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故事》無用之用:莊子與弟子,走到一座山腳下,見一株大樹,枝繁葉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莊子故事》無用之用

莊子故事

無用之用

莊子與弟子,走到一座山腳下,見一株大樹,枝繁葉茂,聳立在大溪旁,特別顯眼。

但見這樹:其粗百尺,其高數千丈,直指雲霄;其樹冠寬如巨傘,能遮蔽十幾畝地。

莊子忍不住問伐木者:「請問師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無人砍伐?以至獨獨長了幾千年?」

伐木者似對此樹不屑一顧,道:「這何足為奇?此樹是一種不中用的木材。

用來作舟船,則沉於水;用來作棺材,則很快腐爛;用來作器具,則容易毀壞;用來作門窗,則脂液不干;用來作柱子,則易受蟲蝕,此乃不成材之木。

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壽。」

聽了此話,莊子對弟子說:「此樹因不材而得以終其天年,豈不是,無為而於己有為?」

弟子恍然大悟,點頭不已。

莊子又說:「樹無用,不求有為而免遭斤斧;白額之牛,亢曼之豬,痔瘡之人,巫師認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會把它們投進河裡;殘廢之人,徵兵不會征到他,故能終其天年。

形體殘廢,尚且可以養身保命,何況德才殘廢者呢?樹不成材,方可免禍;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

莊子愈說愈興奮,總結性地說,「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莊子故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