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遺》卷三十四:致遠字海夫,一字孤雲,本新羅人。年十二,入唐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文拾遺》卷三十四

唐文拾遺

卷三十四

◎崔致遠(一)

致遠字海夫,一字孤雲,本新羅人。

年十二,入唐求學。

越六載為乾符二年,賓貢登第。

調宣州溧水尉,從事淮南,補都統巡官帶侍御史,賜紫。

中和四年歸國,官翰林學士兵部侍郎,充瑞書院學士。

卒謚文昌侯,從祀高麗文廟。

◇賀改年號表

臣某言:今月某日,得進奏院狀報,奉十一日宣下,改廣明元年為中和元年者。

展義龜城,易名鳳紀,美號既新於歷象,歡聲遍振於寰區。

臣某誠抃誠躍,頓首頓首。

臣謹案《王制》云:「天子西巡狩,命典禮考時月,定日同律。」

然則三秋啟候,萬乘省方,金郊興肅殺之風,玉壘應巡遊之地,遂遵規於舉正,爰降命於改元。

且《大戴禮》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達道。」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故漢益州剌史王襄,俾蜀詞人王褒作中和樂職宣佈之詩,以歌君德,耆舊傳揚。

況及聖朝,曾編新樂,舉二月恬和之節,播八風調暢之音,永驗休譚,實諧昌運。

伏惟聖神聰睿仁哲明孝皇帝陛下纂承寶位,丕闡皇猷,將務格苗,暫勞避狄。

風始行於地上,《易》象可征;日再耀於天中,休禎斯在。

是以紀年有裕,懸法無虧。

帝業中興,則遠超於前漢、後漢;物情允洽,則近繼於元和、太和。

足可使蠢植昭蘇,華夷悅服,掩神雀黃龍之瑞,應河清海宴之期。

則彼蕞爾叛徒,十騷十然嘯聚,偶縱煙塵之患,即歸原野之誅,佇回西幸之儀,便舉東封之禮。

臣今者既獲成師以出,必能仗義而行,跡泛戈船,心馳劍閣,冀陳戎捷,永賀堯年。

臨楚水以魂飛,朝天可待;望秦雲而目極,捧日為期。

未獲榮列朝班,稱慶行在,無任抃躍戰懼屏營之至。

謹奉表陳賀以聞,臣某誠歡誠喜、頓首頓首。

謹言。

◇賀通和南蠻表

臣某言:臣得進奏院狀報,入南蠻通和使劉光裕等回雲南通和,兼進獻國信、金銀、器物、匹段、香藥、馬等者。

天威遠振,星使遄歸,化外癡內黠之徒,竭奉贄獻琛之禮,德既超於萬古,恩已洽於四夷。

臣某誠欣誠忭、頓首頓首。

伏以聖主卜征,既以用和為貴;遠人從化,自知犯義不祥。

是得事尚從權,德資含垢,言皆答響,禮不違經。

且南蠻嘗懷異謀,久稔邊患,數年猾夏,獨虧控北之誠;列鎮徵兵,驟動征南之役。

則乘虛可慮,怙亂難防。

今者鳳口銜書,才飛遠地;狼心感德,永順皇風。

有以見皇帝陛下法古為君,視人如子,以藏疾匿瑕為妙策,以玩兵黷武為良箴,能昭利害之鄉,不失羈縻之道。

遂使要服修貢,寶旅歸仁,適當多事之秋,已見太平之兆。

則彼驃信實狗封之族,尚革昏迷;賊巢乃蟻聚之群,何難撲滅?佇聆大捷,永賀中興。

必可驅堯舜而殿禹湯,苑五嶽而池四海,盛矣美矣,念茲在茲。

臣頃者禦寇十十交十十州,董戎蜀郡,先則展馬援討除之勢,後乃設隨何說諭之機。

仰托皇威,粗申將略;喜當今日,免負初心。

限守藩條,不獲稱慶行在,無任賀聖戀恩欣躍屏營之至。

謹奉表陳賀以聞,臣某誠抃誠躍、頓首頓首。

謹言。

◇賀建王除魏博表

臣某言:臣得進奏院狀報,二月二十二日恩除建王可開府儀同三司兼太保充魏博節度使者。

維城茂德,列土殊勞,逮分閫外之憂,實表寰中之慶。

臣某誠歡誠喜、頓首頓首。

臣聞周歌麟趾,漢譬犬牙,固須地處親賢,方得天垂十寵十寄。

伏以建王修善為樂,居高不危,好書而既擅多才,獻表而肯慚求試。

今以鄴稱上鎮,魏有大名,將資磐石之宗,遂錫分圭之十寵十。

豈獨漳濱之俗,遠荷恩威,永令海內之人,皆歌德業。

臣限守藩鎮,不獲稱慶行在,無任踴躍屏營之至。

謹奉表陳賀以聞,臣某誠欣誠躍、頓首頓首。

謹言。

◇賀封公主表

臣某言:臣得進奏院狀報,奉去年十月十四日敕旨,皇帝第十一妹封遂寧公主,長女封唐興公主,次女封永平公主,待收復京闕,備禮冊命者。

芳舒玉葉,龍襲金根,郁佳氣於高天,振歡聲於率土。

臣某誠欣誠忭、頓首頓首。

伏以遂寧公主德資元吉,考祥于歸妹之占;唐興公主、永平公主譽洽肅雍,稟慶於降嬪之典。

伴嫦娥於獨月,分婺女於雙星,秀髮青春,光浮碧落。

伏惟皇帝陛下齊家理國,恭己敬親,流鳳扆之殊恩,舉鸞閨之美命,猶以暫勞仙蹕,未復皇都,留具禮於宮闈,待成功於干羽,捧日而榮滋九族,欽風而喜播四方。

臣限守藩條,不獲陪位稱慶行在,無任抃蹈聳踴之至。

謹奉表陳賀以聞,臣某誠喜誠躍、頓首頓首。

謹言。

◇賀殺戮黃巢徒伴表

臣某言:臣得進奏院狀報,北路軍前定難軍節度使拓跋思恭、保大軍節度使東方逵等奏,宜君縣南殺戮逆賊黃巢徒伴二萬餘人,生擒三千人並賊將者。

又凰翔節度使李昌言奏,探知京中賊徒潰散,六月十三日皇帝御宣政殿,排仗受宰臣及百僚賀禮畢者。

睿謀遠葉,戎捷遄陳,開雉扇而儼皇威,舉鸞旌而恭列辟,天浮喜氣,地匝歡聲。

臣某誠喜誠忭、頓首頓首。

伏以逆賊黃巢嘯聚凶狂,偷生晷刻,養姦而惟日不足,恃暴而謂天可欺,敢驅螻蟻之群,累拒熊羆之眾。

孽唯自作,罪欲何逃?拓跋思恭、東方逵等身居重位,手握雄師,氣吞蠢彼之徒,志解赫斯之怒,齊驅於六步七步,果剷於左之右之。

戰於野而騰威,戎難伏莽;拘諸原而聘勇,勢若焚枯。

不唯剝面舂喉,乃得連頭係勁。

況李昌言鎮於岐下,伺彼京中,識虞潭鷹集之祥,辯師曠鳥聲之樂,遂飛吉語,遠達宸聰,佇看大戮之期,克踐中興之運。

伏惟聖神聰睿仁哲明孝皇帝陛下財成三極,敦敘九疇。

出震位而臨人,方瞻堯日;幸坤維而罪己,更闡舜風。

暫勞遵養之師,遙委仁賢之將,既誅逆十十黨十十,十愛十列賀班。

濯錦十江十邊已,睹霞舒采仗;蒼龍闕下,即聆雷振鑾音。

永清四海之波,遍漉九天之澤。

臣謬十操十鈇鉞,尚點鼓鼙,未唱凱歌,唯知抃舞。

顧彭野之久妨道路,怒發雖沖;望秦原而將滅煙塵,愁眉已展。

臣限拘守鎮,不獲稱慶行在,無任欣抃聳踴屏營之至。

謹奉表陳賀以聞,臣某誠歡誠躍、頓首頓首。

謹言。

◇賀處斬草賊阡能表

臣某言:得進奏院狀報,西川都將高仁厚部領兵馬收捉草賊阡能,已於十月十八日並處置訖。

二十一日聖駕出羅城北樓,宣慰回戈將士,各賜優賞放歸本營者。

遠耀日旗,高張天網,梟帥已歸於大戮,鴻圖永耀於中興。

臣某誠歡誠忭、頓首頓首。

臣伏以草賊阡能跡陷迷津,心辜聖澤,短狐稔射人之毒,瘛狗喧吠主之十聲。

高仁厚逐惡志雄,擒十奸十氣勇,仰資睿略,靜剷兇徒,伏惟皇帝陛下有罪必誅,無思不服,歌采薇而遣卒,念破竹之成功,親降如綸之言,遍安被練之卒。

妖氛息而綿山益翠,喜氣浮而錦水先春,自此遠振軍聲,深摧寇十十黨十十,覆頑巢而在即,回法駕以何遙。

臣方事專征,先聆吉語,限拘藩鎮,不獲稱慶行在,無任踴躍屏營之至。

謹奉表陳賀以聞,臣某誠歡誠喜、頓首頓首。

謹言。

◇賀收復京闕表

臣某言:蔬得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牒報,四月十日,當道與雁門節度使李克用及都監楊復光下諸都馬軍,齊入京城,與賊十十交十十戰,約殺卻賊步軍一萬餘人,其馬軍賊便走出城,往東南路去。

其賊軍家口錢帛,並皆遺下,黃巢亦未知存亡。

其逃遁賊徒,尋差兵馬追奔,並己收復京闕訖者。

天威耀武,月捷傳聲,望宸階而初奏凱歌,舉區宇而鹹增抃舞。

臣某誠喜誠躍、頓首頓首。

臣竊窺曩代,旁采前經,靜理邦家,必須以殺止殺;保安社稷,固在雖休勿休。

是故不得已而用兵,無所私而煦物。

伏惟皇帝陛下纂臨寶位,丕闡宏圖,萜四溟而不見揚波,安九野而皆能偃草。

而乃逆賊黃巢暗遵邪徑,深入禍門,久騰吠噪之十聲,敢恣穿窬之便,穢黷宮闕,淹延歲時,偷安暫戲於鼎中,戮暴難逃於機上。

今者風行睿略,雨集王師,楊復光任在信臣,李克用名為勇將,各思報效,競奮驍雄,齊心而覆滅梟巢,戮力而克收鳳裡。

賊巢拒輪不暇,亂轍潛奔,干戈則雹散風飛,金帛則填街塞巷,更展追游之勢,必擒稔惡之徒。

自此日月重光,煙塵永息。

唯望宸遊之返駕,佇觀盛禮於登封。

臣職忝董戎,功慚徇難。

雖手無重十柄十,數年虧奮擊之能;而耳得嘉聲,遠地倍歡呼之切。

臣限拘藩鎮,不獲稱賀行在,無任手舞足蹈、慶抃屏營之至。

謹奉表陳賀以聞,臣某誠喜誠躍、頓首頓首。

謹言。

◇賀殺黃巢表

臣某言:臣得武寧節度使時溥狀報:逆賊黃巢、尚讓分隊,並在東北界;於六月十五日,行營都將李師悅、陳景瑜等於萊蕪縣北大滅群凶。

至十七日,遂被賊將偽僕射林言梟斬黃巢首級,並將徒伴降部下都將李惟政、田球等訖,其黃巢函首已送行在者。

聖日重耀,狂氛暗銷,戎捷超於古今,歡聲振於夷夏。

臣某誠抃誠躍、頓首頓首。

臣伏以歲有四時,則秋行肅殺之令;武有七德,則兵貴禁戢之能。

是故歲以無相奪而克成,兵所不得已而方用。

自革結繩之政,皆勞祝綱之仁。

賊巢食土懷頑,含沙稔毒,深犯天紀,廣致地災,九州則半致侵凌,三輔則久經穢黷,擢發而既難數罪,舂喉而只待懲十奸十。

今者窮寇回心,元兇授首,殺傷老少,歸附居多。

有征無戰之言,實符王道;以靜待勞之勢,深葉軍機。

伏惟皇帝陛下運啟中興,功資下武,睹天鑒而實為大警,聽風謠而非止少康,永當銷干戈之鋒,便可鑄耒耜之器。

況乃西山八國,數年飽巡幸之恩;東嶽百神,終日渴登封之禮。

佇迎雲馭,俯納巖音。

臣密邇寇戎,撫安疆境,不暇爭鋒而進,實防代俎之譏,慚虧犬馬之勞,喜睹鯨鯢之戮,手舞足蹈,魂飛膽揚。

臣限守藩條,不獲奔走稱賀行在,無任慶抃兢越之至。

謹奉表陳賀以聞,臣某誠歡誠喜、頓首頓首。

謹言。

◇賀降德音表

臣某言:臣得進奏院狀報,司天台奏,六月十六日夜太十陰十虧。

伏奉六月二十三日德音,應三川管內見禁囚徒等,宜委所在長吏五日內疏理決遣,其京畿四面暴露骸骨,宜委諸鎮切准前後敕旨,差人收拾埋瘞者。

望舒匿影,曲赦流恩,化洽泣辜,義資掩骼,振歡聲於蜀壘,蕩妖氛於秦川。

臣某誠忭誠躍、頓首頓首。

臣伏以日能順晷而照臨,不失其所;月以順時而盈缺,則維其常。

況當蓂葉初凋,桂輪自減。

兵銷下土,非石麟暗鬥於東陵;謫見上天,致玉兔暫虧於西汜。

既同君子之過,乃軫聖人之憂。

伏惟聖神聰睿仁哲明孝皇帝陛下光闡睿圖,保寧區宇,仁能及遠,德以勝妖。

爰當展義之辰,克舉眚災之典。

慈傷庾死,牢囚免滯認風霜;義貫幽魂,道殣皆沾於雨露。

可使涪水耀千年之色,巴山呼萬歲之十聲,道能繼於垂衣,法無妨於委轡,佇迴巡幸,仰賀登封。

臣限守戒藩,不獲稱賀行在,無任抃躍屏營之至。

謹奉表陳賀以聞,臣某誠歡誠喜、頓首頓首。

謹言。

◇賀回駕日不許進歌樂表

臣某言:臣得進奏院狀報,伏審敕旨回駕日,應沿路州縣切不得輒進歌樂及屠十殺者。

聲除飾喜,味減薦珍,遠遵罪已之言,深播好生之德,凡於蠢動,孰不歡呼?臣某誠忭誠躍、頓首頓首。

伏惟皇帝陛下日月運行,雷雨作解,體堯舜之理能鹹若,法禹湯之興必勃焉,退庭舞而撤宮懸,惡衣服而菲飲食。

一慈二儉,守玄祖之格言;沐雨櫛風,稟太宗之丕訓。

今則冕旒東顧,梐枑西移。

師乙收心,無以逞鏗鍧之曲;庖丁斂手,何由挫觳觫之形。

義感六牲,恩加萬姓。

則乃蜀山力士,既無煩役之虞;漢水老人,豈有深譏之事?帝業永資於下武,物情皆慶於中興。

臣方擁戎旃,阻隨仙蹕,遙思盛禮,空馳拱北之誠;願報深恩,但勵鎮南之志。

無任忭躍屏營之至。

謹奉表陳賀以聞,臣某誠歡誠喜、頓首頓首。

謹言。

◇謝加太尉表

臣某言:今月某日,宣慰使供奉官嚴遵美至,奉宣聖旨,慰諭臣及將校等,並賜臣敕書手詔各一封,加臣檢校太尉依前充淮南節度使兼東面都統者。

仰窺鳳詔,謂對龍顏,十寵十榮極而何力負山,戰灼深而自容無地。

臣某誠忭誠感頓首頓首。

臣伏以大司馬之威權,百官所仰;上將軍之法令,十道皆遵。

豈唯整戢五兵,實在諧和七政,況當今日,宜屬全材。

如臣者,德乏潤身,智虧周物,於儒則筆慚五色,在武則劍敵一夫,但以荷十寵十天庭,分憂水國。

擁旄重寄,榮冠絕於一時;仗鉞專征,冀折衝於萬里。

幸逢聖鑒,得盡忠誠。

今者己率雄師,將誅巨猾。

征旗指路,遠趨堯日之光;戰艦凌波,方托舜風之力。

豈期王人遠降,帝命俄臨,獎其外鎮之微勞,授以上司之劇任,未著緇衣之美,旋叨錦被之榮。

況乃兼制利權,廣潤軍食,瑞節不移於南兗,兵符亦綰於東陲。

將何異能,勝此十寵十寄。

謹當冰為夕飯,櫱作朝飧,褰帷則面撫丞黎,建旆則身先士卒。

群寇既蝟十毛十而起,偶恣侜張;諸侯必馬首是瞻,共成翦滅。

唯力斯視,何心自安,必也臨亂忘身,見危致命,仰解焦勞之念,粗申式遏之功。

臣既當下瀨屯師,佇欲中流設誓。

枕雕戈而輟寐,跡寄轅門;瞻帝座以馳誠,魂飛輦路。

未獲稱謝行在,無任感恩戀聖榮忭戰懼之至。

謹因宣慰使嚴遵美回,附表陳謝以聞。

臣某誠感誠懼頓首頓首。

謹言。

◇謝示南蠻通和事宜表

臣某言:二月二十六日,宣慰使供奉官李從孟至,伏奉敕旨,入鶴拓使胄嗣王龜年、閤門使劉光裕等回,得驃信表並國信,兼布燮揚奇肱與西川節度使書,皆備述情誠,無不順命。

其表及書白並答信物數,並今錄往。

此事首末,自卿良謀者。

遠降王言,深窺使節,跪閱上天之旨,坐知外域之心,十寵十飾逾涯,憂惶若厲。

臣某誠忭躍頓首頓首。

臣才非問代,智不濟時,但以每鎮窮邊,粗安荒服,免使飽飛饑附,欲令前倨後恭。

頃者忝守成都,冀申遠略,遂憑釋子,善諭蒙王,仰稟天威,得揚風教,永戢干戈之患,俾陳玉帛之儀。

雖群議沸騰,競衒鑠金之口;而宸衷剸斷,早推匪石之心。

是以暫事西巡,或虞南叛。

爰遣維城貴胄,直閤近臣。

回聖德以降尊,遠傳玄化;譯訛言而獻款,備寫十真誠。

既令抱義戴仁,果見奉琛執贄。

此皆陛下威德,臣何力之有焉!而乃謂臣有先見之能,知未來之事,設和蠻之良策,備幸蜀之嚴城,俯錄勤勞,迥垂稱獎。

睹雕題之章奏,書軌既同;息猾夏之猜嫌,梯航相接。

驗南琛之贖咎,知北極之紓憂。

雖雲五利有餘,取希茂賞;唯願四方無事,永贊昌期。

臣限守藩條,不獲稱謝行在,無任欣躍感戴兢惕之至。

謹因供奉官李從孟回,附表陳謝以聞。

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謹言。

◇謝立西川築城碑表

臣某言:伏奉十一月六日敕旨,以臣在任西川節度使日,創築羅城,昨因有敕嘉獎,方進所賜碑詞,今己付所司鐫寫建立者。

一片石文,龜初戴立;九重天語,鳳已銜來。

雕銘莫繼於色絲,十寵十飾遽超於華袞。

仰窺恩獎,俯抱憂惶。

臣某誠感誠懼頓首頓首。

頃者幸夢三刀,久臨益部;遙提一劍,得挫蒙兵。

但以其玉壘可稱,金城未設,山口則空吞蠻蜑,水頭則斜枕牂牁。

含溪抱谷之形,雖雲天險;比屋連甍之勢,實類野居。

臣是以運度籌謀,斟量板築,盡從人欲,果致子來。

遂得役興而草偃川中,誠感而土生石上,長圍於三十六里,高鎮於百千萬年,不愧鐵名,可將錐試。

隼墉烏堞,儼若鶱飛;錦十浪十綿峰,迥然裝飾。

遂蒙陛下辱褒稱之重,許刊勒之榮,以為事實可觀,足得詞華不朽。

臣雖遇泥封激賞,豈將油素矜誇,非敢彰謙,所期避謗。

今者伏遇皇帝陛下遠巡勝概,親覽微功,征舊賜之碑詞,命新鐫之筆跡,永使卓立琴台之境,平欺劍閣之銘。

且杜元凱之峴亭,無非自衒;阮德規之齊國,儘是眾成。

謾傳身後之虛名,豈睹目前之盛事。

曷若彩毫見獎,翠琰斯刊,因成下土之功,終應上天之意,得逢今日,別振孤風。

向非陛下錄善恩深,酬勞德厚,則何以未有出師之業,篆刻叨榮;曾無興學之規,傳揚竊美。

臣限拘鎮守,不獲稱謝行在,無任感戴欣躍戰懼之至。

謹奉表陳謝以聞。

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謹言。

◇謝賜御制真贊表

臣某言:二月二十六日,宣慰使供奉官李從孟至,伏奉敕旨,已令於大慈寺御真院寫朕真並扈從宰臣等真,列卿儀貌,俱會此堂。

今先寄卿真軸,並朕親制贊述賜卿,冀表顯恩,式章異禮者。

銀璫降使,玉簡傳詞,受宣而頂踵光輝,拜賜而神魂驚越。

臣某誠感誠懼頓首頓首。

臣志欽渭訣,業煉圯書。

敢憑涓滴之勞,自安十寵十寄;願掃氛霧之患,永竭忠誠。

遂在先朝,便從戎役。

南征北伐,豈暇寧居;東鎮西藩,累叨重任。

遇陛下龍飛之後,委微臣隼擊之能。

蜀國防蠻,則粗申遠略;楚宮捍寇,則偶遂良機。

旋令移節於海門,復許建牙於淮甸,是以常拘戎閫,未覲宸階,唯披天上之詔書,信睹日中之王字,空增戀闕,莫遂歸期。

頃者虔托仁祠,寫留麼質,豈致去思於舊鎮,唯慚取笑於空門。

伏遇陛下展義陳詩,停鑾駐蹕,遂征繪事,俾寫聖容。

其於侍從之臣,宜居左右;豈料孱微之質,得潤丹青。

愧無燕頷之姿,永侍龍顏之側。

況蒙宸襟顧矚,御筆讚揚,高題而素壁爭輝,卓立而浮埃不染,然後遠飛十寵十詔,特遣貴臣。

乍捧彩箋,驟竊游揚之譽;初開寶軸,深驚刻畫之恩。

窺看而形影自慚,感激而肺腸何極!昔漢朝中興,聖帝下念功臣,列形像於禁宮,載勳名於史筆,雖令贊述,不自稱揚。

豈如陛下暫事巡遊,迥垂獎飾,別降絲綸之命,親編錦繡之詞。

俾臣位掛於鳳凰池中,名超於麒麟閣上,遐尋故實,獨荷殊榮,有何出眾之能,見此非常之十寵十。

所謂千年嘉遇,尤代美譚。

唯當志勵風霜,永驗松筠之不改;身沾雨露,免憂蒲柳之先衰。

臣限守藩條,不獲稱謝行在,無任感恩戀聖榮躍兢懼之至。

謹因供奉官李從孟迥,附表陳謝以聞。

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謹言。

◇謝御札衣襟並國信表

臣某言:二月二十六日,宣慰使李從孟至,伏蒙聖恩別賜臣御札衣襟,並御服衫一領、龍腦香一金合、金鈒花散碗一口、金花銀榼一隻者。

□窺神筆,恩襲御衣,仙香氣撲於鼻根,寶器光騰於眼界,仰霑十寵十錫,俯積憂兢。

臣某誠感誠懼頓首頓首。

臣每念業紹弓裘,任叨斧鉞,誓傾忠節,終報聖朝。

去年親率驍雄,願殲凶丑,旋承綸旨,已駐舟師。

既慚叩楫之言,徒切枕戈之望。

豈期貂冠傳命,龍袞裁書,辱宣尼一字之褒,過光武十行之詔。

加以粉分御笥,香滿雕奩,花鐫乃麗水之珍,雪□透任山之器,捧玩而實驚寮吏,緘藏而永耀子孫。

雖有幸逢時,輝榮驟集;而無功受賞,愧恥難居。

徒荷鴻私,何申豹略。

身依楚水,未陳告捷之書;目斷蜀天,但灑感恩之淚。

臣限守藩鎮,不獲稱謝行在,無任荷戴激切榮忭兢懼之至。

謹因供奉官李從孟回,附表陳謝以聞。

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謹言。

◇謝就加侍中表

臣某言:臣伏奉去年十一月十一日恩制,加授臣侍中,依前淮南節度使階勳封並如故,仍加食實封一百戶者。

有命自天,處身無地,感深以泣,十寵十極而驚。

臣誠忭誠懼頓首頓首。

伏以黜陟分科,聖君至教;行藏守道,達士良規。

慮受爵以斯亡,在持盈而不殆。

臣自提榷筦,便遇兵戈,郡邑為征戰之場,山海足逋逃之藪,既難聚利,莫遂成功。

況乃權有他門,刃無餘地,動見越庖代俎,無非避柱觸楹,遂虧漕輓之程,僅壞銅鹽之法。

伏蒙皇帝陛下俯詳直道,不置嚴誅,選用良才,改移重務。

而乃察臣在公之節,念臣戀主之誠,重委將壇,更增封邑,恕乏一時之秀,許攀七葉之榮,唯慮慚卿,或譏竊位。

然臣今所以自賀者,三朝獨立,七鎮榮遷,每當拜爵王庭,不省謝恩私室,以茲勵已,永免愧人。

謹當激發壯圖,殲夷窮寇,粗息四方之患,仰寬萬乘之憂。

臣限守藩條,不獲稱謝行在,感恩戰灼屏營之至。

謹奉表陳謝以聞。

臣某誠慚誠懼頓首頓首。

謹言。

◇謝賜宣慰兼加侍中實封表

臣某言:六月十六日,供奉官劉叔齊至,奉宣聖旨,慰諭臣及將校,並賜臣敕書手詔各一封、官告一通,就加臣侍中,仍加食實封一百戶余如故者。

自天降命,無地安身,啟鳳詔而魂驚,對貂冠而股慄,臣某誠感誠懼頓首頓首。

臣早因薄效,每忝殊榮,勤王而素乏實勤,受爵而但多虛受,負山寡力,臨谷戒心。

況自戎馬生郊,陣蛇出十穴十,妖氛蔽闕,法駕省方,臣久鎮雄藩,嘗提重十柄十,一無成績,兩拜十寵十章。

前者以上將軍為大司馬,今則兼納言之任,加真食之榮,累年虧橫草之功,終日抱伐檀之恥。

且《易》曰:「或錫鞶帶,終朝三褫之。」

《詩》云:「受爵不讓,至於已斯亡。」

遍覽格言,是懲貪祿,不能報國,苟欲榮家,臣實何心,有靦於目。

但遇王人遠降,聖澤傍流,仰賭綸音,深嘉秕政,以為師徒輯睦,黎庶安寧,俯念忠誠,特行懋賞。

臣也方寸之地可倚,咫尺之顏不違,豈敢矯俗陳情,飾詞讓爵,難效一辭而退,唯期三命益恭,既除勞力於利權,終願勵心於閫寄。

臣伏限守藩,不獲奔赴行在稱謝,無任感恩戀聖戰汗屏營之至。

謹附供奉官劉叔齊奉表陳謝以聞,臣某誠惶誠戀頓首頓首。

謹言。

◇請巡幸十江十淮表

臣某言:伏以舜伐有苗,修德而終能率服;湯征自葛,行恩而競望來蘇,斯皆今古之美譚,實乃帝王之盛事。

固敢跼天負責,向日裁誠,仰陳利害之端,冀副華夷之望,不量狂瞽,遠黷聖聰,臣某誠惶誠懼頓首頓首。

臣聞日月以運行為德,永麗於天;十江十河以委輸是期,必朝於海。

上能昭其煦育,下方遂於通流,況乃天災非人力能除,地分有兵戎不志,將獻永安之兆,輒陳可復之詞。

伏自寇陷上京,兵征外鎮,猛銳始從於鶴列,旋致徒歸;頑凶尚固於蟻封,難成盡殪。

臣豈唯投袂,實至衝冠,昨率舟師,暫屯十江十次,必欲朝離楚岸,暮及漢濱,旗張商嶺之風,劍拂秦川之霧。

願言薄伐,冀效微勞。

尋蒙陛下遠許分憂,不令離任,臣進退惟命,始終無虧,寧招曠職之譏,敢涉爭功之責。

又緣淮海乍息煙塵,忽若去兵,必當致寇。

則乃十江十南沃壤,盡成蠶食之資;淮北強鄰,暗展鯨吞之勢。

輿賦既無所倚,軍須將必屢空。

是以仰奉敕書,已班師旅,四境之赤眉歸伏,八州之黔首謐寧。

遍佈皇恩,粗申將略,然而關中縱敵,閫外偷安,既乖踴躍以身先,每切忸怩於顏厚。

伏惟皇帝陛下省方展義,駐蹕經時。

龜城壯麗之形,金湯雖固;鳳輦巡遊之費,桂玉可虞。

況舊謂西川富強,祗因北路商旅,托其茶利,贍彼軍儲。

今則諸道發表章則半戴始回,征貢獻則經年未達,實緣道路遼夐,兼值干戈阻艱,值剽掠者斯多,至行朝者甚少。

加以僦雇所費,耗蠹不輕,每當水運陸般,只可率鍾致石,以此徵稅則漸成抗弊,軍兵則未遂飫饒,伏慮扈從實繁,宴犒仍廣,盡搜資於三蜀,難濟用於百司,苟興旰食之憂,實慊庶寮之望。

又以蜀川僻居邛棘,僰人密邇蠻戎,虺毒潛吹,獸心難測。

儻或乘虛犯境,率眾渡瀘。

六軍之熊豹騰威,縱能制敵,八詔之豺狼作暴,不免喧驚。

事可酌於將來,禍須防於未兆。

伏惟陛下覽臣忠懇,察臣直言,暫回西幸之儀,更舉南巡之禮,使處處息後予之怨,人人安戀主之心,天下幸甚,天下幸甚!且如遠狩河十陽十,偽游雲夢,將興霸王,俯順權宜。

況十江十淮為富庶之鄉,吳楚乃繁華之地。

陛下九年理國,四海為家,豈比周之東遷,非擬晉之南渡。

賊巢凶狂久聚,穢黷難除,縱便收城,未宜回駕。

豈如楊都粵壤,桂苑名區,四夷之賓易朝天,九牧之貢無虛月。

伏乞陛下俯迴鳳扆,略泛龍舟,必想山靈卷三峽之風,水伯寢九十江十之十浪十,遐尋禹跡,允葉堯巡。

昔也日耀錦川,天不傾於西北;今則風行澤國,地無缺於東南。

然後發使清宮,舉章司隸,振盛儀于歸闕,告休績於登封。

臣雖識昧變通,而志勤匡濟,敢憑草奏,輒貢管窺。

無任戀聖感恩戰越屏營之至。

謹奉表陳請以聞,臣某誠惶誠懼頓首頓首,謹言。

◇請巡幸十江十淮第二表

臣某言:聞聖人能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必闡於其義,達於其患,然後能為之。

臣遂自前年,繼陳短識,請移車駕,巡幸十江十淮,計資於避險就安,事葉於暫勞永樂。

未回聖鑒,再獻瞽言,臣某誠慚誠懼頓首頓首。

臣尚阻擒十奸十,敢言伐善,然但願愚夫之一得,難迫賢者之三思。

臣頃鎮成都,偶諧遠慮,克符天意,亟就土功,別營雉堞之雄規,永壯龜城之峻境。

爰憑釋子,善誘蒙王,果悛倔強之愆,便付懷柔之信,皆資帝力,能肅物心。

伏遇陛下遠耀珠旗,高臨玉壘,樂降絲綸之旨,深嘉毫髮之勞,謂臣有先見之機,念臣以至誠所感。

仰銜睿獎,倍激忠誠。

然則當年已往之功,粗成籌畫;今日未來之事,竊有管窺。

苟或緘辭,則為負德,不辭鼎鑊,輒貢芻蕘。

臣近者俯察時情,仰瞻乾象;荊州道路,群寇將侵,蜀國封疆,微災似起。

儻或未收鳳闕,尚駐鑾輿,忽有妖氛,潛興近境,必恐烏合蠶食之徒佔據十江十陵,把斷峽路,則列鎮貢賦,無計流通,行在詔書,亦難傳降。

若見東西阻絕,固當遐邇動搖。

伏惟陛下斷自宸衷,斥其橫議。

念十江十淮之進獻,遠涉多虞;察蠻蜑之十奸十凶,乘虛可懼。

早移仙蹕,直幸楊都,滅星辰十十交十十錯之災,葉日月運行之理。

則乃九州斧鉞,討戎而齊願風驅;四海梯航,奉贄而必能雲集。

盛矣美矣,念茲在茲。

且逆賊黃巢,久黷皇居,多成穢跡,直到剋收之後,須勞繕葺之功,更俟二三年之間,可興千萬世之業,慮不先定,事難速成。

伏乞陛下覽竭節之言,闡隨時之義,俯從衷懇,暫事宸遊,天下幸甚,天下幸甚!臣粗識古今,略詳利害,自非激以為智,豈敢知而且不言。

謹奉表陳請以聞。

臣某誠惶誠懼頓首頓首。

謹言。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文拾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