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遺》卷二十七:審,南十陽十人。元和中,試太常寺奉禮郎。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文拾遺》卷二十七

唐文拾遺

卷二十七

◎景審

審,南十陽十人。

元和中,試太常寺奉禮郎。

工作詩,留心翰墨。

◇一切經音義序

昔者素王設教,著《十翼》而通十陰十陽十;玄帝談經,演二篇而明道德。

豈能仁出代,獨步迦維,會三乘於鷲峰,轉四輪於鹿苑。

繇是有半滿之字,敷貫散之花,因緇客而西至,驅白馬以東邁。

是知不無不有,掩蔽邪徒;即色即空,甄明正道。

於是慧雲蓄潤,垂靉靆而蔭群氓;法雨含滋,散空濛而沾眾草。

斯之功利,不可勝言。

大矣哉,覺皇之為教也!若乃書之貝葉,編諸海藏,結集由飲光之心,文義宣慶喜之口,流傳此土,七百餘年。

至於文字或難,偏傍有誤,書籍之所不載,聲音之所未聞,或俗體無憑,或梵言存本,不有音義,誠難究諸。

欲使坐得明師,立聞十精十誼,就學無勞於負笈,請益詎假於摳衣。

所以一十二音,宣於《涅盤》奧典;四十二字,載乎《花嚴》真經。

(十二音,是翻梵字之十聲勢也。

舊雲十四音,誤也。

又有三十四字,名為字母,每字以十二音翻之,遂成四百八字。

其相乘轉成一十八章,名曰《悉談》,如《新涅盤經音義》中廣明矣。

)故曰無離文字解脫也。

暨國朝初,有沙門玄應,孤標生知,獨運先覺,明唐梵異語,識古今奇字,撰《一切經音義》一部,凡二十五卷。

可以貽諸後進,光彼先賢,作彼岸之津梁,涉法門之鍵鑰。

次有沙門慧苑,撰《新譯華嚴音義》二卷,並編於《開元釋教錄》。

然以後譯經論,及先所未音者,至於披讀講解,文謬誼乖,得失疑滯,寡聞孤陋,莫有微通,多見強識,罕能盡究。

然而自傲之輩,恥下問而不求;匿名好之流,吝深知而不答,是聖言有阻,能無悲焉。

有大興善寺慧琳法師者,姓裴氏,疏勒國人也,則大廣智不空三藏之弟子矣。

內十精十密教,入於總持之門;外究墨流,研乎文字之粹。

印度聲明之妙,支那音韻之十精十,既瓶受於先師,亦泉瀉於後學。

鞮譯回綴,參於上首,師掇其闕遺,歎其病惑,覽茲群經,纂彼詁訓。

然則古來音反,多以傍紐,而為雙聲,始自服虔,元無定旨,吳音與秦音莫辯,清韻與濁韻難明。

至如武與綿為雙聲,企以智為迭韻,若斯之類,藎所不取。

近有元庭堅《韻英》,及張戩《考聲切韻》,今之所音,取則於此,大略以七家字書釋誼(七書謂《玉篇》《說文》《字林》《字統》《古今正字》《文字典說》《開元文字音義》)七書不該,百字鹹討。

又訓解之末,兼辯六書,庶因此而識彼,間一以知十。

師二十餘載,傍求典籍,備討經論,孜孜不倦,修緝為務。

以建中末年創製,至元和二祀方就。

凡事百軸,具釋眾經,始於《大般若》,終於《護命法》,總一千三百部、五千七百餘卷。

舊兩家音義,合而次之,標名為異(兩家謂玄應、慧苑等)。

浩然如海,吞眾流以成深;皎兮若鏡,照群物以無倦。

元和十二年二月三十日,絕筆於西明寺焉。

審以頗好文字,擇善從之,許為不請之師,自愧未成之器。

因啟其卷,乃告厥功,謬以微才,敘之云爾。

(東洋刊慧琳《一切經音義》)

◎李遜

遜,元和十三年京兆尹。

◇處分官徒奏

諸司使、諸軍所由官徒等,共九十四人挾名。

伏檢元和二年三月敕,並委京兆府。

比從十年,更無逃亡補替等處,遂使影占文牒,散在村坊,凡欲差役,皆無憑據。

臣祈請諸司案舊名額,自元和二年,其逃亡補替挾名鄉縣,牒臣當府,令別與左右神策金吾軍,伏乞聖慈一例處分。

庶明區別,永久有常。

(《唐會要》七十二)

◎杜英策

英策,元和四年為安南都知兵馬使,兼押衙安南副都護。

◇舉張舟政跡狀

舉本管經略招討處置等使兼安南都護張舟到任己來政績事。

安南羅城,先是經略使伯夷築,當時百姓猶甚陸梁,才高數尺,又甚湫隘。

自張舟到任,因農隙之後,奏請新築。

今城高二丈二尺,都開三門,各有樓,其東西門各三間,其南門五間,更置鼓角,城內造左右隨身十營。

前經略使裴泰時,驩、十愛十城池,被環王崑崙燒燬並盡。

自張舟到任後,前年築驩州城,去年築十愛十州城。

裴泰時軍城不守,軍中器械卻失並盡。

趙昌到任日近,旋除廣州。

自張舟到任,諸道求市,每月造成器械八千事,四年以來,都計造成四十餘萬事,於大廳左右起甲仗樓四十間收貯。

安南戎寇,難利鬥戰,先有戰船,不過十數支,又甚遲鈍,與賊船不過相接。

張舟自創新意,造艨艟舟四百餘支,每船戰手二十五人,掉手三十二人,車弩一支,兩弓弩一支,掉出船內,回船向背,皆疾如飛。

(《唐會要》七十三)

◎李鄘

鄘,字建侯,邕從孫。

第進士,補秘書省正字,擢累吏部員外郎,進御史中丞。

憲宗初,由河東節度召拜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謚曰肅。

◇停高陵等四縣烽子奏

三原、高陵、涇十陽十、興平等四縣兵,管烽二十八所,每年差烽子計九百七十五人。

遠近無虞,畿內烽燧請停。

(《唐會要》七十二)

◎崔直

直,元和中為御史中丞。

◇知彈御史被彈待罪奏

元和十二年,御史台奏請,知彈侍御史被彈,即請向下人承次監奏。

或有不到,即殿中侍御史於侍御史下立,以備其闕。

臣伏以朝官入閣失儀,知彈侍御史合彈奏錯失,向下侍御史及中丞、大夫,遞相彈奏,事後入本班。

候監奏出閣,然後合侍御史待罪。

此乃殿廷舊制,於事為宜。

今若移一殿中放彈御史之下,以防向上失錯,或殿中自錯,則擬更立何人向下。

監奏繫於瞬息,只合知彈侍御史便了,不必別差殿中。

既乖故實,終慮駁雜。

伏請自今已後,卻依閣內故事,才知彈侍御自有錯失,不被彈奏。

候班退監奏畢,然後出待罪,冀從易便,永可遵行。

(《唐會要》六十二)

◎鄭元修

元修,元和三年為京兆尹。

◇命婦喪葬節制奏

王公士庶喪葬節制,一品、二品、三品為一等,四品、五品為一等,六品至九品為一等。

凡命婦各准本品,如夫、子官高,聽從夫、子。

其無邑號者,准夫、子品。

蔭子孫未有官者,降損有差。

其凶器悉請以瓦木為之。

(《唐會要》三十八)

◎皇甫鎛

鎛,臨涇人。

貞元初,第進士。

歷吏部郎中,遷司農卿。

時方伐蔡,急於用度,鎛裒會嚴亟,以辦濟師,帝悅,進兼御史大夫。

蔡平之明年,遂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猶領度支。

巧媚自固,以薦柳泌。

穆宗立,貶崖州司戶參軍,死其所。

◇權借外命婦院置官典院奏

舊例,平章事判度支,並中書省借闕官廳置院,臣以為事體非便。

今請權借外命婦院內捨十數間,隔截置官典院。

又舊例置郎官二人,於中書判案人中差定,並量十抽十盲典七人,隨官勾檢文案。

伏以臣職在中書,務兼司計,錢谷事重,須自躬親。

臣今酌量簡要,並自判十抽十,其餘尋常公事,各有本判即官,今依條流勾當處置。

臣仍請每月三度,候中書事簡入南省。

(《唐會要》五十三)

◎竇易直

易直,字宗元,始平人。

明經擢第,補校書郎。

元和六年,進御史中丞,觀察浙西。

入為戶部侍郎、同平章事,封晉十陽十郡公。

卒,贈司徒,謚曰恭惠。

◇詳議僕射答拜儀注奏

臣謹案唐禮,諸冊拜官與百僚相見,無受拜之文。

又諫議大夫至拾遺,御史中丞至殿中侍御史,並為供奉官,不合異禮。

今僕射初上之日,或答拜階上,合拜庭中,因循踳駁之制,每致沸騰之議。

伏請下尚書、太常禮院詳議,永為定制,使得遵行。

(《唐會要》五十七)

◎劉遵古

遵古,元和四年任監察御史。

◇太廟五享攝祭差三公奏

太廟五享攝祭三公等,伏准開元二十五年七月八日敕,每至五饗之日,應攝三公,令中書門下及丞相、師傅、尚書、御史、兼嗣郡王,擇德望高者通攝,諸司不在差限者。

伏以太廟攝祭公卿,准敕令先差僕射、尚書及師傅等,如無此色官,亦合次差諸司三品。

比來吏部因循,不守敕文,用人稍輕。

伏請起今年冬季已後,敕吏部准敕差定,如僕射、尚書等闕,即差京師三品職事官充。

(《唐會要》十八)

◎王源中

源中,字正蒙。

累遷左補闕,轉戶部郎中、侍郎,擢翰林承旨學士。

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入拜刑部侍郎,卒。

◇罪犯歸有司奏

夫台憲者綱紀之地,府縣者,責成之所,設有罪犯,宜歸有司。

安有北軍勢重於南衙,輦下權傾於仗內。

乞還法司,庶平職分。

(《冊府元龜》四百五十九)

◎陸庶

庶,贈尚書左丞象先侄孫。

官福建觀察中丞。

《全唐文》六百二十二有傳。

◇爛柯山碑記

爛柯仙躅,圖諜詳矣。

觀夫巨石橫空,矯如驚龍,崒屼劃坼,際於穹崇,南走群峰,北控遐陸,不遠人世,宛如蓬瀛,得非權輿之初,俾宅真仙,而幽贊人民,脫籠檻於茲地。

不然者,擾擾塵跡,瀟灑靈蹤,高步遐矚,相瞬而致,則樵夫之遇二仙,其所以示化歟?何元造無關,而壺中之日月,可得而窺矣。

庶牧於是邦,迨茲五祀,政惟自守,民亦安止。

乘春多暇,爰契心期,冥搜信宿,機慮如洗,頹然十性十復於靜,靜復於真,天地之萬類,吾生之憂樂,將不介於胸中矣。

心境相傳,不知吾之遇靈境與,靈境之遇吾與。

時元和三年三月十八日。

按:此文據《嘉靖衢州府志》,與《全唐文》略有不同。

附《全唐文·爛柯山記》

觀夫巨石橫空,矯如驚龍,南走群峰,北控遐陸,不遠人世,宛如蓬瀛。

得非權輿之初,俾宅真仙,而幽贊人民,脫籠檻於茲地。

則樵夫之遇二仙,其所以示化歟。

庶牧於是邦,迨茲五祀,政惟自守,人亦安止。

乘春多暇,爰契心期,冥搜信宿,機類如洗,天地之萬類,吾生之憂樂,將不芥於胸中矣。

心境相得,不知吾之遇靈境歟,靈境之遇吾歟?

◎趙昂

《全唐文》六百二十二有傳。

(官左金吾衛會唐參軍翰林院學士賜緋魚袋)

◇故朝議郎行內侍省內寺伯上柱國劉府君墓誌銘(並序)

公諱奉芝,其先彭城人也。

著姓史榮,略而不書。

曾祖寶,皇右領軍衛折衝都尉。

祖敬,皇左衛果毅都尉。

父柱,贈將作監。

公,監之第二子,夙奉嚴訓,早聞詩禮,謙和仁厚,履信資忠,口不茹葷,心唯奉佛。

解褐拜內坊典丞,秩滿授內儲局丞。

無何,轉本局令,尋遷內寺伯。

自出身事主廿餘年,三命益恭,四知尤慎,言辭謹密,體貌魁梧,帶盡十圍,眉間一尺,出入宮禁,周遊里閭,望之儼然,真天子之近臣矣。

如何位不充器,天不與年,未及懸車,忽焉就本。

以上元元年十二月十九日,大漸於輔興裡之寢屆,時年六十五。

公素有通識,不以夭壽嬰心,故自卜龍首原,用開塋域,土周石槨,將反本而歸真。

以今上元二年辛丑歲正月丁亥十二日丁酉,與前夫人趙氏合袝而同十穴十。

安時處順,不亦禮歟?

嗣子景延、庭倩等號天叩地,泣血崩心,充充有窮,林莫能起。

至於小大斂服,塗車芻靈,啟殯祖庭,備物致用,皆取制於右監門衛大將軍伯。

將軍自公之亡也,恍如有失,憂色慟容,拊膺而哭曰:「天乎!奈何不先罰於子,而乃降禍於汝?手足雲斷,心魂得安。」

人有聞之,知將軍之為兄也仁矣。

昂學舊史氏,書法不隱,舉善無遺,庶旌恭友之風,以成褒貶之義。

銘曰:

劉氏之子,公山正禮。

白眉皆良,伯仲一體。

同事昭代,威儀濟濟。

□何為乎,奪我令弟。

能建生死,自為石室。

啟手知全,長辭白日。

合葬非古,周公已來。

哲婦早世,同歸夜台。

舟壑忽遷,孰知桑海。

唯公令名,終古不改。

(石刻)

◎呂十溫十

《全唐文》六百二十五有傳。

◇唐故銀青光祿大夫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贈吏部尚書京兆韋公神道碑銘(並序)

工之良者,斧斤神運,不離繩墨之內;士之全者,器用無方,必歸忠孝之域。

若離繩與墨,而廈屋立構,大匠以為妖也;失忠與孝,而功烈幸成,君子以為亂也。

除妖討亂,獨立中道,以人倫風俗為已任,吾聞其語而見其人。

公姓韋氏,諱武,字某,京兆杜陵人也。

其先命於商,顯於漢,霎時聯於晉魏之後,或哲或謀,或肅或艾,在名大德,大節大勳,懸諸日月,倬在圖史。

族姓之盛,莫之與京。

曾祖皇朝金紫光祿大夫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諱待價,致君皇極,時憚其正;祖銀青光祿大夫梁州都督諱令儀,布化南夏,民懷其惠;父舉進士,宏詞制策皆入殊科,又判入高等,累枉畿赤名尉,遷朝議大夫監察御史,轉殿中御史、侍御史、尚書禮、吏員外、中書舍人、給事中,擢授禮、吏、戶三侍郎,亦列名藩及列卿之清者,時年四十九而薨。

然亦由不一其名字,故家傳略而不盡也。

贈二部尚書諱鎰,時方大用,士痛其夭。

公未免懷而孤,六歲知慕,每問居處兒杖,則失聲啼叫,廢絕於地,雲物與之變色,烏鳥與之悲鳴,況夫紳之履霜露者。

元中書載,公之先執,泣撫其首,目為孝治之瑞。

衣無兼彩,食去鮮味,若居喪者數歲。

年十一,始以門第補右千牛。

歷京兆府參軍、高陵、櫟十陽十、萬年三縣尉、長安縣丞。

晝則游刃吏事,夜則服膺經籍。

循十性十為學,深於禮服;顧行為文,長於議論。

曾未壯齒,郁其老成。

顏太師真卿、蕭黃門復以雅道名節自屆,罕有及其門,而皆與公為忘年之契。

由是振動於卿大夫間,擢為太常博士。

草朝廷之儀,大事不繁,小事不略;謚人之行,褒者不德,貶者不怨。

德宗西狩,委室隨難,除殿中侍御史,執簡於亂兵之中,顧指風生,邦憲不撓。

皇輿反正,猶踐舊職。

崔大夫縱雅相推重,動靜咨度,方表公為侍御史,副總台務。

會戶部元侍郎董司漕運,懼不克濟,奏授公倉部員外郎,充水陸轉運判官。

得公之謀,而不能用,與道進退,義無淪胥,稱疾杜門,數月而元果敗。

朝野之論,服其賢明。

尋轉禮部員外郎。

上方以戡復之慶,親告郊廟,大兵僅解,百度各缺,執事憂惑,悉咨於公。

公以變通之識,酌於宜□,備物約用,禮成掌中,群司遵行,罔惑愆素。

屬邦畿艱食,朝議敦本,選台閣之通理術者十人,分宰大邑。

公與故相國鄭公瑜等同被推擇,遂檢校本官兼昭應縣令。

時東後繼覲,館無虛日,王人急宣,冠蓋相望,縣道之弊,昭應為劇。

公內結信惠,務穡勸芸,而農不釋耒;外運才敏,儲費應卒,而賓不乏餼。

傳置如市,田閭不知。

改遂州剌史。

郡中地狹十江十隘,屋室駢接,歲有潰決焚如之害。

公順勢疏壅,峻其提防,而暴潦洩去,申禁嚴備,開其巷陌,而流焰斷滅。

二十年間,水火無懼,民到於今歌之。

召拜戶部郎中。

不以望積南宮而怠棄其職,修版圖以隱核郡國,天下不敢以懇田籍民之數欺於有司。

除萬年令。

問民疾苦而不問過失,憂民賦輸而□憂盜賊,惠孕誠達,其令自行,端冕而朝,轂下清靜。

遷京兆少尹。

是歲荊吳昏墊,宸衷軫駭,親臨軒分命十使,馳傳吊諭,且令察視。

非清明簡重有生民之望者,不在此選。

公筇昨奏罄實,固言蠲賦息役之宜,為聚斂者所嫉,出為絳州剌史。

因其歲歉,導以地利,鑿汾而灌注者十有三渠,環絳而開闢者三千餘頃。

舄鹵之地,京坻勃興,課最屢聞,璽書降勞。

遷晉慈隰等州都防禦觀察處置等使晉州剌史兼御史中丞,賜紫金魚袋。

自絳及晉,不三百里,惠澤旁浸,仁聲先路者久矣。

至是疲瘵之心,如幽蟄聞春雷而起,柔荑望和風而坼,其感煦馴致之自然歟!

居晉郡六年,順宗就加左散騎常侍銀青光祿大夫,十寵十循政也。

今上奧秘為兵部侍郎,崇德□也。

方議毗倚,置於台司,中外翕然,日夕以冀。

俄以豐陵復土之重,輟公嚴護,拜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兗山陵橋道等使。

公哀敬盡瘁,殆忘寢食,凡七十日,遇暴疾薨於長安通化裡之私第,享年五十有五。

皇帝悼惜興歎,詔贈吏邵尚書,太常謚曰某公,給鹵簿鼓吹。

以某年某月日,葬於京兆府某縣之某原,前夫人博陵崔氏祔焉,禮也。

公所撰《家祭儀》三卷,文集一十五卷,凡諸著述數萬言,並行於代。

崔夫人,京兆尹御史大夫鄴國公昭之女,柔德懿行,儀形閨壺,貴壽莫偕,先公而歿。

有子曰延亮,前某官,孝敬忠厚,英華逸發,胸襟所得,往往有絕雲霓之勢,若不離師友,無倦追琢。

吾見韋氏之餘慶,未可量也。

二女:長適桂管觀察支使太常寺協律郎隴西李允元,次適荊南營田判官十江十陵府戶曹參軍隴西李景儉。

有是子以為後,有是婿以托孤,公其無憂於地下矣。

後夫人某郡某氏,某官某之女,繼室以德,罔替前修。

帷堂晝哭之後,女有歸,男有立,姻族愈睦,門風益清,詠《鵲巢》之詩者,孰不歸美。

公終鮮兄弟,有姊一人,承順恩敬,貴而彌篤,為海內所稱。

吁戲!六歲而孝聞,人子之難也;五十以悌聞,人弟之難也。

苟非天十性十充塞,以身立教者,其孰能踐百行之至難乎!況文章經術,禮樂刑政,磊落光耀之如彼,斯可以言士之全也。

前年冬,延亮泣奉家傳,造予衡門,以金石之事見托。

會守遠郡,歲月差池,作吏迫屑,文字殆廢,卒不獲命,誠無愧詞。

銘曰:

以甘受和,以白受采。

洽自閨門,聞於四海。

韋公之行,於是乎在。

名教以來,未之有改。

吁嗟乎韋公!天生蒸民,非禮弗存。

貴為天子,非禮弗尊。

韋公之學,實專其門。

秉之以心,立之以言。

吁嗟乎韋公!惠訓孜孜,視民如傷。

子產之後,莫如龔、黃。

韋公之政,允紹其良。

民之父母,今也則亡。

吁嗟乎韋公!奕奕相庭,在朝之右。

人方矚望,帝亦虛受。

韋公之年,曷不悠久。

德慶既郁,宜其有後。

吁嗟乎韋公!(足本《呂衡州集》六)

◇唐故湖南十十團十十練觀察處置等使通議大夫使特節都督潭州諸軍事守潭州剌史中丞賜紫金魚袋贈陝州大都督東平呂府君夫人河東郡君柳氏墓誌銘(並序)

柳氏繫起黃帝,世家河東。

晉永嘉末,濟南太守卓隨軍南遷,吾先太夫人其後也。

高祖善才,皇朝荊王侍讀。

曾祖尚素,潤州十江十寧縣令。

大父慶休,渤海縣丞。

以第二子兵部侍郎渾平章政事,追贈蔡州剌史、工部尚書。

考識,屯田郎中、集賢殿學士。

或戶牖儒奧,或繩墨吏道,或龜龍文章,率有純行,皆有餘力。

渤海府君以道之不行,儲慶於相國;屯田府君以賢而無後,寓美於夫人。

夫人年十四,歸我先公,從秩封安邑縣君,進為河東郡君。

貞元十六年六月庚寅,前先公七日,棄養於潭州官舍,享年四十有二。

有男四人,長曰恭,舉進士未第;幼曰讓,年小未學;恭之中弟子翼,天於襁褓。

長女適淮南節度掌書記試太常寺奉禮郎豆盧策,次女適前進士柳淳,二幼,曰貢十娘十、小貢,僅發。

所母先公之子三人、女一人:長曰十溫十,前集賢殿校書郎;次曰儉,前仆寺進馬;季字秦生,能言而夭;女適故太常寺協律郎杜正。

孤子十溫十、恭,以某年十二月八日,號奉帷裳,從先公歸奉於洛十陽十邙山清風原之大塋,禮也。

嗚呼痛哉!

夫人事先公二十七年,事不思不行,言不踐不發,循守法度,輝光輔佐,苟有虧先公而獲己所安,未之或從,苟有宜先公而於己未適,無所不就。

先公或未葉於中,必廢食感悟,得請乃復。

先公之允歸於美,則聳美將順以成。

為繼王母在堂,峻婦姑之禮。

夫人柔色肅氣,奉威承顏。

虔盥潔饋之勤,寒燠匪懈;和灰紉緘之事,顧指而具。

備修婦順,動以誠格;旁感母道,益無閒言。

王氏姑尚禮而毅,嘗言:「吾嫂敬我,使我加重。」

杜氏姑好仁而廉,嘗言:「吾嫂知我,使我加感。」

劉氏姑與先公異出,嘗言:「吾嫂信我,使我加親。」

其餘則循分制義,親疏各得其所。

有初克終,中外鹹歸於穆。

夫人以恭既有譽處,每戒曰:「文學政事,汝有父師,非吾所急。

吾唯厚爾孝悌之望。」

豆盧氏、柳氏女亦既有行,每戒曰:「組紃環珮,汝有姆傅,非吾所勤。

吾唯宜爾室家之望。」

恭由是先行後藝,二妹皆自他有聞。

鍾十愛十於某,常稱其克荷,勸先公命以為嗣,而使巷症之,惟疾之憂,是恭無加也。

賢杜氏姊,憐其早孀,勸先公取以歸宗,而躬撫之,衣服禮秩,則二妹莫倫也。

推是以往,而配德肥家之道備矣。

外祖母喪,夫人侍王母在洛,訃自十江十左,不勺飲者三日,禮不敢過,而哀有餘。

外祖前亦寓殯於丹十陽十,外叔祖至宰相而未克歸葬,至是夫人訴於先公而假力焉。

且剌指書血,寄誓家老,俾偕啟兼護,歸伊川舊塋。

卜祥無收子之名,報德於移天之後,言孝者以為難。

夫人出自崔,韋氏長姨出自蕭。

先公貴為方伯,韋府君黃綬早世。

夫人於異同之間,榮悴之際,十愛十敬必盡,顏色無違,言友者以為難。

從祖舅山南節度推官曰從,學於外祖,能業文行。

夫人以終鮮兄弟,憐比同氣,見其立也,喜亦如之。

崔氏舅益王府參軍曰涇,幼依外祖母,矢志邶園,夫人以如存之思,奉比諸父。

聞其喪也,哀亦如之。

推是以往,而以本睦親之禮盡矣。

畿的可以仁蹈中庸,義合古訓,慈感土木,孝通神明,宜乎從先公極貴,見諸子乘白,而始食郡封,未開國號。

某未達,恭未官,幼弟甫,季妹方孩,曾不浹辰,怙恃繼失,抆血相視,裂肝窮號,舉世獨冤,終天莫訴。

嗚呼酷哉!孤子某永負極思,十靡十所置痛,稽銘懿實,不敢失墜。

其詞曰:

景雲發祥古天子,聖人之清柳為氏。

氛氳萎蘇積繁祉,南遷鼎玉爛十江十涘。

吾先夫人懿厥後,感神慈孝因心友。

輔佐盛德譽無咎,福宜高明壽悠久。

湖之南,湘之十陰十,天乎匪忱摧棘心。

洛有瀕,邙有巔,邈萬斯年咽寒泉。

(同上七)

◎白居易

《全唐文》六百五十六有傳。

◇授劉總秘書郎制

〈按:此文見《白氏文集》四十八卷、《文苑英華》四百卷,與《全唐文》所收杜牧作同,姑存其目。

◎段平仲

平仲,字秉庸,武威人。

第進士。

元和中尚書右丞。

世推其敢直,終太子左庶子。

◇釐革太常儀注奏

按《開元禮》,應受冊官初上儀,併合與卑官答拜。

又准令文,僕射班品在三公之次。

三公上儀,而嘗與卑僚答拜,僕射上,獨受侍郎、中丞等拜。

考之國典,素無明文,因循乖越,切在釐革。

太常所定儀制,依據三公上儀,其間或有增損,事體深為折衷。

酌為永制,可以施行,應同所見,各得連署。

(《唐會要》五十七)

◎牛僧孺

《全唐文》六百八十二有傳。

◇升御史大夫為三品奏

奉十一月二十八日敕,中書門下奏,御史大夫,秦為上卿,漢為副相,又漢末復為大司空,興丞相俱為三公。

掌邦國刑憲,肅政朝廷,其任至重,品秩殊峻,望准六尚書例,開為正三品。

御史中丞為大夫之貳,緣大夫秩崇,官不常置,中丞為憲台之長。

今九寺少聊以及秘書少監、國子監司業、京兆尹,並府寺省監之貳,皆為四品,唯御史中丞官業雖重,品秩未崇。

升為正四品下,為大夫之貳,令不隔品,亦興丞郎出入秩同,以重其任。

緣關朝廷典制,須行之可久,必得博盡韋議,詢謀僉同。

望令兩省、御史壹五品已上,尚書省四品以上,太子太保、太常卿參議聞奏者。

伏以前代帝王,建官設位之制,互有沿革,升降廢置,蓋取於一時所宜。

苟得其宜,則為當代之美。

臣等伏據《六典》故事,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官,歷代之制,位不常定,至於刑憲之所倚,則古今之任不殊。

今陛下方宏約法之道,俾增崇品秩,同秩丞郎,蓋千年一時之盛美也。

臣等又據故事,御史大夫總朝廷刑憲,掌邦國紀綱,峻其秩位,亦計所宜。

御史中丞雖官貳大夫,興大夫多不並置。

專席既稱獨坐,隔品豈合迭居,今命秩資陞遷,實為允當。

臣等參詳事理,眾議僉同,伏請著於典章,永為定制。

(《唐會要》六十)

◇唐故太常丞贈諫議大夫十溫十府君神道碑(並敘)

十溫十氏裔顓頊,為己姓。

其後有平,佐夏滅窮,厥用祚土,子系因居其邑,而仍其侯。

侯廿六代至 ,邑於周,別封於卻(缺二十字)。

以纘以起,曰序而忠,曰恢而智,羨良嶠義□高□□下嚥堙橫張郁必大集(缺廿八字)無隱,二祖之德爆聞,於時馨烈薰炙,益熾而大。

□州生范十陽十令晉沖,范十陽十生右金吾(缺廿六字)。

公諱佶,字輔國,即南鄭公之長子也。

敏中方外,韞蘊不露,纂經窮元,法為時師,元關押闔缺五字而歸(缺十八字)不閉。

魯郡公真卿守平原,公杖榮往謁,雲風類隨,忠氣合發。

當是時,二顏橫起,虜喉咽受十逼十□□愁幾至(缺十八字)實系公之助也。

乾元、至德間,太尉臨淮王以智力自高,少為士屈,待公如禮,不(缺廿五字)乞以爵縻,因授太常丞。

公行藏有素,訖謝而去,華奢聞顯,益不喜十愛十,棲神滅(缺廿六字)一人而已。

以建中元年卒於鄴郡之一成安裡第。

穆宗、文宗朝,累□子貴,贈諫議(缺五十字)也。

子男五人,曰遘、曰邈、曰造、曰遜、曰(缺卅五字)者氣實一(缺五字)早世,具於仲兄今尚書公志墓文。

邈於長慶、大和間,累以拾遺補闕(缺五字)不(缺六字)故徐州王僕射飛章十十交十十薦,朝廷□□起為百里(缺五字)昔荀淑、陳仲弓父子兄弟,以貞名高行為時師,每歲安車蒲輪,玉帛贄幣,填塞門巷,代光榮之。

今十溫十門二廿十十交十十聘,征書不絕於道□□荀陳之(缺三字)其是歟!

天將秤其德而世其家,而今河十陽十三城節度使撿皎戶部尚書公出焉。

尚書名造,即諫議公之第三子。

潛武經文,□器(缺十字)先生之行,具於故禮部郎中知制誥唐君次志諫議公墓文。

虎蹲蛟蟠,始動,三台百□,爭以狀乞,累官至尚書右丞。

屬興元軍亂,節度使李公為兵亂所殺,朝廷夏之。

宰相泣於上曰:「李絳死不□□,而今而後,天下為鎮者,孰敢主其□。

了辦是役,唯十溫十造耳。」

上(缺五字)授缺三字度使。

公單車去,舉止如書生,入之日,自旦及午,擁叛卒於外,悉殺之(缺三字)下梟其首亂者百廿人,祭李侯之柩。

於是朝之大臣(缺七字)若十溫十公者,吾其可名乎?微十溫十公,吾其能保其任而完其生乎?」

當是時,若事或不幸,即四方之佼佼者,傾耳而胃起,其後量哉!識者以為公之功(缺五字)而截天下之流不橫矣。

其後由台階而贊大化,福萬品而光祖先,斯入之望,可指而待。

嗟乎!諫議之烈不泯,而尚書之德復昌,十溫十之(缺四字)窮乎?唐制,位三三品者,父祖得以刻石紀神道。

僧孺於尚書為(缺三字)日月為多時,門風祖烈,聞之詳矣,□其石□,□讓於仁。

銘曰:

先生之先,在世多才。

曰博宏將,三英彥聯。

黎公瀛州行□而華,實難並系,世復卑位,不稱(缺六字)厥有先生,先生□□,危行(缺四字)入神。

扶顏遏安,批裂兩河。

饑鯨駭,幾死窠。

兵血之間,笑言委遲。

不有其庸,孰利於名。

名從而(缺六字)人思德望,生必有子,尚書之(缺五字)晦當大明,功曝而貴。

嘻其先生,亦已不死。

誰其刻詩,楊郡長史。

(《金石續編》十一)

◎蘇景胤

景胤,長廢中監察御史。

◇重罰朝參不到奏

祠祭稱定出齋宮等舊例,准朝參不到,四品以上罰二千十十交十十,五品以上罰一千文。

伏緣所罰稍輕,更請加罰。

(《唐會要》二十三)

◎劉棲楚

棲楚,其出寒鄙,為鎮州小史。

王承宗奇之,薦於李逢吉。

逢吉喜助己,不次任之,歷右拾遺、諫議大夫,授刑部侍郎,數月,改京兆尹,峻誅罰,恃權怙十寵十以干進。

韋處厚惡之,出為桂管觀察使,卒。

◇閉市門讓諸十陰十奏

術者數之妙,苟利於時,必以救患。

伏以前度甚雨,閉門得晴,臣請今後每十陰十雨五日,即令坊市閉北門,以讓諸十陰十。

晴三日,便令盡開。

使啟閉有常,永為定式。

(《唐會要》八十六)

◎李德芳

德芳,長度中鄉貢明經。

◇唐故顏府君墓誌銘(並序)

府君諱永,其先琅琊人也。

祖考並繼世承訓,除風所播,家傳素藥,門望清風,志含大和,隱而不仕。

府君中和立身,文武全節,十溫十柔成十性十,積祿崇德,孝悌邕邕,言謙有則。

嗚呼!不幸遘疾,即以長慶四年歲次甲辰二月辛已湖七日丁亥,終於揚州十江十十陽十縣布政裡之私第,春秋六十有八。

夫人□南黃氏,令則高門,容華備質,笄年之歲,歸於顏□之門,事君子盡忠,於親戚慈以孝。

有男二人,長曰亙,次曰少洪,皆務□□,早達義方。

即以其月廿九日己酉,安厝於蕪城之東嘉寧鄉五乍村之原謝氏之地,禮也。

恐年代綿遠,陵谷□移,故刻貞石紀德。

乃為銘曰:

十江十漢炳靈,繼生賢明。

猗歟顏君,郁然時英。

洛日空奄,逝水峨傾。

卜葬平野,風搖柏聲。

(石刻。

《八瓊室金石補正》七一、《唐代墓誌彙編·長慶十八》)

◎華良夫

良夫,開成間人。

◇讓試官書

聖唐有天下,垂二百年,登進士科者三千餘人。

良夫之族,未有登是科者,以此慨歎憤惋。

從十歲讀書,學為文章,手寫之文,過於千卷。

(《唐摭言》二)

◎麋簡

簡,東海人。

開成中鄉貢進士。

◇南十陽十葉公逆修墓誌銘(並序)

唐越州上虞縣寶泉鄉處士葉再榮,南十陽十人也。

其先盛族,以晉時過十江十,即□□睦郡烏龍山管壽昌縣仁風鄉。

大歷二年,從宦下車,自晉抵越,具載圖譜,削繁不書。

曾祖諱金,祖諱銀,皇考諱,皆務本樂道,林園避時,高尚不仕。

□□人榮十陽十鄭氏,環公之女也。

公娶童氏,長五男四女;長曰常倩,鎰曰常春,曰常,曰常邁,曰浩然;長女適童氏,次女歸樓氏,次女有趙氏,次女求氏。

公十產十性十端直,居家孝慈,名行眾推,郡邑景仰,謹身節用,訓子業農,智自心生,惠從目巧。

歲獲地利,日資天年,造作改張,成樹邸店,輕財好施,崇善敬空,閭並通和,親明恭順。

每與食以救饑餒,解十衣以濟單寒,信義在躬,謙讓行己。

大《易》所貴知存亡得喪,其唯聖人乎?大雅美其有初有終,乃為君子也。

遂得□□語妻孥曰:「人生必有滅,有來必有往,吾欲逆修墓塋齋七,身後無擾,爾意何如?」

妻孥變色相顧,葉順無違。

以開成四年七月廿四日,卜宅吉兆,選地得寶泉鄉孝敬裡新成村,預造墳墓,合並全,先備夫妻同十穴十之義。

運數將盡,以□年甲戌八月廿壬申日歸葬此原。

生前有言誡諸子曰:「常倩等儉省隨時,無妄破費,慎勿奢僭,益後子孫,莫惑十十交十十親,宜守志行,喪祭依禮,無忤我情,雲來子孫,永不可忘。

托麋秀才文字,為我銘雲。」

簡依命牽拙,其辭於後。

知存亡兮其唯聖人,知得喪兮固非凡身。

成家基兮心因力因,有初終兮易形為神。

墳兮壟兮厚其塵,松兮柏兮無為薪。

石兮字兮唯其真,德兮馨兮千萬春。

(《越中金石記》一)

◎李隨

隨,長慶中秘書少監。

◇請鑄造秘書閣圖書印疏

當省請置秘書閣圖書印一面。

伏以當省御書正本,開元、天寶以前,並有小印印縫。

自兵難以來,書印失墜,今所寫經史,都無記驗。

伏請鑄造。

(《唐會要》六十五)

◎李浚

浚,憲、穆間人。

按與《全文》八百十六李浚別。

浚憶兒童時,即歷聞公卿間敘國朝故事,次兼多語其□事特異者。

取其秘實之跡,暇日輟成一小軸,題曰《松窗雜錄》。

(本書)

◎韋公式

公式,官秘書郎京兆府功曹。

◇岳祠題記

右公式頃年佐理斯邑,自後向逾一紀,六變官曹。

今者慮以官成,身有所繫,奔馬到此,追尋舊遊,覽前題處,豈勝□□。

(《金石萃編》八十)

◎方參

參,大和中官左驍衛倉曹參軍。

◇岳祠題記

□執籩豆,為國討叛,思契丹懇,敬祭敬拜,牢餼畢陳,所期感通,昭鑒不昧。

列旌旗於綠野,羅冠劍於明庭,其展禮容,因以題記。

(同上)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文拾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