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戰爭史》第四節 廣東軍民抗擊英法聯軍的進犯: 為了擴大侵華戰爭,英國巴麥尊內閣於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國近代戰爭史》第四節 廣東軍民抗擊英法聯軍的進犯

中國近代戰爭史

第四節 廣東軍民抗擊英法聯軍的進犯

一、英法聯軍的組成

為了擴大侵華戰爭,英國巴麥尊內閣於1857年3月強行通過了一項增加軍費和增援遠東英軍的提案。

4月20日,巴麥尊任命原駐加拿大總督額爾金及其弟普魯斯為正副全權專使,率特別外交使一團一來華。

同時,從本土和一毛一里求斯、新加坡、印度等地共一抽一兵二千九百餘人,組成遠征軍(以阿希伯納姆為遠征軍海軍司令),開赴中國。

英國還照會法、美、俄等國,約其聯合出兵。

當時,法國正在加緊侵略越南。

法皇拿破侖第三等認為,和英國聯合侵華,既可以換取英國對其侵略越南的贊同,又可以在中國撈到好處,因而欣然接受了英國政一府的邀約。

接著,法國政一府以所謂「馬神甫事件」1為借口,打著「為保衛聖教而戰」的旗號,任命葛羅男爵為特命全權專使,率領一支法國遠征軍開赴中國,並訓令其遠東印度支那艦隊司令裡戈·德熱努依裡海軍少將率艦隊配合葛羅的行動。

美國本想通過侵略戰爭擴大其在華特權,獵取包大的利益,但由於其南部和西南部正在開展廢除奴隸制的鬥爭,國內政局不穩,因此在接到英國的照會後,表示美國的全權代表願意與英法代表一致行動,但不直接出兵。

沙俄趁英國挑一起新的侵華戰爭之機,進一步加緊其侵佔中國北方領土的罪惡活動,同時,派海軍上將普提雅廷出使中國,以幫助清廷鎮壓太平軍為誘餌,要求割讓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和中國西部的大片領土。

交涉失敗後,普提雅廷悻悻而去,逕赴中國南方,與英法代表合謀侵華。

1857年7月初,英國特使額爾金抵達香港。

他的主要使命是:迫使清政一府賠款和「在廣州以及其它口岸完全履行幾個條約的條款」,並同意英國公使駐京及修改各種條約等。

英國外交大臣克拉蘭敦給他的訓令稱:如果清廷拒絕英國的要求,就立即使用武力,採取以下一項或幾項行動,即:封鎖白河;佔領揚子江口大運河的入口處;佔領舟山群島;封鎖芝罘和其它中國口岸;切斷大運河通過黃河的出入口;在廣州上游登陸,佔領城垣上方的高地,並切斷其供一應;在廣州城的上方安置一支部隊。

1額爾金遵照英政一府的訓令,與包令、西馬糜各厘等進行了謀劃。

包令等一致主張首先給廣州以打擊,迫使葉名琛屈服,從而消除同清廷談判的困難。

額爾金接受了包令等人的建議,決計先犯廣州,取得討價還價的條件,再向中國勒索。

但因印度的人民起義(1857—1859年)正在蓬勃一發展,額爾金於7月16日親率其遠征軍一部趕赴印度(9月下旬才返回香港),因此,進犯廣州的計劃未能立即實行。

10月中旬,法國特使葛羅抵達香港。

英法特使及雙方海軍司令等經多次協商,確定英法組成聯軍,採取一致行動,首先攻佔廣州,爾後北上白河。

10月底,美國新任駐華公使列衛廉到達香港,與英法公使會晤。

11月初,沙俄公使普提雅廷也由天津竄到香港,正式加入了以英國為首的侵華集一團一,為英法武裝侵略中國出謀劃策。

12月上旬,英法侵略者拼湊了一支由五千六百餘人組成的侵華聯軍(其中法軍一千人),集結於香港、澳門地區,加緊進行戰爭準備。

二、英法聯軍陷廣州

在清廷「息兵為要」的方針指導下,葉名琛不僅不加強廣州的防務,反而大肆裁撤一團一練兵勇。

廣州人民燒燬十三洋行商館之後,葉名琛竟下令把所有一團一練鄉勇趕出省城,原陸續聚集於廣州周圍的三萬餘兵勇,凡非堅守要隘者,全部被裁;陸路壯勇原約一萬餘人,被裁撤十分之幾,所存者不及二千人。

廣東內河水師戰船大部損失,非但不予添造,反而大加裁撤。

虎門要塞被英軍破壞的幾座炮台,既不修整,也不重調水師駐守。

直至獲悉英國遠征軍開抵香港時,他才倉卒一抽一調部分兵力在珠江水路要隘佈防,並派八旗兵防守廣州城及城北炮台。

1857年12月12日,英、法公使分別向葉名琛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入城、修約和賠款,並限十日內答覆。

對於英法等國相互勾結以及迫在眉睫的戰爭形勢,葉名琛仍然茫無所知。

他認為英國孤立,為法、美所不齒,並輕信謠傳,說什麼英國女王已命令其在華官員力求與中國「好釋嫌疑,以圖永久相安,毋得任仗威力,恃強行一事。

……斷不准妄動干戈」,認定英國不會再行開戰。

1盡避英法公使已發出最後通牒,葉名琛依然不做任何戰守準備。

在英、法公使發出最後通牒的同時,英法聯軍艦隊便從香港出發,進犯虎門。

因未遭廣東水師的任何攔阻,故得以迅速突入珠江內河,兵臨廣州城下。

12月15日,數十艘敵艦集結於珠江主航道上,集中艦炮火力轟擊與廣州城隔江相望的河南地方。

接著,敵海軍陸戰隊登陸,順利地佔領了該地,為攻打廣州城奪得了立足點。

20日,聯軍艦隊進泊廣州五仙門外的珠江水面。

額爾金和葛羅分乘炮艇從香港趕到。

次日,他們與兩國海軍司令在法規上召開作戰會議,決定於24日正午再次照會葉名琛等,限其在四十八小時內交出廣州城,並將軍隊全部撤到城外三十華里的地方,否則武力攻齲

與此同時,英法侵略者完成了攻擊廣州的作戰計劃。

計劃規定:

1.27日至28日夜間,聯軍工兵連和爆破連登陸並佔領二沙尾島靠航道的登陸點。

2.28日拂曉開始,聯軍艦隊的一百二十門大口徑炮同時向城牆開火,在西南角、東南角和正南三處打開缺口,並以持續而緩慢的射擊壓制守城清軍。

3.28日晨,海軍陸戰隊登陸,分三路進攻廣州城。

中路由斯特羅本澤少將指揮英軍和一部分法國水兵,主攻東固炮台,佔領後派出雲梯隊乘夜抵近城牆,架設雲梯;左路由裡戈·德熱努依裡海軍少將指揮法軍,阻擊從東門和郊區增援的清軍;右路由西馬糜各厘海軍上將指揮英國水兵,阻擊從城北各炮台支援的清軍。

4.29日晨,全部大炮集中轟擊城牆,摧毀城上的工事,爾後攻城。

ewc MVIMAGE,MVIMAGE, !50000061_0172_1.bmp}

在英法聯軍兵臨城下的威脅面前,葉名琛對戰守問題仍漠然置之。

26日,其部屬紛紛建議添調兵勇,加強廣州防務,他卻以敵軍不過是恐嚇一逼一和為由,拒不採納。

番禺縣令李星衢、南海縣令華廷傑請求招募兩縣鄉勇數千人,防備突然事變,葉竟說什麼「誰添兵,誰給餉」。

廣州紳民有的自告奮勇,願意自備糧餉軍械,守城殺敵,葉名琛一概不准。

27日晚,聯軍工兵連、爆破連佔領二沙尾,攻城跡像已十分明顯。

就在這時,葉名琛卻要全城文武官員到督署為他祝壽。

他迷信扶乩,宣稱乩語告知,十五日(12月30日)後便可無事。

12月28日晨6時起,三十二艘聯軍艦艇(英二十五艘、法七艘)的一百餘門大口徑火炮同時炮擊廣州城。

葉名琛逃至內城粵華書院。

清軍亂成一一團一。

廣州城內大火熊熊,督署也成為一片廢墟。

炮擊開始後不久,英法聯軍約四千人,分別從二沙尾以及獵德炮台與東固炮台之間登陸。

中路約二千人進攻東固炮台。

駐防廣州東門外的清軍千總鄧安邦率東莞勇一千人奮勇抵禦。

他們士氣高昂,分散隱蔽於竹林和灌木叢中或墳墓後面,以各種火器打擊敵人。

防守東固炮台(有炮三十一門)的約七十名清軍,在東莞勇的配合下,也發炮轟擊登陸的聯軍。

鄧安邦統一指揮東莞勇與炮台守兵,同超過自己一倍的敵軍鏖戰大半日,最後在彈藥耗盡和得不到外援的情況下,才被迫於日暮時放棄東固炮台。

當晚,聯軍以艦炮及東固炮台的大炮繼續轟擊廣州城。

29日晨6時,佔領城東一帶的聯軍在炮火掩護下,向城東北運動。

防守城北五座炮台的總指揮、乍浦副都統來存率旗兵一部,堅守四方炮台。

聯軍「冒死撲台,為長蛇陣直進,將近二千人」。

1守台兵居高臨下,發炮抵禦,斃傷不少敵軍。

聯軍進攻炮台受挫,便轉而攻城。

斯特羅本澤指揮中路英軍第59一團一,成散兵隊形攻擊小北門;西馬縻各厘指揮右路英軍水兵攻擊大北門;裡戈·德熱努依裡指揮左路法軍攻擊東門。

廣州守軍依托城上工事阻擊敵人。

不久,聯軍中路主力攻入小北門。

守城清軍紛紛潰散,致使敵軍迅速佔領了觀音山,控制了城內的制高點。

接著,聯軍右路和左路部隊相繼攻佔了大北門和東門。

城牆上的清軍退入城內,與敵展開巷戰。

下午2時以後,全城戰鬥停息。

30日,廣東巡撫柏貴和廣州將軍穆克德訥在廣州西北城牆上豎白旗投降,在侵略軍的威一逼一下,強令撤出城內兵勇。

1858年1月5日,葉名琛為聯軍所俘,被押往印度加爾各答,次年在囚禁中斃命。

這是他堅決執行清廷「息兵為要」方針的可恥下常聯軍佔領廣州後,組成以巴夏禮為首的「聯軍委員會」,投降賣國的柏貴等在侵略者的監督下繼續「任職」,為敵效勞。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由外國侵略者用大炮製造的第一個地方傀儡政權。

三、廣東軍民繼續打擊敵人

在英法聯軍的蹂一躪下,廣州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侵略軍燒殺擄掠等暴行,激起了廣東軍民的英勇反抗。

具有抵抗外來侵略傳統的三元裡一帶群眾,重建和擴大了原來的社學組織,募勇一團一練,並聯絡南海、番禺兩縣人民,在佛山鎮成立一團一練總局,集義勇數萬,堅壁清野,與侵略軍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

東莞、花縣、順德等縣人民,也紛紛組織一團一練武裝打擊侵略者。

廣州城外軍民實行秘密分散的游擊戰,每於夜間以壯勇數百人,分路潛至城下,鳴鑼吶喊,向城內施放火箭,驚擾和打擊敵人。

城內市民則經常三五成群地埋伏一在侵略者出入之處,出其不意地襲殺敵人。

1858年2月18日,佛山一團一練武裝數萬人,決定反攻廣州,被柏貴破壞。

但一愛一國軍民的反抗怒火是撲不滅的,伏擊和襲擾敵軍的行動接連不斷。

6月3日,侵略軍千餘人分兩路進攻廣州城外的一團一勇:一路進攻駐榕樹頭的東莞勇;一路進攻駐三寶墟的新安勇。

東莞勇在鄧安邦率領下奮力迎戰,斃敵軍官一人,迫使敵軍逃竄。

新安勇與敵軍激戰數小時,斃傷敵軍百餘人。

隨後,東莞軍民向侵略者發出挑戰書:「我東莞勇,現駐榕樹頭,爾外人敢到此與我打仗,定殺爾片甲不回。」

16月6日,巴夏禮親率英軍千餘前往,結果遭到伏擊,死傷甚眾,巴夏禮也幾乎被俘。

侵略軍膽戰心驚,龜縮城內,不敢輕易再出。

佛山一團一練總局還發動香港大罷工,號召在香港、麥高(澳門)等處為外國人教書、辦理文案以及雇工雜役人員,概行辭職回家,使洋人各項經濟活動陷於停頓。

香港同胞還以極其秘密巧妙的方法劫殺英人,使其不得安寧。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國近代戰爭史
第一節 鴉片戰爭前的世界與中國第二節 英國以武力推銷鴉片,發動侵華戰爭第三節 英國侵華部署與清政府的海防戰備第四節 英軍首次北犯與清軍定海抗戰第五節 廣東軍民的抗英作戰第六節 英軍再次北犯與清軍浙東反攻第七節 英軍侵入長江下游,沿江軍民英勇抗戰第八節 中國戰敗的原因第一節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的國內形勢第二節 金田起義與太平軍轉戰廣西第三節 北攻湘鄂與東取金陵第四節 定都金陵後的軍政決策第五節 北伐第六節 西征第七節 一破江北江南大營第一節 英法等國企圖擴大在華殖民特權第二節 清廷實行對內鎮壓對外妥協政策第三節 英國製造借口,挑起戰爭第四節 廣東軍民抗擊英法聯軍的進犯第五節 英法聯軍第一次北犯第六節 英法聯軍第二次北犯第七節 英法聯軍第三次北犯第八節 清軍戰敗的原因及其影響第一節 天京內訌後的戰爭形勢第二節 石達開率軍遠征與最後失敗第三節 二破江北大營與三河鎮大捷第四節 二破江南大營與東征蘇常滬第五節 安慶會戰第六節 李秀成部回師江浙與再攻上海第七節 太平天國革命戰爭的最後失敗第八節 太平天國革命戰爭失敗的教訓第一節 捻軍的興起第二節 轉戰皖豫邊,與太平軍南北呼應第三節 接受太平天國領導,與太平軍並肩戰鬥第四節 與太平軍餘部合編,繼續堅持反清戰爭第五節 捻軍起義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上海小刀會起義戰爭第二節 大成國起義戰爭第一節 貴州各族人民起義戰爭第二節 雲南回民起義戰爭第三節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戰爭第四節 陝甘回民起義戰爭第五節 起義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英俄爭奪中亞和武裝入侵新疆第二節 清政府的戰略方針和戰爭準備第三節 北疆的收復第四節 南疆的收復第五節 伊犁的索還第六節 戰爭勝利的原因第一節 戰爭爆發前後的政治軍事形勢第二節 山西、北寧之戰第三節 戰爭的擴大第四節 清廷對法宣戰及雙方戰略方針第五節 東南沿海防禦作戰第六節 北圻陸路反攻作戰第七節 戰爭的結局與經驗教訓第一節 戰前形勢第二節 日本侵華的軍事準備與中國的軍事概況第三節 戰爭的爆發和雙方戰略方針第四節 平壤之戰第五節 黃海海戰第六節 遼東半島之戰第七節 山東半島之戰第八節 遼東清軍的潰敗第九節 東北和山東人民的英勇抗戰第十節 《馬關條約》的簽訂第十一節 台灣軍民的艱苦抗日第十二節 中國戰敗的原因第一節 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第二節 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第三節 八國聯軍的組成與清朝軍事概況第四節 大沽、天津之戰第五節 北京之戰第六節 《辛丑條約》的簽訂第七節 抗擊八國聯軍侵略的重大歷史意義和戰爭失敗的原因第一節 沙俄入侵東北的準備及部署第二節 清朝在東北三省的設防和戰備第三節 戰爭經過第四節 東北人民繼續進行武裝抗俄鬥爭第五節 清軍失敗的原因第一節 英俄兩國對我國西藏的爭奪第二節 英國的戰爭準備與西藏的戰備設防第三節 曲眉仙角、古魯之戰第四節 江孜之戰第五節 拉薩失陷與《拉薩條約》的簽訂第六節 戰爭失敗的原因第一節 辛亥革命前的國內形勢第二節 武昌首義成功,全國掀起革命高一潮第三節 漢口、漢陽保衛戰第四節 蘇浙聯軍攻取南京和成立中央臨時政府第五節 辛亥革命戰爭的經驗與教訓第一節 袁世凱篡權後的倒行逆施第二節 袁世凱鎮壓革命黨的作戰總方針和革命黨人的討袁決策第三節 江西討袁作戰第四節 江蘇討袁作戰第五節 各省討袁相繼失敗第六節 討袁戰爭的教訓第一節 起義武裝的創立和初期活動第二節 襲擊豫鄂兩省敵軍,配合「二次革命」戰爭第三節 轉戰京漢路兩側第四節 西進陝甘,由勝轉敗第五節 回師豫西,最後失敗第六節 白朗起義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袁世凱復辟帝制第二節 護國戰爭的醞釀和雙方作戰準備第三節 四川戰役第四節 湘西之戰第五節 滇桂邊之戰第六節 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與護國戰爭之結局第七節 護國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其在軍事上的得失第一節 護國戰爭後的國內形勢和護法運動的發生第二節 南北政府的戰略方針及兵力部署第三節 北軍第一次攻湘之戰第四節 北軍第二次攻湘之戰第五節 滇黔靖國軍攻川之戰第六節 粵、閩、贛地區的作戰第七節 護法軍政府改組與孫中山離粵第八節 護法戰爭的歷史意義和失敗的主要原因第一節 沙俄策動外蒙「獨立」第二節 沙俄策動呼倫貝爾「獨立」和烏泰叛亂第三節 政府軍抗擊外蒙叛軍向內蒙的進犯第四節 《恰克圖協約》的簽訂和擊退巴布扎布匪軍對內蒙的竄擾第五節 反對沙俄侵蒙戰爭的經驗教訓第一節 英國唆使西藏親英分子發動叛亂第二節 川滇兩省出兵平亂第三節 川軍攻佔鄉城,穩定川邊局勢第四節 英國分割西藏陰謀的破產第五節 戰爭的經驗教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