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案》第十九回 解京餉戶部交銀 赴新任民房借宿:否則,千方百計的留難,就是把銀子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李公案》第十九回 解京餉戶部交銀 赴新任民房借宿

李公案

第十九回 解京餉戶部交銀 赴新任民房借宿

卻說向來各省解餉來京的委員,都是一到京下了店,便去拜那戶部該管的經承,講妥了部費,然後投文,方能照期兌收,沒有挑剔。

否則,千方百計的留難,就是把銀子收了,那批回莫想到手。

你想,領了若干的銀子沒有批回,怎麼回去銷得了差?自然說不得東補西湊,將銀子送他,方才能領批回。

這雖不是欽定正例,卻相沿已久,無可奈何之事,憑你是中堂尚書的兄弟子侄來當這個差,那部費也是要的。

此番李公到京之後,便去投文,也不問那經承是姓張姓李。

李府經再三的婉勸,叫他先去見過經承,再辦公事。

李公道:「天下的事,都是那幫沒骨頭的弄壞了。

我解餉一交一 餉,餉銀又並沒有絲毫短少,有什麼交代不出去的,要鬼鬼祟祟的去鑽那狗洞?」

李府經見他十分固執,便不再說了。

到了收庫的日子,兩位李公由一大早就跑去伺候,到了上午過,也沒人理睬,看那〔書辦〕各都紛紛的散出,庫門早經關上,看這個樣子,是不收的了。

李府經十分抱怨。

李公道:「老哥且回店歇息,我自有道理。」

李府經只得憤憤的回去。

李公叫張榮回店:「將我的被囊搬來。」

就在銀鞘上搭了個鋪,向管家們說:「你們辛苦了幾天,今天我來看夜,你們都回去罷。」

管家中有偷賴的,正願他有這句話,就去了兩個,只留著張榮同一個姓沙的跟著李公,在那裡看守。

李公整天的穿著衣帽,坐臥不離,遇堂官進出的時候,他便恭恭敬敬的趕上前站班。

那經承見他這樣辦法,知是個硬頭,倒反著了忙,自己到店裡找李府經說:「下期開庫必收,千萬請他不要如此,萬一堂官問起,兄弟們都不好看。」

李府經遂將經承的話向李公轉述了一遍,請他回店。

李公道:「非等收了庫,領了批回,我是不回去的。」

書辦沒法,只得請他堂官進出的時候不要站班。

李公答應了,他們方才放心。

到了下一期開庫,好好的把他的銀子收了,不到三天,批回也有了。

等了幾天,各科道的公事也一起辦得停妥,李公方才收拾了行李,同李府經一齊起身出京。

李府經這一回倒佔了個大光,回省銷差不提。

卻說上司見李公到省將及一年,尚未得缺,卻好有個河間府東光縣出缺,應將他提補,尚未奉到部復。

有個天津府靜海縣知縣,因事調省察看,就掛了一面牌,委李公前往署理。

李公奉委,便到各上司衙門謝委稟辭,擇日起程。

標發紅諭後,李公獨自一人,便服先行。

所有行李本自無多,命張榮押解,由官路按站前進。

李公自保定府動身,先至天津,稟見過了本府,然後改裝易服,望靜海縣而行。

天津離靜海路本不遠,因李公沿途察訪采風,所以走了三天,方到靜海縣地界。

遠遠望見個村莊,樹木蔥蔥,房屋齊整。

李公心想,其中必是紳富,須進去訪問一回。

走至莊口,見桑墩排立,霜條齊密,雖葉已凋落,修剪得整肅可觀。

中間有一條路,路旁有個牧童,趕著十幾隻山羊在那裡吃枯葉。

李公問道:「借問兄弟,這個村莊叫什麼名兒?」

牧童道:「叫尚家堡。」

李公道:「裡面有店舖沒有?」

牧童道:「有的是。」

李公便邁步進去。

轉過一個樹林,見有座五聖廟,南旁是個茶館,門前用秫秸圍著。

李公進去,找個桌兒坐下,買了包茶葉,沏了壺茶,慢慢的喝著。

不多工夫,進來個漢子,喊道:「徐大哥,快給我烙斤餅,吃了要趕路。」

店主人道:「什麼事那麼忙?」

那漢子道:「明天新官到任,趕緊進城,預備接差。」

店主人道:「新官姓什麼?」

漢子道:「姓李,聽說是個利害手。」

店主道:「也好,活該這幫光蛋們氣數到了。」

李公便問道:「怎麼回事?」

店主道:「近來地方上新出一種壞人,都是本地土匪,從外鄉來的,專門勾通捻匪,造言訛詐。

倘有得罪他的地方,夜晚間擺佈你,不是放火,就是打劫。」

李公道:「縣裡不管嗎?」

店主道:「哪裡管得了?」

就指著那漢子道:「像我們老蕭,還是個壯班頭兒,也短不了受他們的氣。」

李公正要再問他個底細,忽見來了兩個人,身邊帶著鐵尺,手中都拿著短棍,穿著不三不四的衣服,進門坐下,便嚷泡茶。

李公心中明白,不願再問,就給了茶錢,起身出門,回頭問店主道:「此地離城尚有多遠?」

店主道:「順大路望南,還有二十里地。」

李公聽罷,便走出茶館,向大路緩緩前行。

只見差役一起起的扛著執事、旗傘,望北而去。

李公閃在道旁,讓他們過去,仍往河南而行。

約去了十餘里,方到城下。

進了北門,看城中市面十分蕭條。

轉過西門,仍由城外繞回北門。

看看天色已晚,就挑了個小車店借宿。

那店主姓呂,有八十來歲,為人甚是和氣。

見李公不像本地人氏,且器宇不凡,就讓他在自己屋內住下。

李公走進一看,卻是兩間小小土屋,靠窗有個大炕,燒著秫秸,頗覺暖熱。

呂老見李公沒有行李,便將自用的鋪蓋讓他。

又燙了一壺酒,煨了盆白薯,擺上炕桌,請李公飲酒,自己就在對面相陪。

李公問道:「府上有多少人口?」

呂老道:「妻、子皆已亡過,有兩個孫子,都不中用,終日遊蕩。

老漢就仗這小店過活。」

說罷,不覺淚下。

李公道:「種多少地?」

呂老道:「本來也有兩頃多地,都叫兩個小畜生賭完了。」

李公道:「此地有賭一場嗎?」

呂老道:「特多,往年常不分晝夜,聚了若干的人,弄得那兩個小畜生連來家的工夫都沒有了。」

李公道:「在哪裡開場?」

呂老道:「城隍廟前也是,李家車廠也是。」

李公道:「為頭的多是些什麼人?」

呂老道:「那為頭的也不知多少。

老漢就知個陸監生,終年開賭,我家的地有一大半押給他的。

李公道:「縣裡也不管麼?」

呂老道:「陸監生是個鄉紳,他哥哥做京官,他又在河工上保了個二衙,誰敢管他的閒事。」

李公點頭,也不再問了,吃完飯,便收拾睡覺。

次早起來,又到城裡閒步一回。

到了上午,剛剛走出北門,見接官的抬著空轎回來。

張榮在後押著行李,看見李公,連忙下車,上前請安。

胥役等方知這個鄉下佬就是新官,也連忙上前叩頭參見。

李公道:「此非謁見之所,大眾都不必行禮。」

便同到呂家車店。

張榮取出衣服來,伺候李公更換升輿。

這呂老方知是本縣大老爺,嚇了一跳,趕上前來磕頭陪罪。

李公笑道:「不必多禮。」

叫張榮將他扶起。

正是:雞黍留賓為地主,旌旗夾道見官容。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李公案
第一回 傳奇聞野老閒評 編新詞稗官借鑒第二回 嘉善路初次登程 天河館一人獨酌第三回 夜行船賊人探路 天妃廟公子遇仙第四回 老道士預卜前程 凶賊徒再窺蹤跡第五回 忙中錯黑夜偷頭 客船上天明驚盜第六回 偷上岸船戶報案 施鐵鎖地保詐錢第七回 寫呈詞代書刁難 憑報單縣官准狀第八回 搭屍棚預備官臨 謁私宅初聯世誼第九回 石門埠程官驗屍 杭州城李公返旆第十回 趁夜月荒郊趕路 坐春風內署餞行第十一回 用嚴刑假逼供招 設藥籠巧施妙計第十二回 治奇病晨施藥餌 訪真情夜上茶樓第十三回 緝賊蹤茶坊得信 感靈機古廟訪仙第十四回 窮開心周起尋春 趁利口虔婆接客第十五回 活神仙醫病治人 死囚徒殺人祭鬼第十六回 訪神醫惡賊投羅 派捕役李公設計第十七回 割肉瘤兇徒就縛 交銀信眾役銷差第十八回 結命案了卻前因 敘出身言歸正傳第十九回 解京餉戶部交銀 赴新任民房借宿第二十回 欺鄉愚刁商受罰 失嬌女寡婦呼冤第二十一回 遣潰勇清官捐薄俸 哄鄉愚干僕訪姦情第二十二回 得確情張榮覆命 聽堂訊鍾氏訴供第二十三回 陸大榮當堂具結 李老婆意外發財第二十四回 李瞎子暗中遭害 兩公差堂上銷案第二十五回 雪沉冤賢侯明察 闖公堂潑婦咆哮第二十六回 問拐帶許國楨到堂 思愛女張王氏入夢第二十七回 門下生當堂對供 殺人賊自行投案第二十八回 假和尚供出真情 賢父母夢准鬼狀第二十九回 還煙壺貧婦知大義 斗紙牌更卒慢嘉賓第三十回 瀹茗挑燈窮嫠訴苦 飛符召將酒店傳書第三十一回 闊排場財主迎親 裝糊塗大媒受責第三十二回 杜大隆娶媳得女 徐二混因貪破財第三十三回 陸大榮獄底遇冤魂 許國楨堂前供伙盜第三十四回 盜黨設計放火燒衙 眾匪認供申詳定案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