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六 體質:一個民族體質的強弱與國家經濟科學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基礎理論》六 體質

中醫基礎理論

六 體質

不論何種社會,也不論何種生產方式和生產關係,人的體質都是社會最為基礎的物質因素。

一個民族體質的強弱與國家經濟科學文化的發展有著密切關係。

一個民族的體質水平與其所處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發展水平息息相關,而群體體質水平的發展又會有力地推動社會的物質文明和十精十神文明的發展。

因為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主要取決於人對社會作出的貢獻,故體質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主要是人材的競爭。

人的素質不僅僅是以知識為標誌,而應是知識、道德、體質的結合十體。

體質強健,十精十力充沛,才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健康是身十體上、十精十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

只有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十性十良好和道德健康四者全都具備.才是完全的健康,體質是健康的基礎。

體質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是人類認識自身和研究自身的——門學科。

是綜合了生物學,人類學、醫學和心理學等學科的主要成就形成的,研究體質的起源、發展和變異的學科:醫學體質學是研究體質與健康、疾病關係的學科,即研究人類的體質特徵、類型和變化規律,及其與疾病發生、發展和演變的關係的學科:對體質的研究有助於分析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演變,為疾病的預防及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

重視人的體質及其差異十性十是中醫學的一大特色。

中醫學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醫學體質學的知識:早在《內經》中,對體質的形成、分類以及體質與病機、診斷、治療、預防的關係就有極為詳細的論述。

其後,歷代醫家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內經》關於發生體質學、年齡體質學、十性十別體質學、病理體質學及治療體質學的理論,形成了中醫學的體質學說,並對養生防病和辨證論治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但由於缺乏系統的整理研究,尚未形成系統的完整的學科。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對中醫學理論整理研究的逐步深入,中醫體質學說的研究也隨之展開和深人,中醫體質學就應運而生了。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基礎理論
一 中醫學理論體系概述一 中醫學理論體系概述 1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一 中醫學理論體系概述 2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組成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1 氣一元論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2 陰陽學說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3 五行學說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4 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的關係三 髒象三 髒象 1 五臟三 髒象 2 六腑三 髒象 3 奇恆之府三 髒象 4 形體官竅三 髒象 5 臟腑之間的關係三 髒象 6 人體的生命活動與五臟調節四 精、氣、血、津液四 精、氣、血、津液·1 精四 精、氣、血、津液·2 氣四 精、氣、血、津液·3 血四 精、氣、血、津液·4 津液四 精、氣、血、津液·5 氣血精津液的關係五 經絡 1 經絡的概念和經絡系統五 經絡 2 十二經脈五 經絡 3 奇經八脈五 經絡 4 經別、絡脈、經筋、皮部五 經絡 5 經絡的生理功能五 經絡 6 經絡學說的應用六 體質六 體質·1 體質的基本概念六 體質·2 體質的形成六 體質·3 體質的分類六 體質·4 體質學說的應用七 病因七 病因·2 外感病因七 病因·2 內傷病因七 病因·3 病理性因素七 病因·4 其他病因第八章 病機八 病機·1 發病機理八 病機·2 基本病機八 病機·3 內生五氣病機八 病機·4 臟腑病機八 病機·5 經絡病機八 病機·5 經絡病機·1、十二經脈病機八 病機·5 經絡病機·2、奇經八脈病機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1、疾病傳變的概念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2、病位傳變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3、病性轉化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4 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八 病機·7 疾病的轉歸九 養生與防治九 養生與防治·1 養生九 養生與防治·2 預防九 養生與防治·3 治則[附]五運六氣1、運氣的概念2、干支甲子3、五運4、六氣5、運氣相合二 標本中氣三 運氣學說在醫學上的應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