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經》第八章: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清靜經》第八章

清靜經

第八章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

所空既無,無無亦無。

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寂無所寂,欲豈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字解〕

湛然——形容極清幽的意思。

寂——安然清靜的意思。

〔章解〕

上章所說的「三者既無,唯見於空」。

這個「空」,乃是空洞一無所有了。

如果若是能空到極點,無所再空了,所餘者是一個「無」字,然而這個「無」字,亦應用功夫,把它沒有了。

到此地步,連這「無」的功夫都不應存在。

因為有所在,即不為真空,如何能生妙有呢?既然「無」的名字「無」的功夫都沒有了,這時方算入於清幽常久的安靜呢。

但是寂靜到了極點。

亦不知道其所寂了。

此時的心性,已然離開塵俗的境界。

私慾雜念,怎能夠再生起來呢?私慾雜念之心,既然不能再生,這才是真實的清靜呢。

〔演說〕

由上章可以知道人之所得乎天的真性,是沒有形色的,然而又恐世人誤解了這個「空」字的真意,不能瞭然。

所以不是執著於「虛無」。

所說的「寂」並不是靜坐觀空的呆板。

如果能悟穿了「真空妙有」才是真靜呢。

今有一般修行的人,遠離了一切人情,將自己父母妻子置之不顧,把五倫八德認為烏有。

也不勸化世人,自認為己為世外的高人,還希圖超仙成佛。

豈不知自心已執偏見,將來也不過落一守一屍一之鬼而已。

有什麼好處呢?《金剛經》上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教人修道不應當執形著相,方能觀見真空呢。

佛家謂:「法本不無,莫作有見,法本不有,莫作無見」。

《中庸》又說:「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雖言「無聲無臭」而不言「空」,就是恐怕世人誤解「空」字。

並且連有無的念頭都不當存,方是正見,才能入於清靜,所以惠能六祖說:「無唸唸即正,有唸唸即邪」,不存有常寂之念,方可真實的常寂呢。

詩曰

至誠無息體自然 空空自如何須觀

無所空時即是妙 有點念頭卻非禪

寂無所寂不知寂 玄之又玄難言玄

自能覺悟體真意 普施慈懷挽狂瀾

清靜經原文 清靜經譯文,清靜經翻譯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清靜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