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
辨可發汗病脈證並治
【原文】
大法,春夏宜發汗。
【譯文】
在春夏季節,適宜發汗,這是使用汗法的一般原則。
【評析】
本條講概言治法運用當結合時令。
春天陽氣初升,夏天陽氣旺盛。
在春夏季節,人一體的陽氣也應之而浮盛於外,感邪後亦以表症為多,所以治宜發汗。
《內經》上說:「必先歲氣,無伐天和。」
正是指治病應適應天時變化而因勢利導的原則。
當然,不是絕對的,主要還是辨證為前提,隨症治之。
【原文】
凡服湯發汗,中病即止,不必盡劑也。
【譯文】
大凡服湯藥發汗,汗出病癒就應停止服藥,無須一劑藥都服完。
【評析】
本條講服藥應注意中病即止。
服藥的目的,是扶助正氣,祛除病邪,邪去正復,即應停藥,以防過劑傷正。
「中病即止,不必盡劑」,不單指發汗方藥,其他吐下諸法,都應遵循這個原則。
【原文】
凡雲可發汗,無湯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為解。
然不如湯隨證良驗。
【譯文】
凡是應該發汗,如沒有湯劑,丸劑和散劑也可以使用,總需要得到汗出,病始可解。
然而畢竟不如湯劑那樣,便於隨症加減的效果良好。
【評析】
本條講發汗以湯劑最好,丸散只可從權使用。
方藥劑型有湯、丸、散、膏等多種,各有所宜。
發汗最好使用湯劑,因為藥力發揮快,特別是可以隨症加減化裁,使之更切合於病情,從而有利於提高療效。
丸、散劑的劑型固定,不能隨症加減,而且藥力發揮緩慢,用於發汗,一般不如湯劑。
但是,如果一時取不到湯藥,丸散也可暫時使用,不過,仍應以汗出方可病解。
【原文】
夫病脈浮大,問病者,言但便硬耳。
設利者,為大逆。
硬為實,汗出而解。
何以故?脈浮,當以汗解。
【譯文】
症見脈浮大,詢問病人,回答道只有大便硬結。
若使用瀉下法,即為嚴重錯誤的治療方法。
這是因為脈浮主表,大便硬為實,症屬表裡皆病,應當用發汗解表,汗出邪散則裡自和。
【評析】
本條講表症便硬,治當發汗解表。
脈浮大,是邪氣盛實於外,自當治以發汗解表,然而必須沒有虛象,這時詢問大便情況,頗有參考價值。
如大便乾硬,表明裡氣不虛,汗出則病解,因為脈浮為正氣抗邪向外,所以當用汗解。
如果不是便硬,而是裡虛下利,則表邪極易內陷,所以斷為大逆。
所謂硬為實,說明裡氣不虛,並不是已具陽明裡實。
這種便硬,一般不須治療,迨汗出表解之後,邪去正復,大便可能自通。
假使未通,再略進通下,也不為晚。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