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遺》卷六十一:◇ 上柳學士書某謬至顯榮,皆承闕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文拾遺》卷六十一

唐文拾遺

卷六十一

◎ 闕名(九)

◇ 上柳學士書

某謬至顯榮,皆承闕乏。

昨者璽書慰勉,蘭省遷超,雖上意欲壯於軍威,在外臣轉深於官謗。

此皆學士曲垂獎會,潛為扶持,繼產容於北風,為主人於東道。

況兼姻媾,早接清華,推魏公感外家之情,用何氏奉諸姨之敬,念深外妹,亦十愛十愚夫。

不然,則安得道已隔而分更敦,官轉尊而志愈下?藏之不忘,佩以彌芳,思奉冰霜,邈同雲漢,仰計亙霄路於高閣,隔人煙於禁垣。

嘯傲霞高,從容日近,閒揮彩筆,時弄紫泥,益彰叔夜鸞鶴之恣,轉映王恭神仙之狀。

便當乘御灝氣,濯弄瑤池,秉十陰十陽十之爐錘,輔天地之橐簽。

異時獲賜,今日先知,瞻望風猷,常在魂夢。

某再拜。

(《雲郁漫鈔》八)

◇ 上柳侍郎書

侍郎頡頑重霄,騰稜迥漢,刻名仙館,絕跡人寰,潤飾洪猷,承迎中旨。

金十莖十瑞露,雲表先嘗;玉輦靈桃,窗間暗識。

方茲獨步,誰敢爭衡?況藝奮神工,時推妙翰,鳳鸞異態,龍虎殊姿。

白首何人,墨池誰子?後生是畏,前聖有言。

若非思與神凝,韻無俗累,則安能致茲遒逸,超彼等夷,窮鍾蔡之楷模,入王羊之閫域。

往者韋相公嘗謂侍郎能以書諫者,今則行執陶鈞,坐登台輔,終提一筆,以絕百僚,後這來者,延頸而俟。

某素無勳效,叨濫十寵十榮,一授藩垣,兩遷官秩。

猶以處十床十十操十扇,粗識孤虛;跨馬彎弓,未為遲暮。

誓將丹懇,以奉休明。

所冀侍郎猥錄孤微,終垂庇遇,使其晚節,無愧平生。

下情云云。

(《雲郁漫鈔》八)

案:《雲麓漫鈔》云:「柳公權親筆啟草,前輩俱跋為柳筆,但啟中有筆諫之語,豈他人上柳啟,而自書之耶?」

愚案公權歷官工部侍郎、學士承旨,《雲麓》以為他人上誠懸啟,是也。

今收入缺名。

◇ 使至帖

使至,得狀為慰。

五月中楊慶回,已遣書,此不一一。

付白肜。

(所)七月十二日,無事,勿專使人來。

(《寶真齋法書贊》)

◇ 奉禮帖

諸奉禮謝世,法當□憾度越。

中書人零萬盡,遠公夙德,不可接對。

但時復看古帖,窺先賢之跡,以遣日而已。

(同上)

◇ 不倦帖

筆硯用來多時,漸欲調適,殊發人書興。

若不醉有目疾,亦到暮書之不倦也。

(同上)

◇ 清慎帖

李玄胄曰:「先帝問□□□□□者何先?」

或對曰:「清固為先。」

次復問吾,吾答詔曰:「清慎之道,相須而成,必不獲已,慎為大也。

清者不必慎,慎者必自清,亦由仁者必有(下缺)。」

(同上)

◇ 神州等第錄序

天府之盛,神州之雄,選才以百數為名,等列以十人為首。

起自開元、天寶之世,大歷、建中之年,得之者摶躍雲衢,階梯蘭省,即六月衝霄之漸也。

今所傳者,始於元和景戌歲,次敘名氏,目曰《神州等第錄》。

(《唐摭言》二)

◇ 善興寺舍利函記

大唐顯慶二年歲次丁巳十一月乙酉朔十三日丁酉,於桂州城南善興寺開發建立。

此妙搭七級,聳高十丈。

至顯慶四年歲次己未四月丁未朔八日甲寅,葬佛舍利貳拾粒。

東去大□三十餘步,舍利鎖寺,普其法界,一切含識,永充供養。

故立銘記。

(《十二硯齋金石錄》)

◇ 裴琳德政記

朝請郎撿校令上騎都尉河東裴琳,字元瑤,儒(缺五字)兼□,河汾派其□□,□辟十溫十其風雅。

曾祖矩,隨仕黃門侍郎,皇朝任戶部尚書、安邑敬公,歷政三朝,朱紫遞襲,儀表海內,國史詳焉。

祖恭道,皇朝任(缺五字)奏□闕廷,風韻韶朗,賢才允屬,德望攸歸。

父承亮,文筆秀異,光彩射人,雄略挺生,英姿邁俗,以孝廉擢第,俄授朝議郎,行□□□軍,尋遷州司功參軍事。

屈斯一德,佐彼百城,冰壺皎其從政,霜劍方其斷割。

君即府君之元嗣也。

以門資解褐,授定州望都縣丞。

去長安二年秋九月,匈十奴十大侵邊,防禦大使薛公持節訪察,以鹿泉地連雲朔,□險須材,遂委君以蒞之。

君伯祖崇道,□敏有大□,義甯初持降墨掉委之,坐鎮本縣令,今君又嗣之。

劉靜父子,代□廬十江十,馮□弟兄,更臨上郡,量德校義,彼實多慚。

其年,撿校官奉敕總停,君則隨停例也。

百姓眾庶而謀曰:「我君去矣,人斯悴矣。

若不□命而詣闕乞留□,道路相屬。」

奉長□三年四月敕:「元瑤清平化俗,奉法無私,人不忍欺,吏不敢犯,綏強撫弱,憫孤恤窮,禮義興行,生業修理。

特聽修舊撿校。」

夫以□居上察,空聞編庶之謠;康理元城,但有尚書之奏。

豈夫黔屢請,紫誥頻臨,禮義因天渙發揮,以為神明贊,豈同年而語者哉?(《常山貞石志?)

◇ 唐石堂山高涼靈泉記

昔徵(缺十一字)子(缺八字)初(缺十字)門(缺十字)或□石堂(缺六字)山泉之秀(缺十六字)開皇中辶宇文□□二(缺六字)容(缺六字)之間。

其後□□惟新(缺七字)或(殘一字缺四字)香□□所求福祜,多(缺八字)有托焉。

轉□□請□獲其驗(缺十六字)因於舊基而立莊宅。

爾其山崖(缺五字)涼,近而不喧,幽而不野,實人間之佳境,仁智之遊從也。

朝散大夫清河崔府君諱融,地光軒冕,德茂芝蘭,澄爽□以含秋,映清規而吐月,詞峰意而包涵枚馬之前,書因發揮□□之內旁求谷□,化謐不言;緬想齊郊,惠□□狄。

故得□□屏而仁義成,犴圄清而哥詠起。

夫人榮十陽十□氏,瓊干金枝,榮鏡海內;蘭姿蕙問,馳騖域中。

(缺五字)懷無玉葉,乃相與單車而適野,祈告於石堂山(缺四字)致誠,挹清流而絜敬,歆然有感,即事可追,徵蘭之(缺三字)日□月府。

君以為明靈之不欺,宜其如在,乃命立碑□□而傳祀焉。

其銘曰:

崇崇隆北,潏潏玄流。

惟神是宅,惟道為逑。

(缺六字)洞幽。

明明宰君,厥德惟醇。

神之聽之,其從如雲。

夐然府□,垂之萬春。

大周久視元年歲次庚子十一月三日造。

(《金石苑》二《八瓊室金石補正》四十五)

◇ 董日進造石浮圖記

□力增明,善牙宿植,同捨淨襯,修未來因,於此招提敬造石浮圖一所,上為皇帝,中報四恩,十代先亡,見存眷屬,出生死海,入功德林,澤及無邊,一時成佛。

天寶十一載八月十三日建。

(《常山貞石志》九)

◇ 殷審續造石浮圖記

浮圖主比邱尼貞固、淨福寺尼正觀。

右識十性十沖融,行惟謹卓,心常不染,志在無為,以戒是功,以經為務,處世間而世間無著,雖在家而不異出家。

頃為去載四大乖和,十陰十陽十失候,藥而不效,療亦無瘳,發希有心,願造此浮圖一所,奉為皇帝皇后聖化無窮,師僧父母永保安樂,法界有情□得利苦,俱登覺道。

天十一載三月二十八日建。

(《常山貞石志》九)

◇ 唐益州學館廟堂記

(上缺)文翁為蜀郡守,始趨文學(缺十六字)堂(缺)初聞時逢百六烈火□災,堂及□□二(缺七字)唯石室獨存。

至東漢興平元年歲(缺)名堂為周公禮殿。

其堂壁上圖畫上古盤古李老□□歷代帝王之像,樑上畫仲尼及七十二(缺)中益州剌史張收所畫,今檢□皆(缺七字)軍(缺三字)有□□蜀中□二(缺)楹有書更十精十妙,甚可觀□有能(缺三字)欲(缺十一字)此久(缺)益州刺史劉悛所畫耳。

東石室北壁,有晉義熙九年,剌史朱齡石□□高(缺)二晉益州剌史新淦縣侯羅浚所樹。

其一□齊永明元年剌史劉悛(缺)前文字磨滅,時代不得而繹矣。

案廟堂東南柱上,鍾會八分書題(缺六字)會(缺)鑿度開建泮宮,立堂布觀。

至壬申年,故府梓潼文君增造□寺二百餘間,四百年之(缺)失命烈火,□炎一都之捨,官民寺室,同朝變為灰燼,獨留文翁石室,廟門之內(缺)民淳樂興則國化。

郡將陳留高(缺六字)斯十有三載(缺六字)塗炭(缺)文參古,久已訛缺,此不備舉。

其初平,即獻帝之年也。

獻帝,靈帝之子,中平六年歲在已已立(缺)十二月改永隆元年,一歲之中,三改年號。

□年歲在庚午,改為初平元年,至五年歲在甲戍,又改為(缺)時火德浸微,天下喪亂,西蜀僻遠,年號不通,故仍取舊名,為初平五年也。

四年歲在癸酉,五年歲在甲戍,(缺)漢書年歷,興平元年歲在甲戍,乃與銘記相苻合,《爾疋·釋天》:「九月為天。」

以此推之,即知此堂(缺)分崩,海內雲擾,聖皇膺錄,克定中原,吳蜀未通,聲教尚阻。

大業十三年冬十月已(缺)五年推於初平,皆此例也。

自興平元年至大唐永徽元年,凡經九代冊八君,四百五十人(缺)間並從炎燎。

東漢太守高關因其舊墓,重複修立。

自爾迄今,多歷年所。

逮西晉至於宋齊之間,(缺)於後儀刑禮制,法度可觀。

然其此堂原以竹瓦上棧,年代既深,竹瓦漸將摧折。

今銀青光祿大夫(缺)爰應綸言,述□□漢,宣贊皇猷,鎮茲雅俗,敬遵朝典,撫綏黎庶,導德齊禮,崇教興(缺)茲七稔,愍斯崇構,恐致傾危。

因率所司,共加修繕。

粵以永徽元年歲次庚戍二月庚午朔卅日已亥,分(缺)門遺更具材瓦,以□為像,將歸傾頹,並增塗飾,其棟樑結構,漢時舊制,及晉世已(缺三字)浚(缺)不墜。

昔柱史違周,苦鄉之祠□泯;宣尼□魯,闕里之廟□高。

是知至德□芳,先賢□□,所以(缺)冊籍,紀其年月,以為斯記。

其在位寮采,爰及部司,並題氏族,勒名於後,庶以懸諸日月,永永□□者歟!(石刻。

《八瓊室金石補正》三五、《金石苑》二)

按:此記後人於碑十陰十題「賀遂亮撰」,雖亦見於蘇集,而《集古錄》以為顏有意,《金石錄》以為姓名殘缺不可考,姑入闕名。

◇ 明覺寺持律比丘尼心印記

粵以梁國郡高氏台息,有女如雲,匪我思存,是大道之法象,為真如之律身。

知涅盤之安樂,表世界之苦空,返跡潛道,歸或至尊。

道尊德貴,空寂亡神,守律虛院,三年化體。

體氣去至,劫劫生天,緣住來依,佛佛連聲。

悲夫!魄無華月之光,魂有法明之至,故以法華之理而歸妙焉。

乃以大歷十三年歲次戊午正月戊申廿七日甲戍,於上都西長安承平鄉,瞻仰至尊,俯臨佛位,爰命下才斫石刻記。

(《十二硯齋金石錄》、《關中石刻文字新編》四、《八瓊室金石補正》六十四)

◇ 王二十娘十造石浮圖像記

若夫梵帝難名,靄慈雲於火宅;仁王易悟,縱法舸於灰河。

莫不汲引四生,津梁五蔭。

故知三千大地,終摩滅而為塵;百億諸天,藎成散而無定。

佛弟子王二十娘十親歸蒿里,靈瘞松門,傷白日之長辭,痛黃泉之不夜。

知色身之若影,暫像須臾;悟四大之假形,合離俄爾。

遂乃十抽十茲□寶,割此淨財,等十十屍十十毗之飼鷹,類道林之養馬。

今為亡父母敬造石浮圖一所,上有阿彌陀像一鋪,今見成就。

其像玉毫流彩,卅二相之光姿;金體成輝,一丈六尺之儀好。

何者三乘蓮目,興華殿而齊明;十地霜頭,共星宮而並耀。

上為皇帝,下及蒼生,同出十愛十河,鹹登彼岸。

維大周久視元年歲次庚子十□乙巳朔廿三日丁卯(缺)所記。

(石刻。

《八瓊室金石補正》四十五)

◇ 唐觀心寺禪律故尼大德墳前尊勝石幢記

大德續姓裴,法號惟徹,孟州人也。

童子出家,住持此寺,□□經□嚴約在身,戒行常持,終天無缺。

大師善因宿植,天生法芽,金□□宣,無遺不攪。

奈何大運有日,掩化有期,去大中二年遷化於當寺,卅六夏,春秋□五。

當便擇吉□□,葬於河十陽十縣鹽坎北坡。

子弟三三人,上□義達,次慶宗,次元十操十,准教使□置一虛塔,今世僧尼,多是磚為之,尋恐隳壞,起堅牢於石。

子弟等日夜寢食不安,各鹹□□□□同造此幢,伏願和尚華資切德,蓮華代生,般若舟中,常游法海;見存子弟,觀心不二,同證菩提,今生來生,共同佛會。

乃為贊曰:

羅尊勝,諸佛秘門。

破諸地獄,能離垢塵。

建資幢贊,用濟幽魂。

巍巍不朽,萬古千春。

(《孟縣志》)

◇ 尊勝陀羅尼經幢記

唐鹹通十年三月癸未九日辛卯,□內奉先考府君遺言,於當縣永安禪院前建立幢兩所,功德至當年內各得成就,福資主蘇州嘉興(缺五字)。

(《嘉興府志》)

◇ 唐重修化城龕記

法十性十本空,至無邊際之寂滅;如來大覺,恐不悟者默耳沉輪。

是乃廣設多門,立斯緣《是呂》,現巍峨之聖,不動不搖;任生死之真容,證天證地。

唐唐金質,俯仰者無不罪銷;湛湛法身,稽首者齊增慶祐。

洎我佛歸化聾盲,若飲淄而何求,賴遺教以留儀,許乎瞻禮。

今化城龕者,乃化現之所示也。

後俗奉靈蹤,達信玄誠,雕鐫遍谷河沙,神聖隨鋒玸以眾會於雙林,百億如來降威儀,偕歸於萬室,事滋年代,累歷歲寒,或風雨所侵,或埃塵所昧。

隴西公以惠慈立志,愍達肅心,依仰正真,棲奉鹹切。

牟尼大聖、千佛彌陀、地藏觀音、極樂眷屬,皆沉古質,普換神容,乃石發之所沿,掛籐羅而拂觸,使胸迷萬字,髻失寶珠,莫明五彩之相鮮,愧以六銖之更易。

公乃凝(去聲)情盡(上聲)日,怏怦躇躕,歎感於三步不能進,遂以祿中減美衣,棄華裝,備青蚨之八十餘千,繪聖賢之二百五位,贐得十精十誠,儼肅靈質,昭然相十性十圓明,威德自在,感世寰所視,喜若只園;振天帝之窺,何慚金粟。

斯人臣之道,著文德而是修;則業果之因,以菩提而積善。

公即保持大法,棲仰正宗,捨五欲之十愛十財裝嚴,何百靈而不衛護?善哉勝事,深助良緣,永乘不朽之功,必降無疆之聖,感滋瞬日,用述紀懷。

光啟三年□□□月二十有一日成就,明季正月十八日齋慶畢。

繪士布衣張萬餘。

(《金石苑》二)

◇ 唐寶禪院造像記

竊聞大像出現,與日月之同明,生在普願即堅,千身萬化,靈力無邊,□(缺)驗獲目前,愚迷不辯,有苦千(缺三字)白刃到孟津,始擬造船,人(缺四字)田,三業有報,伏種何緣,急(缺四字)勒佛前,僧人寡劣,偏冒莫(缺四字)盡歸泉,略標立記,永鎮此(缺)乾符四年十月二日,造佛捨俗(下缺)(《金石苑》二、《八瓊室金石補正》七十七)

◇ 秦府十八學士寫十真圖記

武德四年,大宗皇帝為太尉尚書令雍州牧左右衛大將軍,新命為天策上將軍,位在三公上。

乃銳意經籍,怡神藝學,開學館以待四方之士。

乃降教曰:「昔楚國尊賢,存道先於申穆;梁園接士,比德至於鄒枚。

鹹以著范前修,垂光後烈。

顧惟菲薄,多謝古人,高山仰止,能亡景慕?於是芳蘭始被,深冠蓋之遊;舟桂初叢,廣旄俊之士。

既而場苗蓋寡,空留皎皎之姿;喬木徒運,終愧嚶嚶之友。

所冀通人正訓,匡其闕如,側席亡倦於齊庭,開筵有慚於燕館。

屬大行台司勳郎中杜如晦、記室考功郎中房玄齡及於志甯、軍諮祭酒蘇世長、天策府記室薜收、文學褚亮、姚察、太學博士陸德明、孔穎達、主簿李玄道、天策倉曹李守素、秦王記室虞世南、參軍蔡允恭、顏相時、著作郎記室許敬宗、薛元敬、太學助教蓋文達、典簽蘇勖等,或背淮而致十里,或通趙以欣三見,鹹能垂裾邸第,委質藩維,或弘禮度而成典則,暢詞學而路風雅,優遊幕府,是用嘉焉。

宜可以守本官兼文學館學士。

及薛收卒,徵東虞州錄事參軍劉孝孫入館。

尋遣庫直閻立本圖形貌,具題名字爵裡,仍教文學褚亮為之像贊,勒成一卷,號十八學士,並給珍膳,分為三番,更直宿千閣。

每軍國務靜,參謁歸休,即引見論討墳典,商略前載,考其得失,或夜分而寢,又降以十溫十顏,禮數甚厚。

由是天下歸心,奇傑之士鹹思自效。

於時預入館者,時所傾慕,謂之登瀛州雲。

(《歷代名畫記》九)

◇ 鹿泉寺造像記

鹿泉縣丞北平田垂棘,初恭乃位,不曰以□夙□□乘,心存□域,敬造菩提聖像壹軀,於碑之額□□□□式瞻,鹹登福利。

石邑縣宰北平十陽十承慶聞善若驚,請事斯語,又勒式待菩薩□像之側,以續刊□臥□□者利物之心焉。

(《常山貞石志》)

◇ 比邱尼等造石浮圖殘記

(上缺四字)惟徵非可以鄉(缺五字)妙乃(缺六字)能以筏以成而(缺四字)善逝世界,惟覺正覺,調御丈夫知□日知□無□□□上士,非相合相,有□□□名來不來,以諦真諦,靜默而自然□化,希夷而(缺五字)難見聞,況□□無□□常□諸有苦。

弟子比丘尼一□□人等,厭囂塵而入覺道,在處無為;雜苦空而□家,志登彼岸。

尚姑趙英信尚、張四依尚、杜大尚、趙七尚、趙法果尚、趙妙果尚、李貴尚、劉真□尚、袁□□□、趙勝光尚、趙仵十娘十尚等,稟氣中和,結蘭馥而修行;厥生清淨,榮明王以□降。

神泯色而共途,□□識而合□,表虛清泰,約□守真,修十性十以保神,安心以全已,至□微妙,可知理知,體要□玄,忘觀歡而後樂,以恬泊獨著,曠然無憂,以道雖持孝心□父天母地,生我劬勞,欲報之恩,昊天罔極。

發無□之願,崇有果之日,成就法□□苦□上為文武聖皇帝,下□師僧父母,眾共虔心,敬造石浮鄙一所。

訪(缺五字)九泉(缺二十字)虛心(下缺三字)(同上十)

◇ 唐張公□造像記

(上缺)瞿曇二者不詰乘乃(缺)兮(缺三字)福而禍殤乎為殤顧而(缺七字)老聃,二教既北,一乘斯南,爰因玉壘,移妙檀龕。

劍□□層,他山別仞。

龍門彷彿,巴水分潭。

閱川增感,十愛十樹餘甘。

既繼組而謝病,將勒銘而愈慚。

真要豈渝於石劫,金顏永灼於山巖。

(缺)銘曰:

(上缺)裕述而不作,人其謂何。

爰□□音,式光(缺)隔婚姻之故,遠托斯文。

況(缺三字)已跡(缺)列垂(缺三字)像雅好幽閒□□可上濟(缺)范十陽十張公□茲因華(缺)功德山是龕為之覆□□行而為一(缺)邑里真儀璀璨以增(缺四字)而(缺)鹹與□□,乃鏟嶙(缺六字)峭絕(缺四字)身(下缺)(石刻)

◇ 唐造像記

(上缺)幽苦攻金攻玉式傳□身威神力(約缺五字)擬陳郡袁通恭恪成十性十,十操十□行(約缺六字)命,今也則亡,刑於寡妻,撫爾(約缺五字)人之產,購當□之工,儀形金仙,追(約缺六字)聖像□開毫光,天龍儼然,勢未(約缺七字)誰能敵之,期乎廓冥路之胚(約缺六字)閫閾,君子若曰,銘以志之。

頌曰:(約缺六字)曄曄,神功潛運脫苦業,不騫不崩(下缺)十一月五日畢。

(《金石苑》二)

◇ 趙仁珪造釋迦象記

且夫天道(缺)谷有之遷變□□莫(缺)豈滅威神之力哉!是知妙法之(缺)憑,悟福因之可托,上為天(缺)法界,七代先亡,及□□敬造釋迦石像一鋪,在本村東一里(缺)壁之區宇也。

而前即念德(缺)宮卻{目祭}丘墟崎嶇(缺)途之廣(缺)牽順□之商車□接(缺)卅二之毫相,八十種之握(缺)則理邃幽玄,道□冥(缺)□希夷宇宙之外,化兩儀而獨尊。

非有非無,豈□德之(缺)測;不生不滅,詎庸鄙之所知。

聊且略以言詮,未可窮之於短筆。

(《常山貞石志》四)

〔注〕{目祭}:音砌,察視。

◇ 懷州河內縣西金城創修功德院記

本村六班奉職張漸、西班小底尚友直、稅戶衛、張成,各發虔懇,為維那首,於庚戌歲三月念二日,建此功德院一所。

越有本村稅戶張用,愍見杜婆神左是碑聖像,日十陽十暴露,風雨摧剝,因睹此院西南隅隙地一方,特舉願心,自備瓦木,修斯碑亭。

功畢,遂遷於茲。

以為功德未圓,更與衛弟彥,各捨淨財,同募石工,補完舊像。

工曰:「尊容殘缺,難施工巧。」

於是回裡作表,別刊是像,一切聖賢,燦然俱新,相好端嚴,慈容若動,可謂良工者哉!伏願修此功德之後,遐邇老幼,永保康甯,一切時中,諸佛協贊,龍華上會,每願相逢。

是年六月辛未朔庚寅日了畢。

(《績語堂碑錄》丙)

◇ 虎跑寺經幢

(上闕)上柱國思憲行窆於此。

國恩以大師□□功深,道業彌著,特造院宇,將欲建石塔,以光不朽。

爰准教文,非果位即無立浮圖之理。

乃議樹石幢,聖旨俞允。

繇是鐫《大佛頂羅尼》《大隨求神咒》。

屹標翠琰,遍列金文,作佳城之福田,與世人之恭□。

或諷讀,或頂瞻,勝利長存,果報無極。

時天福八年歲在(下泐)奉立(闕)捨錢重立。

(石刻。

《兩浙金石志》四)

◇ 判官堂塑像記幢

(上缺)清濁位殊,先圓蓋而後方(缺)才乃臻,然後列萬象於穹(缺)厥後繼有聖賢,司牧生民,育養萬物,(缺)鎮□□之半千里,北則簡子藏(缺)巨靈□擘破水得潮宗,東則列聖之(缺)曰嵩□郡□而迥秀,俯眾岫以標奇,乃神(缺)晉□□□□既而方位各有所司,大體東嶽(缺)靈(缺)而致敬,洞府三千而見奇玉簡(缺)知莫能(缺)秘宇,死生無以易其文。

故釋典(缺)形枯(缺)罪福之源,唯神為主,福則升而禍則(缺)有(缺)慶而惡招殃,宣尼令典,判官貞金,並□□日齊明,真岳瀆之異靈,誠乾坤之偉氣。

生則挺出群之政,光煥典書;沒則揚下世之名,輔匡神化。

茲地也,先無寶□,空隙有年,□□榛蕪,□為茂草。

原□等恆遵五耀,忝□□□,不能擇□以見從,豈敢□□而自各,遂同鳩潤屋,共□囊裝,爰召杼人,卜時締構,堂宇既立,廟兒得興,命匠者審蓮丹青,澄神繪塑,遂於堂內塑六曹判官,並神鬼侍從,及壁上隱塑變相等。

威容既立,不聞烏鵲之喧聲;棟宇方成,似見雲雷之出去。

為一方祈禱之地,實千年請福之場。

(缺)得犧牲並陳,水陸□薦,楚人白雪,全非鄭衛之十聲。

;趙□□歌,總入齊韶之韻。

所賴休牛放馬,鹹歡堯舜之天;萬戶(缺四字)禹湯之化。

時大周廣順三年癸丑歲七月一日建。

(《常山貞石志》十一《八瓊室金石補正》八十一)

◇ 蜀報國院西方並大悲龕記

夫慈心廣大,宏願殊常,開塵勞煩惱之門,啟解脫菩提之路。

恩憐三界,慈念四生,□使登場,煦令證果,斯則無量壽尊也。

因地之時,於世間自在王佛所,發四十八願□□有情願力既宏,遂證佛果,尊居淨土,利濟含靈,無數聲聞,皆來聽法;百億菩薩,鹹願傳經。

寶鍾擊而聲貫玉琴,金磬響而韻含仙籟。

天人就席,竟求解脫之源;緣覺趨筵,欲究真詮之理。

瞻仰者鹹臻異慶,修崇者必遘良緣,宏斯莫大之因,又同鴻休之善。

則有簪裾盛族,禮樂名家,傾自讚佐令衙,超騰職□,蒞事未聞於曠犯,輸誠夙播於廉明,令望昭然,聲猷著矣。

洎休事務,散逸林泉,游心於覺菀之中,傾意於福田之內,知身似芭蕉不永,悟體若蘭槿非堅,歌樂歡而暫時,聲色追而非久。

遂命良工也,鐫呈西方妙相,並造滿願大悲,當來希佛國會中,鹹使受菩提記。

莂院乃遐兮四遠,峭然千尋,山突屼而十十交十十橫,石逕巉巖而匼匝。

於是瓊樓寶殿,迷皓月之輝華;朱牖玳窗,奪流霞之彩錯。

攔楯綴七重纓絡,階墀鋪百種珠珍。

仙女持花,似墜苦空之艷;鈞天樂奏,唯傳無量之音。

花雨零而鶯鵡飛,蓮渚平而鴛鴦浴。

金沙玉磧,恆聚化生;象閣雕台,戲諸禽鶴。

瑞煙罩樹,難分寶綱之紋;麗日融軒,十十交十十雜筠簾之影。

歷其浩劫,豈幻死生,依歸清淨之鄉,永奉白毫之相。

雕鐫告畢,粉繪雲周,將窮願作之功,是罄披宣之懇。

伏願可元自身康吉,災星不撓於行藏;夫婦鹹安,諸佛匡扶於動止,闔宅少長並保乂甯,內外枝羅,盡期繁盛。

既刊金石,俟顯贊楊。

萬法視相,三身本空。

有為皆貫,無願不通。

霞明翠岫,煙霽孤松。

巖鋪皓月,壑引清風。

爰有信士,早悟真詮。

思崇妙福,乃結良緣。

遂鐫變相,保祐壽年。

斯設既畢,永鎮金田。

(《金石苑》二)

◇ 花塔寺玉石佛座題字

開元十五年,和私皇后四月七日忌,高祖神堯皇帝五月六日忌,太穆皇后五月廿一日忌,太宗文武聖皇帝五月廿六日忌。

十八日,開十六年,昭成皇后正月二日忌,和私皇后四月七日忌,高祖神堯皇帝五月六日忌,太穆皇后五月廿一日忌,中宗孝和皇帝六月二日忌。

右已上九忌,同造玉石像一區,日光座舉高九尺。

(《常山貞石志》八)

◇ 佛頂尊勝陀羅尼石幢贊(並序)

《佛頂》真言者,釋迦為善住天子說也。

善住驕逸,恣惡從心,行犯十重,罪當三塗。

空靈告曰:「受諸惡身,驚白帝釋,願雪前愆。

□帝為之稽首釋尊。

於是聖人發大慈悲□□□遠照,得陀羅尼,名曰《佛頂》。

哦此真言,淨生死障,碎地獄閣,拔□惡之趣,□無為之地,是克伽佛說如來智印之所為也。

摩尼真寶,未足同其功;日焰照徹,豈得等其妙。

實救苦良藥,非凡情之所測。

河十陽十部內,厥有聚落,名曰長澗。

於中招提淨院,花竹茂然,弱柳乘絛,蔓籐架帶。

真人談無為之教,長者眾集其中,相謂曰:「我輩年多,如今可革前非,捨故逸,轉善行,何法可以消災殃,長福利?」

或曰:「佛頂真言,不可思議,堵波塵,尚能代罪。」

居士皆言曰:「宜共建石幢乎?」

人鹹曰:「休哉!」

於是召良匠,揀寶石,議助□□□財計日而訖(缺六字)如玉之□□□之□其峻也,奮錘則朱火迸空,震□乃雷(缺五字)若荊山片玉,淨無□□,磨礱成砥,平無玷缺。

其文錯落,龍□□峙,點畫分明,□□□石其□□□立,若天壇之聳高;四面削成,如華峰之峻拔。

龍蛇十十交十十映,捨碧海以連空;采飾垂光,發朱輝而耀日。

功成,潔齋以慶之。

是日也,叩洪鐘,陳香饌,鄰邑雲□,門眾甫集。

八音□妙,奏□□之十聲;四眾圍繞,發菩提之願。

眾君子□其功宏,其目也博,若無歌詩,何以表當時之心;若無論批,發價可以示後來之德?諸君子謂余曰:「子□其文,能為□□□□之□日乎?」

□無其請,尚可與之,況有所請,其可違乎?夫纘述者,銘其功烈,以示後人,搜賢行,揚善名,公等□□□用□□功之巨其念□□念□□之法永□永樂□之能可大可久□之,德□□□予乏作史之才,無裒獎之能,強敘本事,贊之云爾。

贊曰:(贊語約半行,缺)太和五年歲次辛亥四月己巳八日丙子造。

(石刻。

《孟縣志》七)

◇ 題賈十浪十仙贊

惟可與島,十十交十十情合道。

吟水望月,不知其老。

島可與清,句□詩十精十。

流行此集,四時代成。

世不得失,人不得平。

大哉十浪十仙,雲山是營。

◇ 又贊

長河流,岸葬久。

太行前,少室後。

(並席本《唐詩·長十江十集》)

◇ 佛像贊

(上缺)既往,福壽常增,乃勒貞珉,紀其贊曰:

真如無相,有感即通。

所十習十情異,其歸十性十同。

立像雖廣,亦法亢空。

洗滌煩惱,徹去昏蒙。

心不染著,身成淨土。

真非有為,法亦無住。

□顏至十精十,佛威潛護。

功德莊嚴,福齡永固。

大唐光啟四年歲次戊申正月八日丙午興建。

(《常山貞石志》十)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文拾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