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戰爭史》第四節 英國分割西藏陰謀的破產: 英帝國主義為了分割我國的西藏,除派遣軍隊公開入侵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國近代戰爭史》第四節 英國分割西藏陰謀的破產

中國近代戰爭史

第四節 英國分割西藏陰謀的破產

一、英國策劃的「西姆拉會議」

英帝國主義為了分割我國的西藏,除派遣軍隊公開入侵西藏和指使西藏親英分子發動暴亂外,還極力阻撓中國的中央政一府與西藏地方之間發生聯繫。

如1912年10月28日,北京政一府明令恢復了達賴的封號1,並邀達賴赴京會談;1913年4月,北京政一府又任命了新的駐藏辦事長官。

英國不僅阻止西藏地方當局與北京政一府直接談判,還不許駐藏辦事長官假道印度入藏,同時,提出舉行中英藏會議,並以北京政一府如不派代表與會,英國將與西藏當局直接締約相威脅。

袁世凱在西征軍節節勝利的有利形勢下,不顧全國各族人民的反對,竟接受了英國的無理要求,於1913年10月派代表參加了在印度西姆拉召開的會議。

「西姆拉會議」,是英國勾結西藏少數親英分子企圖分割中國西藏的一個大一陰一謀。

會議期間,英國代表麥克馬洪拋出了事先準備好的《西姆拉條約》草案和「西藏地圖」,公然把西藏、西康、青海全部地區和雲南、四川、甘肅的藏族地區,統稱為「西藏」,並將金沙江以西地區稱為「外藏」,以東地區稱為「內藏」;「外藏」完全「獨立」,「內藏」則「中藏共管」。

草案還規定:「西藏中央政一府在『內藏』仍保留其已有之權」;中國不得駐兵藏境;中國政一府與西藏有爭議時,由英印政一府裁決;英人可以在西藏自一由經商,中國不得加以限制;西藏內政暫由英印政一府監督等等。

充分暴露了英國妄想侵吞西藏的狂妄野心。

這個條約草案一出籠,立即遭到中國人民和西藏地方政一府中的一愛一國人士的堅決反對,中國代表拒絕在「條約」上簽字,北京政一府也斷然加以拒絕,立即召回代表。

於是,英帝國主義企圖通過外交手腕分裂西藏的一陰一謀遭到了破產。

會議並未討論中印邊界問題,英國代表背著中國中央政一府與西藏地方代表夏扎·邊覺多吉在會外秘密換文中提到的所謂劃定中印東段邊界的「麥克馬洪線」,把九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歸英屬印度,則是完全非法的,當時以及以後的歷屆中國政一府從未承認過。

夏扎·邊覺多吉回藏後,亦被達賴削職。

二、英國加緊武裝藏軍,再次挑一起

川邊衝突

「西姆拉會議」破裂後,英國遂大力幫助西藏地方政一府擴建新式藏軍,企圖繼續以武力製造西藏「獨立」。

1914年以後,英國協助西藏地方政一府成立藏軍總司令部,以親英分子達桑占東為總司令,台吉車門巴為副司令,計劃將原有三千人的常備軍擴充到萬人以上。

英國還在江孜開辦了一所軍官學校,為藏軍訓練軍事指揮人才;並選派一批西藏貴族子弟去英國、印度學習軍事;又在札什城設立了一所機器廠,由印度技一師幫助製造槍械彈藥。

藏軍經過擴充和訓練,實力有所增強。

於是,英國又唆使西藏親英分子再次驅使藏軍進犯川邊地區。

1914年9月間,西藏地方政一府派噶倫喇嘛為西康總管,會同錯郭娃代本率兵前往江達。

10月,又派穹然木代本帶領藏軍三百人前往三十九族地區,準備再次挑一起戰端。

由於當時的邊軍統領彭日昇擁有裝備比較一精一良的三個營,分別駐防昌都、類烏齊和三十九族地區,因而藏軍未敢貿然進攻。

1917年春,四川爆發了川、滇軍閥之間的戰爭,戰火波及川邊。

7月,邊軍統領彭日昇派兵兩營進攻打箭爐,被滇軍華封歌一團一擊敗。

不久,川邊鎮守使殷承被迫離開打箭爐回滇,由陳遐齡接任。

英國見有機可乘,立即接濟藏軍「五子槍五千支,子彈五百萬(發)」2,唆使藏軍向川邊發動進攻。

邊軍一敗塗地。

1918年1月,類烏齊被藏軍攻陷,邊軍一營營長田文清敗逃昌都。

1月22日,彭日昇令第三營營長張開勝、第十營營長曹樹范分道夾攻駐歐月(昌都南八十里)之藏軍,結果為藏軍擊敗,分別退守昌都、乍丫。

彭日昇急忙向陳遐齡求援。

時陳正參與川省軍閥混戰,且慮彭之勢力擴展對其不利,以致見危不救。

2月下旬,藏軍進攻昌都,首先佔據昌都後山。

3月3日,彭日昇派隊分道進攻後山,又被藏軍擊敗。

4月3日,藏軍攻陷雞心山,15日又陷四川橋。

彭日昇等因昌都已無險可守,遂繳械投降。

藏軍攻佔昌都後,分南北兩路進攻。

邊軍紛紛潰降,以致「德格、鄧柯、石渠、白玉、貢縣、武城、寧靜七縣相繼俱陷」1,整個川邊為之震動。

是時,川邊鎮守使陳遐齡先後派人遞信給達賴,勸其休兵息戰。

由於西藏少數親英分子的阻撓,陳的停戰提議未獲結果。

藏軍在攻佔德格後,又直一逼一甘孜、瞻對。

陳遐齡於7月令一團一長朱憲文率部抵禦。

川軍與藏軍在甘孜西南之絨壩岔激戰二十餘日,始進至雅礱江東岸,阻止了藏軍的進攻。

三、川藏兩軍停戰議和

川藏兩軍在甘孜前線形成對峙局面後,陳遐齡於1918年8月再次派人赴拉薩交涉。

英國鑒於藏軍進攻受阻,加上兵力不足,如川軍增調主力反攻,已佔地區仍有喪失的危險,遂令駐川邊副領事台克滿出面「調解」,由英川藏三方代表談判議和。

談判雖未達成協議,但同意從1918年10月17日至31日,川軍退守甘孜,藏軍退守德格,停戰一年。

隨著我國反帝反封建民一主革命運動的日益高漲,藏族地區的形勢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西藏一愛一國人士增強了反帝信心,紛紛要求西藏地方政一府與中央政一府取得直接聯繫。

1919年10月,北京政一府派出的代表一團一抵達拉薩,受到西藏各階層人民的熱烈歡迎和隆重接待。

達賴亦向代表表示:「親英非出本心」,「余誓傾心內向」1。

班禪九世也派人向中央代表表達了擁護中央的心願。

此後,達賴逐漸擺脫了親英分子的羈絆,不斷加強了與中央的聯繫,使英國妄圖分割西藏的圖謀終於徹底破產。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國近代戰爭史
第一節 鴉片戰爭前的世界與中國第二節 英國以武力推銷鴉片,發動侵華戰爭第三節 英國侵華部署與清政府的海防戰備第四節 英軍首次北犯與清軍定海抗戰第五節 廣東軍民的抗英作戰第六節 英軍再次北犯與清軍浙東反攻第七節 英軍侵入長江下游,沿江軍民英勇抗戰第八節 中國戰敗的原因第一節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的國內形勢第二節 金田起義與太平軍轉戰廣西第三節 北攻湘鄂與東取金陵第四節 定都金陵後的軍政決策第五節 北伐第六節 西征第七節 一破江北江南大營第一節 英法等國企圖擴大在華殖民特權第二節 清廷實行對內鎮壓對外妥協政策第三節 英國製造借口,挑起戰爭第四節 廣東軍民抗擊英法聯軍的進犯第五節 英法聯軍第一次北犯第六節 英法聯軍第二次北犯第七節 英法聯軍第三次北犯第八節 清軍戰敗的原因及其影響第一節 天京內訌後的戰爭形勢第二節 石達開率軍遠征與最後失敗第三節 二破江北大營與三河鎮大捷第四節 二破江南大營與東征蘇常滬第五節 安慶會戰第六節 李秀成部回師江浙與再攻上海第七節 太平天國革命戰爭的最後失敗第八節 太平天國革命戰爭失敗的教訓第一節 捻軍的興起第二節 轉戰皖豫邊,與太平軍南北呼應第三節 接受太平天國領導,與太平軍並肩戰鬥第四節 與太平軍餘部合編,繼續堅持反清戰爭第五節 捻軍起義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上海小刀會起義戰爭第二節 大成國起義戰爭第一節 貴州各族人民起義戰爭第二節 雲南回民起義戰爭第三節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戰爭第四節 陝甘回民起義戰爭第五節 起義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英俄爭奪中亞和武裝入侵新疆第二節 清政府的戰略方針和戰爭準備第三節 北疆的收復第四節 南疆的收復第五節 伊犁的索還第六節 戰爭勝利的原因第一節 戰爭爆發前後的政治軍事形勢第二節 山西、北寧之戰第三節 戰爭的擴大第四節 清廷對法宣戰及雙方戰略方針第五節 東南沿海防禦作戰第六節 北圻陸路反攻作戰第七節 戰爭的結局與經驗教訓第一節 戰前形勢第二節 日本侵華的軍事準備與中國的軍事概況第三節 戰爭的爆發和雙方戰略方針第四節 平壤之戰第五節 黃海海戰第六節 遼東半島之戰第七節 山東半島之戰第八節 遼東清軍的潰敗第九節 東北和山東人民的英勇抗戰第十節 《馬關條約》的簽訂第十一節 台灣軍民的艱苦抗日第十二節 中國戰敗的原因第一節 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第二節 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第三節 八國聯軍的組成與清朝軍事概況第四節 大沽、天津之戰第五節 北京之戰第六節 《辛丑條約》的簽訂第七節 抗擊八國聯軍侵略的重大歷史意義和戰爭失敗的原因第一節 沙俄入侵東北的準備及部署第二節 清朝在東北三省的設防和戰備第三節 戰爭經過第四節 東北人民繼續進行武裝抗俄鬥爭第五節 清軍失敗的原因第一節 英俄兩國對我國西藏的爭奪第二節 英國的戰爭準備與西藏的戰備設防第三節 曲眉仙角、古魯之戰第四節 江孜之戰第五節 拉薩失陷與《拉薩條約》的簽訂第六節 戰爭失敗的原因第一節 辛亥革命前的國內形勢第二節 武昌首義成功,全國掀起革命高一潮第三節 漢口、漢陽保衛戰第四節 蘇浙聯軍攻取南京和成立中央臨時政府第五節 辛亥革命戰爭的經驗與教訓第一節 袁世凱篡權後的倒行逆施第二節 袁世凱鎮壓革命黨的作戰總方針和革命黨人的討袁決策第三節 江西討袁作戰第四節 江蘇討袁作戰第五節 各省討袁相繼失敗第六節 討袁戰爭的教訓第一節 起義武裝的創立和初期活動第二節 襲擊豫鄂兩省敵軍,配合「二次革命」戰爭第三節 轉戰京漢路兩側第四節 西進陝甘,由勝轉敗第五節 回師豫西,最後失敗第六節 白朗起義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袁世凱復辟帝制第二節 護國戰爭的醞釀和雙方作戰準備第三節 四川戰役第四節 湘西之戰第五節 滇桂邊之戰第六節 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與護國戰爭之結局第七節 護國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其在軍事上的得失第一節 護國戰爭後的國內形勢和護法運動的發生第二節 南北政府的戰略方針及兵力部署第三節 北軍第一次攻湘之戰第四節 北軍第二次攻湘之戰第五節 滇黔靖國軍攻川之戰第六節 粵、閩、贛地區的作戰第七節 護法軍政府改組與孫中山離粵第八節 護法戰爭的歷史意義和失敗的主要原因第一節 沙俄策動外蒙「獨立」第二節 沙俄策動呼倫貝爾「獨立」和烏泰叛亂第三節 政府軍抗擊外蒙叛軍向內蒙的進犯第四節 《恰克圖協約》的簽訂和擊退巴布扎布匪軍對內蒙的竄擾第五節 反對沙俄侵蒙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英國唆使西藏親英分子發動叛亂第二節 川滇兩省出兵平亂第三節 川軍攻佔鄉城,穩定川邊局勢第四節 英國分割西藏陰謀的破產第五節 戰爭的經驗教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