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遺》卷二十一:《全唐文》三百四十五有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唐文拾遺》卷二十一

唐文拾遺

卷二十一

◎ 李林甫

《全唐文》三百四十五有傳。

◇ 度支長行旨符奏

租庸、丁防、和糴、雜支、春彩、稅草諸色旨符,承前每年一造。

據州府及諸司計,紙當五十萬張,仍差百司抄寫,事甚勞煩。

條目既多,詳檢難遍(《通典》作已),綠無定額,支稅不常,亦因此涉情,兼長十奸十偽。

臣今與採訪使及朝集使商量,有不穩便於人,非常土所出者,隨意沿革,務從允便,即人知定准,政有常文(《唐會要》作政必有常),編成五卷,以為長行首冠(《唐會要》作常行旨符)。

省司每年但據應支物數,進書頒行,每州不過二兩紙,仍附驛送。

(《通典》二十三、《會要》五十九)

◇ 定天下贓估奏

天下定贓估,互有高下,如山南絹賤,河南絹貴,賤處計贓不至三百,即入死刑,貴處至七百已上,方至死刑。

即輕重不侔,刑典安寄?請天下定贓估絹,每匹計五百五十價為限。

(《唐會要》四十)

◎ 徐珙

珙,洛十陽十人。

天寶中進士。

◇ 唐故使持節上柱國□君夫人□氏墓誌銘

〔洛十陽十進士徐珙撰並書〕

□□□□壬午元祀季□月六□□故率府郎上柱國□君壽邱夫人疾終於洛十陽十永泰裡之私第,享年六十。

夫人諱教,字教。

昔先祖仕於宏農,遂家於彼,本望出於河南。

其長源茂族,蓋史牒詳矣。

曾祖□,隋朝議大夫□州湖城縣令;大父閟,皇朝朝議郎□州司馬;烈考方,皇朝隱於華山,高尚其事;□積德承慶,根□□克昌□□□人□焉。

夫人□十溫十和之心,承柔順之教,忠以□於□陵□□載□□□誠□□宗其祭如在,事上敬謹,身□□十愛十下以先□□歲宜室宜家,六親仰其,婦道母道,三德敷聞。

鳳凰雙飛,自得和鳴之樂;琴瑟合調,無忘在御之歡。

昔□□□今則見於是矣。

嗚呼!信□□□痛君子之先傾,□不□□,俾我躬之永謝。

福善之應,神何食言?內則雲亡,人將安放?惟三祀甲申春□□月乙□朔廿日甲申葬於河南□□之北原,從祔禮也。

長子渙,鹹安郡良山縣尉;次曰瞻;並欒欒在疚,□大連喪,哀哀色極,逾高柴之毀。

珙以情因世故,義葉通家,而二子□求蒙祖述,言不盡意,銘而識之。

銘曰;

盛德之後,子孫其昌。

惟我夫人,令淑□彰。

修身無忝,宜家有(缺五字)今也則之。

陟彼岵兮瞻望父,陟彼屺兮瞻望母(缺六字)居伊水之東,龍門之下。

泉扃壹閉,銘兮千古。

(《古志石華》十一·唐七)

◎ 周珍

珍,天寶間國子進士。

◇ 唐故河南宇文府君墓誌銘並序

〔國子進士周珍撰 宣德郎行左領軍常史曹惟良書〕

公諱琬,字琬,代郡武川人也。

炎帝為所出之先,普回曰受符之祖,則有定侯嶽峙,文皇龍躍,承家翊魏,開國稱周,弈葉英華,斯為盛矣。

曾祖洪亮,皇靈州回樂令。

祖楷,皇綏州義閤府左果毅。

父延陵,皇朝議大夫授綿州司馬,雖從事鞅掌,而游心澹泊,垂裕積慶,實生我公。

洪惟執志謙默,有質端偉,義存展惠,德不近名。

空素業能資乏絕,狎朱門匪高軒冕,事親孝而奉兄友,訓家儉而育子慈,慕君平而取給,欽仲長而不仕。

於是人倫遐矚,聲芳坐馳。

族兄故黃門侍郎嘉而悅之,因而器之,而後朝選,尚其不干祿能幹人之蠱,匪墆財多克家之譽,矢死不倦,輸誠十靡十他。

嗚呼!積善無據,享年未永,春秋六十一,以天寶三載六月五日終新昌裡之私第。

其載十月廿日,窆於萬年縣龍首原,禮也。

盈裡閶而淒慟,及路衢而憯惻,伯亡友季焉如己,婿違外舅乎猶子。

感夫!男明敏而趨德,女柔麗而有則,未畢婚娶,如何憫凶。

夫人天水趙氏,桃李猶春,室家承式,痛孀婺而俄及,念遺孤而無怙。

嗣子逖、遂等奄茹荼蓼,永違顏色。

既號天十靡十訴,庶刻石銘休。

知余先人之故也,將悉其事,能旌其德,撫孤泫目,敢不欽承。

雖荒唐無取,申梗概而為志矣。

銘曰:

和惠因心,謙沖自得。

持身無玷,睦親垂則。

(其一)

昔為英胄,今在齊人。

遐思赤族,不慕朱輪。

(其二)

投跡塵俗,勞形奔走。

和光葆真,人先已後。

(其三)

天乎不傭,罹是鞠凶。

俄然永隔,仰止無從。

愁扃荒垅,泣樹孤松。

冀星霜兮,長垂令問。

托金石矣,銘彼高蹤。

(其四)

(石刻。

《唐代墓誌彙編·天寶五五)

◎ 范朝

朝,天寶間廣文館進士。

◇ 唐故武部常選韋府君墓誌銘並序

〔廣文館進士范朝撰〕

君諱瓊,字瓊,京兆杜陵人也。

漢葉崇盛,丞相乃擅其名;唐業克昌,逍遙遂因其號。

君之苗裔,即其後也。

曾祖元整,皇中大夫使持節曹州刺史上柱國;祖綝,皇益州成都縣令;父景,皇廣平郡肥鄉縣令;並箕裘嗣業,弓冶克傳,殷仲文之風十流,潘安仁之令譽;君幼年好學,書劍兩全,蔑卻詵之登科,慕班超之投筆。

封侯未就,遘疾俄臻,神草無徵,靈芝十靡十驗。

以天寶四載十二月廿九日終於濛十陽十郡九隴縣之私第,春秋卌有六。

嗟乎!梁木斯壞,哲人其萎,織婦罷機,舂人不相。

以十四載五月十三日卜葬於長安縣永壽鄉畢原,祔先塋,禮也。

南臨太一,北帶皇城,地勢起於龍蛇,山形開於宅兆。

胤子署,居喪有禮,毀瘠劬勞,泣血三年,絕漿七日,輴車永掩,奠徹長施。

恐筮短之龜長,懼陵遷而谷徙,式鐫貞石,用紀芳猷。

乃為銘曰:

帝堯之裔,豕韋之枝。

十溫十恭其德,淑慎其儀。

佳城鬱鬱,玉黍離離。

月懸新壟,松疏舊碑。

墳塋改變,陵谷遷移。

萬古幽室,滕公瘞斯。

(錄自《關中石刻文字新編》卷四、《唐代墓誌彙編》天寶·二六八)

◎ 丁鳳

鳳,鄉貢進士。

◇ 唐故河南府參軍張君墓誌並序

〔鄉供進士丁鳳撰〕

君諱軫,字季心,其先范十陽十方城人也。

曾祖玄弼,皇秀才擢第,拜長安尉、益府功曹,贈都督安隨郢沔四州諸軍事安州刺史;祖柬之,秀才擢第,宗社艱難,時危反正,特進中書令、監修國史、上柱國漢十陽十郡王、本州刺史,食封七百戶,碩德金章,勳庸茂績,傳諸國史,備列先碑;父漪,秀才擢第,朝散大夫著作郎,佐父潛謀,能安漢室,建榮除呂,獻議如昌,功亞朱虛,侍歸疏受。

君則著作之第四子。

聰合誕孕,慶積公忠,體峻晴峰,神高秋色,傅母罷十乳十,膻腥十靡十嘗,岐嶷有成,詩書便覽。

往昔中宗復辟,雅十十黨十十構端,大父被奪鳳池,歸來典郡,見君十性十不食肉,幼及成童,奏為梵苑沙門,配居龍興十精十捨。

載雖及紀,材必為時。

君謂釋門之道也,祈沒後之因,儒門之教也,救當今之弊,修惠狹於善已,濟世博於蒼生,返初服於巾簪,捨緇流而冠帶。

屬天波昭滌,祖廟立宗,支子從班,大才誰繼?喟然曰:「吾當擅鴻筆,取青紫。」

即胄太學,舉秀才。

無何,拜河南府參軍,以秀才有後也。

況官參河尹,攝綰府曹,墳藉文章,儒宗墨客,虛心待士,散俸歸仁。

餘慶未融,斯文乃喪,味不知肉,以逮於終。

以開元廿年六月五日遘疾,不祿於洛十陽十陶化裡私第,春秋卅六。

嗚呼!知音者莫不云:變風雅之篇什,稟十江十山之清潤,方經國而可大,尚沉跡而未光,痛昭世之早辭,乃邦家之殄瘁。

有集三卷行於代。

夫人安十陽十邵氏,備佩針菅,修整組紃,事姑側聽於雞鳴,作嬪潔羞於荇菜,訓子得義方之蠱,孀居存師傅之儀。

早歲專德於公宮,晚載修心於釋典。

以天寶四載六月十七日寢疾終於故里私第,享年卌有九。

越天寶六載十月十二日合祔於安養縣相城裡先祖之舊塋,禮也。

嗣子曰繟、曰縉,欒欒相撫,哀哀相次,愷悌孝友,閱禮言詩,既積學而含章,亦高墉而射隼。

女也事夫終遠,弄瓦存卑,相對悲號,皇皇孺慕,將題實錄,用敘哀詞。

銘曰:

軒轅垂裳,支裔分張。

子孫范十陽十,奕葉全昌。

從宦遷徙,茅舍金章。

(其一)

猗歟君子,炳靈代起。

文章宮徵,弱歲異此。

不食於肉,歸於釋子。

(其二)

翻飛國庠,擢秀明揚。

繼業聯芳,參卿洛十陽十。

嗟乎中折,梁壞人亡。

(其三)

夫人婉德,禮全內則。

毋儀柔克,嗣子食國。

驅馳文墨,呱呱相向,銘志將勒。

(其四)

(《唐代墓誌彙編》天寶·一一一 頁1609)

〔按〕安養縣:西魏置,唐改曰臨漢,今湖北襄十陽十縣地。

◎ 張晏

晏,天寶中奉義郎行儀王府兵曹參軍。

◇ 大唐清河張府(璬)君墓誌之銘並序

(奉義郎前行儀王府兵曹參軍張晏撰)

公諱璬,字承宗,清河東武城人也。

弧星命氏,鵲印傅芳,歷三代以相韓,因五星而輔漢,可謂世載其美矣。

曾祖淵,隨開府儀同三司十江十南、遼東二道行軍總管、衛尉卿上大將軍文安縣開國公食邑壹千戶,謚曰莊。

德懋懋官,功懋懋賞,勳賢之業,克備於茲。

祖孝雄,唐尚輦直長、湘源縣令,鄯府司馬。

鳳輦是司,鸞庠作化,以資佐理,實在題輿。

考敬之,侍御史、司勳郎中、乾封縣令、漢州刺史、太府卿、禮部侍郎。

柏署霜威,肅衣冠於北闕;含香伏奏,振起草於南台。

三異久聞,六條逾闡,吝司出納,光我禮闈。

公即侍郎公之元子也。

弱歲以宿衛出身,中年因常調糜職,授秦州參軍事。

子卿之秩,未展驥於長衢;王佐之才,且參名於州縣。

方將陟遐自邇,必復於公侯,寧謂夜壑舟移,遽先於風燭。

秀而不實,良以悲夫!以神龍二年十一月十一日終於東京十溫十柔裡之私第,享年三拾有陸。

夫人琅琊王氏,祖方茂,伯祖方慶,唐中書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承相門這慶緒,得女則之深規,識稟天資,禮逾師訓,貞芳懿範,穆以姻親,服澣齋心,恭於祠祀。

將福壽於餘慶,何積仁而不昌,以開元拾柒年柒月貳拾五日遘疾,終於東京壽安縣之別業,亨年七十有二。

並以天寶十二載二月十二日同歸祔於京兆府金城縣三陂鄉舊塋東北卅二步,禮也。

嗣子恆,前饒十陽十郡鹿城縣丞,行為物范,材實天經,徒積慕於高堂,竟流悲於風樹。

九原長往,萬古何追?痛泣血以銜悲,期貞石以表德。

俾余作□,用紀玄扃者歟!其銘曰:

鐘鼎承家,軒裳祖德。

相韓繼代,輔漢表則。

勳賢克備,邦家允塞。

奕葉傳芳,威儀不忒。

邈哉懿範,實曰哲人。

才標吐鳳,業著成麟。

二命非偶,二豎何親。

舟移夜壑,年夭青春。

中野言歸,卜宅於此。

日下荒隴,煙埋蒿里。

飂飂松風,哀哀孝子。

昊天罔極,生涯己矣。

(《唐代墓誌彙編》天寶·二一五)

◎ 王叔通

叔通,開元中鄮邑令。

◇ 唐故了緣和尚靈塔銘(並序)

開元廿六年歲戊寅七月既望,了緣禪師圓寂。

其徒奔相告,且求銘焉。

師蔣姓,少多慧悟,十三出家,自號了緣。

嘗游於吳會間,乙卯遇余於毗陵,叩之釋典,無不通曉。

年四十,渡十江十而東,見鄮雖海濱,而山川頗幽邃,遂結茆以終老焉。

余來鄮甫三月,簿書卒卒,欲造未果,而遽得其耗。

嗚呼!豈所謂大解脫歟?時道臘六十有二。

銘曰:

人各有其天,舉世孰能全。

明心見十性十,厥惟了緣。

(石刻)

◎ 杜敏

敏,開元中國子進士、蘄州剌史。

◇ 尊勝經幢銘

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言而自信,不□而自理,豈非□□□也哉!所謂尊勝經(缺五字)而有橫□之所念心,日之所□,必能左(缺八字)莫梧(缺四字)孝友□□□□十室忠信(缺四字),專諸(缺十一字)始至也(缺五字)元聖(缺五字)生豈惟□□色空□□魔妄而已。

為之銘曰:

崇□者(缺)書寶□□自重□□□空□□無(下缺)。

(石刻。

《金石萃編》六十六)

◎ 吉十溫十

十溫十故,宰相頊從子。

楊國忠引拜御史中丞。

安祿山薦為武部侍郎,以誅死。

◇ 處分朝參不到奏

朔望朝參,望自今以後,除仗衛官外,餘官不到兩人以上者,及本司官長各奪一季祿;五人以上者,奏聽處分。

至冬應合著褲褶並珂傘,若不具者,請准敕彈奏。

(《唐會要》二十四)

◎ 蕭諒

諒,天形容詞中御史中丞、京畿採訪使。

與兄誠皆名能書。

◇ 員外官不許知事奏

近緣有勞人等兼,授員外官,多分判曹務,頗多煩擾。

前件官伏望一切不許知事;如正員官總闕,其長官簡清干者權判,並本官到日停。

(《唐會要》六十七)

◎ 戴德永

德永,湖州餘不鄉人。

◇ 請析置武源縣奏

武康東界一十七鄉,枕臨溪澤,通舟楫,饒魚、稻、桑、竹、苕、蘆之利,請以其地析置一縣。

(《吳興志》一)

◎ 李升

升,開元末官衛府卿。

◇ 行從隊仗送納武庫奏

諸衛行從及冬、正等甲杖、袍襖、幡旗幕等。

每年行幸十溫十湯,及冬、正陳設,兩京來往,諸衛將軍事畢後,多有污損,逾限不納。

又比年因十溫十湯行幸,所由便奏勒留,充冬至及元日隊仗用。

以此淹久,便長十奸十源,兼恐回換。

望自今以後,每事了,限五日內送納武庫。

如有違限,所由長官及本官望請科違敕罪。

其典量決杖,仍不在奏留之限。

(《唐會要》六十五)

◎ 鄭權

權,開元中官橫海軍節度使。

◇ 請置歸化縣奏

當道管德州安德縣,渡黃河,南與齊州臨邑縣鄰接,自灌家□草市一所。

頃者,成德軍於市北十里築城,名福城,割管內安德、平原、平昌三縣五都,置都知管勾當。

臣今請於此置前件城,緣隔黃河與齊州臨邑縣對岸,又居安德、平原、平昌三縣界,疆境闊遠,易動難安。

伏請於此置縣為上縣,請以歸化為名。

(《唐會要》七十一)

◎ 張瑄

瑄,太府少卿。

◇ 賒糶加價折納奏

准四年五月八日並五載三月十六日敕節文,至貴時賤價出糶,賤時加價收糴。

若百姓未辦錢物者,任准開元二十八年七月九日敕,量事賒糶,至粟麥熟時徵納。

臣使司商量,且糶舊糴新,不同別用。

其賒糶者,王納錢日,若粟麥雜種等時價甚賤,恐更回易艱辛,諸加價便與折納。

(《唐會要》八十八)

◎ 李知柔

知柔,開元中為淮南採訪使。

按:與《唐書·宗室傳》嗣薛王知柔別。

◇ 考滿年不得給假奏

縣令考滿,准絡產付廢品食糧。

臣近巡按諸州,多有考秩向終,替人未到,請假便去。

望每至考滿年,州司不得給假。

如有先請假未還,考滿者,勒到百日內卻赴任,准格十十交十十廢品食糧。

違者量殿三數選。

(《唐會要》六十九)

◎ 王翼

翼,開元中司農少卿。

◇ 孟月給祿奏

應諸司請祿,望准開元二十八年十月十五日敕,並令孟月三旬內給了。

仍望預分請日,每司一時分付訖,其歷便封送當寺。

若逢十陰十雨,倉司灼然事故未得給者,當日牒上所由。

待給諸司畢後,准前勘會分付。

(《唐會要》六十六)

◎ 李通

通,開元時御史大夫。

◇ 朱衣褲褶准式奏

每至冬至,及緣大禮,應朝參官並六品清官並服朱衣,餘六品以下許通著褲褶,如有襂故,准式不合著朱衣蔥褶者,其日聽不入朝。

自餘應合著而不著者,請奪一月俸,以懲不恪。

(《唐會要》二十四)

◎ 包融

融,潤州延陵人。

官集賢院學士。

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齊名。

《舊唐書》作湖州人,佶之父也。

◇ 道虯替序

沙門道虯,年三十三,立才獨行,亦猶山有鳳凰之雛,林養狻猊之子,凡百羽十毛十之族,莫不祗畏。

(《吳興藝文補》)

◎ 崔厚

厚,字致之。

官右司員外郎、司勳郎中,歷諫議大夫。

◇ 駁郭知運謚議

郭知運承恩詔葬,向五十餘年,今請易名,竊謂非禮。

謹按《禮經》云:「禮時為大。」

又曰:「過時不及為禮也。」

昔衛公叔文子卒,將葬,其子戌請謚於君曰:「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

蓋以時不可逾也。

今知運既名不浮行,數紀之前,門生故吏,已合謀謚。

今乃申請,竊將有為而為。

其子英父,頃屬多故,屢制方隅,朝廷策勳,位崇端揆。

附從者竊不中之禮,會無妄之求。

況今裂土者接軫,專征者百輩,若率而行之,誰曰無請?不惟有司疲於簡牘,抑恐名十器等於草芥,雖欲曲全,竊將不可。

又《禮經》云:「已孤暴貴,不為父作謚。」

若知運合謚而不以其時,則嗣子廢先君之德;若不合謚而苟遂其志,則先君因嗣子而見尊。

以僕射而言,既詒越禮之誚;以國家而言,又殊旌善之體。

請下太常寺重議。

(《唐會要》七十九)

◎ 辛嶅

嶅,天寶時人。

◇ 唐隴西尹公浮圖銘(並序)

惟夫智度至廣,聖《辶》彌深,實相現而功德是萌,無為開而□乃作。

故真常□寂而寂用無方,般若□冥而冥□群像,所以道從果起,法逐緣生,童□發聚沙□□,長老布黃金之跡者也。

魯有清信士隴西尹公,字守。

海童弘達,博涉道門,玄妙無方,何所不應。

父思禮,□跡塵俗,丘園養真,味清白以道□,觀袍□而自適。

夫人范氏,四德鹹備,十溫十貞自恭,獻龍女之珠,行超十地;□韋實之□,□□三乘。

(缺八字)舉□□其心□無亢兮,少有善譽,不幸短命,春秋廿有九,(缺四字)三載已月六日,遇疾(缺)仟我良人,哀百身之不留,痛二親之若剖,嚴父哭喪明之□,□慈□泣血之身,□仞(缺)少十習十內則,貞順自閒,事翁姑無毫髮之憾,敬□僧有非常之節。

公自喪此男,腸斷疾(缺)賊以般若冰洗清□心知是病是見□□生若減□捨之財,以天寶十四載四月(缺)男元□敬造石浮圖一所。

上千霄漢,旁映丹霞,光耀璧台,(缺四字)金繩□道(缺)窗疑翻花而下聽,□彈磨琢藝極丹青,妙□如在,結心是托,□曰□□□真(缺)仙一顛非一世之心,九層希九族之福。

今合門志請□思覺(缺)土魄事彌陀父母十之懷,至誠所至,敖遂聞風,隨募(缺)釋迦作教,其法唯雄,有為成象,無髓不空。

(缺)煩惱破暗如燈,偃邪猶草,(缺四字)賦象至廣耳□又元載雕載必貞□對飛層遄(缺五字)翻縈□□爐繞香煙,道□三界,善積千年,錫彼□者,永茲福田。

天寶十四載八月廿七日書記。

(《 縣金石錄》上)

◎ 劉庭玪

庭玪,天寶中人。

◇ 大唐故安鄉郡長史黃府君夫人彭城劉氏龕銘並序

〔少弟宣義郎前行濟十陰十郡成武縣尉庭玪述〕

昔貴立德立言,垂范垂訓,光而不朽,其在茲乎!夫人諱字,彭城人也。

擾龍肇裔,斬蛇不緒,保姓受氏,不隕其名。

曾祖行之,唐蒲州永樂縣丞;祖延祐,安南都護;父含章,雍州長安縣尉。

乃祖乃父,克岐克嶷,文史縱橫,衣冠疊耀。

夫人柔儀穎晤,淑問載馳,年才既笄,歸於十江十夏黃撝。

公歷試郡縣,懷寶無時,屈已從人,推財重義,挹醍醐之正味,□般若之妙門,爰寫藏經,或崇塔廟。

夫人虔事舅姑,恭勤夙夜,內則罔墜,中閨聿修。

男十女二人,不幸早夭,掌失□珠,帷空並玉。

若敖之鬼,不其餒而;伯道之魂,天何彌嗣?既而煢居累載,靜念安神,五福暫愆,百齡俄奄。

以天寶十三載七月廿一日寢疾,終於東京宣教裡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九。

嗚呼哀哉!即以其載秋月十日,葬於龍門南西山淨土村太平□律師之塔北長史之龕傍,合祔,禮也。

九原淒愴,逝矣難回,雨劍悲鳴,翻然冀曉。

庭玪寸宦夢聞,哀苦十十交十十集,雪涕援翰,實曠徽音,偉蘭菊之長存,藹金石之無替。

銘曰:

龍門峨峨兮白水湯湯,鶴林森森兮玄室光光。

矧伊人兮宅兆,□幽魂兮冥茫。

何千齡兮奄忽,緬萬古兮垂芳。

(《唐代墓誌彙編·天寶二五一》)

◎ 雷賓泰

賓泰,天寶中人。

◇ 大唐故處士陪戎副尉雷君墓誌銘(並序)

君諱詢,字明遠,闕內馮翊郡人也。

德能匡俗,垂寶光於先;功可濟時,福慶流於後。

故祖路,曄兮雄勇,風骨不凡;郁兮清雅,神彩異俗。

應前隋以見用,位列錦司;入大唐而升朝,職臨司馬。

父通,上柱國。

智可運籌,德堪濟物,不徇私門,唯憂報國;揮霜戈於隴外,戎虜電除;耀金甲於輪台,骨都膽讋。

功成遂退,賞悅丘園,知命無憂,自怡風月。

君稟十陰十陽十之秀氣,天地之雄和,維孝維忠,克恭克敏。

虛心應物,任十性十歸真,坐幽壑以怡神,臥白雲而放志。

將為羨門比壽,豈其孔父齒亡,以天寶五載六月五日構疾於私第,終於家館。

夫人趙氏,道葉坤順,德配乾剛,十性十以謙約為本,行以十溫十柔作常,訓女垂誠,教男義方,遷居均善於孟母,守志侔貞於敬姜。

何寶婺之昔殞,乃龍劍之今淪,同臻玉匣,雙契佳城,書帳虛而斂跡,妝樓空以生塵。

幽顯既分,死生道隔,降婁次諏訾月,合葬於仙宮原,侍先塋也。

孤子賓泰敬思遺訓,伐稱泉壤以為銘。

其辭曰:

凜兮儼兮,家國稱美。

倩兮絢兮,閨闈有軌。

道契神明,德侔君子。

動止不乖於町畦,心形豈違於天理。

任物同化,委體從流。

泯然形順,翛然入幽。

琢石飾銘兮光德,芳聲不朽兮千秋。

(《唐代墓誌彙編》天寶·○九)

◎ 杜鴻漸

《全唐文》三百六十四有傳。

◇ 停讓帝等廟四時享獻奏

讓帝、七太子廟等,停四時享獻。

每至禘祫之月,則一祭焉。

樂用登歌一部,時獻俎樽之禮,同太廟一室之儀。

(《唐會要》十九)

◇ 與楊祭酒書

顧渚山中紫筍茶兩片,此物但恨帝未得賞,實所歎息。

一片上太夫人,一片充昆弟同啜。

(《吳興藝文補》)

◎ 張孚

《全唐文》三百六十五有傳。

◇ 州縣官三考一替奏

今年五月十九日制,州縣官自今已後,宜令三考一替者。

今數州申解,疑三考後為待替到,便為勒停。

今望令校三考官得待替到,替人不到,請校四考後停。

(《唐會要》六十九)

◎ 於休烈

《全唐文》三百六十五有傳。

◇ 當祭而日食奏

臣謹按《曾子問》曰:「當祭而日食,其祭也如之何?」

夫子曰;「接祭而已矣。」

牲至未殺則廢。

漢初平四年正月,當祭南郊,日蝕,又行冠禮。

博士殷盈孫與八座議,以為正月元日太十陽十虧,而冠有十裸十獻之禮,有金石之樂,是為聞災不嚴肅,見異不怵惕也。

望下太常別擇日,其二日祭太一,准禮儀物同祠所,既緣日蝕,各守本司,亦望同下太常更擇日。

(《唐會要》二十三)

◎ 蔡希綜

《全唐文》三百六十五有傳。

◇ 法書論

余家歷世皆傳儒素,尤尚書法。

十九代祖東漢左中郎邕,有篆、籀八體之法。

六世祖陳侍中景歷;五世伯祖隋蜀王府記室君知,鹹能楷隸,俱為時所重。

從叔父右衛率府兵曹參軍有鄰,繼於八體之跡。

第四兄緱氏主簿希逸、第七兄洛十陽十尉希寂,並深工章隸,頗為當代所稱也。

周宣王史籀作大篆,秦始皇程邈改為隸書,東漢上谷王次仲以隸書改為楷法;仲,又以楷法變為八分。

其後繼跡者,伯喈得之極,元常或其亞。

草聖始自楚屈原,章草興於漢章帝,楷法則曹喜、師宜官、梁鵠、皇象、羅景、趙嗣、邯鄲淳、十胡十昭、杜度,窮草法則崔瑗、崔寔、張芝、張昶、索靖、衛瓘、衛恆、羲、獻,宋、齊之間,王僧虔、羊欣、李鎮東、蕭子雲、蕭思話、陶隱居、永禪師,唐初房喬、杜如晦、楊師道、裴行儉、高士廉、歐十陽十詢、虞世南、陸柬之、褚遂良、薛稷,其次有琅琊王昭宗、穎川鍾紹京、范十陽十張庭珪,亦深有意焉。

父兄子弟相繼其能者,東漢崔瑗及寔,弘農張芝與弟昶,河東衛瓘及子恆,穎川鍾繇及子會,琅琊王羲之及子獻之,西河宋令文及子之望,東海徐嶠之及子浩,蘭陵蕭誠及弟諒,如是數公等,並遭盛明之世,得從容於筆硯。

始其學也,則師資一同,及爾成功,乃菁華各擅,亦猶綠葉紅花,長松翠柏,雖沾雨露,孕育於十陰十陽十,而盤錯森梢,蘴茸艷逸,各入門自媚,詎聞相下,鹹自我而作古,因奇而立度,若盛傳於代,以為貽家之寶。

是八體之極,是歸乎鍾蔡;草隸之雄,是歸乎張王。

此四賢者,自歎百載來未之逮也。

右軍《筆陣圖》云:「夫三端之妙,莫先用筆。」

昔李斯見周穆王書,七日興歎,哂其無骨。

蔡尚書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

近代已來,多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棄姓名。

夫書匪獨不調端周正,先籍其筆力。

始其作也,須急向疾,不鷹視鵬游,信之自然,猶鱗之得水,羽之乘風,高下恣情,流轉無礙。

蔡中郎云:「欲書先適意任情,然後書之。

若迫於事,雖中山之毫,不能佳也。

次須正坐靜慮,隨意所擬,言不出口,氣不再息,則無不善矣。」

凡欲結構字體,未可虛發,皆須象其一物,若烏之形,若蟲食木,若山若樹,若雲若霧,縱橫有托,運用合度,可謂之書。

昔鍾繇與十胡十昭俱能為行狎書。

繇初師劉德升,後傳蔡邕筆法,由是學之致妙。

繇臨終,於囊中出授子會曰:「吾十精十思三十餘年,行坐未嘗忘此。

常讀佗書,未能終盡,惟學其字,每見萬類悉書象。

若之止息一處,則畫其地,周廣數步;若在寢息,則畫其被,皆為之穿。」

用其功如此。

右軍云:「夫書之為意,取數非一。」

故紙者,陣也;筆者,刀槊也;墨者,鑿甲也;水硯者,城池也;本領者,將帥也;心意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略也;颺筆之次,吉凶之兆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

若欲書,先乾研墨,凝神靜慮,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

昔宋翼常作此書。

翼繇外甥也,叱之。

翼遂三年不敢見繇,潛心改跡,每畫一波,常三過折,每作一點,常隱鋒為之,由此而成。

晉太康年,有人於許下破宋公墓,遂獲此法。

審此而行,用筆之理明矣。

右軍云:「若作點,必須懸手而為之,若作波抑而復曳。

忽一點失所,若美十女之眇一目,一畫失所,如肚士之折一肱。」

可謂難矣。

每遼皆須骨氣雄中,爽爽然有飛動之態,屈折之狀,如鋼鐵為鉤,牽掣之蹤,若勁針直下,主客勝負,皆須姑息,先作者主也,後為者客也,既構筋力,然後裝束,必須舉措合則,起發相承,輕濃似雲霧往來,舒捲如林花間吐。

每書一紙,或有重字,亦須字字意故殊。

何延之云:「右軍書《蘭亭》,每字皆措別體。」

蓋其理也,時議多之。

右軍每歎曰:「夫書者,玄妙之伎,自非達人君子,不可與談斯道。」

右軍之跡,流行於代眾矣,就中《蘭亭序》《黃庭經》《太師箴》《樂毅論》《大雅吟》《東方先生畫替文》,鹹偶得其十精十妙。

故陶隱居云:「右軍此數帖,皆筆力鮮媚,紙墨十精十新,不可復得。」

右軍亦自訝焉,或佗日更書,無復似者。

乃歎而言曰:「此神助耳,何吾力能致。」

又云:「吾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

及過十江十游諸名山,見李斯、曹喜書;之許,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見蔡邕石經;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

於是遂改本師,新於眾碑焉。」

是知學成非一師之能致,非好奇博藝之士,不能存之。

予頃嘗為一《體書賦》,亦略陳梗概,今復論之,用臻其理。

夫始下筆,須藏鋒轉腕,前緩後急,字體形勢,壯如蟲蛇相鉤連,意莫令斷,乃須簡略為尚,不貴繁冗。

至如稜側起伏,隨勢所立,大抵之意,圓規最妙,其有誤發,不可再摩,恐失其筆勢。

若字有點處,須空中遙擲,下其勢猶高十峰墜石。

又下筆意如放箭,箭不欲遲,遲則中物不入。

然則思於草跡,亦須時時象其篆勢。

八分、章草、古隸等體,要相合雜,發人意思,若直取俗事,則不能先發於箋毫。

張伯英偏工於章草,代莫過之。

每與人書,下筆必為楷,則云:「匆匆不暇草書。」

何者?若不以靜思閑雅發於中慮,則失其妙用也。

以此言之,草法尤難。

仲將每見伯英書,稱為草聖。

衛瓘、索靖俱效於張,亦各得其妙。

議者以為衛得伯英之筋,索得伯英之肉。

漢魏以來,章法彌盛。

晉世右軍,特出不群,穎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創立制度,謂之新草。

今傳《十七帖》是也。

子敬以來,學者雖各擅其美,故亦抑之遠矣。

邇來率府長史張旭,卓然孤立,聲被寰中,意象之奇,不有不全其古制,就王之內,彌更減省。

或有百字、五十字,字所未形,雄逸氣象,是為天縱。

又乘興之後,方肆其筆,或施於壁,或扎於屏,則群像自形,有若飛動。

議者以為張公亦小王之再出也。

旭常云:「或問書之妙,何得齊古人?」

曰: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其次識法須口傳手授,勿使無度,所謂筆法也;其次在佈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變通適懷,縱合規矩;其次紙筆十精十佳。

五者備矣,然後能齊古人。」

僕嘗聞褚河南用筆如印印泥,思所以,久不悟。

後因閱十江十島間,平沙細地,令人欲書,復偶一利鋒,便取書之,嶮勁明麗,天然媚好,方悟前志。

此藎草正用筆,悉欲令筆鋒透過紙背,用筆如畫沙印泥,則成功極致自然,其跡可得齊於古人。

又崔長史云:「其為書也,推意結字,以斷天下之疑;垂明示象,以紀天下之德。

山川草木,反覆於寸紙之間;日月星辰,迴環於尺牘之上。」

漢光武以中興之主,急在安人,乃至去上林池御之官,廢騁望弋獵之事,其以手賜萬國者,皆一扎十行,細書成文也。

靈帝時,中郎伯喈碩學多聞,經籍去聖人久,俗求正宗六經。

靈帝許之,遂令伯喈丹書於碑,使工鐫刻,立於太學門外。

於時晚儒後學,鹹取正焉,觀視摹寫,車乘填溢。

豈惟一台推妙,十部稱賢而已哉!古之君子,夙夜強學,不寶尺璧而重寸十陰十,或緝柳編蒲,或聚螢映雪,寢食十靡十暇,冀其業廣,匪直祿取一朝,故亦譽流千祀,勉旃為之。

〔 見《書苑菁華》十二 按:與《全唐文》三百五所收不同。

◎ 崔仲海

仲海,元宗朝官元氏縣丞。

◇ 元氏令龐履十溫十清德碑十陰十記

〔即:崔仲海立碑記〕

古人有以睹河洛而思夏(缺)義自參毗佐,三考於茲,初□□他邑關官,或承乏外攝。

次年以郡總丁賦,而役在使乎!迨歸府從事,一周星矣。

自公之暇,聽誦輿人聞。

故宰龐公其人亡,其德不朽,有政理碑在龍山觀。

事往歲遷,久之不樹,埋沒空院,人莫能知。

今良宰李公,德厚君子,繼美前政,宣滯德音乎!嘗試論之,不謀同志,乃觀其所制,永嗟遺烈。

屬秋峙霣蘀,雨深莓苔,林石傾欹,文字隱翳。

呵僕者刷清塵黷,命匠人揆度形勢,審龜背以勘碑,喜魚頭之全魯。

上唱下和,封之建之,庶黃繭之詞,昭然可見,墨綬之美,永矢不諼。

時上獲寶符建元之十有四載,冬孟□哉生魄,縣丞博陵崔仲海字長□□□並記。

附:元氏令龐履十溫十清德碑銘〔開元廿四年二月八日〕

佐命仕遂漢光之願,外揆北卷承訓,方樟少海,贊裕於搖山,遊藝鱗翰之初,起家縗襢郕人,頃以十陽十光{車是}亢,寬弛霜鐘。

趙武遺風。

刻石循良。

八□建。

(《常山貞石志》九《八瓊室金石補正》五十五)

◎ 張尹

尹,南十陽十人。

◇ 燈台頌(並序)

夫大覺希夷,以聲色,法門高炬,普燎群生,即無因之因,照有道之道也。

故知不為人我,□宗稱涅槃,佛號燃燈,由來授記。

爰以村坊道俗,同造石台,良工琢磨,超乎法相。

且天開寶塔,有諸異香,地踴蓮花,無□清淨。

種種微妙,莊嚴道場,其猶以燈燃百千炷,契佛明行,故號長明。

乃為頌曰:

忽兮晃兮天中天,佛與法兮世所先。

明一心兮遍沙界,傳一燈兮煥大千。

復說理門無住相,復說董修有福田。

欲解大乘明解縛,去就還須到本原。

十地流通無漥礙,萬法圓融即涅槃。

借問此台能供養,永□終朝常洞然。

大唐天寶十一載七月十五日建。

(《常山貞石志》九、《八瓊室金石補正》五十八)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唐文拾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