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遺》卷四十二:◇初投獻太尉啟某啟:伏以岳之高與海之深,物所歸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文拾遺》卷四十二

唐文拾遺

卷四十二

◎ 崔致遠(九)

◇初投獻太尉啟

某啟:伏以岳之高與海之深,物所歸而人所仰,回拔千仞伋,平吞百川,其如巘崿擎天,波瀾蘸日,豁四方之眼,醒萬族之魂,是宇內之所歌謠,匪毫端之能讚詠。

伏惟司徒相公獨抱神略,一匡聖朝,譽洽於良哉康哉,名標於可久可大。

龔黃德政,則郡民有遺十愛十之碑;韓白功勳,則國史有直書之筆。

況某劣同窺豹,淺比傾螺,難將篆刻之詞,輒頌陶鎔之業。

但以間生賢哲,年當五百之期;廣集英豪,客滿三千之數。

既納之似水,則來者如雲。

斯乃司徒相公鏡於心而寬兮綽兮,秤於事而無偏無十十黨十十,網羅雋彥,籠罩驍雄,於儒則沈謝呈才,於武則關張效力。

遂使弓旌招隱士,巖谷為之一空;介冑降叛夫,煙塵為之四息。

豈獨分憂於閫外,實惟稱慶於寰中。

莫不信齊於春夏秋冬,恩播於東西南北,但日月照臨之所,是風雷變化之時。

然則尼父堂中,亦有他鄉之子;孟嘗門下,寧無遠地之人。

片善可稱,前賢不讓,永能執大邦之政,豈欲遺小國之賓。

以敢寫微衷,輕投朗鑒。

某新羅人也,身也賤,十性十也愚,才不雄,學不贍,雖形骸則鄙,年齒未衰,自十二始別雞林,至二十得遷鶯谷,方接青衿之侶,旋從黃綬之官。

既忝登龍,敢言絆驥,今者乍離一尉,欲應三篇,更願進修,且謀退縮,獨依林藪,再閱丘墳。

課日攻詩,虞訥之詆訶無避;積年著賦,陸機之哂笑何慚。

俟其敦閱致功,琢磨成器。

求魚道在,垂竿而不掛曲鉤;射鵠心專,捻筈而冀銜後鏃。

端十操十勁節,佇望良時。

竊見萬物投誠,八紘向德,不謁相公實閱,不謁相公德門者,詞人之所懷慚,群議之所發誚。

某固敢隳肝瀝膽,進牘十抽十毫,不避嚴誅,輒申素懇。

謹錄所業十習十篇章五軸,兼陳情七言長句詩一百篇,齋沐上獻。

冒犯尊威,不任戰懼之至。

謹啟。

◇再獻啟

某啟:某今月五日,謹以所學篇章五通,貢於賓次。

雖慚獻豕,輒覬攀龍,修客路以心摧,望仁風以目斷。

乍睹秦雲之態,或似美人;細看燕石之姿,恐為棄物。

伏蒙司徒相公光逾十愛十日,煦及寒灰,念以遠別海隅,久沉十江十徼,特垂豐餼,俾濟朝饑。

自驚樗櫟之材,已荷稻梁之惠。

雖龜魚投水,驟喜命蘇;而蚤虱負山,深憂力敗。

且某也兔絲雖絡,蛛網自營。

萬計尋思,不如學也;百年勤苦,猶恐失之。

所以未競宦途,但遵儒道,筮仕而懶趨塵土,卜居而貪憶林泉。

人間之要路通津,眼無開處;物外之青山綠水,蘿有歸時。

所願更淬鉛刀,終求鐵印;斂跡而跧藏學藪,安身而跌宕詞林。

嘗誦古詩,還符此意,云:「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

某既懷志士之勤,又抱愁人之苦,聊憑毫牘,敢述肺肝。

且如蹋壁冥搜,杜門寂坐,席冷而窗風擺雪,筆乾而硯水成冰,欲為尼父之絕編,無奈羲和之促轡,即可知指萬卷之經史,恨三冬之景光。

及其凍枕傷神,孤燈伴影,寒漏則滴殘別淚,遙砧則搗破羈心,空勞寧戚之悲歌,莫繼陸機之安寢,亦可想貯千端之鬱邑,過五夜之寂寥。

然則志士之勤也既如彼,愁人之苦也又如此。

況某家遙日域,路隔天池,投客舍而方甚死仇,指何門而欲安生計。

唯慮道之將廢,豈言人不易知。

不敢以陋質凡姿,覲相公清嚴之德;不敢以片言隻字,希相公采錄之恩。

所望者,或以其萬里地遠來,十餘年苦學,稍垂惻憫,得濟困窮。

則必堅背水之心,終為勇士;決移山之志,不讓愚公。

伏以某譯殊方之語言,學聖代之章句,舞態則難為短袖,辯詞則未比長裾。

舌無三寸之能,空緘壯氣;腸有九回之懇,但戀深恩。

干浼尊嚴,下情無任感戴兢惶涕泗之至。

謹啟。

◇謝生料狀

某啟:某昨日伏蒙仁慈,再賜生料,恩垂望外,喜集愁中,安貧而已贍晨炊,感德而惟知宿飽。

遂使范家釜甑,免恨長閒;顏巷簞瓢,倍加其樂。

伏以某雖楊曾穿葉,而蓬且斷根。

空把利錐,冀遇大賢之鑒;豈將長鋏,先興下客之歌。

一昨輒貢蕪音,累塵尊聽,窺德宇而燕雖相賀,望威風而蠲恐退飛。

豈料司空相公俯念海人,久為塵吏,特垂記錄,繼賜沾濡。

生前之溝壑無虞,饑寒雖濟;頭上之邱山漸重,負戴難勝。

依投而既類窮猿,展效而願同病雀,下情無任云云。

◇獻詩啟

某啟:某竊覽同年顧雲校書獻相公長啟一首、短歌十篇,學派則鯨噴海濤,詞鋒則劍倚雲漢,備為讚頌,永可流傳。

如某者,跡自外方,藝唯下品。

雖儒宮慕善,每嘗窺顏冉之牆;而筆陣爭雄,未得摩曹劉之壘。

但以幸遊樂國,獲睹仁風,久貯懇誠,冀伸歌詠。

輒獻《紀德絕句》詩三十首,謹封如別。

定王拙舞,適足自嫌;嫫母濃妝,轉為人笑。

不足讚揚休烈,翻憂浼黜尊威。

然聖人以激勸誠深,不間五鄉童子;學者以揣摩志切,皆投鬼谷先生。

伏惟特恕荒蕪,俯垂采覽,所冀趨仁化於十江十北,終得傳美譚於海東。

唐突藻鑒,下情無任戰慄之至。

謹啟。

◇七言紀德詩三十首謹獻師徒相公〔略〕

◇謝職狀

右某今月二十五日伏奉公牒,特賜署充館驛巡官者。

恩降台階,光生旅舍,承命而吟魂乍懾,叨榮而病骨能蘇。

攀依有心,荷戴無力。

伏以某櫟生曠野,莠托荒田,豈惟良匠不窺,抑亦農人見棄。

風欹弱植,難舉勢於凌雲;塵織纖十莖十,但懷愁於委地。

昨者不慚狷者,輒效狂生,累貢巴詞,仰瀆秦鑒。

伏惟司徒相公念某來從異域,遠寓樂郊,俯十愛十似龍,不嫌非鳳,拔衰英於糞上,搜滯刃於獄中,許廁嘉賓,仍沽厚俸。

神仙見顧,稍親郭隗之台;駑蹇何施,得主鄭莊之驛。

況乃念子襟之志業,辱華袞之褒詞。

刻畫恩深,已能長價;琢磨志切,終願成功。

修身則飲水懷冰,煉思則吟煙嘯露。

唯當勵節,以謂報恩。

謹詣衙門,祗候陳謝,下情無任感激彷徨榮懼之至。

謹狀。

◇謝借宅狀

右某昨日客司奉傳處分,借賜官宅安下者。

仰聆尊旨,俯省庸才,既榮投跡之有門,唯恨殺身之無路。

伏以某自趨龍旆,免泣牛衣,職俸非輕,書糧頗贍。

嘗讀《魯論語》曰:「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

是以望東開之閤,永誓依仁;坐北面之窗,惟期肄業。

非敢隱居而不嫁,只將直道而自媒。

今者幸寓樂郊,況棲靜室,簦屩則不勞涉遠,簟瓢則永遂安貧。

豈謂十愛十閒,誠堪養勇。

三年就學,非□慕藺之心;一日成功,願滿依劉之志。

下情無任感恩激切兢惕之至。

謹詣衙門,只候陳謝。

謹狀。

◇出師後告辭狀

右某伏念來從異域,托在德門。

昔曾名列桂科,未知稱意;今忝職居蓮府,始覺榮身。

恩既厚於稻粱,跡能安於萍梗,日增學植,月瞻書糧。

豈期市駿之金,傍沾駑蹇;惟愧封侯之印,未效禎祥。

今者屬以大憝逋誅,中朝多難,頃煩豹略,佇滅豺聲。

伏惟太尉相公身耀福星,均臨庶類,手傾霖雨,遍洗妖氛,遠命舟師,重興國祚,華夷則望風競抃,蠢植則剋日當蘇。

若某者,空有肺腸,方重禱祝,恨無羽翼,一遂奮飛,望龍節以魂銷,窺虎威而股慄。

雖則熊羆之力,共喜安人;其如犬馬之心,常增戀主。

下情無任攀依激切涕泣之至。

謹狀。

◇謝令從軍狀

右某適見客司奉傳處分,令借舟船隨從行李者。

深恩既降,壯氣潛伸,勵心而願效驅馳,感德而難勝踴躍。

伏以某塵中走吏,海外腐儒,五能非自濟之資,一割無可施之處。

惟增慷慨,已分沉十淪。

豈無投筆之心,時應未偶;空有請纓之志,力且難成。

誰謂忽被殊私,不遣賤跡,許隨旌旆,借賜舟航。

蹇足無堪,敢望維駒之念。

麼資何幸,遽叨泛鷁之榮。

況當泣路之時,永荷濟川之賜,下情無任感戴欣躍兢惕之至。

謹狀。

◇謝借舫子狀

客司奉傳處分,借賜舫子安下者。

某方脫窮鱗,得攀畫鷁,自慚跡在塵吏,忽訝身為水仙。

則彼甘寧割錦纜而呈奢,顧愷毀布帆而無恙,豈若榮棲德宇,又泛仙舟,風波無失所之憂,煙月有搜吟之暇。

況清流滿望,暑氣銷威,每當定志安神,則乃銘肌刻骨。

謹課七言長句詩一首,齋沐上獻。

干瀆台階,下情無任荷戴兢惕之至。

謹狀。

◇謝許奏薦狀

右某昨日見衙前兵馬使曠師禮奉傳處分,特賜慰問,兼許奏薦,令自修狀本來者,俯慚蓬跡,仰聽蘭言,喜忭而身輕欲飛,兢惶而心戰難遏。

何者?某職叨鄭驛,已謂極榮;名達堯階,實為過望。

憑何展效,佩此恩光。

況乃明鑒冰開,英才霧集,所宜倒屣則先迎王粲,築台則次接劇辛。

如某者,輟耕海上之田,來泣塵中之路,雖雲遊學,尚未成功。

豈料勤勞莫副於指蹤,將念已全於十卵十翼。

許令伐善,將使警愚。

每思卻子之驟稱,深慚速謗;欲效黃公之多讓,又恐失時。

冀緝拙詞,仰遵嚴命。

南宮適之問宣父,實有所歸;東方朔之對漢皇,寧辭自責。

既忝風雷之變化,佇期雨露之沾濡。

下情無任感戴榮忭兢灼之至。

謹奉狀陳謝。

謹狀。

(以上《桂苑筆耕集》十七)

◇賀破淮口賊狀

右某昨日竊聆淮口鎮狀報,今月八日,諸軍合勢殺戮狂賊已盡者。

伏以徐州賊十十黨十十,偶因嘯聚,敢恣喧張。

鴟梟同巢,勢必不久;蟣虱相弔,生能幾何?猶懷拒轍之心,未有返轅之意。

伏賴太尉相公雄聲遠振,妙略潛施,謀安四方,決勝千里,遂使淮山樂境,長承虎豹之威;泗水孤城,免作鯨鯢之餌。

功著於暫勞永息,計資於彼竭我盈。

小盜旋除,中興可望,三軍之勇氣方振,百姓之驚魂再蘇。

但仰恩威,鹹增抃躍。

謹只候陳賀。

謹狀。

◇賀高司馬除官狀

某啟:伏承司馬二十五郎榮膺十寵十命,伏惟感慰。

伏以漢朝美仕,稱太傅、少傅之榮;晉代高流,誇大阮、小阮之譽。

然而但欲脫身於利祿,無非縱志於歌吟,於臣則虧報主之誠,為子則失榮親之節。

豈期太尉相公重言天應,美命風行,遂令司馬二十五郎掛綵衣,披朱紱,動高堂之喜色,振德字之嘉聲。

佐理多閒,藹余芳於玉樹;連官獨貴,掩前哲於竹林。

某每愧小儒,忝棲大廈,睹鯤鵬之逸勢,貯燕雀之歡心。

下情無任抃躍之至。

謹奉啟陳賀,謹啟。

◇謝職狀

右某志雖求己,藝不及人,伏蒙太尉相公仁慈,肉被摧骸,翼成毈十卵十,難飾片言隻字,粗伸感德懷恩。

今則苟貯血誠,敢憑毫素,先甘鼎鑊,仰黷旌幢。

謹具長書咨陳,下情無任戰灼之至。

伏惟特寬罪誅,俯賜念察。

謹狀。

◇長啟

某啟:某伏以短綆不可以汲深,頑鋒不可以剸滯,是故不能者止,周任有言,自宜量力而行,豈可從心所欲。

某東海一布衣也。

頃者萬里辭家,十年觀國,本望止於榜尾科第十江十淮一縣令耳。

前年冬罷離末尉,望應宏詞,計決居山,暫為隱退,學期至海,更自琢磨。

俱緣祿俸無餘,書糧不濟,輒攜勃帚,來掃膺門。

豈料太尉相公回垂獎憐,便署職秩,跡趨鄭驛,身寓陶窗,免憂東郭之貧,但養北宮之勇。

去年中夏,伏遇出師,忽賜招呼,猥加驅榮,許隨龍旆,久倚鷁舟。

每恨布鼓音凡,鉛刀器鈍,縱傾肝膽,莫副指蹤。

遽蒙念以慕善依仁,特賜奏薦,重言天應,忝獲超升。

若非九重倚賴於功名,十道遵承於法令,則其恩命,亦豈肯許?某自十江十外一上縣尉,便授內殿憲秩,又兼章紱,且見聖朝簪裾烜赫子弟,出身入仕二三十年,猶掛藍袍,未趨蓮幕者多矣,況如某異域之士乎!昔有一日九遷,無以及斯榮盛。

某嘗讀《魯論》,見仲尼使漆雕開仕,對曰:「仕進之道,未能究十習十。」

善其深志,夫子致悅。

某雖慚不敏,竊有慕焉。

昨蒙恩慈,特賜轉職,尋已具狀陳讓,兼納所賜公牒。

伏奉批誨,即有敕命,但請收之。

某既蒙未允至誠,固且仰遵嚴旨,立愧形影,坐驚神魂。

每當夜對寒釭,曉窺清鏡,感激而頤橫涕雨,憂惶而背浹汗漿。

雖榮擺脫於風塵,倍赧污瀆於門館。

伏以太尉相公雄名峻望,碩德茂勳,不惟雲覆九州,抑亦風揚萬國。

寓目傾耳,仰為指南,儒武所歸,一人而已。

是以諸道景附,馬首是瞻。

其如都統巡官,須選人材稱職,外塞四方之望,內資十乘之威。

若今某塵玷恩知,十十屍十十素餐位,但恐買戎狄之笑,沽史傳之譏。

昔漢朝金日磾,常在武帝左右,帝欲別加十寵十遇,日磾辭曰:「臣外國人,且使匈十奴十輕漢。」

某今日之請,實在於茲。

諸廳郎官,早陳公議,蓋以賤無妨貴,欲令夷不亂華。

某伏自前年得在門下,更無知識,惟謁諸廳,幕中垂情,幸而獲宥。

竊聆太尉相公去年夏於東塘顧問某之時,諸郎官同力薦揚,和之如響,遂沾厚遇,遽竊殊榮。

昨者繼陳讜言,不徇尊旨,實乃惜太尉相公之名望,存淮南藩府之規儀,事體不虧,裨贊斯在。

冬末面奉處分,欲使別開院宇。

雖承恩諾,轉切憂懷。

何者?六韜曰:「人才大小,猶如斗也,不可盛石,滿則棄矣。」

故孔子雲;「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

今者甘寘嚴誅,輒傾真懇,乞解所職,以弭官謗可也。

伏惟太尉相公特賜允從,令得其所,儻蒙未垂擯棄,猶許依棲,則望或別補冗員,或薄支虛給。

一枝數粒,可養羽十毛十;斗水尺波,得安耆鬣。

固非矯飾廉讓為名,實願揣量分涯,免成負累恩德。

《春秋傳》曰:「齊侯使敬仲為卿,辭曰:羈旅之臣,免於罪戾,施於負擔,所獲多矣。

敢辱高位,請以死告,使為工正,不失令名。」

故事昭彰,卑誠悃愊,守道而得無陛矣,登門而免見眲之。

但願藥臼留恩,終有凌雲之望;蓍簪掛念,永無委地之愁。

干冒台威,下情無任懇迫憂兢之至。

謹啟。

◇謝加料錢狀

右某今日某官奉傳處分,每月加給料錢二十貫者。

某厚沾職俸,過贍書糧,羝羊之角且不羸,鼴鼠之腹能易滿,惟憂福盛,難報恩深。

豈料筆端乏白鳳之詞,日無可效;囊底獲青蚨之術,月有所增。

但懷臨谷之心,恐敗負山之力。

惟願除供陋巷之食,分濟遠鄉之親,同感厚恩,永傳遐俗,或成浮費,必速幽誅。

下情無任荷戴兢惶涕泣之至。

◇謝衣段狀

某啟:伏蒙恩慈,賜及生衣段一十匹者。

伏以風雖解慍,日可畏威,始當蒸郁之時,忝受鮮華之賜。

敢效八公之侶,欲炫六銖;但隨百姓之歡,同歡五褲。

況乃某幸趨台陛,榮托德門,實資千載之遭逢,每濟四時之服飾。

愍念而情逾父母,稱揚而禮異賓僚。

今者輕縠衫材,細練韝制,俾趨儉幕,許曳鄒裾。

雖恩耀遠人,足呈妍於鮫室;而名慚奇士,甘致剌於鵜梁。

下情無任感戴之至,

〔注〕「縠 hu」:用細紗織成的皺狀絲織物。

如:縠衫(薄紗的單衣);縠紋(即縐紗的皺狀紋。

往往用來比喻水波紋);綺羅綾縠。

◇謝借示法雲寺天王記狀

某啟:昨日伏蒙恩慈,借示《修法雲寺天王碑》。

彩毫乍閱,俗眼初醒,惟慚鐵印之庸流,忽睹銀鉤之妙跡。

既成國寶,豈許家藏?竊聆將勒貞碑,始揮神筆,風停減暑,天酒呈祥。

固知垂露之蹤,便成甘露;況假崩雲之勢,永耀法雲。

宜乎琬琰之詞,鎮彼琉璃之地,共傳嘉瑞,遠振芳聲。

然則隋煬帝之故都,永為寶窟;謝將軍之舊宅,終作福田。

下情我任捧讀祈禱榮懼之至。

其碑謹專咨納。

謹狀。

◇謝示延和閣記碑狀

某啟:昨日觀察衙推邵宗奉傳處分,賜及《延和閣記》碑本一軸者。

跪展真蹤,仰窺臣節,對銀鉤而手舞足蹈,望玉輦而魂飛膽揚。

伏以太尉力贍補天,心勤捧日,遂啟遷都之議,佇聆徙蹕之期。

恭候宸遊,儼成壯觀。

但以尋章摘句,素非吳主之心,進牘十抽十毫,惟在陳王之命。

爰令幕客,謹撰碑詞。

支使侍御丘門顏回,蝠帳盧植,能揮真筆,妙寫尊襟,敘三年望幸之丹誠,則鼓傳眾聽;述一片勤王之忠節,則鏡照群述。

實乃酣飫德馨,備陳事實,永使奇功秘略,皆令陋古榮今。

太尉相公志切迎鑾,喜勝覽檄,既讚美於凌雲百尺,將掩能於入木八分。

遂乃親染彩毫,俾鐫翠琰,隨手而龍蛇旋活,迎鋒而劍戟十十交十十橫。

畫玉點珠,豈可比《蘭亭》醉本;撇雲挑霧,只宜示蓬島真仙。

誰料末儒,亦叨殊貺,輒敢覬覦將顧,是知誘諭孱庸。

何則?名題桂宮,跡隸蓮府,雖忝一時之有遇,實無萬代之可稱。

今者支使侍御以好善心,得稽古力,騁真才子之藻思,辱大丞相之筆蹤,推為賓席殊榮,別是儒家盛事。

則彼郭隗受黃金厚禮,虞卿沾白璧深恩,強欲比方,卻成浼瀆。

然則四方十舐十墨含筆之士也,莫不競效顰眉之態,潛希唾口之恩,仰修修然,勤慥慥爾。

如某者,學海至海,雖雲有心;執柯伐柯,猶恐傷手。

持弊帚而徒增健羨,遇神錐而便欲投降。

惟願讀五千卷之書,庶幾入室;把十九年之刃,無愧發硎。

每睹仙書,更敦壯志,稍希異闕十十黨十十童子,何敢望儒林丈人。

其所賜碑,惟慎捧持,敢矜披閱,待過天池之外,遍刳日域之中。

楊彼驪龍貪下之珠,永當減價;巨鰲頭上之客,必欲偷看。

下情無任寶玩師仰之至。

◇謝改職狀

右某伏蒙仁恩,特賜公牒,改署館驛巡官,令隨旌旆西去者。

雖命重難荷,而身輕欲飛,稱心懷捧檄之榮,滿口詠從軍之樂。

惟慚幽劣,有辱獎憐,感恩而既識海深,舉步而但憂冰薄。

況無孫搴之十精十騎,自比顏峻之小兒,將何以剖析事機,游揚德業。

然所願者,得睹龍飛玉劍,豹掣牙旗,風雷振大捷之十聲,日月照中興之運,則某也有望於一言長價,或為天上之人;萬里從知,免作池中之物。

行惟踴躍,坐則禱祠,下情無任榮忭兢灼之至。

謹齋沐只候陳謝。

◇謝探請料錢狀

某啟:某頃者西笑傾懷,南音著十操十,蓬飛萬里,迷玉京之要路通津;桂折一名,作金榜之懸疣附贅。

乃是常常之事,徒雲遠遠而來,海隅未覺於榮家,十江十徼況勞於佐邑。

由是詠《南陔》而引咎,望東道以知歸。

伏蒙太尉念掃德門,許遷代捨。

濡毫染牘,深慚雪苑之清才;頂豸腰魚,遽忝霜台之峻秩。

傳天上披衷之命,榮日邊垂白之親。

以定理父見知,則實同陳隼;以遠人多幸,則不讓漢貂。

雖乖就養無方,久想宗族稱孝。

然而煙波阻絕,難申負米之心;風雨淒涼,空灑梁山之泣。

既疏十溫十清,又闕旨甘,但切責躬,敢言養志。

況又無鄉使,難附家書,惟吟《陟岵》之詩,莫遇渡溟之信。

今有本國使船過海,某欲買茶藥寄附家信。

伏緣蹄涔易渴,溝壑難盈,不避嚴誅,更陳窮懇。

伏惟太尉念以依門館次三千客,別庭闈已十八年,既免行佣,有希反哺,特賜探給三個月料錢。

所冀祿遂及親,遠分光於異域;志能求己,永投跡於仙鄉。

干瀆台階,下情伏增感泣兢悸懇迫之至。

其請錢狀,別具上呈云云。

◇與恩門裴秀才求事啟

某伏念身托德門,光生異域。

雖池蛟得雨,無沉埋末路之憂;而海燕含泥,有點污畫梁之罪。

跡賤而兢惶倍切,恩深而展效何期?豈合更寫卑誠,仰塵尊聽,但以事非獲已,情或可哀,不辭鈇鉞之誅,冀滿斗筲之望。

伏緣某昨聆座主侍郎主銓東洛,道路不通,且在襄州,行李極困。

早欲發遣專使,切緣力未副心,今有諸兄弟裴鐐,遠將窮懇相告,輒具別狀,干瀆台階,下情無任戰灼之至。

◇前湖南觀察巡官裴鐐啟

右件人,是某座主侍郎再從弟,某去乾符三年冬到湖南起居座主侍郎之時,見於諸院,弟兄中偏所記念。

自數年繼遭剽劫,生計蕩盡,骨肉凋零,久在十江十南。

近投當府,願披情懇,泣告尊慈,駐留多時,不幸疾苦,遂且扶持發去,雲欲逕往襄十陽十,迎接侍郎。

今得書云:「行至滁州,前去未得,道途既阻,溝壑是虞。

況孤孀三十餘口,更無產業,未卜定居。」

伏緣某家寄日邊,路逾天外,杳無來信,固絕他圖,既無雨土以分耕,寧有尺波而假潤,是以不量僭越,輒具薦論。

命懸沸鼎之中,目斷台階之下,非不知捋虎鬚之險,非不知探龍頷之難,但緣既忝門生,豈論賓貢。

鴛鸞之與螻蟻,感恩皆同;多士之與遠人,報德何異?伏乞太尉相公念以程窮計盡,憫其柱促聲哀,特賜於廬壽管內場院或堰埭中補署散職,所冀月有俸入,使獲安家。

裴鐐即自到襄州,令弟璹仰副驅策。

不度涯分,浼瀆尊嚴,下情無任感泣兢懼之至。

◇獻生日物狀

某啟:伏以降跡仙山,為行恩於俗界;挺神維岳,期定亂於危時。

是以杞梓材長,松椿壽永,名字已標於金錄,兵符暫理於玉鈐。

伏惟太尉相公員嶠稟靈,尼邱誕質,大任天降,中庸日彰。

四夷識傾膽之門,遠棲仁蔭;萬姓歸返魂之域,盡飽德馨。

況今秦甸停氛,鎬京聚孽,息虎旅奔沉之患,望豹篇擒縱之機。

暫施決勝之謀,永致昇平之運,則必坐寧環海,後當去會瑤池。

五色輕雲,鎮隨行止;千年素鶴,競效驅馳。

獨保長生,卻登真位,調鼎佐玉皇之命,銜杯聽金母十之歌。

自此漢室公卿,仰羨而空知望斷;仙家朋友,相逢而不訝來遲。

某居近鰲峰,遇深驥阪,每睹張良之術,惟吟郭璞之詩。

喜對今辰,敢陳善祝。

龜蛇病骨,叨承救活之恩;雞犬癡心,竊有奮飛之望。

下情無任虔禱依攀欣忭之至。

輒以海東藥物,輕黷尊嚴,謹具別幅,伏惟俯賜念察。

謹狀。

◇又狀

某啟:某聆天降賢人,濟天下之人也,是以材合地寶,十性十契天和,高辟德門,深匡帝室。

伏惟太尉相公漢師仙格,魯聖儒機,推心於三代之英,煉氣於五行之秀。

今者正融韶景,共慶誕辰,四方飽開閣之恩,萬族獻稱觴之懇。

伏惟龍韜暫展,靜卷妖氛,鳳輦遄歸,永興清運。

然後誡白石生之妙術,從赤松子之勝游。

鰲頭擎五色之雲,久勞西望;豹尾指二京之路,暫事北征。

佇揚滅寇之勳,便舉朝真之禮。

某棲身大廈,祝壽中春,下情無任禱祠歌詠欣躍之至。

謹具別狀,輒申微誠,伏惟恩慈俯賜念察。

謹狀。

·物狀

〈海東人形參一軀,銀裝龕子盛。

〈海東實心琴一張,紫綾袋盛。

右伏以慶資五福,瑞降三清,中春方盛於香風,上德乃生於遲日。

凡荷獎延之賜,合申獻賀之儀。

前件人參並琴等,形稟天成,韻含風雅,具體而既非假貌,全材而免有虛聲。

況皆采近仙峰,攜來遠地,儻許成功於藥臼,必願捐軀;如能入用於蓬壺,可知實腹。

誠慚菲薄,冀續延長,塵黷尊嚴,倍增戰灼。

伏惟俯賜容納,下情幸甚。

·《蓬萊山圖》一面

右伏以重十陽十煦景,仙界降真,雖長生標金錄之名,而眾懇祝玉書之壽。

前件圖,千堆翠錦,一朵青蓮。

雪濤蹙出於墨池,鯨噴可駭;雲嶠湧生於筆海,鰲戴何輕。

不愧瑣微,輒將陳獻,望臥龍而股慄,隨賀燕以魂飛。

伏惟略鑒心誠,俯賜容納,所冀近台座而永安寰海,展仙齋而便對家山,許沾一顧之榮,預報三清之信。

輕黷視聽,下情無任禱祝歌謠兢灼之至。

·人參三斤。

天麻一斤

右伏以昴宿垂芒,尼丘降瑞,始及中和之節,爰當大慶之辰,仰沐尊慈,合申卑禮。

前件藥物采從日域,來涉天池,雖征三椏五葉之名,慚無異質;而過萬水千山之險,貴有餘香。

不揆輕微,輒將陳獻,所冀海人之藥,或同野老之芹。

伏惟特恕嚴誅,俯容情懇,續靈壽則後天而老,駐仙顏而與日長新。

下情無任禱祝忻躍兢惕之至。

謹狀。

◇端午節送物狀

〈織成鞍帕一條。

右伏以晏十陰十將定,令節俄臨,遇天地之仁時,睹十江十淮之樂境。

伏惟太尉應五百年景運,用八千歲為春,仰贊熏風,高揚畏日,不假渡瀘之役,自成匡漢之謀。

某忝在末寮,合成微禮。

前件鞍帕鴛機呈妙,獸錦成華,當憩影於追風,或資光於照地。

伏願鞍也助百福永安之慶,帕也表四方率服之誠。

干瀆尊嚴,下情無任禱祝兢惶懇激之至,伏惟俯賜容納。

謹狀。

◇雪扇一十柄十

右伏以星火揚輝,雲峰聳影,遇陳太過饗遙祠之節,效華封人祝仙壽之誠。

前件扇細糝飛綿,輕鋪凍練,雖假丹青之跡,實含潔白之姿。

裁規則不學齊紈,空誇圓月;委質則願依孫閣,得振仁風。

謹獻台階,無任悚慄,伏惟俯賜容納,百生榮幸。

謹狀。

◇謝新茶狀

右某今日中軍使俞公楚奉傳處分,送前件茶芽者。

伏以蜀岡養秀,隋苑騰芳,始興採擷之功,方就十精十華之味,所宜烹綠十乳十於金鼎,泛香膏於玉甌。

若非靜揖禪翁,即是閒邀羽客,豈期仙貺,猥及凡儒。

不假梅林,自能愈渴;免求萱草,始得忘憂。

下情無任感恩惶懼激切之至,謹奉狀陳謝。

謹狀。

◇謝櫻桃狀

右中軍使俞公楚奉傳處分,伏蒙賜及前件櫻桃者。

伏以三春之下,始閱群芳;百果之中,獨誇先達。

綴仙露而堪教鳳食,被德風而肯許鶯含,遂令摘自喬枝,分其美實,豈期末品,亦荷深恩。

捧持而色奪楚萍,咽嗢而味欺蘇橘,何必貯赤瑛盤上,最宜對白玉樽前。

勺排萬顆之珠,不惟眼飽;似服一丸之藥,便覺身輕。

下情伏增感戴之至,謹奉狀陳謝。

謹狀。

◇謝冬至料狀

右伏蒙仁恩,特賜前件節料者。

伏以某忝棲德宇,不愧異鄉。

萬里滄波,雖恨絕東來之信;三冬十愛十日,且歡迎南至之辰。

豈料尊慈,別垂厚賜,玉粒既資於同穎,霜華乃出於兩岐,不勞大嚼之言,卻懷中聖之慮。

莫識酬恩報德,惟知飽食醉吟,下情無任兢懼之至。

謹狀。

◇謝寒食節料狀

右伏蒙仁慈,特賜前件節料米、面、羊、酒等者。

伏以□人舉令,回祿沮威,正吟化俗之仁風,又對順時之甘雨,仰沾豐餼,遇贍新炊。

況乃蟻慕芳膻,蛆浮清醞。

捧恩光而飽飫,豈止三朝;玩春十色而醺酣,可期千日。

只知歌詠,何報陶鈞,下情無任感戴之至,謹奉狀陳謝。

謹狀。

◇謝社日酒肉狀

右伏蒙恩慈,特賜前件酒肉等者。

伏以候燕應期,句龍受祀,一半之韶光欲老,千般之旅思相攻。

只知吟樂國之春,豈料捧仙家之賜。

陵分甘脆,淮減香醲,想田夫醉舞之場,起海客狂歌之興。

敢效陳平壯志,便發大言;惟尋徐邈前蹤,略判中聖。

其肉並酒,謹跪領訖,下情無任感戴之至。

謹狀。

◇謝匹段狀

〈緋羅、紫綾、紫天淨紗、紫平紗、黃平紗、黃綾、黃絹、熟綿綾褲段。

右伏蒙仁恩,特賜前件匹段。

霞舒鳳縷,雪迭鮫綃,猥分絳帳之餘,俾換褐袍之飾。

不學王尼巧說,遽叨盧志殊榮,惟慚螻蟻之姿,不稱蜉蝣之什。

但願勵食櫱飲冰之節,報披朱拖紫之恩,下情無任感戴兢惕涕泣之至,謹奉狀陳謝。

謹狀。

(以上《桂苑筆耕集》十八)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文拾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