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科學是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科學離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基礎理論》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中醫基礎理論

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哲學是人們對於整個世界(自然、社會和思維)的根本觀點和體系,即研究世界觀的學問,是對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科學是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

科學離不開理論思維,離不開世界觀的指導。

所以,哲學和科學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密切關係。

醫學是研究人類生命過程以及同疾病作鬥爭的一門科學體系,屬於自然科學範疇。

自然科學與哲學的關係是特殊和普通的辯證關係。

醫學研究生命運動的特殊規律,而哲學則研究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通規律。

要探索生命的奧秘和健康與疾病的運動規律,醫學就必須以先進的哲學思想為建構自己理論體系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中醫學屬於中國古代自然科學範疇,以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即氣一元論、十陰十陽十學說和五行學說為哲學基礎,來建構理論體系,並使之成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氣是中國古代哲學範疇系統中一個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範疇,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普遍的範疇。

氣一元論,又稱元氣論,對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極其深刻的影響,成為中國古人認識世界的自然觀。

十陰十陽十學說是在氣一元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中國古代關於對立統一規律的認識,氣是十陰十陽十對立的統一體,物質世界在十陰十陽十二氣的相互作用下,不斷地運動變化。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普通系統論,和十陰十陽十學說一樣,著眼於事物的矛盾作用,著眼於事物的運動和變化,從事物的結構關係及其行為方式,探索自然界物質運動動十態平衡的中國古代哲學認為:氣是天地萬物統一的基礎,是世界的本原。

它以氣為最高哲學范按著氣——十陰十陽十——五行的邏輯系統,揭示了世界萬物包括生命的本質,闡明了世界運動變化。

中醫學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代哲學的氣一元論、十陰十陽十學說和五行學說,用以闡明人類生命活動和外界環境的關係,疾病發生、發展及其防治規律,以及增進健康、延年益壽和提高勞動能力的措施等,建立了中醫學的氣一元論、十陰十陽十學說和五行學說。

中醫學是中國古代的一門比較系統的學科,在探索人十體生命運動規律時,把當時先進的哲學理論和醫學理論熔鑄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屬於自然哲學形態。

但中醫學是在古代醫學中遠較古希臘古羅馬醫學理論完善且醫術高超的自然哲學,它以氣一元論、十陰十陽十學說和五行學說為自己的哲學基礎,運用綜合思維方式分析和解決醫學理論和醫療實踐,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時至今日,還無法用分析手段使其脫離自然哲學而成為獨立存在的實證醫學。

因此,要學十習十和研究中醫學,就必須弄懂中醫學中所包含的哲學內容。

做到這一點,才能深刻理解中醫學理論的本質和特點。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基礎理論
一 中醫學理論體系概述一 中醫學理論體系概述 1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一 中醫學理論體系概述 2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組成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1 氣一元論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2 陰陽學說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3 五行學說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4 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的關係三 髒象三 髒象 1 五臟三 髒象 2 六腑三 髒象 3 奇恆之府三 髒象 4 形體官竅三 髒象 5 臟腑之間的關係三 髒象 6 人體的生命活動與五臟調節四 精、氣、血、津液四 精、氣、血、津液·1 精四 精、氣、血、津液·2 氣四 精、氣、血、津液·3 血四 精、氣、血、津液·4 津液四 精、氣、血、津液·5 氣血精津液的關係五 經絡 1 經絡的概念和經絡系統五 經絡 2 十二經脈五 經絡 3 奇經八脈五 經絡 4 經別、絡脈、經筋、皮部五 經絡 5 經絡的生理功能五 經絡 6 經絡學說的應用六 體質六 體質·1 體質的基本概念六 體質·2 體質的形成六 體質·3 體質的分類六 體質·4 體質學說的應用七 病因七 病因·2 外感病因七 病因·2 內傷病因七 病因·3 病理性因素七 病因·4 其他病因第八章 病機八 病機·1 發病機理八 病機·2 基本病機八 病機·3 內生五氣病機八 病機·4 臟腑病機八 病機·5 經絡病機八 病機·5 經絡病機·1、十二經脈病機八 病機·5 經絡病機·2、奇經八脈病機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1、疾病傳變的概念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2、病位傳變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3、病性轉化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4 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八 病機·7 疾病的轉歸九 養生與防治九 養生與防治·1 養生九 養生與防治·2 預防九 養生與防治·3 治則[附]五運六氣1、運氣的概念2、干支甲子3、五運4、六氣5、運氣相合二 標本中氣三 運氣學說在醫學上的應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