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雜俎》卷九·盜俠:有人鈴下能著屐登緣,不異踐地。明帝怪而殺之,腋下有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酉陽雜俎》卷九·盜俠

酉陽雜俎

卷九·盜俠

魏明帝起凌雲台,峻峙數十丈,即韋誕白首處。

有人鈴下能著屐登緣,不異踐地。

明帝怪而殺之,腋下有兩肉翅,長數寸。

高堂縣南有鮮卑城,舊傳鮮卑聘燕,停於此矣。

城傍有盜跖塚,塚極高大,賊盜嘗私祈焉。

齊天保初,土鼓縣令丁永興,有群賊劫其部內,興乃密令人塚傍伺之,果有祈祀者,乃執諸縣案殺之,自後祀者頗絕。

《皇覽》言,盜跖塚在河東。

按盜跖死於東陵;此地古名東平陵,疑此近之。

或言刺客,飛天夜叉術也。

韓晉公在浙西,時瓦官寺因商人無遮齋,眾中有一年少請弄閣,乃投蓋而上,單練{髟屈}履膜皮,猿掛鳥?,捷若神鬼。

復建[B124]水於結脊下,先溜至簷,空一足,欹身承其溜焉,睹者無不毛戴。

馬侍中嘗寶一玉一精一碗,夏蠅不近,盛水經月,不腐不耗。

或目痛,含之立愈。

嘗匣於臥內,有小一奴一七八歲,偷弄墜破焉。

時馬出未歸,左右驚懼,忽失小一奴一。

馬知之大怒,鞭左右數百,將殺小一奴一。

三日尋之,不獲。

有婢晨治地,見紫衣帶垂於寢床 下,視之乃小一奴一蹶張其床 而負焉,不食三日而力不衰。

馬睹之大駭,曰:「破吾碗乃細過也。」

即令左右Ξ殺之。

韋行規自言少時游京西,暮止店中,更欲前進,店前老人方工作,曰:「客勿夜行,此中多盜。」

韋曰:「某留心弧矢,無所患也。」

因進發。

行數十里,天黑,有人起草中尾之。

韋叱不應,連發矢中之,復不退。

矢盡,韋懼,奔馬。

有頃,風雨忽至。

韋下馬負一樹,見空中有電光,相逐如鞠杖,勢漸逼樹杪,覺物紛紛墜其前。

韋視之,乃木札也。

須臾,積札埋至膝。

韋驚懼,投弓矢,仰空乞命。

拜數十,電光漸高而滅,風雷亦息。

韋顧大樹,枝幹童矣。

鞍馱已失,遂返前店。

見老人方箍桶,韋意其異人,拜之,且謝有誤也。

老人笑曰:「客勿持弓矢,須知劍術。」

引韋入院後,指鞍馱言:「卻須取相試耳。」

又出桶板一片,昨夜之箭悉中其上。

韋請役力汲湯,不許。

微露擊劍事,韋亦得其一二焉。

相傳黎?為京兆尹,時曲一江一 淦龍祈雨,觀者數千。

黎至,獨有老人植杖不避。

?怒,杖背二十,如擊鞔革,掉臂而去。

黎疑其非常人,命老坊卒尋之。

至蘭陵裡之內,入小門,大言曰:「我今日困辱甚,可具湯也。」

坊卒遽返白黎,黎大懼,因弊衣懷公服,與坊卒至其處。

時已昏黑,坊卒直入,通黎之官閥。

黎唯趨而入,拜伏曰:「向迷丈人物色,罪當十死。」

老人驚起,曰:「誰引君來此?」

即牽上階。

黎知可以理奪,徐曰:「某為京兆尹,威稍損則失官政。

丈人埋形雜跡,非證彗眼不能知也。

若以此罪人,是釣人以賊,非義士之心也。」

老人笑曰:「老夫之過。」

乃具酒設席於地,招訪卒令坐。

夜深,語及養生之術,言約理辯。

黎轉敬懼,因曰:「老夫有一伎,請為尹設。」

遂入。

良久,紫衣朱{髟莫},擁劍長短七口,舞於庭中,迭躍揮霍,換光電激,或橫若裂盤,旋若規尺。

有短劍二尺餘,時時及黎之衽。

黎叩頭股栗。

食頃,擲劍植地如北斗狀,顧黎曰:「向試黎君膽氣。」

黎拜曰:「今日已後性命丈人所賜,乞役左右。」

老人曰:「君骨相無道氣,非可遽教,別日更相顧也。」

揖黎而入。

黎歸,氣色如病,臨鏡方覺須剃落寸餘。

翌日復往,室已空矣。

建中初,士人韋生,移家汝州。

中路逢一僧,因與連鑣,有論頗洽。

日將銜山,僧指路謂曰:「此數里是貧道蘭若,郎君豈不能左顧乎?」

士人許之,因令家口先行。

僧即處分步者先排。

比行十餘里,不至,韋生問之,即指一處林煙曰:「此是矣。」

又前進,日已沒,韋生疑之,素善彈,乃密於靴中取凱卸彈,懷銅丸十餘,方責僧曰:「弟子有程期,適偶貪上人清論,勉副相邀。

今已行二十里不至,何也?」

僧但言且行。

至是,僧前行百餘步,韋知其盜也,乃彈之。

僧正中其腦,僧初不覺,凡五發中之,僧始捫中處,徐曰:「郎君莫惡作劇。」

韋知無奈何,亦不復彈。

見僧方至一莊,數十人列炬出迎。

僧延韋坐一廳中,喚云:「郎君勿憂。」

因問左右:「夫人下處如法無?」

復曰:「郎君且自一慰安之,即就此也。」

韋生見妻女別在一處,供帳甚盛,相顧涕泣。

即就僧,僧前執韋生手曰:「貧道,盜也。

本無好意,不知郎君藝若此,非貧道亦不支也。

今日故無他,幸不疑也。

適來貧道所中郎君彈悉在。」

乃舉手搦腦後,五丸墜地焉。

蓋腦銜彈丸而無傷,雖《列》言「無痕撻」、《孟》稱「不膚撓,」不啻過也。

有頃布筵,具蒸犢,犢?刀子十餘,以齏餅環之。

揖韋生就坐,復曰:「貧道有義弟數人,欲令伏謁。」

言未已,朱衣巨帶者五六輩,列於階下。

僧呼曰:「拜郎君,汝等向遇郎君,則成齏粉矣。」

食畢,僧曰:「貧道久為此業,今向遲暮,欲改前非。

不幸有一子,技過老僧,欲請郎君為老僧斷之。」

乃呼飛飛出參郎君。

飛飛年才十六七,碧衣長袖,皮肉如脂。

僧叱曰:「向後堂侍郎君。」

僧乃授韋一劍及五丸,且曰:「乞郎君盡藝殺之,無為老僧累也。」

引韋入一堂中,乃反鎖之。

堂中四隅,明燈而已。

飛飛當堂執一短馬鞭,韋引彈,意必中,丸已敲落。

不覺跳在樑上,循壁虛攝,捷若猱ㄑ,彈丸盡不復中。

韋乃運劍逐之,飛飛倏忽逗閃,去韋身不尺。

韋斷其鞭節,竟不能傷。

僧久乃開門,問韋:「與老僧除得害乎?」

韋具言之。

僧悵然,顧飛飛曰:「郎君證成汝為賊也,知復如何?」

僧終夕與韋論劍及弧矢之事。

天將曉,僧送韋路口,贈絹百疋,垂泣而別。

元和中,一江一 淮中唐山人者,涉獵史傳。

好道,常游名山。

自言善縮錫,頗有師之者。

後於楚州逆旅遇一盧生,氣相合。

盧亦語及爐火,稱唐族乃外氏,遂呼唐為舅。

唐不能相捨,因邀同之南嶽。

盧亦言親故在一陽一羨,將訪之,今且貪舅山林之程也。

中途止一蘭若,夜半語笑方酣,盧曰:「知舅善縮錫,可以梗概語之?」

唐笑曰:「某數十年重趼從師,只得此術,豈可輕道耶?」

盧復祈之不已,唐辭以師授有時,可達岳中相傳。

盧因作色:「舅今夕須傳,勿等閒也。」

唐責之:「某與公風馬牛耳,不意盱眙相遇。

實慕君子,何至騶卒不若也。」

盧攘臂?目,眄之良久曰:「某刺客也。

舅不得,將死於此。」

因懷中探烏韋囊,出匕首,刃勢如偃月,執火前熨斗削之如扎。

唐恐懼,具述。

盧乃笑語唐:「幾誤殺舅。」

此術十得五六,方謝曰:「某師,仙也,令某等十人索天下妄傳黃白朮者殺之。

至添金縮錫,傳者亦死。

某久得乘蹺之道者。」

因拱揖唐,忽失所在。

唐自後遇道流,輒陳此事戒之。

李廓在穎州,獲光火賊七人,前後殺人,必食其肉。

獄具,廓間食人之故,其首言:「某受教於巨盜,食人肉者夜入,人家必昏沉,或有魘不悟者,故不得不食。」

兩京逆旅中多畫鸚鵒及茶碗,賊謂之鸚鵒辣者,記觜所向;?宛子辣者,亦示其緩急也。

分類:古典神魔志怪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酉陽雜俎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