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故事》與時俱化:師徒二人出了山,留宿於莊子故友之家。主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故事》與時俱化

莊子故事

與時俱化

師徒二人出了山,留宿於莊子故友之家。

主人很高興,命兒子殺鴈款待。

兒子問:「一鴈能鳴,一鴈不能鳴,請問殺哪只?」

主人道:「當然殺不能鳴的。」

第二天,出了朋友之家,沒走多遠,弟子便忍不住問道:「昨日山中之木,因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鴈,因不材被殺。

弟子糊塗,請問:先生將何處?」

莊子笑道:「我莊子將處於材與不材之間。

材與不材之間,似是而非,仍難免於累……」莊子欲言又止,弟子急待下文:「那又怎處世呢?有材不行,無材也不行,材與不材也不行,究竟如何是好?」

莊子沉思片刻,仰頭道:「如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毀,一龍一蛇,,而不肯專為。

一下一上,以和為量,浮游於萬物之初,物物而不物於物,則還有什麼可累的呢?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

至於物之性、人倫之情則不然:成則毀,銳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厚,不肖則欺。

怎能免累呢?弟子記住,唯道德之鄉才逍遙啊!」

弟子道:「道德之鄉,人只能神遊其中;當今亂世,人究竟怎樣安息?」

莊子道:「你知道鵪鶉、鳥是怎樣飲食起居的嗎?」

弟子道:「先生的意思是說:人應像鵪鶴一樣起居、以四海為家,居無常居,隨遇而安;象鳥一樣飲食:不擇精粗,不挑肥瘦,隨吃而飽;象飛鳥一樣行走:自在逍遙,不留痕跡?」

莊子微笑著點點頭。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故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