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遺》卷十七:《全唐文》二百六十八有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文拾遺》卷十七

唐文拾遺

卷十七

◎宋務光

《全唐文》二百六十八有傳。

◇請建都督議

漢氏懲周之弊,矯秦之失,初置剌史十三州,任用得賢,海內稱治。

國家下明詔,發德音,憫黎元,修古法,而拘文牽俗之十十黨十十,喧然以為非,期破其議。

或雲權歸於下,或以授非其人,遂令方牧拜而未行,朝典疑而將寢,不其惜歟!且授非其才,或可詳擇,權歸於下,未之前聞。

且率計天下三百餘州矣,今補二十四都督,物議以為未可,則良二千石安得三百餘人耶?苟不賢,則百姓怨而和氣傷,比者雨旱不調,未必不由此。

可建之理一也。

巡察使人,數年一出,馳軒按俗,往復如飛。

夫隱慝潛過,朋執不能知矣,況使者車不停軌,而能郡縣攘訟遏獄乎?設有舉按,多不周悉,使車朝返,十奸十吏夕生,而訟者亦不全其軀命矣。

都督則不然,久於其職,無得苟且,歲時巡按,物無竄情。

行者無遠詣之勞,貪者有終身之懼,方伯以委之,御史以按之,至愚之人,猶知自勉,況朝廷妙選乎!可建之理二也。

秦人以役煩流禍,豈監郡之過耶?漢室以外氏專十寵十,豈剌舉之罪耶?古有明征,事無深惑。

可建之理三也。

今長史貪冒,百姓流亡,職所以安之者眾矣,而多未安。

近時之要,在興古制,此又持疑,蒼生何望?所願率而行之,以俟成績。

(《唐會要》六十八)

◎紀履忠

履忠,萬歲通天中監察御史。

◇糾來俊臣五犯奏

御史中丞來俊臣,犯狀有五焉;一專擅國權,二謀害良善,三贓賄貪濁,四失義背禮,五十婬十昏狼戾。

論茲五罪,合至萬死,請下獄治罪。

(《唐會要》六十一)

◎張庭

《全唐文》二百六十九有傳。

◇請重選十道巡察使奏

天下至大,郡邑至多,賢牧良宰,誠難盡得。

兼下僚貪暴,小吏侵漁,黎庶不安,窮困眾矣。

縱其發使廉問,暫往速還,假申今冤,卻招後患,各思鉗口,無敢率心。

臣竊見國家比置十道按察使,不限年月,懲惡勸善,激濁楊清,孤窮獲巡,風俗一變。

伏望復下明制,重選使臣,秋冬之後,令出巡察。

自然貪吏望風懲革,陛下視聽恆遍於海內矣。

(《唐會要》七十七)

◎徐堅

《全唐文》二百七十二有傳。

◇救韋月將疏

月將誣構良善,故違制命,准其情狀,誠合嚴誅。

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辰,即從明戮,有乖時令。

謹按《月令》:「夏行秋令,則丘隰水潦,禾稼不熟。」

陛下誕膺靈命,中興聖圖,將弘羲、軒之風,以光史策之美,豈可非時行戮,致傷和氣哉?君舉必書,將何以訓。

伏願詳依國典,許至秋分,則知恤刑之規,冠於千載;哀矜之惠,洽乎四海。

(《吳興藝文補》、《舊唐書》百二)

◎崔沔

《全唐文》二百七十三有傳。

◇謝恩尉喻表

臣某言:伏奉某月日敕書慰問,跪捧躍,不勝感戴。

臣某(中謝)。

臣東鄙孤賤,名節未立,北州述職,績用無聞。

誠愧王尊,傾河羨溢;德慚呂望,恆雨霧霪。

加以擅散國儲,輒違常憲;權稽兵賦,不會嚴程。

雖事切憂人,而跡冒平法,鞠躬夕惕,側足屏營,伏待刑書,豈期恩命。

陛下明逾日月,施重丘山,察求瘼之心,弛慢公之責,紫泥佳命,降自雲霄;玄澤殊私,旁沾草木。

振窮之際,散發廩之深愆;極溺之辰,矜泛舟之小惠。

恤下諸吏,鹹之向方;徒役征夫,卒獲寧止。

猥承天造,安敢名言,徒誓微軀,何能答效。

臣某限以守職,不獲蹈舞闕庭,無任。

(《文苑英華》五百九十七)

◇議州縣官月料錢狀按:此文《唐會要》九十一作崔沔,文見《全唐文》三百四。

◎劉知幾

《全唐文》二百七十四有傳。

◇請節私恩奏

臣聞「君不虛授,臣無虛受,授受無失,是曰能官」,又曰「妄受不為忠,妄施不為惠」,皆聖賢之通論也。

惟漢世有賜爵一級,恩澤封侯,此乃曠古殊恩,千載一遇,非是頻煩渥澤,每歲常行者也。

今皇家始自文明,迄於證異,其間不過十餘年耳,海內具寮,九品以上,每歲逢赦,必賜階勳,無功獲賞,徼幸實深。

其厘務當官,十十屍十十素尤眾,每論說官途,規求仕進,不希考第取達,唯擬遭遇便遷。

或言少一品未脫碧衣,持一附方被朱服,遂乃早求笏帶,先辦衫袍。

今日御則天門,必是加勳一轉,明日饗宣十陽十觀,多應賜給一班。

既而如願果諧,依期必獲,得之者自謂己力,受之者不以為慚。

至於朝野宴聚,公私集會,緋服眾於青袍,象板多於木笏。

望自今後,稍節私恩,使士林載清,人倫有敘。

(《唐會要》卷八十一)

◇請節赦奏

臣聞小不忍亂大謀,小仁者大仁之賊。

竊以赦之為用,復何益於國哉!若乃皇業權輿,天地初辟,嗣君即位,黎元更貽,則時藉非常之慶,申以再造之恩,必求之玫術,猶為未允。

況乃時非變革,代屬清平,而輒降彼謬恩,原茲罪罰者乎?是以歷觀古,兩漢舊事,匡衡儒學之俊才,吳漢弼諧之碩輔,至於讜言規主,惟願勿赦。

劉先主亦嘗謂諸葛亮曰:「我周旋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啟告理亂之道備矣,曾不言赦也。

若劉景升、季玉父子,歲歲赦宥,何益於理?」

及後主嗣業,蜀赦漸多,故孟光於眾中責費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

今主上仁賢,百寮稱職,有何旦夕之急,而數惠十奸十宄之徒?上違天時,下違人理,豈具瞻之美,所望於明德哉!」自是蜀政凌遲,浸以雕弊。

自皇家受命,赦宥之澤,可謂多矣。

近則一年再降,遠則每歲無遺,至若違法悖禮之徒,無賴不仁之輩,編戶則攘為業,當官則贓賄是求,莫不公然故犯,了無疑憚。

設使身嬰桎梏,跡窘狴牢,而元日之朝,指期天澤,重十陽十之節,佇降皇恩。

如其忖度,鹹果釋免。

且下愚不移,十習十十性十難改,雖頻煩肆眚,每放自新,而見利忘義,終焉不易。

用使俗多頑悖,時罕廉隅,為善者不沐恩光,作惡者獨承僥倖。

若乃方正直言之士,守善嫉惡之去,每欲覽轡埋輪,效鷹而報國;褰帷露冕,去蟊賊以安人,而遇赦無以效其功,閱恩無所施其巧。

古語云:「小人之幸,君子不幸」,其斯之謂也。

伏望造覽匡、吳、陳、鄭之說,近尋劉、葛、費、孟之談,而今而後,顧節於稜。

(《唐會要》卷四十)

◎盧懷慎

《全唐文》二百七十五有傳。

◇諫置景雲翊聖寺奏

伏准去年閏九月十三日敕,宜於兩京及荊、揚、益、蒲等州,各置景雲、翊聖等觀,圖樣內出,候農隙起作者。

近聞所在已有起作。

率計一觀,將數萬功,並而言之,為役凡幾。

日計未見其損,歲終或受其弊。

謹據元敕,重人遵循,式稽老氏,無為者養神,亦何在其速就哉!又《月令》云:「日短至,可以伐木。」

今孟夏而采斫林藪,天害昆蟲,既違順時之宜,且非好生之義。

夫修建塔廟,不在朝夕,務茲稼穡,如救水火,安可急其所聞,有妨農要。

伏望天恩重申前敕,使移此功力,鹹勤播殖,待及有秋,式遵揆日。

又諸州申請,欲用當處官錢,既違成規,亦不可允。

(《唐會要》卷五十)

◎閻立德

名讓,以字行。

立本兄。

拜將作大匠,護治獻陵。

歷工部尚書,爵大安縣公。

卒謚曰康。

◇請除元宮棧道奏

玄宮棧道,本留擬有今日,今既始終永畢,與前事不同。

謹按故事,惟寢宮安供養奉之法,而無陵上侍衛之儀。

望除棧道,固同山嶽。

(《唐會要》卷二十)

◇九室五室奏

兩儀不同,俱有典故,九室似暗,五室似明,取捨之官,斷在聖意。

(《唐會要》卷十一)

◎薛昭諷

昭諷,中宗時為太子中允。

◇復斜封官奏

先朝所授斜封官,恩命已布,而姚元之、宋璟等沮先帝之明,歸怨陛下。

道路謗讟,天下稱冤,奈何與萬人為仇敵,恐有非常之變。

(《唐會要》六十七)

◎韋方質

方質,光宅初為鳳閣侍郎,遷地官尚書。

俄為酷吏所陷,流死儋州。

神龍初,復官爵。

◇御史不可監軍奏

舊制有御史監軍,今未差遣,恐虧失節度。

夫古將軍出師,君授之鈇鉞,閫外之事,皆使裁之。

如聞被御史監軍,乃有控制,軍中小大之事,皆須承稟,非所以委專征也。

以卑制尊,禮便不可。

(《唐會要》六十二)

◎薛稷

《全唐文》二百七十五有傳。

◇夏熱帖

夏熱,體中復何如?廿八日遣書至魏十三兄處,今早信還,聞奉九姑已過揚州。

追問不及,極馳情也。

六月中旬,當使伯十陽十注省。

不審路遠,得息肩未?稷再拜。

(《寶真齋法書贊》八)

◎鄭萬英

萬英,高宗朝元氏縣丞。

◇大唐信法寺彌陀象碑

原夫有或染十性十之初,無明住地之始,家犬羸而易遣,野鹿柔而尚馴。

暨乎結賊締十十交十十,俄成六十有二;十愛十魔乘便,終為八萬四千。

生死之業既殷,輪迴之勞詎息。

攸攸六趣,積骨踰乎嵩華。

擾擾四生,洩淚擬乎溟海。

既橫流於欲水,亦奔駭於嗔歇。

掇憂期於啟聖,拯溺在乎深仁。

若乃五眼傍羅,知見之功已大;三身光被,攝受之道斯弘。

藹藹玄猷,禪慧為其力用;堂堂相好,慈忍為其風骨。

畢竟清淨,識法海之常流;□十性十員明,知佛日之恆照。

何則?法本不然,非雙林之所能滅;空即是色,豈千母十之所能生。

斯乃具相,歸我唯識,假有示變鳥而非去,乘夢舄而無來。

故能奄有十方,遂荒三界,或權或實,且俗且真,矧智莫之窺,睿辯所不測,豈與夫繙經演繇,發其優劣者哉!是以龍象具瞻,釋梵歸仰,巍巍蕩蕩,無得而稱。

至如慧力霜飛,解凝航之十愛十網;智若風舉,摧怖畏之坯瓶。

遂使闍主蠲疾於身心,難阤脫屣於妻子,不其然歟?

信法寺者,比丘尼釋解□□所存也。

泜川灌其北,叢台峙其南,原野阡氏,室宇膠葛,士韞斷金之奇意,女呈如玉之華姿,有列仙之遺風,居全趙之勝地,處窮巷而非隘,迫廛裡而非誼。

不豐不陋,不典不野,合至道之要妙,據方便之岐劇。

詵詵法侶,俗定水而去猿心;濟濟仙儀,棹虛舟而升慧岸。

清風將梵響爭流,芳芷與香雲競馥,夜鐸吟鸞鳳之曲,曉幡曳虹霓之影。

徘徊四照,含白露而揚輝;蓱十靡十九衢,掩蘭蕙而矜色。

於是祁祁士女,十習十十習十紈素,憧憧不絕,井井相仍,鹹淨七枝,俱捐三毒。

解疑釋累,叩鴻鍾而不窮;虛往實歸,酌衢樽而十靡十竭。

雖目連駭儀而改服,斯那聞戎而歸虔,無以過也。

大唐均然造物,神功遐暢,德澤共二儀潛運,冥化與七曜齊光,播五禮以移風,扇六樂而成俗。

太宗文皇帝重光御極,體睿凝圖,始自憂勤,寧群飛於海外;賜之仁壽,拯塗地於寰中。

氈裘板屋之酋,入提封而請吏;雕題鏤胸之長,屢郊甸以相趨。

蠢爾三韓,不供貢職,肆梟鏡於君主,施鴆毒於蒸黎,士庶憂惶,道路以目,既軫納隍之慮,爰奮赫斯之怒。

爾乃親弘廟略,問罪遼東,義勇爭先,水陸齊舉。

柱國李□征、都維那飛騎尉杜遺願合應募一百人等,懷忠應募,蓄銳俟發;被組練之衣,參熊羆之旅,雖以王者之師,有征無戰,而蜂蠆有毒,儻或兵凶。

遂乃同德同心,願造彌陀像一鋪。

既而登之罘以電過,跨渤澥而天臨,一戰搴旗,風前冰泮,擒鑿齒於華野,繳大風於青邱,刻琬琰於九都,飲驊騮於淵渚。

元氏縣一百人等,並推鋒於漂杵之地,賈勇於先鳴之晨,廁丘山之隆賞,預川坻之嘉會,名節書於王府,勳庸袚於管弦,竟免數偏差髮膚,終不離於霧露,豈知幽明葉贊,神功不測者乎?於是思報慈恩,鹹申本願,傍求斑爾。

嗣彼優填,摹寫十真容,極茲神變。

員光共□輪同照,□□與菡萏俱青,丹唇紺發之表,紫□白珂之色,丈六顯其尊儀,一豪摛其勝相。

瑤池沆漾,既控法流;寶樹參差,還生淨果。

淒清鶴奏,捨□吹而方清;搖曳霓裳,亂瑤雲而且至。

皇皇侍衛,旃檀為貞實之林;弈弈仙宮,琉璃為正觀之地。

莫不睹相增善,結願往生,低頭而入正定,舉手而成佛道。

趙州剌史李振,長史潘祐、司馬韋愍,並衣冠胤胄,岳櫝英靈,有四序之和風,贊六條之善政。

鉤距既設,則下吏不欺;驥足風驅,則上京馳譽。

元氏縣令李守節,源流濬遠,地望清華,標略千刃,漪瀾萬頃,和如琴瑟,簡類亨鮮,水鏡為心,冰霜成十操十。

琅琅高致,月旦與瓊佩齊聲;亭亭孤竦,歲暮將寒松比色。

不可得而近,不可得而疏。

寺主比邱尼通達、上坐曇睿、都維那員應、員意等,並渴仰大乘,征營不罪,合募人等鹹真除心垢,耘耨身田,莫不異口贊成,同心隨喜。

惟懼柏薪十十交十十謝,舟壑潛移,形無常主,生亦有崖,不□鐫勒,輝光曷摛?乃為銘曰:

實相之相,無名之名。

惟恍惟忽,非色非聲。

不來不去,誰滅誰生。

彼宅火宅,斯城化城。

至矣能仁,猗歟善逝。

救焚拯溺,通幽起滯。

既達十性十源,還依本際。

佛日長朗,廣運潛殪。

五都勝地,列真攸托。

招提載起,飛甍綺錯。

更似庵園,還同奈閣。

方傳法教,恆流聖鐸。

明明□帝,光宅神州。

蠢茲匪奔,不率王猷。

爰以□豹,屆於青邱。

霜鋒暫舉,渤澥安流。

無言不讎,無德不報。

矧乃先覺,人天善導。

幽贊之功,吁於□到。

傍求八絕,摹茲十號。

神威抑抑,□相堂堂。

日華蓮淨,豪流雪光。

池含瑤碧,樹挺林琅。

淒清鶴奏,搖曳霓裳。

眾豪循佐,彬彬良宰。

十操十勁松柏,□芳蘭芷。

大功丕立,勝因□仁。

或□盛□,同歸法海。

一念虛假,四相遷移。

寒暑遞進,日月十十交十十馳。

□此頌美,文不在斯。

式刊貞石,永樹豐碑。

(《常山貞石志》四)

◎龐行基

行基,垂拱中人。

◇大唐故上護軍龐府君墓誌銘(並序)

君諱德威,字二哥,南安人也。

昔三方鼎峙,王道申其爪牙;六國權衡,霸圖重其謀略。

泉源浚極,遣派靈長,擢榦扶疏,修條<>侻茂,公即其後也。

曾祖隆,周任益州司倉參軍事。

贊分符於玉壘,佐剖竹於銅梁,仁教以之傍融,政化因而遠被。

祖慶,隨任潞州上十十黨十十縣丞。

德宇奇廓,器量淹深,百里仰其成規,一同資其善政。

父師,隨任廣州司馬。

嘉謨自蘊,妙善非因,灑落風煙,超攄雲漢。

輔分珪於五嶺,道洽泣珠之鄉;楊別扇於三湘,恩浹落星之境。

公則器惟瑚連,十性十乃珪璋,岐嶷表其齔年,魁岸章其冠歲,英姿挺秀,天骨標奇,立行可模,出言成范。

明明令德,莫測其淺深;滔滔雅量,詎知其遠近。

神機獨運,吞鎮北於胸間;智略兼人,掩征南於度內。

深衷海浚,壯志山高,學盡五車,書工八體。

控雕弓而屈右,落雁啼猿;張空拳而啟行,批熊拉武。

往以三韓未附,鯷壑驚波,九種猶迷,鰲津駭十浪十。

公荷霜戈而奮武,揮星劍以臨戎,勇若專諸,捷如慶忌,遂授公勳官上護軍,酬勞效也。

昔叔敖知履尾之懼,不受楚國之封;仲連怯觸鱗之威,竟謝齊君之祿。

公深明止足之誡,遠識無厭之譏,乃謝病辭朝,自樂馬游之乘;追歡宴友,方欣陸賈之田。

怡怡弟兄,恂恂鄉十十黨十十。

不謂輔人虛設,天道無征,二豎纏痾,兩楹興歎。

名香何在,唯增啟足之悲;神灶空傳,詎免遊魂之怨。

以乾封元年十二月十七日寢疾彌留,卒乎私第,春秋六十有八。

琴台月上,水息十陽十春之音;金埒風生,誰控桃花之騎。

夫人王氏,其先太原人也。

侍中遊覽,警魏閣以流芳;將軍臥病,開秦基而演慶。

祖尚,隨任銀青光祿大夫相州長史;父暉,隨任潞州司倉;並珪璋其質,松柏其心,處涅不緇,凌寒轉翠。

夫人騰姿月魄,稟質坤靈,道冠三從,行該四德,品搖空之舞雪,特妙因風;辯絕響之哥弦,懸明第次。

承巾奉食,重德輕鮮,禮逾晉缺之帷,義越楚莊之室。

雖良人瘞質,彌軫畫眉之情;而克已明心,以表輕身之詠。

豈謂百年難續,千月易窮,倏奄夜台,俄辭白日。

以垂拱三年歲次丁亥十月六日卒乎私第,春秋七十有六。

單鳧獨逝,已淒潘子之懷;兩劍雙沈,遽切丁君之慮。

即以其年十一月辛酉朔廿二日壬午合葬於四池之側,禮也。

青烏獻兆,寧惟千載之墳;白鶴占原,自應三台之氣。

孤子行基等仰蒼穹而無色,擗黃壤以崩心,痛結蓼莪,哀纏陟岵,恐山回北壑,海變桑田,爰紀芳猷,式刊貞琰。

其詞曰:

惟岳降靈,惟天降昴。

誕茲明哲,信邦之寶。

式贊皇基,爰扶帝造。

功成名遂,身退天道。

(其一)

昂昂挺秀,鏘鏘雅士。

脫略公卿,跌宕文史。

盛德推賢,謙撝克己。

妙閒韜略,尤明宮征。

世曰琳琅,時稱杞梓。

(其二)

《易》美家人,《詩》光女則。

登機成素,之田奉食。

海曲和鳴,河洲比翼。

孝該籠水,慎深攀棘。

月牖孀帷,含貞抱直。

(其三)

匣中雙劍,先後俱沈。

泉中瘞玉,地下埋金。

荒郊引霧,寒壟凝十陰十。

佳城鬱鬱,逝日晻晻。

一歸窮壤,誰明恨心。

(其四)(石刻)

◎陳文德

文德,垂拱中人。

◇唐故朝請大夫陳府君墓誌銘

君諱護,穎川人也。

昔厘降二女,唐堯安洪水之災;運策六奇,漢祖免白登之敗。

其後太邱之長,道貫聚星,河朔之才,文光倚馬。

地靈相繼,時央不絕。

曾祖並絕干千尋,斷山萬仞,一簣發金之彩,五車覽群玉之書。

君姿靈秀氣,誕粹沖和,澄雅十操十以霜明,照清規而月舉。

踐義為勇,履孝成忠,漸禮義之膏腴,嗣箕裘之十聲訓,藏器而逢亂代,進德以及明時。

爰屬義師,暫披誠款,推鋒後殿,擐甲先登,雕弓掛滿月之輝,雄劍耿長天之色。

蒙授朝請大夫,賞有功也。

既而輕忽簪組,踞傲泉石。

魚山騁望,懷子建終焉之心;鵬海驚濤,養孟軻皓然之氣。

惜乎浮生易夭,七百之壽未階;飄忽難留,千月之期行盡。

以上元元年終於私第,春秋一百有一。

夫人蔡氏,即以垂拱四年正月廿三日合葬於三鄉,禮也。

子文德,仰高天而垂吊,厚地以纏哀。

恐舟壑潛移,莫辨籐公之室;海田斯變,不曉原氏之仟。

式志十陰十溝,乃為銘曰:

至矣大君,超然不群。

事君以敬,在家必聞。

信著朋執,義兼仁恩。

早沾舜雨,夙奉堯雲。

提戈仗劍,掃祲除氛。

謀□□略,功橫大勳。

循路頓阻,昭代俄昏。

落徂光之□□,□長夜之歸魂。

起寒煙於檟隧,下白露於松門。

□□□□百代後,寧知埋玉此邱墳。

(石刻。

《唐代墓誌彙編·垂拱四八》)

◎程彥先

彥先,長壽中人。

◇大周故處士程先生墓誌銘(並序)

先生諱玄景,字師朗,京兆長安人也。

若夫道契儒林,季升騰芳於漢日;才光俊藪,延休播美於晉時。

故贈絹傷離,夫子仰先生之德;橫威絕漠,將軍獲武帝之勳。

由是冠藎蟬聯,風徽不絕,長波栝地,高構凌天,渙圖史以銘功,故可略而言矣。

祖恭,隋朝議郎行涇州平梁縣令,遷蝗感德,蹈卓茂之高風;屬馬流仁,酌羅含之懿範。

父敬逸,唐大丞相府朝散大夫,義旗肇建,率土鹹賓,褒德錫功,授斯散職。

惟先生風神警悟,器宇虛明,清月露於秋天,擢風雲於冬日,仁能接物,孝以安親。

三思後行,季文子之高志;去食存信,孔宣父之清規。

嵇叔夜許春雅琴,阮嗣宗推其清嘯,優遊自得,放曠無為。

所異雲翳孤松,偃霜巖而挺節;豈謂風摧六檟,瘞泉石以收榮。

氣掩如蘭,既摧年於露;光沉若木,俄促節於驚飆。

以長壽三年歲次甲午正月景戍朔五日甲午,遘疾終於群賢裡,春秋五十有一。

嗚呼哀哉!先生夙崇三業,妙洞一乘,然智炬於心田,則迷途自朗;泛慈航於慾海,則彼岸攸登。

粵以其月廿二日景午葬於龍首原,禮也。

有子彥先等趨庭闕訓,陟岵無依,踐霜露以崩心,庶題珉而紀德。

其詞曰:

崇基磊落,清派浤十江十。

贈縑傷別,捧日承光。

寒松比十操十,秋桂同芳。

即色非色,筌忘蹄忘。

川舟易往,隙駟難停。

雲悉偃藎,電激流旌。

啟黃泉於卜宅,掩白日於佳城。

歎松門之一閉,痛蒿里之長扃。

(石刻。

《八瓊室金石補正》四十四)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文拾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