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遺》卷三十二:郴,鹹通中守京兆府參軍長安尉,轉監察御史,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文拾遺》卷三十二

唐文拾遺

卷三十二

◎李郴

郴,鹹通中守京兆府參軍長安尉,轉監察御史,終秘書郎。

◇唐秘書省秘書郎李君夫人宇文氏墓誌銘並序(朝議郎祕書省祕書郎柱國李郴撰)

夫人姓宇文氏,初代武川人。

太和中遷居洛十陽十,遂為河南人也。

其先因瑞命氏,周紀備詳,至於尊爵顯名,勳烈赫赫者,則史不絕書矣。

高祖遠惑,皇任梁王掾;曾祖成器,皇任絳州翼城縣丞,贈禮部員外郎;祖邈,皇任御史中丞,左遷灃州剌史,贈太尉;父瓚,見任右散騎常侍。

常侍公娶故太子司議郎博陵崔檟女。

夫人年始十餘歲,而崔夫人亡,喪禮成十人,識者異之。

而又生稟直氣,幼知禮法,言必聳尊卑之聽,動不假保傅之訓,雍睦兄弟,令族罕儔。

組繡奇工之暇,獨掩身研書,偷玩經籍,潛學密識,人不能探。

工五言、七言詩,詞皆雅正。

常侍公每賢之,為人曰:「是女當宜配科名人。」

鹹通甲申歲,因丞相今宛陵楊公媒,適隴西李郴,任以內事。

夫人姓鄙華飭而安儉薄,時郴守官京兆府參軍也。

明年,郴改長安尉。

其夏,轉監察御史裡行,充湖南都十十團十十練判官。

又明年,敕拜秘書郎。

其赴職也,攜手同去,其拜官也,偕行而來。

又明年春,夫人得疾長安宣平裡,九十日啟手足而化。

是歲丁亥夏四月辛卯,享年三拾有壹。

常侍公哀慟致疾,其於追傷痛惜,如掌失明珠耳。

由三族六姻,無不泣涕如雨。

以其年八月壬申,歸葬長安縣承平鄉龍首原南劉村,祔先塋,禮也。

有子四人,女二人。

長曰召,前婺州義烏縣尉;次曰吉,前宣州溧水縣尉;次曰占,授滁州永十陽十縣主簿,以親喪不之任;幼曰同,前明經。

郴執筆追悼,因志於石。

銘曰:

夫人為女兮既孝且明,夫人為婦兮既順而貞。

何善則周兮其福不並,何松之茂兮而柳之榮。

無所詰問兮地幽天冥,親者泣血兮疏者涕零。

謹其終始兮而刻斯銘,悲哉夫人兮永閟泉扃。

楚封書。

(石刻)

◎李纓

纓,鹹通中魏王府參軍。

◇唐魏王府參軍李纓亡妻弘農楊氏夫人墓誌銘(並序)

夫人諱蕙,遼廷秀,弘農人也。

遠祖漢太尉博綜經史,著在人聞,馳聲古今,世為之關西孔子,史策有傳。

曾禮諱元最,皇任宣州剌史、御史大夫,贈吏部尚書。

王父諱申,皇任武寧軍節度判官兼殿中侍御史,懿行洽聞,迥出群表。

父鵠,前任京兆府三原縣主簿,十性十稟孤標,韻含雅十操十,居蓮府傳清廉之譽,處縣曹多撫育之仁。

夫人即三原君之長女也。

家傳簪組,世襲儒風,華族分輝,慶門迭耀,行著閨閫,德比芝蘭,辯慧生知,天與其十性十。

逮歸李氏,賢如處家,淑德已播於六親,孝敬夙彰於九族,昭昭婦道,肅肅雍和,宜爾室家,必期榮顯。

事姑能竭其力,無愧於孟光;為婦足見其心,何慚於漆室。

纓家素寒褊,官宦且卑,物用不自饒,所向皆多闕。

夫人未常慼慼於顏色,孜孜於博求,就糲推甘,夫人之道具周矣。

內外恬和,尊卑敬順,親戚鹹謂家肥耶。

夫人女工刀尺,悉盡其能,至於絲竹,多所留心,就中十胡十琴尤是所善。

嗚呼痛哉!從茲雅音絕矣。

余今冬赴調,或補一官,上以奉旨甘,下以資中饋,道期方泰,共保榮華。

何圖福善禍十婬十,天何奪耶?遘疾週歲,醫藥無瘳,既纏二豎之悲,俄及九泉之歎。

以鹹通癸巳歲九月廿二日,以疾終於永寧裡之私第,享年廿有九。

夫人歸我五年,只生一子,不福其善,早已殮亡。

以其年十二月廿三日,歸窆於京兆府萬年縣小十陽十村,祔先塋之側,禮也。

夫人有十十屍十十鳩之行,慮闕而不書,不若纓自志。

其銘曰:

疾波東注,滔滔不歸。

雅傳婦德,克著母儀。

事長肅肅,撫幼怡怡。

夫人既往,余十十交十十替可求。

(石刻)

◎禹璜

璜,安十陽十縣令。

◇靈泉寺題記

圃人禹璜,以鹹通八年五月自宗城拜安十陽十。

是月十八日較砟租,面寶山之崔嵬,稅車半日,捫蘿環澗,力抵危峰,矚盟津於前,眄常山於後,左揖泰岳,右俯珉莘,流情肆目,獨暢其巔。

雖乘查之問霄漢,入壺而觀太虛,未必多此。

十九日紀,從者鐵兒、阿用、十四。

明年夏五月廿八日,又攉麥徂,再游於寺,頗息塵思。

禹璜記。

(《安十陽十縣金石錄》《安十陽十修定寺塔》刊拓本)

◎朱洪

洪,鹹通中人。

◇古山索靖廟碑

昔古茹十毛十飲血,尚建神祠,土鼓簣桴,窪尊壞飲,酌元酒以享上帝,猶能澤及於民,是以必先成民,然後致力於神。

藎民,神之主也。

自有聚落陬隅,人既安居,必葺祠宇,以為鄉人祈有年之所也。

是故甸都邱邑,必有社稷,社稷五祀,祭乃有由。

斯皆德及於民,雖沒遐年,血食粢盛,不敢輕廢。

今此古山之祠,亦其然也。

按吳王號索靖,謚曰文皇帝。

其姓孫氏,諱和,吳主大帝權之仲子,後漢張伯英之出也。

伯英書善草隸,而有勇力,能索鐵甲。

既大帝權之崩,諸子皆嗣父而立,靖獨拂衣別業,於吳興居焉,有如泰伯三讓之德矣。

於是訓示民知父子君臣之道。

時吳蜀分擾,決鋒決鏑靖以雄威御境。

及子皓立,皓感父高邁,遂謚索靖文皇帝。

文,謚也。

《謚法》曰:「十愛十民慈惠曰文。」

今吳興之民,共懷甘棠之詠,因請立廟於水之南焉。

今此地亦吳人也,古山裡人,追而祭之,乃立廟於古山之隙地。

鹹通十一年夏,洪潦大淹,堂宇流十浪十,至念(當作十)三年春,即有沈君曰:「某者更廣其地,巍構軒堂。」

沈君思齋記斯事,顧乞余言。

余觀萬化幽元,莫能窮究,聊具年月日,以副來意。

(《湖州府志》)

◎李藝

藝,鹹通中人。

按與《全文》六百八十二李藝別。

◇唐故穎川郡陳府君墓誌銘並序(外甥隴西郡李藝集)

府君諱直,其先許州穎川郡人也。

後乃遷□錢塘縣而家焉。

曾祖滔,皇試登仕郎新易州易縣尉;祖父,皇試文林郎十愛十州九真縣尉;考及,並遁跡雲林,高尚不仕。

府君即先考之長子也。

稟十性十疏達,德惟雅十操十,言不宿諾,行不鞫從,內己嚴恪,外已十溫十恭,少小十習十儒,長從詩史,鄉十十黨十十稱孝,親戚稱慈。

何期積善無征,以鹹通五年歲次甲申五月廿一日,寢嬰微疾,百療不痊,終於錢唐縣方興鄉金牛裡私第,享年六十有九。

娶譙國郡蔣氏,有嗣覆十陰十早失。

有子四人,長曰存祐,娶渤海吳氏,有孫一人曰郁郎,女孫二人:奼十娘十、春十娘十;次曰存議、存制,娶穎十陽十范氏;存約等,幼集儒墨,強學為文,每以仁行理其心,常以孝義存其道,不以縱肆溢其心,不以繁華飾其體。

有女四人,長女適周氏,早歸幽夜;次女適章氏,次女十三十娘十,閨幃夭逝,鳳舞沈幽;小女十四十娘十。

在室有絡秀之材,道蘊之學,四德俱備,三從母儀,內睦外和,六親謙順,各毀不逾禮,望丹旐而痛心,隨孤魂而滴血。

妹二十五十娘十適李氏,嗟惟庭樹之摧,長乖郾萼,十八十娘十適滕氏,素質早歸泉扃。

嗚呼!逝水難住,何新不故,既享黃發之期,萬皆盡度乃已。

元龜宅兆,卜筮三從,以其年八月十八日窆於履泰鄉步渚原亦俗裡考妣之先塋,禮也。

扶風子寓寄鄰止,得鄉十十黨十十之名,實謂其往若休,炳然斯文,用垂於後。

銘曰:

千秋冥冥,松青蕭索。

山雲晝十陰十,隴月朝落。

秋風蕭蕭兮寒水淥,長十江十一去兮無迴復。

冥冥魂魄兮何所依,兒女肝腸兮斷難續。

天地日月何沈昏,猗歟克己兮命不存。

傷哉此去不復返,千秋萬古扃泉門。

〔魯郡祝位鐫字〕(《古刻叢鈔》、《志石華》二十一)

◎程山甫

山甫,十江十西人。

鹹通中布衣,隱居廬岳。

◇唐臨十江十郡故何長史府君墓誌銘並序(廬岳布衣程山甫述)

有唐臨十江十郡府君何氏,諱俛,字太常,則唐叔虞孫韓氏之苗裔,鳳池曾公之遠允。

因道趾廬阜,遂家於十江十州尋十陽十縣丹桂鄉香谷裡。

皇朝請郎試左武衛長史退居雲林,高尚其仕,高祖諱元琮,曾祖諱承裕,祖諱萴,考諱溥,長兄諱建,次兄諱鎰,外清河郡張氏。

府君婚汝南郡周氏,生三男。

長曰元廣,婚周氏。

次曰友稜,先婚嚴氏,次查氏、李氏,欷歔俱不幸先歿。

次曰元袞,婚周氏。

次曰元壽,婚彭氏。

元壽外丹楊朱氏,親姻茂盛,孰如是焉。

府君淑順恭信,行德謙柔,福會良疇,高蹈雲水,美玉不炫,聲價益高,素琴不調,五音自足。

百祿雖備,壽不永修,斯天之貽咎,何神理能保其至德哉!以鹹通七年歲次丙戌七月廿五日臥疾,逾月終於私第,享齡六十有六。

以其年十一月壬寅朔十九日庚申,卜其窀穸於大塋之內而窆焉。

崗巒興伏,群岫低昂,雲水縈流,溪谷迴合,即何氏異世之所授耶!府君十性十行秉質,清真坦夷,介潔無虞,直道自處。

嗚呼!明星滅曜,劍墜平津,雲鎖碧山,霧郁寒水,親朋痛切,閭裡哀傷,楚悼之情,悲莫能已。

廣、稜、袞、壽等仁貌蘊葉,行恪十溫十儒,材器天資,□標郡裡。

次子稜讀書為文,修進士業,早以戀承怙恃,未赴貢幃,業盛昌晞,名譽高遠,林巒得志,守節義謙素,其閒居上下無怨。

至其四方之人,鹹相謂曰:「何君即今之賢達之士也。」

其第三子袞,又法名思齊,十性十好元門,身披羽服,堅持科誡,食柏餌芝,志樂煙霞,逍遙沖寂。

山甫不揆瑣昧,叨竊煙霞,側聆休風,輒錄斯序。

廣等馮墓泣血,托為撰述□志。

銘曰:

鳳池遠裔,德並嵩萊。

郡閭領袖,邦國良材。

志奪冰霜,□同秋月。

劍剸琨犀,□□明節。

日月逝矣,德辰一沈。

鄰杵無相,百牙絕琴。

大塋之域,茱萸原東。

□實誰墓,長史何公。

(《古刻叢鈔》)

◎李直

直,系出趙郡,鹹通中人。

◇唐扶風馬氏故夫人清河張氏墓誌銘(並序)

夫人諱慶,本望清河郡人也。

夫人即□公之長女也。

夫人立十性十柔和,齠齔知禮,閨門之教,不肅而成。

及以笄年,歸於扶風馬氏,琴瑟諧韻,幾移星霜,敬夫如賓,恤下如子,□□何顯□情易隔□花見□何圖忽染微疾,藥餌無征,以鹹通四年□□□□沒於天長鄉之私室,春秋五十有八。

親十愛十情慟(缺八字),難照長夜,本姻結髮,同於百年,事與願違,(缺八字)將仕郎前守亳州鹿邑縣尉,以(缺十字)陳州項城縣尉□□修己□仕郎(缺十二字)將仕郎□□陳州項城縣主簿(缺十二字),有女二人:長女適渤海吳氏,次女適項城(缺入字)匍匐主喪,孝過於禮,銜恤問禮,恭修齋祭,無不頃誠□□,恭悲逾於常禮。

以當年五月廿七日,安葬於杭州鹽官縣西□裡海昌鄉秧田村昌宓裡,買得郁師周地,東至孫至,西至郁師周,南至□濱,北至郁,為新塋,禮也。

墳垅儼成,雖存沒異路,夫妻□□,□莫大焉。

伏恐桑田改變,陵谷難分,因刊貞石,乃為銘曰:

肅肅為人,德行先□。

幽明易分,恩十愛十難別。

紅顏既無,白日先沒。

徒感松風,空悲垅月。

廣□直書,千歲不□。

(《海昌備志》)

◎許舟

舟,鹹通中鄉貢進士,攝幽州大都督府參軍。

◇唐故幽州隨使節度押衙正議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侍御史上柱國太原王府君夫人清河張氏合祔墓誌銘並序(鄉貢進士前攝幽州大都督府參軍許舟文)

府君之先,周靈之後,秦有翦而漢有吉,晉有導而齊有儉。

洎乎貴葉繁盛,高原互分,或撫俗中區,或字兵窮裔。

蘭蓀衍馥,實為飽其風光;杞梓垂榮,誰可殫其簡牘。

曾祖諱清,皇前攝貝州錄事參軍;祖諱選,皇前攝瀛州河間縣尉;列孝諱盈,皇銀青光祿大夫檢校鴻臚卿;府君即令嗣也。

諱公晟,字嗣復,義冠金石,量韜河岳,動息成韻,恩威有文,叱吒而生谷風,談笑而揚春卉。

由勇張貌,猿臂虎髭,一諾千金,致命如往。

元戎以挺生襟抱,迥出人寰,初其宿衛之資,終致建牙之署。

事家邦而不危人望,輸忠赤而獨擅君恩。

何當匪石之誠,忽掩虞泉之恨,嗚呼!享年六十九,以鹹通十一年庚寅歲夏六月二日,屬纊於薊縣軍都坊之私弟。

以八月四日,成事於幽都縣保大鄉樊村裡之高原,終其禮也。

夫人清河張氏,結髮移天,敬承禋祀。

豈期超忽,先之去流。

閨壺柔明,孰雲箴誡。

以茲良兆,可祔所天。

有子四人:長曰宏太,攝薊州三河縣丞,幼敏公忠,頗閒吏理,方圖晚器,倏謝明時;次曰宏雅,閱禮敦詩,親人重義,授以文職,優之漸鴻,補充節度驅使官;次曰宏寂,履行趍庭,方宜仕進,祗皇十靡十葉,鞠為泉人;次曰宏楚,情韜百行,心佩五常,仗文武之全材,為國家之模範,補充節度衙前散虞候。

於戲!天道污隆,人經否泰,雖藏舟欲固,而覆軌難移,導其道而奚所悲,履其理而竟何恨。

令子伏喪飲溢,假喘興言事,恐陵谷推遷,高卑迭運,固命荒鯫,志於他齡。

銘曰:

天降英靈兮壯我雄方,弼諧造化兮為棟為梁。

施武力兮折銳摧剛,勤王事兮彼肝倒腸。

上天速禍兮殪忠良,抱堅白兮歸泉堂。

逝川杳日只如此,松檟風生徒自傷。

(《古志石華》二十二)

《古志石華》註:公晟妻張氏前卒別有志,為其長子宏泰所書所書。

此則以公晟合葬故,並及張氏而略其卒葬之年月。

其時僅隔僅隔七年。

長子宏太即宏泰也。

第三子宏寂即前志之宏籍改名。

二子皆已物故。

此志曾祖祖考之諱,皆缺末筆蓋亦仲子宏雅或季子宏楚所書,虞淵避太祖諱,改作虞泉。

說禮敦詩,誤說作閱。

又互作「〔三+〕」,「裔」作上「啇」下「衣」,「冠」作……「薊」作…「參」作…,「剛」作…,皆別體也。

叱吒之吒與詫通。

「初其宿衛之資」,「其」當作「具」。

◎十胡十,鹹通間進士。

◇賀曹尚書子希干及第啟(節句)

桂枝折處,著萊子之采衣,楊葉穿時,用魯連之舊箭。

(汾之名第同故也。

)一千里外,觀上國之風光;十萬軍前,展長安之春十色。

(《唐摭言》三)

◎段公路

公路,東牟人。

鄒平公文昌孫,萬年縣尉。

著有《北戶錄》。

◇禱孟公祝詞

公路鹹通辛卯年,從茂名歸南海,陸盡東□,行次水程,舟人具牢醴以祭船神,請愚為祝。

詞曰;

歲在單閼,時及朱明,柳絮風老,桃華水平,倚欄楫兮淺岸,張布帆兮長汀。

粵有舟子,請禱玄冥孟家。

遂即建高檣,開左郭,列牂牁,呼著作,召靈胥,邀海若,對蛟浦而烹牢,當鹿十床十而命爵。

於是具六味,羅八珍,羽十毛十鹹備,蘇膏必陳。

剖螝陸兮合雜,刳博帶兮繽紛,螃玉色,魚錦文,噎鳩餅脆,騎驢酒新,無非可品,兼乃著人。

果則獨根橄欖,焦核荔枝,三節甘蔗,細十腰蹙咨,署預蠡薺,素藉烏椑,委盤纂纂,堆案離離。

更有越方之儔,解悟之輩,或衣朱裳,或塗翠黛,奏曲搊弦,燃膠爇蕙,初敘訶而迴瞻,遂傳詞而連啑。

詞云:「神下降兮龍驤,巫歡喜兮鼠態。

駕雷電兮熒煌,擁煙雲兮熒煌,擁煙雲兮靉靆。」

又曰:「船容裔兮何在,櫓安穩兮徘徊。

絕駕波兮此去,隨駛潮兮揭來。」

(《北戶錄》)

◎馬郁

郁,鹹通中鄉貢進士。

◇維唐故隴西李府君墓誌銘(並序)

顏子淵死,孔子曰:「德行厥躬,不實殂落,命矣夫!」盛哉歟!府君之德壽也。

府君名扶,其本黃帝孫顓頊之後,白周秦漢代,翼衛正道,軒冕不絕,至後漢治書御史違楷,生五子,三子從居趙,派為東、南、西宅,是為趙郡三祖。

二子流寓隴西成紀,而子孫因其家焉。

府君即成紀之後也。

曾祖諱紹,清名藎代,素節不仕。

祖諱,抱經緯藎世之才,負宏奧不羈之略,嘗以珠紫為玷行之服,簪纓為拘身之械,固避世林泉,恥於諂諛詭佞,樂道不仕。

大父諱曼,少耽詩酒,長傲風雲,逸器不群,壯心獨步,直志難摧,厭棄浮名,處士終老。

府君即處士之子也。

幼而聰敏,長抱全才,倜儻英明,智有餘仞。

冠歲志學,有聚螢積雪之勤,無便僻進取之佞,承先人之遺志也。

優遊雲水,十靡十不臻涉。

屆青,以南據吳渚,北倚秦泓,崗原膏腴,封疆秀,周視慨然,遂有西止之趣,於是居焉。

及寓於此二十餘載,官僚親仁,閭裡仰重。

門環多士,到屣之清風大行;席擁琴書,雅韻之良音滿室。

悲夫!以鹹通四年六月廿九日綞杜父裡之第,享年六十九。

嗚戲!生也人敬之,歿也人思之,余芳藹然,經時益茂,不朽之譽,敦過於斯。

繇是君子佳之。

嗣子鉥,得先人遺德,不墜弓裘,沉靜而潔已清,啟慧而藝能箸。

夫人彭城劉氏,少聳婦德,長峻母儀,柔淑洽聞,規矩可范。

生二女,一人適東海徐遜,千卷書生,一枝晉卻;一人從天水趙邯,秀父十溫十明,松秋玉朗。

夫人汝南周氏,植德無征,早從風燭。

生嗣子,翼教有方,致茲右德。

育二女,一人許嫁河東衛從,狀貫英華,傑出人表;一人歸北海儲瑜,十溫十潤而璋比容,峭直而松筠並秀;藎府君之良選也,鹹抱怛腹之材,皆負孤標之格。

嗣子娶東海徐氏,前進士群之十愛十女也,箴規自得於家風,儒墨傑彰於君父。

嗚呼!子婚身立,女配令德,君之干歟!家肥道直,歿無餘累,君之強歟!兆於形有生死苦樂,以兒女之情,悲夫!

至明年二月十三日,卜葬於縣之兌宜陵鄉白露裡之原。

鉥號泣而言曰:「慮陵谷遷越,俾陳辭刻石。」

郁十性十本無文,廖居是邑,久響嘉譽,因敢直書,握管淒神,乃為銘云:

大患既形兮賢愚不一,稟生知兮秀而何實。

必承勢兮以浮以沉,分明滅兮終得終失。

奄利刃於黃泉,埋金石於白日。

在火玉兮寒色凜然,扃重匣兮劍光逾出。

冀神明兮不昧無欺,厚子孫兮祿壽彌溢。

(石刻)

◎張元勿

元勿,鹹通朝御食使登事郎上柱國賜緋魚袋。

◇唐故朝議郎守徐州功曹參軍上柱國劉公墓誌銘(序)

公諱仕輔,字元同,彭城人也。

祖諱光奇,開府知內侍省事;父皇諱英閏,特進;太夫人楊氏;妻張氏,先終。

公有二女,長適田氏,次適張氏。

二男:曰壽郎,先逝;次曰齊宴,年十二。

公氣含清韻,獨異貞姿,業廣藝深,事皆天假。

孤標狀喬松之拔眾林,郎質若秋蟾之懸碧落。

十溫十恭克己,節儉終身,順協於家,忠貞於國。

公寶歷二年六月五日奏授出身,累參選序,數授令丞,後任徐州功曹參軍。

公紀綱一郡,椽理六聯,清貧而吏十靡十忍欺,單步而人懷其惠。

十操十心政理,美譽溢彰,枳棘非鸞鳳之所棲,百里豈大賢之所任。

公十性十親玄奧,志慕雲霞,朝拔黃老之書,暮覽《南華》之要,喧囂每厭,蟬蛻歸元,身既離於俗塵,名定著於紫府。

公鹹通七年十二月一日終於輔興裡,春秋八十矣。

八年正月廿五日,葬於長安縣龍首鄉。

嗚呼!寒暑忽侵,纏十綿數載,針藥無瘳,百齡斯泯。

嗟夫!盛衰生死,實可痛哉!乃為銘:

波瀾不息,逝水孱孱。

浩浩悲風,摧□何遄。

千生永訣,一往無還。

(石刻。

《金石續編》十一)

◎十溫十憲

憲,詩人庭筠子。

光啟中及第,山南從事。

◇唐集賢直院官榮王府長史程公墓誌銘並序(鄉供進士十溫十憲撰 男進思書 男再思篆蓋)

程氏之先,出自伯休甫,其後程嬰,春秋時存趙孤,以節義稱,故奕世有令聞。

公諱修己,字景立。

曾祖仁福,左金吾衛將軍;祖鳳,婺州文學;父儀,蘇州醫博士。

公幼年英敏,通《左氏春秋》,舉孝廉,來京師,游公卿名人間,能言齊梁故實。

而於六法,得姿稟天賜,自顧、陸以來,敻絕獨出,唯公一人而已。

太和中,陳丞相言公於昭獻,因授浮梁尉,賜緋魚袋,直集賢殿,累遷至太子中捨,凡七為王府長史。

趙郡李弘慶有盛名,常有鬥雞為其對傷首。

異日,公圖其勝者,而其對因壞籠怒出,擊傷其畫,李撫掌大駭。

昭獻常所幸犬名盧兒,一旦有弊藎之歎,上命公圖其形,宮中畋犬見者皆俯伏。

上十寵十禮特厚,留於秘院凡九年。

問民間事,公鉗口不對,唯取內儲法書名畫,日夕指擿利病。

上又令作竹障數十幅,既成,因自為詩,命翰林學士陳夷行等和之,盛傳於世。

公於草隸亦十精十絕,章陵玉冊及懿安太后溢冊,皆公之書也。

丞相衛國公聞有客藏右軍書帖一幅,衛國公購以千金,因持以示公。

公曰:「此修己紿彼而為,非真也。」

因以水濡紙抉起,果有公之姓字。

其為桃杏、百卉、蜂蝶、蟬雀,造物者不能爭其妙於其際,仍備盡法則,筆不妄下。

世人有得公片跡者,其緘寶耽玩,千萬古昔。

公嘗云:「周侈傷其峻,(周昉)張鮮忝其澹(張太史萱),盡之其唯韓乎。」

又曰:「吳怪逸玄通,陳像似幽悉,揚若痿之強起(庭光),許若市中鬻食(琨)。」

十性十夷雅疏澹,白皙美風姿,趙郡李遠見之,以為沈約、謝朓之流。

大中初,詞人李商隱每從公游,以為清言玄味,可雪緇垢。

憲嚴君有盛名於世,亦朝夕與公申莫逆之契。

高游勝引,非公不得預其伍。

公又為昭憲畫《十毛十詩疏圖》,藏於內府。

以鹹通四年二月一日遘疾,歿於京國裡第,享年五十九。

先娶葉氏,有子三人:長曰進思,鄜州甘泉主簿;次曰退思,品致尤高妙,與公跡殆相亂;又其次曰再思,於小學十靡十不通,工篆籀,其為狀澹古遒健。

後娶石氏,有女二人,長適滑州韋城縣尉景紹。

一女幼。

石氏亦先公而亡。

以其年四月十七日,葬於京兆府萬年縣姜尹村。

憲嘗為《詠蛺蝶詩》,公稱其句,因作竹映杏花,畫三蝶相從,以寫其思。

其孤以憲辱公之眄,遂泣血請銘。

銘曰:

五曜垂晶,群山降靈。

鍾茲間氣,歸我昌庭。

遇物生象,乘機肖形。

情通肸響,思入微冥。

顧陸遺蹤,曹張舊轍。

芳塵寂寥,妙跡蕪沒。

故事空存,神毫永輟。

千齡萬祀,慘淡夷滅。

(石刻。

《文物》一九六三年四期刊拓本)〔據周紹良藏拓本校對〕

◎劉從周

從周,乾符中光祿卿。

◇劉氏幼子葬銘

大唐乾符二年歲次乙未四月廿日壬申,彭城劉氏幼子年七歲,終於昇平裡之私第。

雉齒未名,小號阿延。

曾祖諱廷珍,左驍衛大將軍,封東十陽十郡王,食實封二百戶,興元元從,著勳當時。

祖諱沔,太子太傅,贈司徒,功書竹帛,事載國史,故不備述也。

父曰從周,光祿卿致仕,絕跡名利。

嗚呼!汝襁褓敏慧,戲十弄有方,逮至齠丱,舉動老成。

方欲傳汝箕裘,慶爾門閱,吾負神明,謫汝何速,以此哀慟,痛何能己!以其月廿四日,卜兆雲吉,祔葬於長安縣第五村親伯杞王傅德章之塋。

扶櫬號天,泣血埏隧。

乃為銘曰:

阿延阿延,壽何促焉。

詩書禮樂,方期訓焉。

未就吾志,奄歸黃泉。

蘭萎珠碎,兄姊摧焉。

龜筮告吉,窀穸是遷。

慮變陵谷,置於墓門。

(石刻。

《唐代墓誌彙編·乾符二》)〔據周紹良藏拓本校對〕

◇劉氏室女墓銘

唐乾符二年歲次乙未七月十日庚寅,彭城劉氏室女享年二十,終於昇平裡之私第。

曾祖庭琛,右驍衛大將軍,封東十陽十郡王,贈右僕射;祖沔,太子太傅,贈司徒,勳望一時,事載史策;皇考德章,杞王傅、御史中丞。

嗚呼!小號定師,即中憲之季女也。

懿範生知,柔順幼備,動合規矩,雅為人師,喜慍未常形於色,是非罕曾恣於言。

唯以靜默自修,孝悌雍睦,實閨閾之令淑,訓家之軏躅者也。

嗚呼!福善無征,遘疾膏育,伏枕未久,奄忽而謝。

日月流邁,龜筮有期,以其年八月廿八日,祔葬於長安縣第五村之先塋。

余追念無已,痛徹心靈,泣血敘哀,寄於墓銘:

坤道降祥,挺秀明德。

禮法是遵,慈仁被物。

彤史流芳,垂為令則。

親叔銀青光祿大夫光祿卿致仕劉從周記。

(《唐代墓誌銘彙編·乾符三》)

◎楊檢

檢,乾符中京兆府兵曹參軍。

◇唐故嶺南節度使右常侍楊公女子書墓誌〔兄文林郎前京兆府兵曹參軍篇檢撰並書〕

□□諱芸,字子書,隋越國公素之裔。

顯考公常□□君諱發第七女。

曾祖公諱藏器,邠州三水丞;顯祖公諱遣直,贈右僕射。

府君名重於時,德□於世。

子書之諸姊皆托華胄,如戶部侍郎、翰林學士劉公承雍五朝達,皆子書之姊婿。

子書自童年,則不隨稚輩戲游,端默靜慮,有成十人量,不甚絲竹,寡玩好。

諸兄所十習十史氏經籍子集文選,必從授之,覽不再繹,盡得理義。

勤於隸學,巧干女功,喜不形色,慍不見容,內外推敬,稱非凡女。

會乾符五歲夏京師癘疫,子書之兄姊侄妹,危疹者相次。

子書省視力悴,憂勞內侵,疾不涉旬,竟厄天壽。

以六月七日,終於延福裡第,春秋廿。

十月廿八日,葬於長安縣南原姜允村。

嗚呼!天與其淑,而不與其壽,夭之灼灼,忍落疾風,四氣輪謝,時可辨乎?於是其兄慟血而銘曰:華五族兮,成吾之妹。

悴吾門兮,德亦其除。

吁嗟天兮,付不俱□。

生有恨兮,泣血漣洳。

(石刻。

《唐代墓誌彙編·乾符二六》)

◎孫溶

溶,樂安人。

◇唐故前河南府錄事天水趙公墓誌銘〔樂安孫溶撰 吳興姚紃書〕

嗟夫!瑞雲將布,俄散彩於晴空;皓月正圓,忽摧輪於天上。

即知吉氣難駐,祥光易虧,非唯動息之所瞻,實亦神靈之所歎。

何殊俊造,奄及泉台,將紀嘉猷,難申執筆。

公諱虔章,字敬彝,京兆長安人也。

昆仲四人,歡侍左右,公異才也,量崇大節,不愧小慈,禮樂生知,敏捷天受。

視扶空之螮棟,不足崢嶸;觀截海之螭梁,未為硉兀,鳳鶴寫雍容之質,冰壺灑洞澈之風。

才及弱冠之年,十寵十授糾曹之貴,莫不清兼洛水,秀合嵩雲,譽滿東畿,名傳西闕。

必謂壽等五千之仞,榮稱百萬斯年,何期清史而猶未摽奇,黃泉而已為歸路。

嗚呼!天虧一柱,岳折高十峰,斬蛇之劍刃剛摧,射猿之雕弓弦斷。

並雲銷於瞬息,方月缺於逡巡,比逝賢良,未足為痛。

以乾符三年九月六日告終於平康裡私第。

而丹旐言旋,蓍龜告吉,擇用其月廿日,葬千萬年縣寧安鄉三趙村祖之塋側也。

今則泉路永塞,逝水不還,慮陵變遷,略紀貞石。

其銘曰:

肅肅令德,雍雍至仁。

玉質才成,冰霜始新。

謹孝無比,忠貞絕倫。

於家克儉,於邦克勤。

詎料花發,風起清晨。

來飄蕊謝,紅香沒塵。

龍城之側,灞滻之濱。

一葬其中,三趙為鄰。

風悲雨泣,慘骨傷神。

泉門永固,千春萬春。

(《古志石華》二十三、《八瓊室金石補正》七十七)

【按】元和八年,馬廿三十娘十志云:「恐陵變遷,乃紀銘雲。」

大和四年吳達志云:「金石十靡十刊,孰紀陵之變。」

此志云:「慮陵變遷,略紀貞石。」

三志刻不同時,陵下皆脫「谷」字,而唐代諱無避「谷」嫌名者。

不知三志何以同脫此字?

【注】「糾曹」:亦作「糾曹」。

州郡屬官錄事參軍的別稱。

職掌糾舉六曹,勾稽失謬。

◎莫雲孚

雲孚,乾符中人。

◇城山寺殘經幢

巨唐乾符三年歲在丙申十月甲辰朔十二日乙卯,功主莫雲孚並妻楊十一十娘十、男惟信、惟忠、闔宅長幼等,自捨淨財,建立法幢。

奉為國王帝主、州縣審□□□□□□□其有餘分功德,奉資一祠先靈,並及亡男惟簡等,願早超淨域,永離□途,同□□福□□□□歲。

(《湖州府志》)

◎張賓

賓,中和中節度驅使官。

◇唐故幽州隨使節度押衙遙攝鎮安軍使充綾錦坊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御史中丞上柱國平十陽十郡敬府君墓誌銘並序(前節度驅使官張賓述)

府君諱延祚,字延祚,其先平十陽十郡人也。

繁宗盛裔,不廣敘焉。

遂授隨使節度押衙,遙攝鎮安軍使,充綾錦坊使。

於戲!壽之與夭,不保黃發。

考諱全紀,充北衙將判官;曾祖諱包,攝幽都縣令;祖諱輝,守宣州右丞相;業富韜鈐,才多經濟,忠勤王士,無徇傢俬。

府君十性十稟沖和,志惟端厚,早備成十人之器,德懷鑒物之明。

經藉材能,具十精十官業,謙以自牧,惠乃知人,不恃十寵十以驕身,不怒而臨下。

轅門旌能,移掌坊務。

於是繕修戎器,淬勵鋒矛,私用無闕於軍資,戈鋋益兼於武庫。

久處繁難之任,尤彰譜儉之名,時推貞干,咸仰清勤。

是以洪鐘發而聲楊自遠,寒松茂而秀且不群。

於戲!修短有定,榮辱是常,以中和二年九月十八日終於昌平縣界永寧村之私第,享年卅有六。

以中和三年二月十一日葬於薊縣界會川鄉十鄧十村裡之原,禮也。

夫人清河郡張氏,行潔冰霜,德芳蘭桂,情殷葛櫐,量協螽斯。

冀期金石偕韻,琴瑟無虧,不圖杞梓毀摧,絲蘿無托,痛傷熟質,恨切蕙心。

有子三人:長曰行修,充親事副將;次曰行益,充親事虞候;次進郎,並十性十行十溫十淳,言無枝葉。

悲號毀十性十,哀慘過情。

泣血漣洳,邁王修之社;崩摧莫制,同隱之以感鄰。

夫人哀纏荼毒,痛絕肺肝,嗟乎,老之將至獨存,秀而不實先殞。

猶恐陵谷遷變,桑海有更,刊綿綿之清譽,記鬱鬱之佳城。

乃命瑣才,紀諸豐石。

銘曰:

誰謂斯人,罹此禍端。

誰為歡笑,翻為愁顏。

名留世表,神歸不還。

記志景行,恐變何山。

(《古志石華》二十四、《京畿塚墓遺文》下)

【按】志出順天府大興縣海豐吳誦孫世芬,得之以拓本。

見貽唐書中宗相敬暉五王之一也。

志云:祖諱輝,守宣州右丞相,當即暉之誤也。

本傳不詳。

暉之父名,世系表云:父山松澄城令。

志云:曾祖諱包,攝幽州都縣令。

表云:暉四子,讓誠詢諲志云:考諱全紀,皆與唐書不合。

唐代敬氏別無名輝,而為宰相之人,史誤邪抑志,誤邪不可考矣。

志中「事」作「士」,「矛」作「予」,「揚」作「楊」,「淑」作「熟」,「河」作「何」,皆誤字。

邁王修之社,「社」上脫「罷」字。

◎徐膠

膠,廣明中鄉貢進士,攝滄州司馬。

◇大唐故幽州節度要籍祖君夫人宏農楊氏台志銘並序(前攝滄州司馬鄉貢進士徐膠撰)

楊之受氏,宗於有周,始於魯史所傳,迨乎唐年攸盛。

歷代軒冕,嗣光簡書,今步復雲矣。

曾祖升,皇不仕,祖輔,皇攝幽州安次縣令;父瀛,皇不仕。

夫人家奉詩書,門續青紫,漬潤從生之善道,聽聞未教之清規。

故動葉禮經,言作世躅。

洎乎成十人之歲,以父兄之命,歸於祖氏。

及移彼天,益煥明德,率盡乃十性十,爰穆其親。

加以學道自怡,探微愈晦,閨門坐肅,埃壒潛融。

故夫人之子曈,不仕王侯,高眠藪澤,洞啟老莊之扃鐍,退全箕穎之十性十情。

魯連三辭,不□譚笑;萊子五彩,自悅晨昏。

笥中之龜質堪悲,天上之鶴書莫起。

嗚呼!時當訛薄,人寡坦夷,竟以勞生,罕躋中壽。

而夫人逍遙外物,怡澹安貞,克保遐長,諒因頤養。

以廣明三年七月十四日終於滄州清池縣善化坊,享年八十五。

是歲改元中和,以十一月八日葬於所終之邑玄都鄉流祥裡。

惟曈跡類漂梗,禮至茹荼,情疚送終,資自良友。

塗芻潛備,松檟克完,其道實高,其孝彌顯。

夫人女二人,長適李氏,次適劉氏,鹹稟夫人之明勖,成□族之嘉猷。

曈與余十十交十十分不渝,素風備熟,俾其紀石,難讓濡毫。

銘曰:

□□□儀,苻彼內則。

進盥逾恭,柔聲十靡十忒。

雍穆其道,馨香在德。

閨閫益清,□裳去節。

暗謝繁華,堅歸寂默。

壽考保終,希夷自得。

誡子遁跡,遠辱全生。

輕辭世網,靜褫塵纓。

上士斯達,弋者何營。

伊誰砥礪,本我高明。

碧岫無業,滄郊寄塋。

難詳彼美,空愧斯銘。

(《常山貞石志》十、《唐代墓誌彙編·中和一》)

◎史歸舜

歸舜,光啟間鄉貢進士,

◇羅尼經石幢贊(並序)

佛興西土,俾萬有以歸真;像教東流,與群迷而正覺。

爰從達者旨,是得除疑,慕善求安,應聲聞向。

當縣近因兵革,實有侵凌,犬戎恣暴□之心,人□致流離之苦。

唯茲郭邑,備以堅牢,既大振雄謀,實內依佛力。

有清信士張宏建等,並理探空界,十性十入元關,每動樞機,事皆宏益。

是以人稱領袖,眾乃依歸。

俱在艱時同□□聖□□□勢回戈甲,氣殄妖氛,□□隕於狼星,朝再聞於魚梵。

今則邑居不動,庶類無傷,由是志誠,綿蒙福覆,沉思至理,何路致酬,無非樹善,言征久遠,誘人歸正,斯所謂顯靈驗於一時,□□□於後世也。

是邑人等各出淨財,遠求良匠,造玉石幢一所。

上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立於康衢之內,是上報慈悲,而旁延慶祚。

雕鏤既畢,合吉公門。

時縣尹宏農公軒藎始臨,(缺五字)於金人妙道,無不□通,樂聞其請,尋而允之。

此亦建善之有因,眾功之合就也。

遂於四月八日,會同緣而立之,時光啟二年丙午歲也。

歸舜獲逢勝事,敢不讚揚,遂錄其實耳。

佛有聖力,人莫能知。

一句一偈,大慈大悲。

無量功德,不可思議。

言以災難,尋聲救之。

是邑之人,忽離凶■。

念彼奔沖,憂其殄絕。

金鼓屢振,鵝鸛頻役。

不告諸佛,何由見雪。

非無應兆,□有降臨。

豺虎潛道,氛埃自沉。

十靡十言在命,實由信心。

既免災難,道情轉深。

但念有情,無不沾福。

何以報之,莫施瓊玉。

靈蹤聖跡,唯紀與錄。

傳於後時,言之不足。

立其貞石,刻以真言。

□揚妙道,救獲無邊。

正覺正果,三千大千。

報佛之所,長為福田。

(《常山貞石志》十)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文拾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