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3、五運:運者,輪轉運動,循環不已之謂。故曰:「五運十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醫基礎理論》3、五運

中醫基礎理論

3、五運

五運,即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的統稱。

運者,輪轉運動,循環不已之謂。

故曰:「五運十陰十陽十者,天地之道也,,(《素問·天元紀大論》)。

五運又有大運(中運)、主運、客運之分,它們的變化都是以當年紀年的天干及其十陰十陽十屬十性十為準則的。

(一)大運

大運又稱「中運」,是主管每年全年的歲運,又稱歲運。

大運可以用來說明全年的氣候變化,同時它又是推算客運的基礎。

1.大運推算法

天干化五運,每兩干統一運。

「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素問·五運行大論》)。

凡逢甲己之年為土運,乙庚之年為金運,丙辛之年為水運,丁壬之年為木運,戊癸之年為火運。

故曰:「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素問·天元紀大論》)。

這種推算方法是以五年為一循環的。

在五年中,每運值一年,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即土一金—)水一木一火一土。

三十年為一紀,每紀每運共值六年。

六十年為一周,每運共值十二年。

前已述及,十干配五行是:甲乙為木,丙丁為火,戊己為土,庚辛為金,壬癸為水。

為什麼十天干在化五運上和配五行上其屬十性十上不同呢?這是因為天干配五行是以五方、五季等關係而確定的,而天干化五運則是根據天象變化來確定的。

對於十干所以化五運,歷代有不同的解釋。

其一,《內經》提出「五氣經天化五運」之說。

謂:「臣覽太史天元冊文,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齡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於亢氏昴畢;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

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素問·五運行大論》)。

丹天之氣就是五行火氣化見於天的赤色,齡天之氣就是五行土氣化見於天的黃色,蒼天之氣就是五行木氣化見於天的青色,素天之氣就是五行金氣化見於天的白色,玄天之氣就是五行水氣化見於天的黑色。

牛、女、心、尾、危、室、柳、鬼、亢、氐、昴、畢、張、翼、婁、胃、奎、壁、角、軫等,是天體上二十八宿的名稱。

二十八宿在天體上分佈的位置是: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角十二度,亢九度,氐十五度,房五度,心五度,尾十八度,箕十一度,計七十五度: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

斗二十六度,牛八度,女十二度,虛十度,危十七度,室十六度,壁九度,計九十八度: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

奎十六度,婁十二度,胃十四度,昴十一度,畢十六度,觜二度,參九度,凡八十度。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井三十三度,鬼四度,柳十五度,星七度,張十八度,翼十八度,軫十七度,凡一百一十二度。

共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所謂「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即五行火氣在天體上經於牛、女、奎、壁四宿時,在十干則適當戊癸的方位,因而逢戊癸年,則是火氣的運化主事,是為戊癸化火。

故曰:「丹天之氣,經於牛、女、奎、壁四宿之上,下臨戊、癸之位,立為火運」(《運氣論奧諺解》)。

所謂「齡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即五行土氣在天體上經於心、尾、角、軫四宿時,在十干適當甲己的方位,因而逢甲己年,便是土氣的運化主事,是為甲已化土。

故曰:「齡天之氣,經於心、尾、角、軫四宿之上,下臨甲、己之位,立為土運」(《運氣論奧諺解》)。

所謂「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即五行木氣在天體上經於危、室、柳、鬼四宿時,在十干則適當丁壬的方位,因而逢丁壬年,便是木氣的運化主事,是為丁壬化木。

故曰:「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四宿之上,下臨丁、壬之位,立為木運」(《運氣論奧諺解》)。

所謂「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昴、畢」,即五行金氣在天體上經於亢、氐、昴、畢四宿時,在十干則適當乙庚的方位,因而逢乙庚年,便是金氣的運化主事,是為乙庚化金。

故日:「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昴、畢四宿之上,下臨乙、庚之位,立為金運」(《運氣論奧諺解》)。

所謂「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即五行水氣在天體上經於張、翼、婁、胃四宿時,在十干則適當丙辛的方位,因而逢丙辛年,便是水氣的運化主事,是為丙辛化水。

故曰:「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四宿之上,下臨丙、辛之位,立為水運」(《運氣論奧諺解》)。

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

為什麼奎、壁、角、軫四宿稱為戊分、己分,又稱天門、地戶呢?因為「奎壁臨乾,當戊土之位;角軫臨巽,當己土之位。」

「周天七政躔度,則春分二月中,日躔壁初,以次而南,三月入奎婁,四月人胃昴畢,五月人觜參,六月人井鬼,七月人柳星張;秋分八月中,日躔翼末,以十十交十十於軫,循次而北,九月人角亢,十月人氐房心,十一月人尾箕,十二月入鬥牛,正月人女虛危,至二月復十十交十十於春分而人奎壁矣。

是日之長也,時之暖也,萬物之發生也,皆從奎壁始;日之短也,時之寒也,萬物之收藏也,皆從角軫始。

故曰:春分司啟,秋分司閉。

夫既司啟閉,要非門戶而何?然自奎壁而南,日就十陽十道,故曰天門;角軫而北,日就十陰十道,故曰地戶」(《類經圖翼·運氣》)。

其二,張景岳提出「正月建干,五行相生而化」之說。

「月建者,單舉正月為法。

如甲己之歲,正月首建丙寅,丙者火之十陽十,火生土,故甲己為土運。

乙庚之歲,正月首建戊寅,戊者土之十陽十,土生金,故乙庚為金運。

丙辛之歲,正月首建庚寅,庚者金之十陽十,金生水,故丙辛為水運。

丁壬之歲,正月首建壬寅,王者水之十陽十,水生木,故丁王為木運。

戊癸之歲,正月首建甲寅,甲者木之十陽十,木生火,故戊癸為火運。

此五運生於正月之建者也」(《類經圖翼·運氣》)。

2.年運的太過不及太過為主歲的運氣旺盛而有餘。

不及為主歲的運氣衰少而不足。

其規律是十陽十干為太過,十陰十干為不及。

十陽十年(太過)為本氣流行,十陰十年(不及)為克己之氣流行。

如戊年為火運太過,此年一般是熱氣偏勝;癸年為火運不及,火不及則水來克之,故此年氣候反而偏寒。

余可類推。

五行之氣,既非太過,又非不及,謂之平氣。

它和太過、不及,合稱為「五行三紀」。

五運十干,不屬於十陽十,便屬於十陰十。

十陽十為太過,十陰十為不及,為什麼又產生平氣呢?因「運太過而被抑,運不及而得助也」(《類經圖翼·運氣》)。

如戊辰十陽十年,火運太過,但辰年為太十陽十寒水司天,太過的火運被司天的寒水所抑,因而火太過的戊辰年,又一變而為平氣年。

余可類推。

(二)主運

主運就是指五運之氣分主於一年五個運季的歲氣。

因為各運季的時間每年固定不變,在各運季中的氣候變化,基本上年年相同,所以稱為主運。

1.主運推算法

主運分五步,分司一年當中的五個運季。

每步所主的時間,亦即每個運季的時間為七十三日零五刻。

換句話說,七十三日零五刻便為一運(運季)。

主運的推算,從每年大寒日始,按五行相生的次序推移,即:木為初運,火為二運,土為三運,金為四運,水為終運。

年年如此,固定不變。

主運五步十十交十十司時間,從日而言也基本相同,即木運起於大寒日,火運起於春分後十三日,土運起於芒種後十日,金運起於處暑後七日,水運起於立冬後四日。

主運的十十交十十司時刻,就時而言,各年稍有出人。

茲將各年主運十十交十十司時刻簡介如下:

申、子、辰年

初運(木):大寒日寅初初刻『起。

二運(火):春分後第十三日寅正一刻起。

三運(土):芒種後第十日卯初二刻起。

四運(金):處暑後第七日卯正三刻起。

五運(水):立冬後第四日辰初四刻起。

丑、巳、酉年

初運(木):大寒日巳初初刻起。

二運(火):春分後第十三日巳正一刻起。

三運(土):芒種後第十日午初二刻起。

四運(金):處暑後第七日午正三刻起。

五運(水):立冬後第四日未初四刻起。

寅、午、戌年

初運(木):大寒日申初初刻起。

二運(火):春分後第十三日申正一刻起。

三運(土):芒種後第十日酉初二刻起。

四運(金):處暑後第七日酉正三刻起。

五運(水):立冬後第四日戌初四刻起。

卯、未、亥年

初運(木)·:大寒日亥初初刻起。

二運(火):春分後第十三日亥正一刻起。

三運(土):芒種後第十日子初二刻起。

四運(金):處暑後第七日子正三刻起。

五運(水):立冬後第四日丑初四刻起。

十二支中,子、辰、申、寅、午、戌為六十陽十年。

在五行上,子為十陽十水,申為十陽十金,辰、戌為十陽十土,牛為十陽十火,寅為十陽十木。

丑、巳、酉、卯、未、亥為六十陰十年。

在五行上,巳為朋火,酉為十陰十金,丑、未為十陰十土,亥為十陰十水,卯為十陰十木。

凡十陽十年的初運,均起於十陽十時,所以申、子、辰三十陽十年都起於寅,寅、午、戌三十陽十年都起於申。

十陰十年的初運,均起於十陰十時,所以,巳、酉、丑三十陰十年都起於巳,亥、卯、未三十陰十年都起於亥。

刻即時刻,古無鐘錶,用壺面刻有百格之壺漏水以計時,一晝夜壺水漏下歹刻而盡。

古今之刻,名同而實異。

水漏之初,起自寅初,相當於凌晨三點鐘,寅初初刻,實為零刻,亦即凌晨三點軍分。

主運的演繹,還須應用五音建運、太少相生、五步推運等法。

1五音建運:五音,即宮、商、角、徵、羽。

五音分屬於五行,則宮為土音,商為金音,角為木音,徵為火音,羽為水音。

故曰:「在地為木……在音為角……在地為火……在音為徵……在地為土……在音為宮……在地為金……在音為商……在地為水……在音為羽」(《素問·十陰十陽十應像大論》)。

以角音屬木,建於木運,徵音屬火,建於火運,宮音屬土,建於土運,商音屬金,建於金運,羽音屬水,建於水運,故稱五音建運。

2太少相生:五運的十干各具十陰十陽十,則十陽十干為太,十陰十干為少。

如:甲己土宮音,十陽十土甲為太宮,十陰十土己為少宮;乙庚金商音,十陽十金庚為太商,十陰十金乙為少商;丙辛水羽音,十陽十水丙為太羽,十陰十水辛為少羽;丁壬木角音,十陽十木壬為太角,十陰十木丁為少角;戊癸火徵音,十陽十火戊為太徵,十陰十火癸為少徵。

太為有餘,少為不足。

十干分十陰十陽十,五音分太少。

太少相生,亦即十陰十陽十相生之意。

如以甲己年為例:甲為十陽十土,十陽十土生十陰十金乙,即太宮生少商;十陰十金生十陽十水丙,即少商生太羽;十陽十水生十陰十丁木,即太羽生少角;十陰十木生十陽十火戊,即少角生太徵;十陽十火生十陰十土己,即太徵生少宮。

己為十陰十土,十陰十土生十陽十金庚,即少宮生太商;十陽十金生十陰十水辛,即太商生少羽;十陰十水生十陽十木壬,即少羽生太角;十陽十木生十陰十火癸,即太角生少徵;十陰十火生十陽十土甲,即少微生太宮。

如此,太少反覆相生,則十陰十生於十陽十,十陽十生於十陰十,而不斷地發展變化。

故曰:「太者屬十陽十,少者屬十陰十,十陰十以生十陽十,十陽十以生十陰十,一動一靜,乃成易道。

故甲以十陽十土,生乙之少商;乙以十陰十金,生丙之太羽;丙以十陽十水,生丁之少角;丁以十陰十木,生戊之太徵;戊以十陽十火,生己之少宮;己以十陰十土,生庚之太商;庚以十陽十金,生辛之少羽;辛以十陰十水,生壬之太角;壬以十陽十木,生癸之少徵;癸以十陰十火,復生甲之太宮」(《類經圖翼·運氣》)。

3五步推運:年干只能代表本年的中運,而不能代表本年的主運。

主運雖始於木角音,終於水羽音,有一定的程序可循,但在五步推移之中,究竟是太生少,還是少生太?則應用五步推運法。

五步推運法:無論何年,總是從年干的屬太屬少,逐步上推至初運木角,便可得出。

例如:甲年屬十陽十土,運屬太宮用事,即從太宮本身依次上推,生太宮的是少徵,生少徵的是太角,因而甲年的主運便起於太角,太少相生而終止於太羽。

己年為十陰十土,運屬少宮用事,則從少宮本身向上推,生少宮的是太徵,生太徵的是少角,則己年的主運便起於少角,太少相生而終於少羽。

乙年為十陰十金,運屬少商用事,即從少商本身上推,生少商的是太宮,生太宮的是少徵,生少徵的是太角,則乙年的主運便起於太角,太少相生而終於太羽。

庚年為十陽十金,運屬太商用事,即從太商本身向上推,生太商的是少宮,生少宮的是太徵,生太徵的是少角,則庚年的主運起於少角,少太相生而終於少羽。

其他各年,均依此類推。

惟丁壬兩年是角運,便從本身起運,不必上推了。

如此逐步推算,本年的主運究竟在哪一步,便瞭如指掌。

而主運必始於角,終於羽,則為一定不易之理。

2.主運的氣候常規

主運說明一年之中五個運季的氣候常規,是以六氣的五行屬十性十為基本規律,即初運屬木主風,二運屬火主暑熱,三運屬土主濕,四運屬金主燥,終運屬水主寒。

各個運季所主的氣候,每年是一樣的。

(三)客運

客運是指每年五個運季中的特殊歲氣變化。

因其每歲有變更,各季有不同,如客之來去,故稱為客運。

1.客運的推算方法

客運的推算是在每年值年大運的基礎上進行的,即每年值年大運就是當年客運的初運。

客運的初運按照當年大運確定後,便循著五行太少相生的次序,分作五步推運,每步約為七十三日零五刻,行於主氣之上,與主運相對,逐歲變遷,十年一周。

客運主管一年之內各個運季的氣候異常變化。

例如:甲己年屬土運,甲年為十陽十土,為太宮;己年為十陰十土,為少宮。

逢甲年便以太宮十陽十土為初運;太生少,土生金,則少商為二運;少生太,金生水,則太羽為三運;太生少,水生木,則少角為四運;少生太,木生火,即太徵為終運。

逢己年便以少宮十陰十土為初運;少生太,土生金,則太商為二運;太生少,金生水,則少羽為三運;少生太,水生本,則太角為四運;太生少,木生火,則少徵為終運。

他如乙、庚、丙、辛、丁、壬、戊、癸諸年,均依此類推。

十年一司令,輪周十干,週而復始。

由此可以看出主運和客運的異同:兩者十陰十陽十互干為起運,太少相生、五行順序、五步推移等是相同的。

但是,主運年年始於角,而終於羽,居恆不變,而客運則必以本年的大運為初運,循五行次序,太少相生,十年之內,年年不同,十年一周,輪遍十干,終而復始。

這是客運與主運不同之處。

2.客運的太過不及

客運的太過不及,以及與氣候的關係,和大運的規律相一致。

綜上所述,大運、主運、客運,都是利用天干配合五行進行推算的。

其推算順序均按五行相生規律進行,都是用以說明自然界氣候變化的情況。

但大運說明全年的氣候變化,主運則是說明一年之中五個運季的正常氣候變化,而客運則是推算每年五個運季中的異常氣候變化。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醫基礎理論
一 中醫學理論體系概述一 中醫學理論體系概述 1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一 中醫學理論體系概述 2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組成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1 氣一元論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2 陰陽學說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3 五行學說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4 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的關係三 髒象三 髒象 1 五臟三 髒象 2 六腑三 髒象 3 奇恆之府三 髒象 4 形體官竅三 髒象 5 臟腑之間的關係三 髒象 6 人體的生命活動與五臟調節四 精、氣、血、津液四 精、氣、血、津液·1 精四 精、氣、血、津液·2 氣四 精、氣、血、津液·3 血四 精、氣、血、津液·4 津液四 精、氣、血、津液·5 氣血精津液的關係五 經絡 1 經絡的概念和經絡系統五 經絡 2 十二經脈五 經絡 3 奇經八脈五 經絡 4 經別、絡脈、經筋、皮部五 經絡 5 經絡的生理功能五 經絡 6 經絡學說的應用六 體質六 體質·1 體質的基本概念六 體質·2 體質的形成六 體質·3 體質的分類六 體質·4 體質學說的應用七 病因七 病因·2 外感病因七 病因·2 內傷病因七 病因·3 病理性因素七 病因·4 其他病因第八章 病機八 病機·1 發病機理八 病機·2 基本病機八 病機·3 內生五氣病機八 病機·4 臟腑病機八 病機·5 經絡病機八 病機·5 經絡病機·1、十二經脈病機八 病機·5 經絡病機·2、奇經八脈病機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1、疾病傳變的概念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2、病位傳變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3、病性轉化八 病機·6 疾病的傳變·4 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八 病機·7 疾病的轉歸九 養生與防治九 養生與防治·1 養生九 養生與防治·2 預防九 養生與防治·3 治則[附]五運六氣1、運氣的概念2、干支甲子3、五運4、六氣5、運氣相合二 標本中氣三 運氣學說在醫學上的應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