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十六 界牌關額保告急 五狼關頡和被擒:當日聞得唐兵已到,即具表告急。番王突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木蘭奇女傳》十六 界牌關額保告急 五狼關頡和被擒

木蘭奇女傳

十六 界牌關額保告急 五狼關頡和被擒

卻說界牌關,乃北番之地,關上守將名額保,副將名保齡。

當日聞得唐兵已到,即具表告急。

番王突厥聚眾商議,右庶長康和阿奏道:「臣料唐兵必來北征,已令額保多設弓弩,為守關之計。

更兼保齡為副,二人皆智勇之士,料然無失。」

突厥道:「卿既預為防守,必有破唐之計,試為寡人言之,以快孤意。」

康和阿道:「唐兵遠來,利在速戰。

以時勢論之,和為上,守次之,戰又次之。」

突厥道:「和則請降唐主,背義忘恩,孤即死,不願稱臣於彼。」

康和阿道:「當日房玄齡來此借兵,我國果然發兵助戰,唐主焉能負約?那時與玄齡一盟,亦不過是將計就計,究竟我主果有何恩於彼?」

突厥道:「孤也大張聲勢,保全太原。

不然,彼國焉得無事?」

康和阿道:「唐主所感者,此也。

早與之和,不更愈於戰乎?聖人云:小國師大國,而恥受命焉,是猶弟子而恥受命於先師也。」

突厥大怒:「年老之人,心虛志懦,信有之也。」

即叱退康和阿,拜頡和為帥,去破唐兵。

康和阿又俯伏奏道:「臣不忍我國生民陡遭塗炭,願隨元帥監軍,以防唐兵。」

突厥大喜,即封康和阿為軍師,同頡和來界牌關,不表。

卻說尉遲恭每日命軍士在關前討戰,百般大罵,關中毫無動靜。

又命軍士到城邊築起土坪,以窺城中之虛實。

城上亦豎十起雲梯,用亂箭射十出,軍士死者甚眾,尉遲恭無計可施。

李靖令朱木蘭領一支人馬,去搶五狼鎮,以為倚角之勢。

木蘭領命,望五狼而來。

安營未定,鎮守將名喚孛臣,領兵衝來,木蘭迎住,戰了十餘合,木蘭大敗,兩邊將士一齊混戰,木蘭且敗且走。

孛臣趕至樹木十十交十十雜之處,看見林中白旗招展,知有伏兵,勒馬而回。

心中想道:唐兵隊伍不齊,首將年少,被我這一陣殺得膽戰心驚,諒他不敢再來。

睡至三更時候,忽然喊殺連天,孛臣急提槍上馬,唐兵已搶入寨中,亂砍亂殺,番兵四散逃走,孛臣於火光中見木蘭在馬上耀武揚威,心中大怒,衝殺而來。

木蘭命軍士十十團十十十十團十十圍住,不許放走。

朱明上前助戰,孛臣槍法不亂,全無懼怯。

木蘭拈弓在手,一箭正中孛臣左膊,翻身落馬,軍士上前綁了。

次日,木蘭差人往元帥營中報功,將孛臣囚在營中。

又命軍士於鎮前各路埋伏,好與番將十十交十十戰,迨再擒三五個番將,一同斬首。

每日在營中試箭,百發百中;或使槍弄棍,十分十精十巧。

又訓練人馬,朝夕不休。

孛臣囚在營內,心中悔道:「我見木蘭年幼,只道他無才,誰知中了他的驕敵之計。」

一十夜,見木蘭與眾軍飲酒,吃得大醉,看守軍士亦皆醉倒。

孛臣扭斷鐵鎖,掙開囚籠,越營而走。

再說康和阿聽得失了五狼鎮,大驚道:「我叫孛臣不可私自開兵,唐兵如到,報我知道,再發兵夾攻,以為上全之策。」

敗兵訴道:「主將乘其安營未定,衝殺獲勝,不料他夜來劫寨,遂爾被擒。」

康和阿道:「遠遠安營,名為懼敵。

十逼十近安營,名為欺敵。

十逼十近安營,而有埋伏,名為誘敵。

木蘭近我軍安營,明是誘敵之計,孛臣死不足責。」

過了數日,頡和對康和阿道:「軍師在此謹守,本帥前往五狼鎮一走,務要奪回五狼,生擒木蘭。」

正說之間,人報孛臣逃回,無元帥將令,不敢開關放入,頡和令放他進來,孛臣上帳請罪。

康和阿道:「違吾將令,有何面目來見我?推出斬首!」孛臣大叫道:「末將被擒不屈,回見軍師,願報了軍情,死而無恨!」軍師道:「你有何軍情?」

孛臣道:「木蘭人馬不多,俱在鎮上埋伏。

元帥若發兵在陣後掩殺,攻其不備,木蘭可擒也。」

康和阿大怒道:「這是爾報的軍情,又是叫我軍送死!此為賣敵之計,故意留爾不殺,囚在營中,令知預為埋伏。

兵法云: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又故意放爾回來,元帥若從鎮後殺去,豈不又中了木蘭之計?留爾何用,快快推出斬首!」頡和道:「念他被擒不屈,且留在軍中聽用。」

軍師即令杖他四十大棍,叫元帥且休出兵。

頡和道:「本帥領兵從鎮後殺去,再令孛臣領一軍從鎮前搦戰,二面夾攻,必獲全勝。」

康和〔阿〕道:「元帥執意要去,我有一言,你二人緊記:遇敵則戰,唐兵敗走不可遠追,唐兵無有準備,須防埋伏。

我兵若敗,望紅旗而走,我這裡自有接應。」

頡和與孛臣受命,分兵兩路而去。

這界牌關,前路到五狼鎮有六十里,後路到五狼有八十多里。

前路平坦,後路盤曲。

孛臣早日起兵,離鎮十餘里安營,令哨馬哨探,回報道:「林中伏兵甚多。」

孛臣令軍士乘風放火,以燒伏兵。

唐兵敗走,孛臣追殺一陣,忽想起軍師之言,收兵而回。

次日前來討戰,木蘭出馬,大罵道:「本藩擒爾不殺,逃脫十性十命,尚敢領兵前來!」孛臣也罵道:「前日誤中詭計,今番定要擒你獻功,以洩前日之恨!」孛臣說罷,衝殺過來,與木蘭大戰二十餘合。

木蘭敗走,孛臣不追。

木蘭回馬又戰十餘合,兩下一齊收兵。

次日,孛臣又來討戰,木蘭乘駝而出,兩下大戰二十餘合,木蘭又敗走,孛臣又不追來。

木蘭連放十幾箭,皆被孛臣撥落。

木蘭大怒,催駝來戰,又戰十餘合,兩下收兵。

次日,孛臣料頡和人馬必到,又來討戰。

木蘭出馬,戰了十餘合,不分勝負。

木蘭喝住道:「我有一將,要與將軍比試,只怕你死在他手,本藩心中不忍,所以不許他出馬。」

孛臣道:「既有勇將,放他出來受死。」

木蘭道:「只恐將軍死在他手內。」

即撥馬回陣,陣內馬上綁著赤條條的二將,牽至陣前,卻是元帥頡和、軍師之子康利。

孛臣見了,大叫一聲:「氣殺我也!」口吐鮮血,跌下馬來。

唐兵大喊,蜂擁而來,綁了孛臣,殺散番兵。

原來朱木蘭料番兵必來夾攻,預定一計,擒了頡和、康利。

只因頡和領兵暗攻五狼,行了五十餘里,到了哈耳壩。

地勢平坦,兵士報道:「有一木陣當道。」

頡和周圍看了一遍,顧謂諸將曰:「此八卦陣也。

按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而排。

昔日諸葛武侯以此陣阻住陸遜,乃虛虛實實之計。」

即從生門而入,只見陣內遍插五色小旗,到處有門有戶,卻望坤地死門而來。

誰知出了死門,又有死門,走來走去,不辨東西南北,心中大驚道:「吾中豎子之計也。」

諸將曰:「量一木陣,有何難哉!我等拆開一條路,即可出矣。」

頡和曰:「拆陣而出,豈不被木蘭恥笑?」

又引眾將旋轉數處,到一個所在,插五色黃旗。

頡和心中大悟道:「此中宮五黃之地,木蘭賣弄手段,故插五色黃旗在此,必是內按九宮而排。」

遂望西北白旗而走,再走赤旗,又向白旗,順著一路紅旗而出。

如此自一而九,陣內共有九九八十一個門戶,果然出了陣來。

頡和謂諸將道:「我既出陣,拆之有名矣。」

傳令軍士將此木陣拆毀。

頡和又道:「陸遜遇此陣而退兵,本帥遇了此陣偏要進兵。

陸遜迷在陣中,是黃承彥救出,本帥卻是自己出來。

吾雖不及孔明,卻勝於陸遜也。」

遂催兵大進。

行至北屏山下,頡和見勢不高,樹木又少,不以為意。

行過北屏山,軍士報曰:「前面林中白旗招展,必有伏兵。」

頡和大笑道:「此疑兵也,焉有伏兵?用白旗以張耳目哉!林中縱有伏兵,何懼哉!」驅兵前進。

不料唐兵放起火來,番兵大潰,四散而逃。

頡和無法,只得退走北屏山。

不料北屏山後,衝出一支人馬,攔住去路。

此時天色已晚,番將俱皆膽落,各各逃命。

朱明領了木蘭之命,帶一千弓弩手,只射馬上將,不殺馬下兵。

頡和與康利見前後受敵,卻望正西而走。

朱明放走番兵,率人馬來追。

唐兵趕上,將二將四面圍住。

原來北屏山下,有一道溪河阻住去路。

頡和同康利且戰且走,不得脫身。

敗至河口,頡和與康利策馬渡水,朱明連發二箭,二將落水。

令軍士撈起,二人已是半活半死。

解赴五狼鎮,木蘭押至陣前,孛臣看見,氣死在地,也被木蘭擒來。

當日木蘭將頡和、康利押往元帥營中請功,卻勸孛臣投降。

孛臣不伏,木蘭憐他忠義,不忍加誅,又不可再放,即將孛臣雙目十揉十瞎,令他有勇無用,回明元帥,放回本國去了。

只說尉遲元帥接了木蘭喜報,令將頡和、康利帶上帳來。

尉遲恭謂二將曰:「本帥奉旨北征,非爭爾國地土,只要爾主入貢來朝,仍不失番邦之主。

本帥放你二人回去,勸爾主速降。

如執迷不悟,再被擒來,定然不赦!」頡和無言可對,康利曰:「唐主背德忘恩,我主不服,所以不朝不貢。

元帥能勸唐主將冀州一帶地方,十十交十十割我主,末將亦必勸我主來中國朝謁。

今日之敗,不過誤中詭計。

元帥放我等旋國,整頓人馬,再來決戰。

如不能勝,願勸我主來降。」

尉遲即令將二將放回,頡和得放,逃回本國,表奏突厥,願將帥印讓於康和阿執掌,康和阿亦欣然領受。

李靖聞之不悅,傳令木蘭,要知後事,下文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木蘭奇女傳
一 朱若虛孝弟全天性 朱天錫聰明識童謠二 竇忠怒擊虎頭牌 朱盈夢會痘神女三 入龍宮凡夫行雨 酬茶恩義士封屍四 授天書蛟精返窟 謁越王女俠盜令五 彈寶鋏紅絹說奇人 畫三策李靖獻良馬六 評花卉盈川師李靖 觀書法若虛薦尉遲七 魏征揮金逢傑士 若虛解夢識天機八 木蘭山天祿三祈嗣 大霧頂喪吾初聆法九 觀音寺喪吾說法 白蓮池九賢賦詩十 朱若虛遺言囑子媳 尉遲恭奉旨造西寺十一 天祿貧受千戶職 木蘭劍劈白狐精十二 香元參禪難喪吾 太宗蔣討褪十三 憐親病孝女從征 聽波聲木蘭賦詩十四 占營運李靖識奇人 餞軍儀青蓮談敵國十五 黑水渡焦周上國 五台山靖松贈明駝十六 界牌關額保告急 五狼關頡和被擒十七 老頡和再搶五狼 小木蘭三敗番兵十八 木萁三敗誘唐兵 木蘭黑夜襲界牌十九 宛邱城唐將獻捷 石子鋪寶林被擒二十 金牛關康和換將 五狼鎮木蘭裝神二十一 金沙谷木萁自刎 康和阿仍復帥印二十二 康和下令敕番兵 尉遲冒雪取金牛二十三 太宗蔣責尉遲 褪出榜募賢士二十四 真孝女遭厄刎頸 鐵道人遺書誅妖二十五 褪稱臣降中國 木蘭舉酒論奇門二十六 靖松封書謝故人 太宗賜爵酬將士二十七 天祿焚香祝神明 喪吾懸書試門人二十八 木蘭險遭花棍厄 太宗敕賜功臣宴二十九 伍登省親走湖廣 太宗慕賢賜詔書三十 木蘭初上陳情表 喪吾吟偈西天三十一 木蘭二上陳情表 太宗屈殺伍娘子三十二 木蘭三上陳情表 太宗建廟旌賢良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