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風詞話翻譯》11--15:作詞最忌一「矜」字。「矜」之在跡者,吾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蕙風詞話翻譯》11--15

蕙風詞話翻譯

11--15

11

作詞最忌一「矜」字。

「矜」之在跡者,吾庶幾難免矣。

其在神者,容猶在所難免。

滋事未遽自足也。

(《蕙風詞話》卷一)

解讀:「矜」者,做作也,炫才也。

做作不可,炫才猶其不可。

「矜」之在字,猶可醫,矜入骨髓者,斷難醫矣,此所謂病入膏肓者也!

12

填詞先求凝重。

凝重中有神韻,去成就不遠。

……若從輕倩入手……即為疵病矣。

(《蕙風詞話》卷一)

解讀:晚清風雨如晦,國運式微,感時傷世,常州派詞人倡導填詞當有寄托,而此寄托又當以凝重一格出之。

所以他們推崇宋末元初的遺民詞,認為有寄托且風格凝重,而鄙棄「花間」,認其為輕倩儇薄,殊不知《花間詞》活色生香者亦不少。

總之,他們的詞學觀乃形勢使然。

不過,填詞從凝重一格入手總是不錯的,輕倩傷格。

然如認輕倩為生動新穎,謬矣!

13

吾聽風雨,吾覽江山,常覺風雨江山外有萬不得已者在。

此萬不得已者,即詞心也。

而能以吾言寫吾心,即吾詞也。

此萬不得已者,由吾心醞釀而出,即吾詞之真也,非可強為,亦無庸強求,視吾心之醞釀如何耳。

吾心為主,而書卷其輔也。

書卷多,吾言猶易出也。

(《蕙風詞話》卷一)

解讀:蕙風首倡「詞心」說。

「詞心」很難講,蕙風也沒有明確介定。

這是中國古代詩話詞話的特點,神龍見首不見尾,缺少西方文論的理性精神,大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不過從上面這段話中,我們仍可以窺測「詞心」的一些蛛絲馬跡。

一曰「江山」「風雨」。

它可以指自然界之一切景象,也可以指社會風雲變幻、個人遭際,但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詞人或是登山臨水、面對風雨,寄托心中之感受;或是胸中久蓄塊壘,恰遇可以觸發心機之江山、風雨,形成契合。

二曰「萬不得已」,此指一種心境。

當此心境受外界自然風雨和社會生活之剌激、壓迫時,骨哽在喉,卻又欲說無端三。

曰「醞釀」。

當外界物象對詞人壓迫剌激日久,詞人情感積蓄日厚,就形成了一種蓄勢待發的力量。

綜觀上述,蕙風繼承的仍是常州詞派「比興」「寄托」的詞學觀,融入了創作時的心境和狀態,形成了自己的「詞心」說。

所謂「詞心」,簡潔地說,就是詞人感受外界物事時的一顆靈敏之心。

「萬不得已」四字是關健,有此四字則有詞心,無此則無詞心。

此心應是心中有物,若心中無物,必是無病呻吟。

這物必是自己獨有之物,不是泛借他人之物,或以熱門話題充物。

14

吾蒼茫獨立於寂寞之區,忽有匪夷所思之念,自沈冥杳藹中來。

吾於是乎有詞。

泊吾詞成,則於頃者之一念若相屬若不相屬也。

而此一念,方綿渺引演於吾詞之外,而吾詞不能殫陳,斯為不盡之妙。

非有意為是不盡,如書家所云無垂不縮,無往不復也。

(《蕙風詞話》卷一)

解讀:此段話初讀有些玄奧,其實第一句講的是詩詞創作時的一種臨界狀態,情感衝擊達不到這種狀態,斷難為詞。

後數句講的是為詞當「含蓄」。

含蓄與寄托,都是常州詞派的重要詞學觀。

值得注意的是,含不盡之意於言外的「含蓄」,非詞人有意為是,實乃詞作之自然流露,有意為是,則假,是秀含蓄,非真含蓄也。

15

人靜簾垂,燈昏人暗。

窗外芙蓉殘葉颯颯作秋聲,與砌蟲相和答。

據梧冥坐,湛懷息機。

每一念起,輒設理想排遺之。

乃至萬物俱寂,吾心忽瑩然開朗如滿月,肌骨清涼,不知斯世何世也。

斯時若有無端哀怨悵觸於萬不得已;即而察之,一切景象全失,唯有小窗虛幌、筆床硯匣,一一在吾目前。

此詞境也。

三十年前,或一月至焉。

今不可復得矣。

(《蕙風詞話》卷一)

解讀:此條較上條更為玄奧,其實所講乃是創作靈感的產生及捕捉全過程,蕙風將此叫作詞境,不很貼切。

靈感產生誠然不易,但也不至於如蕙風所言,「三十年前,或一月至焉。

今不可復得矣。」

這就把靈感神秘化了。

一部《蕙風詞》,晚年力作不少,可見「今不可復得」乃文人誇張之辭,寧可信乎?不過,靈感產生也絕非易事,一日數至是極為罕見的。

吾不知詩家詞人,一日數首或一日十數首,靈感何其多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蕙風詞話翻譯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