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誌異》王蘭:閻王覆勘,乃鬼卒之誤勾也。責送還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聊齋誌異》王蘭

聊齋誌異

王蘭

利津,暴病死。

閻王覆勘,乃鬼卒之誤勾也。

責送還生,則一屍一已敗。

鬼懼罪,謂王曰:「人而鬼也則苦,鬼而仙也則樂。

苟樂矣,何必生?」

王以為然。

鬼曰:「此處一狐,金丹成矣。

竊其丹吞之,則魂不散,可以長存,但憑所之,罔不如意。

子願之否?」

王從之。

鬼導去,入一高第,見樓閣渠然,而悄無一人。

有狐在月下,仰首望空際。

氣一呼,有丸自口中出,直上入於月中;一吸,輒復落,以口承之,則又呼之:如是不已。

鬼潛伺其側,俟其吐,急掇於手,付王吞之。

狐驚,盛氣相尚。

見二人在,恐不敵,憤恨而去。

王與鬼別,至其家,妻子見之,鹹懼卻走。

王告以故,乃漸集。

由此在家寢處如平時。

其友張姓者,聞而省之,相見,話一溫一 涼。

因謂張曰:「我與若家夙貧,今有術,可以致富。

子能從我游乎?」

張唯唯。

曰:「我能不藥而醫,不卜而斷。

我欲現身,恐識我者,相驚以怪。

附子而行,可乎?」

張又唯唯。

於是即日趣裝,至山西界。

富室有女,得暴疾,眩然瞀瞑。

前後藥禳既窮。

張造其廬,以術自炫。

富翁止此女,常珍惜之,能醫者,願以千金為報。

張請視之。

從翁入室,見女瞑臥,啟其衾,撫其體,女昏不覺。

王私告張曰:「此魂亡也,當為覓之。」

張乃告翁:「病雖危,可救。」

問:「需何藥?」

俱言不須,「女公子魂離他所,業遣神覓之矣。」

約一時許,王忽來,具言已得。

張乃請翁再入,又撫之。

少頃女欠伸,目遽張。

翁大喜,撫問。

女言:「向戲園中,見一少年郎,挾彈彈雀;數人牽駿馬,從諸其後。

急欲奔避,橫被阻止。

少年以弓授兒,教兒彈。

方羞訶之,便攜兒馬上,累騎而行。

笑曰:『我樂與子戲,勿羞也。

』數里入山中,我馬上號且罵;少年怒,推墮路旁,欲歸無路。

適有一人至,捉兒臂,疾若馳,瞬息至家,忽若夢醒。」

翁神之,果貽千金。

王宿與張謀,留二百金作路用,余盡攝去,款門而付其子;又命以三百饋張氏,乃復還。

次日與翁別,不見金藏何所,益異之,厚禮而送之。

逾數日,張於郊外遇同鄉人賀才。

才飲博不事生產,奇貧如丐。

聞張得異術,獲金無算,因奔尋之。

王勸薄贈令歸。

才不改故行,旬日蕩盡,將復覓張。

王已知之,曰:「才狂悖,不可與處,只宜賂之使去,縱禍猶淺。」

逾日,才果至,強從與俱。

張曰:「我固知汝復來。

日事酗賭,千金何能滿無底竇?誠改若所為,我百金相贈。」

才諾之。

張瀉囊授之。

才去,以百金在橐,賭益豪;益之狹邪游,揮灑如土。

邑中捕役疑而執之,質於官,拷掠酷慘。

才實告金所自來。

乃遣隸押才捉張。

數日創劇,斃於塗。

魂不忘張,復往依之,因與王會。

一日,聚飲於煙墩,才大醉狂呼,王止之,不聽。

適巡方御史過,聞呼搜之,獲張。

張懼,以實告。

御史怒,笞而牒於神。

夜夢金甲人告曰:「查無辜而死,今為鬼仙。

醫亦仁術,不可律以妖魅。

今奉帝命,授為清道使。

賀才邪蕩,已罰竄鐵圍山。

張某無罪,當宥之。」

御史醒而異之,乃釋張。

張治裝旋里。

囊中存數百金,敬以半送王家。

王氏子孫以此致富焉。

分類:古典神魔志怪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聊齋誌異
考城隍耳中人屍變噴水瞳人語畫壁山魈咬鬼捉狐蕎中怪宅妖王六郎偷桃種梨勞山道士長清僧蛇人斫蟒犬奸雹神狐嫁女嬌娜僧孽妖術野狗三生狐入瓶鬼哭真定女焦螟葉生四十千成仙新郎靈官王蘭鷹虎神王成青鳳畫皮賈兒蛇癖金世成董生齕石廟鬼陸判嬰寧聶小倩義鼠地震海公子丁前溪海大魚張老相公水莽草造畜鳳陽士人耿十八珠兒小官人胡四姐祝翁豬婆龍某公快刀俠女酒友蓮香阿寶九山王遵化署狐張誠汾州狐巧娘吳令口技狐聯灘水狐紅玉林四娘江中魯公女道士胡氏戲術丐僧伏狐蟄龍蘇仙李伯言黃九郎金陵女子湯公閻羅連瑣單道士白於玉夜叉國小髻西僧老饕連城霍生汪士秀商三官於江庚娘宮夢弼鴝鵒劉海石諭鬼泥鬼夢別犬燈番僧狐妾雷曹賭符阿霞李司鑒五羖大夫毛狐翩翩黑獸余德楊千總瓜異青梅羅剎海市田七郎產龍保住公孫九娘促織柳秀才水災諸城某甲庫官酆都御史龍無目狐諧雨錢妾杖擊賊秀才驅怪姊妹易嫁續黃粱龍取水小獵犬棋鬼辛十四娘白蓮教雙燈捉鬼射狐蹇償債頭滾鬼作筵胡四相公念秧蛙曲鼠戲泥書生土地夫人寒月芙蕖酒狂陽武侯趙城虎螳螂捕蛇武技小人秦生鴉頭酒蟲木雕美人封三娘狐夢布客農人章阿端餺飥媼金永年花姑子武孝廉西湖主孝子獅子閻王土偶長治女子義犬鄱陽神伍秋月蓮花公主綠衣女黎氏荷花三娘子罵鴨柳氏子上仙侯靜山錢流郭生金生色彭海秋堪輿竇氏梁彥龍肉潞令馬介甫魁星厙將軍絳妃河間生雲翠仙跳神鐵布衫法大力將軍白蓮教顏氏杜翁小謝縊鬼吳門畫工林氏胡大姑細侯狼三則美人首劉亮采蕙芳山神蕭七亂離二則豢蛇雷公菱角餓鬼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