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全集》卷四(2):照得本院見往福建公幹,所有調來贛州教場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王陽明全集》卷四(2)

王陽明全集

卷四(2)

督責哨官牌

照得本院見往福建公幹,所有調來贛州教場操備寧都等縣兵快,雖分四哨,管領已有定規。

惟恐本院遠出,因而懈怠廢弛,頭目人等,亦或受財放逃,必須委官管領整肅,武藝精通。

中間若有拒頑不聽約束者,輕則量情責治,重則論以軍法斷處。

其各兵快義官百長人等口糧,各照近日減去五分則例。

每月人各二錢,義官百長各三錢五分,總小甲各二錢五分,俱仰前去贛州府支給,亦不許冒名頂替關支,查訪得出,定行追給還官,仍問重罪發落。

承委各官,務稱委託,不得假此生奸擾害未便。

委分巡嶺北道暫管地方事

據副使楊璋呈:「奉兵部札付題稱:「福建軍人作亂事情,請教提督南、贛等處軍務都御史王前去處置。

其南、贛等處地方事情,合行兵備副使楊璋暫且代替管理,一應緊急賊情,悉聽楊璋逕自從宜施行,不許失誤。

候處置福建事寧之日照舊」等因。

題奉欽依,備由札仰欽遵外。

今照本職升任本司按察使,啟行在邇,缺官管理,合就通行呈詳」等因。

看得,本官既已升任,本院不日又往福建公幹,南、贛賊情,及該道印信,必須得人經理。

已經案仰一江一 西按察司速委風力老成堂上官一員,毋分星夜,前赴該道,暫且管理去後。

今照前因,為照本院已奉敕書,的於本月初九日啟行。

但分巡該道官員未至,所有各處遞報一應公文,多系地方事務。

若待議置停當前去,未免顧此失彼,愈加積滯,合行處置。

為此仰仰差人送赴分巡該道議處,逕自施行,仍呈本院知會。

其餘地方盜息民安繳報批申呈詞招由不急之務,就便收候,類繼本院。

仍仰作急備行該道查照施行,俱毋違錯。

行廣西統領軍兵各官剿撫事宜牌

先據領兵、參政等官龍誥等稟稱:湖兵已至,已經行令相機行事去後,近訪得各兵已入深地,利在速戰,若曠日持久,未免師老氣衰,且臨敵易將進退之間呼吸成敗。

是以本院沿途且行且訪,而傳聞不一,未有的報。

為此牌仰統兵各官,公同計議。

若已在進兵之際,則宜遵照舊任提督軍門約束,齊心併力,務在了事,方許旋回軍門參謁。

若猶在遲疑觀望之地,而王受、盧蘇等尚有可生之道,朝廷亦豈以必殺為心,則宜旋軍左次,開其自新之路,聽候本院督臨審處。

俱毋違錯。

仍行提督、總鎮、總兵及巡按等衙門知會,務在進退合宜,不得輕忽誤事。

行南韶二府招集民兵牌

牌仰韶州、南雄府當該官吏,即於該府地方及所屬各縣。

不拘機兵打一手各色人內,訪求武藝驍勇,膽力之士,超群出眾,以一當百者。

每府三名或四名,每縣二名或三名,無者於別縣通融取補。

務要年齒少壯,三十歲以下者。

每月給與工食八錢,就於機快工食內頂貼,仍與辦衣裝器械。

各名備開年貌親族鄰里,限一月之內送赴軍門應用,毋得遲違。

獎留僉事顧溱批呈

看得士大夫志行無慚,不因毀譽而有榮辱。

君子出處有義,豈以人言而為去留?況公論自明,物情已睹。

本官素有學術涵養,正宜動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

豈可托疾辭歸,以求申其憤激?此繳。

批嶺西道議處兵屯事宜呈

據僉事李香呈。

看得,財匱於兵冗,力分干備多,此是近日大弊,相應議處。

所呈打一手,且不必添募。

仰將該道屯哨,分佈打一手,通行查出,大約共有若干。

再加一精一選,去其劣弱,大約共得驍勇若干。

及查某處屯堡可裁,某處關隘可革,大約共用打一手若干。

某哨堪備操演,分聚開闔,若何而力不分,若何而財不費?若何而免於屯兵坐食,若何而可以運謀出奇?該道會同分守道,通融斟酌,務求簡易可久之道,呈來施行。

批廣州衛議處哨守官兵呈

據指揮趙璇呈。

看得,軍門哨守官軍,兩班共該一千餘名。

類皆脆弱,不堪徵調。

兼亦遠離鄉土,往往多稱疾故逃亡,非徒無益於公家之用,而抑未便於軍士之情。

仰蒼梧守巡道,公同會議,酌量利害之多寡,審察人情之順逆,務求公私兩便,經久可行之策,呈來定奪施行。

批都指揮李翱操演哨守官兵呈

看得都指揮李翱所呈,足見留心職任,不肯偷一情 苟安,有足嘉尚。

仰分巡蒼梧道,公同坐營官張輗,將見在哨守軍兵打一手人等,分立班次,發與李翱,在於教場輪班操演。

使兵識將意,將識土情,庶職任不虛,緩急可用,仰行各官查照施行。

行兩廣都布按三司選用武職官員

准兵部咨云云。

為照兩廣地方廣闊,武職官員數多,當爵鎮臨之初,賢否一時未能備知,擬合通行詢訪。

為此仰抄案回司,備雲該部題奉欽依內事理,合行掌印、守巡等官欽遵,嚴加詢訪。

不拘已用未用,曾否減革武職官員,但有謀勇素著,雄才大略,堪任將領者,從公舉保,以憑具奏推用。

不許徇情濫舉,贓犯人員,自貽玷累,毋得違錯。

都司仍轉行總兵等官,一體欽遵,查照施行。

行兩廣按察司稽查冒濫關文

准兵部咨云云,擬合通行。

為此仰抄捧回司,照依案驗備奉欽依內事理,即行都布二司一體欽遵。

仍轉行鎮守、主副參將等官,今後除地方機密重情,應該會奏者,各具本共差一人,於批文列會奏職銜。

其餘常行事務,各自行奏報者,必須積至二三起以上,方許差人,亦於批文開坐朱語,以便稽考,毋得泛填公務字樣。

若是專為己私,假借公幹,擅便分給符驗關文掛號,並承委人等,越例索要應付,定行從公參究治罪,俱毋違錯。

給思明州官孫黃永寧冠帶札付牌

據左一江一 兵備僉事吳天挺呈:「據思明府族目王瑙等狀告:「先蒙軍門行取思明州官孫黃永寧領兵聽調,乞給冠帶,管轄夷民」等情。

勘得官孫黃永寧被佔年久,今奉斷明,若非一寵一 異,無以示信。

合請照依黃澤冠帶事理,使地方知為定主,實心歸向。」

呈詳到院,相應給與。

為此牌仰官孫黃永寧遵照本院欽奉敕諭內便宜事理,就彼暫行冠帶,望闕謝恩。

該襲之時,具告撫按衙門,另行具奏施行。

本官孫黃務要持身律下,謙以睦鄰,修復州治,保安境土。

凡遇徵調,竭忠效命,以報國恩。

毋得因此輒興越分之思,自取侵凌之禍。

苟違法制,罰罪難逃。

戒之敬之。

省發土官羅廷鳳等牌

看得那地等州土官羅廷鳳,泗城州土捨岑施東,蘭州知州韋虎林,南丹州土捨莫振亨等,帶領兵夫,屯守日久,勞苦良多。

即今歲暮天寒,豈無室家之念。

牌至,仰本官逕自前來軍門,面聽發放。

給遷隆寨巡檢黃添貴冠帶牌

據廣西左一江一 道僉事吳天挺呈稱:「查得方輿勝境內開,思明路下有遷隆州,緣無志書案卷可考沿革。

但查遞年黃冊,及審各目老,皆稱遷隆洞黃添貴果系官戶宗枝。

凡有徵調,黃添貴亦果領兵立功。

其地界廣有百里,雖止徵糧四十石,而煙爨多逾二千;雖額屬思明,而徵兵則各自行管束。

委因失其衙門印信,以致地方懷疑生奸。

合無准行暫立為思明府遷隆寨巡檢司,就授黃添貴職事,聽其以後立功積效,漸次升改。

庶人心知勸,地方可定」等因。

到院,查得先該前巡撫都御史張,累經案仰廣西都布按三司,及該道兵備、守巡等官,查勘相同,設立巡司,似亦相應。

除另行具題外。

緣黃添貴正在統兵行事,合無遵照欽奉敕諭便宜事理,先與冠帶,以便行事。

為此牌仰黃添貴就彼冠帶,望闕謝恩,暫署土巡檢司事,候命下之日,方許實授。

本官務要奉法,嚴束下人,輯和鄰境,保守疆土。

每遇調遣,即便出兵報效,立有功勞,賞升不吝。

如或貪殘恣肆,國典具存,罪亦難逃。

批左州分俸養親申

據左州申:「知州周墨分俸回太倉州養親。」

看得本官發身科甲,久困下僚,雖艱苦備嘗,而貧淡如故。

雖折挫屢及,而儒樸猶存。

凡所施為,多不合於時尚。

而原其處心,終不失為善人。

即其分俸一事,亦豈今之仕宦於外者所汲汲,而本官申乞不已。

雖屢遭厭抑之言,而愈申懇切之請,固流俗共指以為迂,而君子反有取焉者也。

案照先任軍門,蓋已屢經批一發,而公文至今未到,想亦道途修阻,不易通達之故。

本官近該給由,道經原籍,合就批仰親自繼遞。

仰蘇州府太倉州當該官吏,查照軍門先今批行事理,即將本官分回俸給,照數查考,以慰其一念孝親之誠。

具由繳報。

仍行太平府及該州知會。

批繳。

批右一江一 道斷復向武州地土呈

據參議鄒輗、僉事張邦信呈:「勘處都康、向武二州爭占安寶峒地土,合斷還向武州管業緣由。」

看據所呈,官男馮一執稱:「安寶峒地方深入都康界內,遠隔向武六十餘里。

以近就近,應該都康管業。」

其言於人情似亦為便。

王仲金又執稱:「國初設立郡州,原要犬牙相制。

今安寶地方深入都康,正是祖宗法制。」

其言於國典又為有據。

況博訪民間物論,亦多是向武而疑都康。

今該道又審得王仲金舊藏吏部勘合,奉有聖旨,安寶峒村莊,還著向武州管是實。

先年都康州又曾有印信吐退文書。

今以此地斷還向武,其於天理人心,公論國法,悉已允當。

事在不疑,不必再行後湖查冊,往復勞擾。

該道又審得王仲金先年混將都康州村峒人畜殺虜,要依土俗,責令賠償,亦於事理相應。

悉照所議,取具王仲金、馮一情願賠償吐退歸一親筆供詞,備寫札付用印鈐連送赴軍門,重加批判,給付各州永為執照,以杜後爭。

此繳。

批左一江一 道推立土官呈

據參議汪必東呈稱:「武靖州缺官管事,乞推相應上官子孫一員,仍授該州職事,理辦兵糧。」

仰布政林富會同各守巡、兵備、副參等官,再行從公酌量計議。

采諸物論,度諸人情。

務要推選素有為該州人民信服愛戴者,坐名呈來,以憑上請。

不得苟避一時之嫌疑,不顧百年之禍患,輕忽妄舉,異時事有乖繆,追咎始謀,責亦難辭。

此繳。

批遣還夷人歸國申

據兵備副使范嵩呈稱:「番人柰邦等不系番賊,又無別項為非重情。

合行瓊州府查支官銀,買辦船隻,量給米飯,送回該國。

若有便船搭附隨宜。

其原搜獲葫蘆五個,給還收領。

槍鏢等物入官,以防在海劫奪之患。」

看得,各夷既審進貢是實,又無別項詐偽。

相應聽其回還本國,卻淹留日久,致令死亡數多。

而郡縣徒增供饋之擾,處置失宜,貽累不少。

仰該道即如所議,行令瓊州府查支官銀,買辦船隻,及措與糧米等項,趁此北風未盡,上緊送發回國。

若再會議往復,則愈加遲誤,備行合干衙門知會施行。

此繳。

批蒼梧道修理梧州府城呈

據僉事李傑呈:「梧州府城垣修復串樓等項,合用木石磚瓦,於府庫抽收竹木銀兩動支。」

看得,城上串樓雖有風雨崩塌之備,亦有兵火焚燬之防。

得失相半,誠有如該道所慮者。

今議修復,雖亦舊貫之仍,若損多益少,則亦終為浪費。

該道再行計處,或將見在串樓間節拆卸,每隔二三十丈則存留三四間,或四五間,以居防守之兵夫,而拓其空地,以絕延燒之患。

一以便人馬往來之奔突,旗鼓刀槍之運用。

以其拆卸之材料,修補焚燒之空缺,當亦綽然有餘,而更樓火鋪之類,亦可藉此以修理矣。

但地利土宜,隨處各異,未可以本院一時之見懸斷遙度。

仰該道廣詢博訪,如果有益無損,即查本院所議斟酌施行。

若是得失相半,准如該道所呈,一面動支銀兩修理,一面會同各官再加量度計議,具由呈報。

繳。

批永安州知州乞休呈

據僉事申惠呈:「永安州知州陳克恩,立心持已,舉無可議。

委因感嵐瘴,心氣不時舉發。

仍稱母老在家,久缺奉侍,情甚懇切。」

看得,知州陳克恩雖患前病是實,然其年力尚強,才器可用,非可准令休致之時。

但以母老多病,固求歸養,情詞懇迫,志已難奪。

其恬退之節,孝母一之 心,誠有可尚。

合照所議,准令致仕還鄉。

仰該道仍備行本官原籍官司,務要以禮相待,以崇獎恬退孝行之風。

行參將沈希儀守八寨牌

為照八寨巢穴,及斷籐峽等賊,素與柳、慶所割地方瑤、僮村寨連絡一交一 通,誠恐乘機奔突,亦合督兵防捕。

為此牌仰參將沈希儀照牌事理,即便督率官兵人等,於賊衝要路,嚴加把截,如遇奔突,相機擒捕,毋容逃遁。

仍要嚴禁下人,惟在殄除真正賊徒,不得妄殺無辜,及侵擾良善一草一木。

敢有違犯者,即照軍法斬首示眾。

所獲功次,解送該道分巡官紀驗,聽候記功,御史覆驗造報。

軍中事宜,牌內該載不盡者,亦聽本官逕自酌量而行。

一面稟報,俱毋違錯。

行左一江一 道剿撫仙台白竹諸瑤牌

照得白竹、古陶、羅鳳、仙台、花相、石馬等巢諸賊,皆稔惡多年,在所必誅,已經牌仰各官督兵進剿。

近據參將張經續稟:「仙台、花相、石馬等瑤,一月之前,皆各出投撫,願給告示,從此不敢為惡。」

看得,各瑤投撫,誠偽雖未可料,但既許其改惡,若復進兵襲剿,未免虧失信義,無以心服蠻夷。

亦合暫且寬宥,容其捨舊圖新。

其白竹、古陶、羅鳳等賊,負險桀驁,略無忌憚,若不加剿,何以分別善惡,明示勸懲!為此牌仰左一江一 道守巡守備等官,參議汪必東,僉事吳天挺,參將張經,會同湖廣督兵僉事汪溱,都指揮謝珮,督同各宣慰等官,俟牛腸等處事完之日,即便移兵進剿白竹、古陶、羅鳳諸賊。

其領哨官員,及引路嚮導人等,俱聽參將張經督同指揮周胤宗等,分俵停當,照例逐一講明,然後分投速進。

縱使諸賊先已聞風逃避,亦要嚴兵深入,搗其巢穴,以宣明本院聲罪致討之義。

一剿不獲,至於再;再剿不獲,至於三;至四,至五,至絕終禍根。

不得以今次斬獲之少,或遂濫及已招賊巢,虧失信義,所損反多。

經過良善村分,尤要嚴禁官土軍兵,不得侵犯一草一木,有犯令者,即以軍法斬首示眾。

委土目蔡德政統率各土目牌

為照前項城頭兵糧等項,雖經行令各目暫行管理,但在流官知府處,必須通曉事體土目一人,專一在府聽候傳佈政令,通達土情,不然,未免上下之情,亦有捍格。

查得土目蔡德政,平日頗能通曉事情,相應選委。

為此牌仰本目統率各土目供一應人役,專一在府聽候答應,凡遇差遣及催督公事等項,就便遵照傳佈督催各管城頭土目人等。

或有未便情由,亦與申達本府,務通上下之情,以成一府之治。

就將七處一城頭撥與本目,永遠食用,流傳子孫。

本目務要奉公守法,盡心答應。

其或違犯節制,輕則該府官量行究治,重則具由三府軍門治以軍法。

批左一江一 道查給狼田呈

據僉事吳天挺呈稱:「遵奉軍門方略,剿平牛腸、六寺、磨刀等賊,所有賊田,合行清查,免致紛爭。

宜選委府衛賢能官親查,酌量應給還狼民者,明立界至;給還原主耕種系賊開懇者,丈量頃畝,均給各裡十名,招狼佃種,俱候成業一年,方行起科納糧免差。」

本院之意,正欲如此區處。

據呈,足見該道各官用心之勤,悉准照依所議。

就仰行委該府衛賢能官各一員,親臨踏勘,清查明白,酌量給派招佃,具由呈報。

行潯州府撫恤新民牌

照得潯州等處稔惡瑤賊,既已明正討伐,其奔竄殘一黨一 ,亦合撫處。

但其驚懼之餘,未能邃信,必須先將附近良善厚加撫恤,使為善者益知勸勉,然後各賊漸知歸向,方可以漸招撫。

除行守巡該道施行外,牌仰知府程雲鵬等,即行會同指揮等官周胤宗等,及各縣知縣等官,分投親至良善各寨,照依案驗內開諭事情,諄復曉諭。

就將發去告示,魚鹽量行分給,務使向善之心愈加堅定,毋為殘賊所扇誘。

則良民日多,而惡一黨一 日消,又因而使之勸諭各賊,令各改過自新,果有誠心來投者,即與招撫。

就便清查侵佔田土,以絕後爭。

推選眾所信服之人,立為頭目,使各統領,毋令散亂,以漸化導。

務使日益親附,庶幾地方可安,而後患可息。

各官務要誠愛惻怛,視下民如己子,處民事如家事,使德澤垂於一方,名實施於四遠,身榮功顯,何所不可。

如其苟且目前,虛文抵塞,欺上罔下,假公營私,非但明有人非,幽有鬼責,抑且物議不容。

批興安縣請發糧餉申

據興安縣中稱,本縣庫內,並無軍餉銀兩,亦無堪以動支官錢,誠恐湖兵猝至,不無誤事。

合無請給發軍餉銀兩下縣。

先顧船馬,參看湖兵歸途,合用廩給口糧下程犒勞等項,已經各有成議,自南寧府至梧州止,又自梧州至桂林府止,又自桂林至全州止,各經過幾縣幾驛,每縣驛扣算該銀若干,各於該府軍餉銀內照數一併支給,各州縣止是應付人夫數十名,再不許別項科派勞擾,已行該道守巡等官,通行各該府縣查照施行。

去後,今已兩月有餘,而各州縣尚罔聞知,不知該道各官所理何事,似此緊急軍務,尚爾遲慢,其餘抑又可知。

姑記未究外。

仰按察司將該吏先行提問,仍備行各道守巡官,今後該行職務,各要自任其責,可行即行,可止即止,悉心計處,事體重大,自難裁決者,即為定議呈稟,必使政無多門之弊,人有畫一之守,毋得虛文委下,推避傍觀。

州縣小官,無所遵承,紛然申擾,奔走道路,延誤日月,曠職廢事,積弊滋奸,推厥所由,罪歸該道,各具不違,依準回報查考。

繳。

行廉州府清查十家牌法

案照本院先行十家牌諭,專為息盜安民。

訪得各該官員,因循怠惰,不行經心干理,雖有委官遍歷城市鄉村查編,亦止取具地方開報,代為造繳,其實未曾編行。

且承委人員,反有假此科取紙張供給,或乘機清查流民,分外一騷一擾,是本院之意務要安民,而各官反以擾民也。

本欲拿究,緣出傳聞,姑候另行,所有前項牌諭,必須專委賢能官員督查清理。

為此牌仰廉州府推官一胡一 松,先將該府及所屬州縣原編牌諭,不論軍民,在城在鄉,逐一挨查,務著實舉行,仍須責令勤加操演。

若各官仍前虛文搪塞者,指實參究。

果有科罰一騷一擾等項,仰即拿問究治。

仍行各官,務將牌諭講究明白,必使胸中洞徹,沛然若出己意,然後施行,庶幾事有條理,而功可責成。

各府、州、縣以次清理,非獨因事以別勤惰,且將施罰以示勸懲,各具講究過依準繳報查考。

又訪得各處軍民雜居之地,多有桀驁軍職,及頑梗軍旗,不服有司清查約束,妨礙行事者,仰行重加懲治。

應參職官,指名申來,以憑拿究,斷不輕恕。

行右一江一 道招回新民牌

仰右一江一 道副使翁素,即便選委的當官員,帶同上林縣知因曉事之人,將一十八村搬移上山者,通行招回復業,給與良民旗榜,使各安村寨。

仍諭以其間有與賊一交一 通結親往來者,但能搜捕賊徒、立功自贖,即不追論既往,一體給賞。

仍要催督分差各官,上緊搜捕,毋令各賊奔逃漸遠。

曉諭各該地方良善,向化村寨,務將逃躲各賊,盡數擒斬,以洩軍民之憤,獲功解報,一體給賞。

若是與賊通謀,容留隱蔽,訪究得出,國憲難逃。

如是各賊果有誠心悔罪,願來投撫立功報效者,亦准免其一死,帶來軍門,撫諭安插。

各官務要盡心竭力,上報國恩,下除民患,副軍門之委託,立自己之功名。

仍督平日與賊一交一 通之人,令其嚮導追捕,痛加懲改,及此機會,立功自贖,果能奮不顧身,多獲真正惡賊,非但免其既往之罪,抑且同受維新之賞。

若猶疑貳觀望,意圖苟免,定行斬首示眾,斷不虛言。

各官捨目兵人等,若有解到功次,即與紀驗明白,以憑照例給賞,事完之日,通送紀功御史衙門覆驗奏報。

一應機宜,牌諭所不能盡者,就與副總兵張祜計議施行,一面呈報。

本院不久亦且親臨各該地方,躬行賞罰,仰各上緊立功,毋自貽悔。

委官贊畫牌

今差知州林寬繼文前往賓州、思恩等處公幹,就仰本官在右一江一 道守巡官處,隨軍贊畫,一應機宜,不時差人前赴軍門稟報,其領兵頭目盧蘇等,亦要遣人催促上緊剿捕,立功報效,毋得怠惰放縱,玩廢日月,徒勞無功。

本官務要盡心竭慮,以副委託。

行參將沈希儀計剿八寨牌

近因八寨瑤賊稔惡,已經調發思、田目兵攻破賊巢,方在分投搜捕。

訪得八寨後路,潛通柳州,又有一路與韋召假賊巢相通,皆未委虛的,合行密切查處。

為此牌仰參將沈希僅即行密訪,若果有潛通賊路,就仰本官從宜相機行事。

或從彼地掩襲韋召假賊巢,就從彼巢徑趨八寨後路。

或以迎候本院為名,逕來賓州督調別項軍兵,就從八寨取道。

然須將勇兵一精一,又得知因嚮導,可以必勝。

本院亦無意必之心,俱聽本官相機行事,量力可行即行,可止即止。

牌至,務在慎密,毋令一人輕洩。

調發土官岑瓛牌

牌仰歸順州官男岑瓛,挑選部下驍勇慣戰一精一兵二千名,各備鋒利器械,親自統領,前赴軍門,面授約束,有事差委。

所帶兵夫,但在一精一勇,不許徒多。

軍門不差旗牌官員,正恐張揚事勢,一騷一擾地方,故今止差參隨百戶扈濂前去,密切督調。

前月官男赴軍門參見,已曾當面分付。

牌至,限三日內即便起程,星夜前來,毋得循常遲慢。

違誤刻期,定行究治,決無虛言。

分調土官韋虎林進剿事宜牌

除行守備參將沈希儀相機行事,及差南寧鎮撫朱鈺繼捧令旗令牌前去督調外。

牌仰東蘭州知州韋虎林,挑選驍勇慣戰一精一兵三四千名,親自統領,就於該州附近三旺、德合等處,取道密切進兵,撲剿下笆中寨,尋令東鄉、馬攔、南嶺、新村、莫村、落村等寨,賊首韋召蠻、召曠、召假、召僚、召號、召旺、天臘公、線仲、言轉周、韋馬、覃廣、覃文祥等,務要盡數擒斬,以靖地方。

所獲功次,通行解赴軍門,以憑紀驗給賞。

如遇參將沈希儀已到地方,仍聽節制行事。

若是尚未來到,仰即火速進剿,不必等候,以致張揚洩漏,失誤事機,罪有所歸。

行通判陳志敬查禁田州府私征商稅牌

據委官通判陳志敬呈稱:「查得田州府舊例,鹽每百斤稅銀一分,本府河埠稅銀四分半,經紀稅銀三分,檳榔每百斤稅銀一錢,本府稅課並經紀各稅銀二錢,其雜貨亦各稅不一,除買辦應用,年終俱歸本府,此岑猛之餘烈也,今尚因之而未除。

要行照依南寧府事例,止容一稅」等因。

到院,參看得思、田二府,近該本院會議,設立流官知府,控制土官,各以土俗自治。

其官吏合用柴薪馬匹,及春秋祭祀等項,仍許商課設於河下,薄取其稅,以資給用。

而本院明文尚未有行,乃敢輒先私立抽分,巧取民利,甚屬違法,合當拿問,緣無指實,合行查究。

為此牌仰本官,即查前項抽分,奉何衙門明文,惟復積年奸猾,私立巧取,侵騙稅銀肥己,務要從實查明,具由星馳呈報。

一面密切差人訪拿,解赴軍門究治,以軍法論,毋得容情回護,自取罪戾。

批南寧衛給發土官銀兩申

據南寧衛申:「原收王仲金賠償都康州銀二百兩,令官男馮一差頭目黃淰等四人來領。」

看得王仲金賠償銀兩,既該馮一差有的當頭目黃淰,繼有該州印信領狀前來關領,仰衛審驗是實,即將銀兩照數給與黃淰等帶領回州,付與馮一收受,取收過日期回報。

仍行該道守巡官備行馮一、王仲金,務要洗滌舊嫌,講信修睦,各保土地人民,安分守已,同為奉法循禮之官,共享太平無事之樂。

如其不能自為主張,聽信小民扇惑,規圖近利,懷挾前仇,徒使利分下人,惡歸一己,貫滿罪極,滅身亡家,前車可鑒,後悔何及,各遵照奉行。

此繳。

批左一江一 道紀驗首級呈

據僉事吳天挺呈:「獲過牛腸、六寺、古陶、羅鳳等處山巢賊級,中間無小功者,應否紀驗?」

看得各處用兵,多因貪獲首級,不肯奮勇破敵,往往多致失事。

是以前月發兵之日,本院分付督兵各官,務以破巢誅惡為事,不以多獲首級為功。

今若以無小功之故,不與紀驗,即與前日號令自相矛盾矣。

其湖兵破巢首級,雖無小功,仰該道仍與紀驗。

至於官軍人等剿捕所獲,仍照常規施行。

繳。

行左一江一 道犒賞湖兵牌

照得湖廣永、保二州官捨頭目土兵,先該本院撤放回還,道經潯州等處,已經行仰該道守巡等官,督押前進,乘便剿除稔惡瑤賊,隨已破蕩巢穴,擒斬數多,回報前來,就經牌仰各官,仍押各兵,直抵桂林地方一交一 替。

及行參議汪必東,就於梧州府庫,量支軍餉銀一二千兩,帶去省城,聽候本院親行犒賞。

今照本院因地方有事,兼患腫毒,未能親往,行委該道僉事吳天挺前去省城,代行賞勞。

為此牌仰本官,即查前項銀兩,若未動支,就於該府軍餉銀內照數動支二千兩,委官管領,隨帶廣西省城,聽候支給犒賞湖兵等項應用,完日,開數查考。

獎勞督兵官牌

照得先因廣西思、田等處土酋倡亂,徵調湖廣永、保二司宣慰捨目人等,坐委僉事汪溱,都指揮謝珮,統領前來,聽調剿殺。

後因各酋自縛投順,班師回還,又該軍門行委各官統領,乘便征剿潯州、牛腸、六寺、及平南、仙台、花相等山積年稔惡賊寇,遂能攻破堅巢,多有斬獲。

雖各宣慰素抱報國之心,捨目人等,並心協力,奮勇效命,亦由監督各官,設策運謀,用能致有成功。

今師旋有日,所據宴勞之禮,相應舉行。

但本院見征八寨瑤賊,未能親至省城,大享軍士,合就先行獎勞。

為此仰本官即便親詣省城,公同布按二司、掌印等官,將軍門發去彩段銀花等物,照數備用鼓樂導送僉事汪溱等收領,用見本院嘉獎宴勞之意。

仍行鎮巡衙門知會。

計開:

僉事汪溱:

盤盞一副十兩。

段二疋十兩。

銀花二枝二兩。

席面一桌銀十兩。

都指揮謝珮:

盤盞一副十兩。

段二疋十兩。

銀花二枝二兩。

席面一桌銀十兩。

部押指揮二員:

每員銀牌五兩。

銀花一枝五錢。

席面銀二兩。

分押千戶八員:

每員銀牌三兩。

銀花一枝五錢。

席面銀一兩。

土捨彭藎臣軍前冠帶札付

據湖廣上湖南僉事汪溱呈:「據辰州衛部押指揮張恩呈「據捨目彭九皋等告稱:嘉靖五年,奉調征剿田州,有蔭襲官男彭虎臣同弟彭良臣,自備衣糧報效,蒙授彭虎臣冠帶殺賊。

後因陣亡,蒙軍門奏奉欽依勘合內開,彭虎臣歿於王事,情可矜憐,贈指揮僉事,移恩弟彭良臣,就彼冠帶,襲替宣慰使職事,免其赴京。

伊父彭九霄仍升湖廣佈政司右參政,准令致仕。

除遵依外,近奉軍門復調征剿,行令致仕宣慰彭九霄親統啟行。

不意宣慰使彭良臣在任病故,有彭藎臣系宣慰的親次男,見年一十四歲,與故兄彭良臣同母冉氏所生,應該承襲,別無違礙。

乞比照永順土捨彭宗舜事例,賜給冠帶,撫管地方」等情。

為照土官襲替,必經原籍該管衙門委官重複查勘。

今彭藎臣不在隨征之列,未經結勘,但伊父彭九霄見在統兵,本捨又稱選帶家丁三千名前往報效,似應俯從。」

呈詳到院,為照彭藎臣本以章一,早著英風,自選家丁,隨父報效,即其一念報國之誠,已有可嘉;況有查系應襲次男,近日報效家丁於潯州、平南諸處,又能奮勇破賊,斬獲數多,則藎臣身雖不出戶庭,而功已著於異省。

除別行具題外,合就遵照欽奉敕諭內便宜事理,給與冠帶。

為此札仰官捨彭藎臣先行冠帶,就彼望闕謝恩。

撫管地方,仍須立志持身,正己律物;顧章服之在躬,思成一人 之有道;念傳世之既遠,期紹述於無窮;益竭忠貞,以圖報稱。

先具冠帶日期,依準繳報。

仍徑行本省鎮巡衙門知會,毋得違錯。

獎勞永保二司官捨土目牌

照得先因思、田等處土酋倡亂,復調永、保二司宣慰彭明輔、彭九霄各統領捨目,聽調剿賊。

後因各酋自縛投順,班師回還。

又該軍門行委各官統領,乘便征剿潯州、牛腸、六寺,及平南、仙台、花相等山稔惡賊寇,遂能攻破堅巢,多有斬獲。

是皆各宣慰及伊官男平日素抱忠誠報國之心,故能身督各捨目人等,並心協力,奮勇效命,致有成功。

今師旋有日,所據宴勞之禮,相應舉行。

但本院見征八寨瑤賊,未能親至省城,大享軍士,合就先行獎勞。

為此牌仰本官,即便親詣省城,公同布按二司、掌印等官,將軍門發去禮物,照依後開數目,各用鼓樂送發宣慰彭明輔、彭九霄等收領,用見本院嘉獎宴勞之意。

各宣慰官捨目兵人等,查照單開等項,逐一支出賞犒,就彼督發各兵回還休息。

支過數目,開單查考,俱仍行鎮巡衙門知會。

計開:

保靖宣慰司:

宣慰彭九霄:

盤盞一副十兩。

段二疋。

一兩重金花一枝。

一兩重銀花一枝。

席面銀五十兩。

官男彭藎臣:

銀花二枝各一兩。

段二疋。

席面銀二十兩。

永順宣慰司:

宣慰彭明輔:

盤盞一副十兩。

段二疋。

一兩重金花一枝。

一兩重銀花一枝。

席面銀五十兩。

官男彭宗舜:

銀花二枝各一兩。

段二疋。

席面銀二十兩。

冠帶把總頭目每名三兩重銀牌一面。

領征管隊冠帶頭目每名二兩重銀牌一面。

旗甲小頭目洞老每名一兩重銀牌一面。

隨征土兵每名銀二錢。

家丁銀一錢。

病故頭目每名銀四兩。

病故土兵每名銀二兩。

首級每顆銀一兩。

賊首銀三兩。

生擒每名銀二兩。

調發武緣鄉兵搜剿八寨殘賊牌

先該本院進剿八寨,賊巢已破,但余一黨一 逃遁,尚須追捕。

訪得各處鄉民,素被前賊劫害,多有自願出力殺賊報仇。

及訪得武緣縣地方,嬰墟等處鄉兵,素稱驍勇慣戰,皆肯為民除害。

已經牌差經歷羅珍等前去起調,誠恐各官因循,姑未究治。

看得通判陳志敬蒞官日久,前項嬰墟等處鄉兵,曾經訓緝,頗得其心,合委催督。

為此牌仰本官速往嬰墟等處,即將前項鄉兵,量行選調,多或一千五百名,少或八九百名,各備鋒利器械,仍督經歷羅珍等分統前赴賓州,照名關支行糧等項,就彼相機搜剿前賊,仍聽參將沈希儀調度節制,獲有功次,一體重加旌賞。

仍諭以當此農忙暑月,本院亦不忍動宜仰體此情,務要盡心效力,以報爾仇。

是亦一勞永逸之事,先將調過名數並起程日期,隨牌回報查考。

行右一江一 道犒賞盧蘇王受牌

看得思、田頭目盧蘇、王受等,率領部下兵夫,征剿八寨,搜屯日久,勞苦實多,合行量加犒勞。

為此牌仰右一江一 道分巡官,即行賓州,起撥伕役人等,將見貯軍餉糧米,照依後開數目,運赴三里地方,各目紮營去處,分給各兵,以見本院犒賞之意。

開數繳報查考。

計開:

盧蘇二百石。

王受一百五十石。

給土目行糧牌

照得本院見在進兵征剿八寨瑤賊,而鎮安頭目岑瑜等,率領目兵四百五十名前赴軍門,自願隨軍殺賊報效,意有可嘉。

除量行犒賞外,仰分巡右一江一 道官,將各目兵即行照名給與行糧一月,就發都指揮高崧哨內,聽憑督調殺賊。

獲有功次,一體解驗,以憑給賞施行。

批右一江一 道移置鳳化縣南丹衛事宜呈

據副使翁素呈:「議得南丹衛城垣,並鳳化縣城垣合用銀兩。」

看得,該道議於八相應,人心樂從。

其築立城垣,起造公廨等項,料價工食,一應合用銀兩,既經該道守巡官公同計議停當。

南丹衛該銀三千六百四十五兩,鳳化縣該銀三千一百七十六兩,其食米南丹衛一萬石,鳳化縣八千石,每石價銀三錢,共該銀五千四百兩。

見今各處倉廒,貯有糧米,尚夠支給。

候缺米之日,照數給價;先各量支一半,收貯聽用,南丹衛一千五百兩,鳳化縣一千二百兩,准議於南寧府庫貯軍餉銀內支給。

該道各官,仍要推選力量廉能官各一員,委同該衛指揮孫綱及該縣掌印哨守官,親至南寧府照數支出,三面秤對,匣收領,付賓州庫寄貯。

置立支銷文簿,該道用印鈐記,各付一本收執,每用銀兩,即同該州官開封動支,照數登記,務在實用,不得花費分毫,工完之日,開數繳報,通將各支銷簿會合查考。

該道守巡官仍要不時親詣調度督促,工程務在一精一致堅牢,永久無壞,當茲盜賊蕩滅之餘,況又秋冬天氣,正可及時工作。

各官務在上緊催督,晝夜鳩工,不日而成,一則可以速屯防守之官兵,二則可以不防來歲之農作。

城完之日,本院自行旌保擢用,決不虛言。

各官視官事須如家事,刻刻盡心,仰稱朝廷之官職,中副上司之委任;內以建自己之功勞,外以垂一方之事業;豈不事立身勞,功成名顯,垂譽無窮者哉?若其因循玩惕,績廢事,非獨自取敗壞,抑且罪現難逃。

仰該道備行各官查照施行,期務體勤勤囑付之意,毋負毋負!此繳。

行左一江一 道賑濟牌

案照先因南寧府軍民困苦一騷一擾二年有餘,況天道乾旱,青黃不接,已經行仰同知史立誠將停歇湖兵之家,量行賑給。

然各色軍民人等,同被一騷一擾,均合行賑。

為此牌仰本道官吏,會同分巡道,即行南寧府,備查府城內外大小人戶,照依後開等第,就於軍餉米內照數通行賑給。

務使各沾實惠,毋容奸吏斗級人等作一弊 克減,有名無實。

事完開報查考。

計開:

鄉官、舉人、監生之家,每家三石。

生員每家二石。

大小人戶每家一石。

貧難小官,通行查出,量分差等,呈來給賑。

批右一江一 道議築思恩府城垣呈

據副使翁素呈:「估計起造思恩府城池等項,通用銀八千五百七十七兩零。」

看得,思恩府城垣,仰行知府桂鏊自行督工起築,合用料價工食等項銀兩,准照議於南寧府軍餉銀內動支。

就仰桂鏊公同該府掌印官,當堂秤明,匣鎖領回,寄貯賓州庫內,查明前批南丹衛事理,置立文簿支銷。

該道守巡官,仍要不時親至地方料理催督,務要修築堅固,工程早完。

事畢,開報查考。

繳。

獎勞剿賊各官牌

照得八寨積為民患,今克剿滅,罷兵息民,此實地方各官與遠近百姓之所同幸。

昨支庫貯軍餉銀兩,照依後開則例,買辦彩幣羊酒,分送各官,用見本院嘉勞之意。

開報查考。

計開:

副總兵張裕。

副使翁素。

各花二枝二兩。

段四疋十兩。

羊四隻三兩。

酒四埕一兩。

參政沈良佐。

僉事吳天挺。

副總兵李璋。

參將張經。

馮勳。

各花二枝二兩。

段二疋六兩。

羊二隻。

酒二埕共二兩。

知府桂鏊。

同知陳志敬。

林寬。

推官馮衡。

同上。

行福建漳州府取回岑邦佐牌

照得田州府土官岑猛稔惡不悛,構禍鄰境。

該前軍門奏奉調兵征剿,並將伊妾子女岑邦相等及各目家屬,解京給付功臣之家為一奴一,及將出繼武靖州次男岑邦佐遷徙,已將岑邦佐及母妻人口家當,差委指揮周胤宗等解發福建漳州府安置為民,及將岑邦相等押發南雄府監候聽解去後。

續照本爵欽奉敕諭:「特命爾提督兩廣及一江一 西、湖廣等處地方軍務,星馳前去彼處,即查前項夷情,可撫則撫,當剿即剿,公同計議,應設土官流官,何者經久利便,奏聞區處,欽此。」

欽遵。

隨據頭目盧蘇等率眾自縛來降軍門,仰體朝廷好生之德,俯順其情,安插復業,及因其告乞憐憫岑猛原無反叛情罪,存其一脈等因。

已該本爵議將該府四十八甲內,割八甲降立田州,立其子一人,以承其後云云。

合將岑邦佐仍為武靖州知州,保障地方,而立邦相於田州,以安守其宗祀,庶為兩得其宜,已經具題外,今照前項地方,撫處寧靖,所據各男,應合取回議處。

為此牌仰福建漳州府官吏,即將發去安置為民岑邦佐並母妻人口家當,通取到官,照例起關,沿途給與腳力口糧,差委的當人員,押送軍門,以憑面審施行。

仍行本省鎮巡衙門及布政司知會,俱毋違錯。

批參將沈良佐經理軍伍呈

看得,五屯系遠年賊巢要害之處,而備徹廢馳若此,正宜及此平蕩之餘,經理修復。

今該道各官公同議處,要將城垣展拓,建置守備等衙門,及將該所分調各處哨守旗軍,盡數取回調用,廣東協守官軍,發回原衛,缺伍僮軍,清查足數,每年貼貱籐縣甲首銀一百兩,通行除免,查編甲軍,務足千名之數。

議處悉當,除本院已經依議具奏外,仰該道各官照議施行。

仍行總鎮、總兵及鎮巡等衙門知會,該府縣、衛、所等官,俱仰查照施行。

繳。

告諭新民

告諭各該地方十冬裡老人等,今後各要守法安分,務以寧靖地方為心,不得乘機挾勢,侵迫新舊投撫僮、瑤等人,因而脅取財物,報復舊仇,以至驚疑遠近,阻抑向善之心。

有違犯者,官府體訪得出,或被人告發,定行拿赴軍門,處以軍法,決不輕恕。

批僉事吳天挺乞休呈

據僉事吳天挺呈:「乞要致仕。」

看得,本官識見練達,才行老成,且於左一江一 一道,夷情土俗,熟諳久一習一 。

今地方又在緊急用人之際,本院方切倚任,況一精一力未衰,偶有疾患,不妨就醫調理,豈得邃爾懇辭求歸。

近因征剿潯州諸處賊巢;冒暑督兵,備歷艱阻,功勞茂著,不日朝廷必有施擢之典。

仰本官且行安心管理該道印信,勉進藥餌,暫輟歸圖,以慰上下之望,毋再固辭,有孤重委。

此繳。

批蒼梧道創建敷文書院呈

據僉事李傑呈:「據梧州府並蒼梧縣學生員黎黻、嚴肅等連名呈,欲於縣之側,照依南寧書院規制,鼎建書院一所。」

看得,崇正學以淑人心者,是固該道與有司各官作與人才之盛心,亦足以見該學師生之有志,舉而行之,夫豈不可?但謂本院能講明是學,而後人心興起,則吾豈敢當哉?該學師生既稱號房缺少,不足以為講論游息之地,合准於舊書院之傍,開拓地基,增建學舍。

該道仍為相度經理,合用銀兩,亦准於該府庫內照數動支,務速成功,以底實效;毋徒浪費,以飾虛文。

完日,繳報。

改委南丹衛監督指揮牌

先該本院分道進剿八寨,及於八寨周安堡,移設南丹衛以控制要害。

查將遷一江一 等所通賊指揮王祿等明正典刑,斬首示眾,及將各該目兵通發煙瘴地方哨守。

後因王祿等哀求免死,容令各領目兵殺賊贖罪。

該道守巡兵備等官亦為懇請,遂遵照欽奉敕諭,便宜事理,容令報效贖罪。

就委南丹衛指揮孫綱、監督王祿等各頭土目兵夫人等,與同該衛所官軍前去八寨周安堡,相兼屯紮搜剿,及將移設衛所,估算合用木石磚瓦匠作人夫工食等項,一面擇日興工,先築土城,設立營房,以居民眾。

又委南寧府同知陳志敬支領官餉銀兩,前去協同督理,俱具奏行事外。

今訪得王祿等與孫綱舊連姻婭,而該衛各官,又皆親舊,拜恩恃愛,不聽約束,所據違梗各官,俱合從重究治,姑且記罪,合行改委。

看得,指揮李楠,年力富強,才識通敏,頗有操持,能行紀律。

為此牌仰本官即便前去守備賓州及新改南丹衛地方,遵照本院欽奉敕諭,便宜事理,暫以都指揮體統行事,仍聽副總兵及該道守巡兵備官節制。

該衛各官及土官王祿等,敢有違犯約束者,當即治以軍令。

本官務要殫忠竭力,展佈才猷,與同南寧府同知陳志敬上緊起築城垣,相機撫剿餘賊,務建奇功,以靖地方,以副委任,事完之日,奏功推用,決不相負。

若玩愒日月,苟且因仍,事無成效,罪亦難逃。

一應機宜,牌內該載不盡者,俱聽從宜區處,就近於該道守巡等官處計議施行。

事體重大者,一面申稟軍門。

本官合用廩給等項,聽於賓州軍餉銀內支給。

指揮孫綱仍照舊掌管衛印。

通行總鎮、總兵及鎮巡衙門知會。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王陽明全集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