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雜俎》卷一·天咫: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酉陽雜俎》卷一·天咫

酉陽雜俎

卷一·天咫

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

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釋氏書言須彌山南面有閻扶樹,月過,樹影入月中。

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處水影也,此語差近。

僧一行博覽無不知,尤善於數,鉤深藏往,當時學者莫能測。

幼時家貧,鄰有王姥,前後濟之數十萬。

及一行開元中承上敬遇,言無不可,常思報之。

尋王姥兒犯殺人罪,獄未具。

姥訪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當十倍酬也。

明君執法,難以請(一曰情)求,如何?」

王姥戟手大罵曰:「何用識此僧1一行從而謝之,終不顧。

一行心計渾天寺中工役數百,乃命空其室內,徙大甕於中。

又密選常住一奴一二人,授以布囊,謂曰:「某坊某角有廢園,汝向中潛伺,從午至昏,當有物入來。

其數七,可盡掩之。

失一則杖汝。」

一奴一如言而往。

至酉後,果有群豕至,一奴一悉獲而歸。

一行大喜,令置甕中,覆以木蓋,封於六一泥,朱題梵字數寸,其徒莫測。

詰朝,中使叩門急召。

至便殿,玄宗迎問曰:「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見,是何祥也,師有以禳之乎?」

一行曰:「後魏時,失熒惑,至今帝車不見,古所無者,天將大警於陛下也。

夫匹婦匹夫不得其所,則隕霜赤旱,盛德所感,乃能退捨。

感之切者,其在葬枯出繫乎?釋門?以心壞一切善,慈心降一切魔。

如臣曲見,莫若大赦天下。」

玄宗從之。

又其夕,太史奏北斗一星見,凡七日而復。

成式以此事頗怪,然大傳眾口,不得不著之。

永貞年,東市百姓王布,知書,藏鏹千萬,商旅多賓之。

有女年十四五,艷麗聰晤,鼻兩孔各垂息肉,如皂莢子,其根如麻線,長寸許,觸之痛入心髓。

其父破錢數百萬治之,不差。

忽一日,有梵僧乞食,因問布:「知君女有異疾,可一見,吾能止之。」

布被問大喜,即見其女。

僧乃取藥,色正白,吹其鼻中。

少頃,摘去之,出少黃水,都無所苦。

布賞之白金,梵僧曰:「吾修道之人,不受厚施,唯乞此息肉。」

遂珍重而去,行疾如飛,布亦意其賢聖也。

計僧去五六坊,復有一少年,美如冠玉,騎白馬,遂扣門曰:「適有一胡一 僧到無?」

布遽延入,具述一胡一 僧事。

其人吁嗟不悅,曰:「馬小?足,竟後此僧。」

布驚異,詰其故,曰:「上帝失藥神二人,近知藏於君女鼻中。

我天人也,奉帝命來取,不意此僧先取之,吾當獲譴矣。」

布方作禮,舉首而失。

長慶中,有人玩八月十五夜,月光屬於林中如疋布。

其人尋視之,見一金背蝦蟆,疑是月中者。

工部員外郎周封嘗說此事,忘人姓名。

大和中,鄭仁本表弟,不記姓名,常與一王秀才游嵩山,捫蘿越澗,境極幽後,遂迷歸路。

將暮,不知所之。

徙倚間,忽覺叢中鼾睡聲,披榛窺之,見一人布衣,甚潔白,枕一帕物,方眠熟。

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徑,迷路,君知向官道否?」

其人舉首略視,不應,復寢。

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顧曰:「來此。」

二人因就之,且問其所自。

其人笑(一曰言)曰:「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也。

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

因開帕,有斤鑿數事,玉屑飯兩裹,授與二人曰:「分食此。

雖不足長生,可一生無疾耳。」

乃起二人,指一支徑:「但由此,自合官道矣。」

言已不見。

分類:古典神魔志怪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酉陽雜俎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