹為郎官,奉使幽冀回,至汾州眾香寺,得白牡丹一窠,植於長安私第。

天寶中,為都下奇賞。

當時名公有《裴給事宅看牡丹》詩,時尋訪未獲。

一本有詩云:「長安年少惜春殘,爭認慈恩紫牡丹。

別有玉盤乘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太常博士張乘嘗見裴通祭酒說。

又房相有言:「牡丹之會,?不預焉。

至德中,馬僕射鎮太原,又得紅紫二色者,移於城中。」

元和初猶少,今與戎葵角多少矣。

韓愈侍郎有疏從子侄自一江一 淮來,年甚少,韓令學院中伴子弟,子弟悉為凌辱。

韓知之,遂為街西假僧院令讀書,經旬,寺主綱復訴其狂率。

韓遽令歸,且責曰:「市肆賤類營衣食,尚有一事長處。

汝所為如此,竟作何物?」

侄拜謝,徐曰:「某有一藝,恨叔不知。」

因指階前牡丹曰:「叔要此花青、紫、黃、赤,唯命也。」

韓大奇之,遂給所須試之。

乃豎箔曲尺遮牡丹叢,不令人窺。

掘窠四面,深及其根,寬容入座。

唯繼紫礦、輕粉、朱紅,旦暮治其根。

幾七日,乃填坑,白其叔曰:「恨校遲一月。」

時冬初也。

牡丹本紫,及花發,色白紅歷綠,每朵有一聯詩,字色紫,分明乃是韓出官時詩。

一韻曰「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十四字,韓大驚異。

侄且辭歸一江一 淮,竟不願仕。

興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

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深紫、黃白檀等,獨無深紅。

又有花葉中無抹心者。

重台花者,其花面徑七八寸。

興善寺素師院牡丹,色絕佳。

元和末,一枝花合一歡 。

金燈,一曰九形,花葉不相見,俗惡人家種之,一名無義草。

合離,根如芋魁,有遊子十二環之,相須而生,而實不連,以氣相屬,一名獨搖,一名離母,言若士人所食者,合呼為赤箭。

蜀葵,可以緝為布。

枯時燒作灰,藏火,火久不滅。

花有重台者。

茄子,茄字本蓮莖名,革遐反。

今呼伽,未知所自。

成式因就節下食有伽子數蒂,偶問工部員外郎張周封伽子故事,張云:「一名落蘇,事具《食療本草》。

此誤作《食療本草》,元出《拾遺本草》。」

成式記得隱侯《行園》詩云:「寒瓜方臥垅,秋菰正滿陂。

紫茄紛爛熳,綠芋郁參差。」

又一名崑崙瓜。

嶺南茄子宿根成樹,高五六尺。

姚向曾為南選使,親見之。

故《本草》記廣州有慎火樹,樹大三四圍。

慎火即景天也,俗呼為護火草。

茄子熟者,食之厚腸胃,動氣發疾。

根能治灶瘃。

欲其子繁,待其花時,取葉佈於過路,以灰規之,人踐之,子必繁也。

俗謂之稼茄子。

僧人多炙之,甚美。

有新羅種者,色稍白,形如雞卵。

西明寺僧造玄(一曰「玄造」)院中有其種。

《水經》云:「石頭四對蔡浦,浦長百里,上有大荻浦,下有茄子浦。」

異菌,開城元年春,成式修竹裡私第書齋前,有枯紫荊數枝蠹折,因伐之,餘尺許。

至三年秋,枯根上生一菌,大如斗。

下布五足,頂黃白兩暈,綠垂裙如鵝鞴(一曰鞴),高尺餘。

至午,色變黑而死,焚之氣如麻香。

成式嘗置香爐於?台,每唸經,門生以為善徵。

後覽諸志怪,南齊吳郡褚思莊,素奉釋氏,眠於渠下,短柱是楠木,去地四尺餘,有節。

大明中,忽有一物如芝,生於節上,黃色鮮明,漸漸長數尺。

數日,遂成千佛狀,面目爪指及光相衣服,莫不完具。

如金碟隱起,摩之殊軟。

常以春末生,秋末落,落時佛行如故,但色褐耳。

至落時,其家貯之箱中。

積五年,思莊不復住其下。

亦無他顯盛,闔門壽考,思莊父終九十七,兄年七十,健如壯年。

又梁簡文延香園,大同十年,竹林吐一芝,長八寸,頭蓋似雞頭實,黑色。

其柄似藕柄,內通干空(一曰「柄干通空」),皮質皆純白,根下微紅。

雞頭實處似竹節,脫之又得脫也。

自節處別生一重,如結網羅,四面同(一曰周),可五六寸,圓繞周匝,以罩柄上,相遠不相著也。

其似結網眾目,輕巧可愛,其柄又得脫也。

驗仙書,與威喜芝相類。

舞草,出雅州。

獨莖三葉,葉如決明。

一葉在莖端,兩葉居莖之半相對。

人或近之歌及抵掌謳曲,必動葉如舞也。

護門草,常山北。

草名護門,置諸門上,夜有人(一曰物)過輒叱之。

仙人條,出衡岳。

無根蒂,生石上,狀如同心帶,三股,色綠,亦不常有。

睡蓮,南海有睡蓮,夜則花低入水。

屯田韋郎中從事南海,親見。

蔓金苔,晉時外國獻蔓金苔,縈聚之如雞卵。

投水中,蔓延波上,光泛鑠日如火,亦曰夜明苔。

異蒿,田在實,布之子也。

大和中,嘗過蔡州北。

路側有草如蒿,莖大如指,其端聚葉,似鷦鷯巢在顛。

折視之,葉中有小鼠數十,才若皂莢子,目猶未開,啾啾有聲。

蜜草,北天竺國出蜜草。

蔓生,大葉秋冬不死,因重霜露,遂成蜜,如塞上蓬鹽。

老鴉爪籬,葉如牛蒡而美。

子熟時色黑,狀如爪籬。

鴨舌草,生水中,似蓴,俗呼為鴨舌草。

一胡一 蔓草,生邕、容間。

叢生,花偏如支子稍大,不成朵,色黃白。

葉稍黑,誤食之,數日卒,飲白鵝、鴨血則解。

或以一物投之,祝曰:「我買你。」

食之立死。

銅匙草,生水中,葉如剪刀。

水耐冬,此草經冬在水不死。

成式於城南村墅池中見之。

天芊,生終南山中。

葉如荷而厚。

水韭,生於水湄,狀如韭而葉細長,可食。

地錢,葉圓莖細,有蔓生溪澗邊,一曰積雪草,亦曰連錢草。

蚍蜉酒草,一曰鼠耳,象形也。

亦曰尤心草。

盆甑草,即牽牛子也。

結實後斷之,狀如盆甑。

其中有子似龜,蔓如薯蕷。

蔓一胡一 桃,出南詔。

大如扁螺,兩隔,味如一胡一 桃。

或言蠻中籐子也。

油點草,葉似??,每葉上有黑點相對。

三白草,此草初生不白,入夏葉端方白。

農人候之蒔,曰:「三葉白,草畢秀矣。」

其葉似薯蕷。

落回(一曰「博落回」)有大毒,生一江一 淮山谷中。

莖葉如麻。

莖中空,吹作聲如勃邏回,因名之。

?{弱},根大如碗,至秋葉滴露,隨滴生苗。

鬼皂莢,生一江一 南地,澤如皂莢,高一二尺,沐之長髮,葉亦去衣垢。

通脫木,如蜱麻,生山側。

花上粉,主治惡瘡。

心空,中有瓤,輕白可愛,女工取以飾物。

毗一屍一沙花,一名日中金錢花,本出外國,梁大同一年進來中土。

左行草,使人無情。

范一陽一長貢。

青草槐,龍一陽一縣裨牛山南有青草槐,叢生,高尺餘。

花若金燈,仲夏發花,一本雲迄千秋。

竹肉,一江一 淮有竹肉,生竹節上如彈丸,味如白雞,皆向北。

有大樹雞,如杯?卷,呼為一胡一 孫眼。

廬山有石耳,性熱。

野狐絲,庭有草蔓生,色白,花微紅,大如栗,秦人呼為狐絲。

金錢花,一雲本出外國,梁大同二年進來中土。

梁時,荊州掾屬雙陸,賭金錢,錢盡,以金錢花相足,魚弘謂得花勝得錢。

荷,漢明帝時,池中有分枝荷,一莖四(一曰兩)葉,狀如駢蓋。

子如玄珠,可以飾?也。

靈帝時,有夜舒荷,一莖四蓮,其葉夜舒晝卷。

夢草,漢武時異國所獻,似蒲,晝縮入地,夜若抽萌。

懷其草,自知夢之好惡。

帝思李夫人,懷之輒夢。

烏蓬,葉如鳥翅,俗呼為仙人花。

雀芋,狀如雀頭,置干地反濕,置濕處復干。

飛鳥觸之墮,走獸遇之僵。

望舒草,出扶支國。

草紅色,葉如蓮葉,月出則舒,月沒則卷。

紅草,山戎之北有草,莖長一丈,葉如車輪,色如朝虹。

齊桓時,山戎獻其種,乃植於庭,以表霸者之瑞。

神草,魏明時,苑中合一歡 草狀如蓍,一株百莖,晝則眾條扶疏,夜乃合一莖,謂之神草。

三蔬,晉時有芳蔬園,在墉(一曰「金墉」)之東,有菜名芸薇,類有三種:紫色為上蔬,味辛;黃色為中蔬,味甘;青者為下蔬,味鹹。

常以三蔬充御菜,可以藉食。

掌中芥,末多國出也。

取其子,置掌中吹之,一吹一長,長三尺,乃植於地。

水網藻,漢武昆明池中有水網藻,枝橫側水上,長八九尺,有似網目。

鳧鴨入此草中,皆不得出,因名之。

地日草,南方有地日草。

三足鳥欲下食此草,羲和之馭,以手掩烏目,食此則美悶不復動。

東方朔言,為小兒時,井陷,墜至地下,數十年無所寄托。

有人引之,令往此草中,隔紅泉不得渡,其人以一隻屐,因乘泛紅泉,得至草處食之。

挾劍豆,樂浪東有融澤,之中生豆莢,形似人挾劍,橫斜而生。

牧靡,建寧郡烏句山南五百里,牧靡草可以解毒。

百卉方盛,烏鵲誤食烏喙中毒,必急飛牧靡上,啄牧靡以解也。

分類:古典神魔志怪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酉陽雜俎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