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書》墾令第二: 題記:本篇共分兩方面內容,一是有關墾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商君書》墾令第二

商君書

墾令第二

題記:本篇共分兩方面內容,一是有關墾荒法令的內容,共有二十條法令,二是對法令的論證和解釋。

原文

無宿治,則邪官不及為私利於民。

而百官之情不相稽,則農有餘日;邪官不及為私利於民,則農不敗。

農不敗而有餘日,則草必墾矣。

訾粟而稅,則上壹,而民平。

上壹,則信;信,則臣不敢為邪。

民平,則慎;慎,則難變。

上信而官不敢為邪,民慎而難變,則下不非上,中不苦官。

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則壯民疾農不變。

壯民疾農不變,則少民學之不休。

少民學之不休,則草必墾矣。

無以外權爵任與官,則民不貴學問,又不賤農。

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一交一 ;無外一交一 ,則國安不殆。

民不賤農,則勉農而不偷。

國家不殆,勉農而不偷,則草必墾矣。

祿厚而稅多,食口眾者,敗農者也。

則以其食口之數賤而重使之,則辟一婬一遊惰之民無所於食。

民無所於食,則必農;農,則草必墾矣。

使商無得糴,農無得糶。

農無得糶,則窳惰之農勉疾。

商不得糴,則多歲不加樂。

多歲不加樂,則饑歲無裕利。

無裕利,則商怯;商怯,則欲農。

窳惰之農勉疾,商欲農,則草必墾矣。

聲服無通於百縣,則民行作不顧,休居不聽。

休居不聽,則氣不一婬一。

行作不顧,則意必壹。

意壹而氣不一婬一,則草必墾矣。

無得取庸則大夫家長不建繕,愛子不惰食,惰民不窳,而庸民無所於食,是必農。

大夫家長不建繕,則農事不傷。

愛子、惰民不窳,則故田不荒。

農事不傷,農民益農,則草必墾矣。

廢逆旅,則奸偽、躁心、私一交一 、疑農之民不行,逆旅之民無所於食,則必農。

農,則草必墾矣。

壹山澤,則惡農、慢惰、倍欲之民無所於食。

無所於食,則必農。

農,則草必墾矣。

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樸,然則商賈少,農不能喜酣奭,大臣不為荒飽。

商賈少,則上不費粟。

民不能喜酣奭,則農不慢。

大臣不荒,則國事不稽,主無過舉。

上不費粟,民不慢農,則草必墾矣。

重刑而連其罪,則褊急之民不鬥,很剛之民不訟,怠惰之民不游,費資之民不作,巧諛、噁心之民無變也。

五民者不生於境內,則草必墾矣。

使民無得擅徙,則誅愚。

亂農農民無所於食,而必農。

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則農民必靜。

農靜、誅愚,則草必墾矣。

均出余子之使令,以世使之,又高其解捨,令有甬官食,概。

不可以辟役,而大官未可必得也,則余子不游事人,則必農。

農,則草必墾矣。

國之大臣諸大夫,博聞、辨慧、游居之事,皆無得為,無得居游於百縣,則農民無所聞變見方。

農民無所聞變見方則知農無從離其故事,而愚農不知,不好學問。

愚農不知,不好學問,則務疾農。

知農不離其故事,則草必墾矣。

令軍市無有女子。

而命其商,令人自給甲兵,使視軍興;又使軍市無得私輸糧者。

則奸謀無所於伏,盜輸糧者不私稽,輕惰之民不遊軍市。

盜糧者無所售,送糧者不私,輕惰之民不遊軍市,則農民不一婬一,國粟不勞,則草必墾矣。

百縣之治一形,則從迂者不敢更其制,過而廢者不能匿其舉。

過舉不匿,則官無邪人。

迂者不飾,代者不更,則官屬少而民不勞。

官無邪,則民不敖;民不敖,則業不敗。

官屬少,征不煩。

民不勞,則農多日。

農多日,征不煩,業不敗,則草必墾矣。

重關市之賦,則農惡商,商有疑惰之心。

農惡商,商疑惰,則草必墾矣。

以商之口數使商,令之廝、輿、徒、重者必當名,則農逸而商勞。

農逸,則良田不荒;商勞,則去來繼送之禮無通於百縣。

則農民不饑,行不飾。

農民不饑,行不飾,則公作必疾,而私作不荒,則農事必勝。

農事必勝,則草必墾矣。

令送糧無取僦,無得反庸,車牛輿重設必當名。

然則往速來疾,則業不敗農。

業不敗農,則草必墾矣。

無得為罪人請於吏而餉食之,則奸民無主。

奸民無主,則為奸不勉。

為奸不勉,則奸民無樸。

奸民無樸,則農民不敗。

農民不敗,則草必墾矣。

譯文

不允許官吏留下當日的政務不辦,那樣邪惡的官吏就沒有空閒時間到百姓那裡謀求一己私利。

假如群臣的政務不相互拖延,那麼農民就會有充裕時間來耕田。

邪惡的官吏沒有時間到百姓中謀私利,那麼農民就不會受到危害。

農民就不會受到危害,就會有充裕時間來從事農業生產,那荒地就一定能得到開墾了。

根據糧食的產量來計算田賦,那麼國家的田賦制度就會統一,而百姓承擔的賦稅才會公平。

國家的田賦制度統一了,就會在百姓中有信譽,有了信譽大臣便不敢做不應做的事。

百姓的負擔公平,就會謹慎對待自己的職業,百姓慎重對待自己的職業就不會輕易改變。

如此百姓就不會議論君主不對,心中也不會感到官吏害民。

百姓就不認為君主不對,心中也不恨官吏,那麼壯年農民就會盡力從事農業生產不改做其它行業。

壯年人努力從事農業生產,那麼年輕人一定會不斷向他們學習 ,從事農業生產。

年輕人不斷學習 務農,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不要因為外國的權勢來給某些人封爵加官,那樣百姓就不會看重學問,也不會輕視農業,百姓不認為有學問尊貴,就會愚笨,百姓愚笨無見識,就不會到外國一交一 游。

百姓不到外國一交一 游,那國家的安全沒有危險。

農民不輕視農業,就會努力生產而不偷懶。

國家的安全沒有危險,農民盡力從事農業生產不偷懶,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士大夫貴族的俸祿高並且收稅多,吃閒飯的人也眾多,這是危害農業生產的事,就要憑他們吃閒飯的人數收稅,從重役使他們。

那麼這些邪僻、一婬一蕩、四處遊說、懶惰的人就沒處混飯吃,士大夫貴族也沒有辦法多收留食客。

這些懶惰的人就沒處混飯吃,就一定務農。

人們都去務農,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商人不准賣糧食,農民不准買糧食。

農民不准買糧食,那麼懶惰的農民就會努力積極從事農業生產。

商人不准賣糧食,到了豐收年就不能靠賣糧謀利來增加享受了,那麼饑荒之年也沒有充裕的厚利可圖。

沒有厚利可圖,那麼商人一定會害怕經商,會想去務農。

懶惰的農民努力從事生產,商人也想去務農,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供人享樂的音樂和奇異的服裝不准在各郡縣流行,那麼農民在外出勞作時就不會看見奇異服裝,在家裡休息時聽不到使人喪失意志的音樂,那麼他的精神和意志就不會渙散。

到田間勞動時看不見奇異的服裝,那麼他的心思一定會專心在農業生產上。

心思專一且意志不渙散,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不准僱用傭工,那麼卿、大夫、家長就沒有辦法建築修繕自家府院的房屋,他們那些嬌生慣養的兒女就無法不勞動吃閒飯,懶惰的人也不能偷懶,那些靠給人作傭工生活的人就沒有地方混飯吃,這樣他們就一定去務農。

卿、大夫、家長不建房修房,那麼農業生產就不會受到危害。

卿大夫嬌生慣養的兒女和不願從事農業生產的懶漢不再偷懶,那麼原有的農田就不會荒掉,農業生產不會受危害,農民更加努力從事農業生產,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廢除旅館,那麼奸邪偽詐、不安心本職、私下一交一 游、對從事農業生產遲疑不定的人就不會外出四處周遊,而且那些開旅館的人就沒有辦法謀生,那麼他們一定會去務農。

這些人都去務農,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國家統一管理山林、湖澤,那麼討厭務農、怠慢懶惰、非常貪婪的人就沒有吃飯的地方。

沒有吃閒飯的地方,那麼一定會去務農,這些人都去務農,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抬高酒肉等奢侈品的價錢,加重收取這些東西的賦稅,讓租稅的數量高出它的本錢十倍,如果這樣的話,賣酒、肉等東西的商人就會減少,農民也就不能縱一情 飲酒作樂,大臣也就不會荒廢政事而吃喝享樂。

從事經商的人少了,那麼國家就不會浪費糧食。

農民不能縱一情 飲酒作樂,那麼農民就不會懶惰。

大臣不荒廢政事,那麼國家的政事就不會拖延不辦,君主也就不會有錯誤的舉措。

國家不浪費糧食,農民不怠慢放鬆農業,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加重刑罰處罰措施,並且建立聯保組織,使他們互相監視,如果一個人犯了罪,其他人一起受處罰,那麼那些氣量小、性格暴躁的人就不再敢打架鬥毆,凶狠強悍的人便不敢爭吵鬥嘴,懶惰的人也不敢到處遊蕩,喜歡揮霍的人也不再會產生,善於花言巧語、心懷不良 的人就不敢再進行欺詐。

這五種人在國內不存在,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讓百姓不能隨便搬遷,那麼就會愚昧遲鈍。

百姓愚昧遲鈍就安居不遷移,那些搖唇鼓舌迷惑農民的人就沒有地方混飯吃,就一定會去務農了。

愚昧無知、性情浮躁多慾念的人也能專心從事農業生產了,那麼農民就一定會安心務農。

農民安心務農,愚昧遲鈍的人也去務農,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等同地發佈有關卿大夫、貴族嫡長子以外弟子擔負徭役賦稅的法令,根據他們的輩份讓他們服徭役,再提高他們服徭役的條件,讓他們從掌管為服徭役之人供給谷米的官吏那裡領取糧食,他們就不可能逃避徭役,而且想做大官也未必能夠獲得,那麼他們就不再四處遊說或投靠權貴,就一定會去務農。

這些人去務農,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國家的大臣諸大夫們,對那些有關博學多聞,能言巧辯,到外周遊居住外鄉之類的事都不准做,更不准到各郡縣去居住遊說,那麼農民就沒有地方能聽到奇談怪論。

聽到蠱惑人心的學說。

農民沒有地方聽到異端學說,那麼有智慧的農民就沒有辦法脫離他們原來從事的農業,而那些愚笨的農民就會無知識,不喜歡學問。

愚笨的農民無知識,不喜歡學問,那麼就會積極務農。

有智慧的農民不脫離他們原來所從事的農業,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命令軍隊的市場上不准有女子,還要命令內部市場上的商人自己給軍隊準備好鎧甲兵器,讓他們時刻關注軍隊軍事行動開始時的戰鬥動員 ;還要讓軍隊內部的市場不能有私自運輸糧食的人,那麼那些奸詐狡猾的人就沒有辦法找到隱藏糧食的地方,偷運來糧食的人就不能私藏偷運來的糧食,那些輕浮懶惰的人就不能到軍中市場上遊蕩。

偷運糧食的人沒有地方出賣,運送糧食的人全由國家派出,輕浮懶惰的人不能到軍中市場遊逛,那麼農民就不能四處遊蕩,國家的糧食就不會浪費,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各郡縣的政令和統治措施必須一致,那麼到期離任和陞官的官吏就沒有辦法弄虛作假來粉飾自己,接任的官吏也不能隱藏自己的錯誤舉動。

錯誤行為不能隱藏,那麼官吏中就會沒有不正派的人。

陞遷的人不用粉飾自己,接任的官吏不敢更改制度,那麼官史的從屬人員就會減少,農民的負擔就不會過重。

官吏中沒有邪惡的人,農民就不用到外躲避邪惡的官吏;農民不用四處躲避,那麼農業就不會受到危害。

官吏的從屬小吏少了,那麼徵收的賦稅就不會多。

農民的負擔不重,那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時間就多。

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時間多,徵收的賦稅也不多,農業不受損害,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加重關口、集市上商品的稅收,那麼農民就會討厭經商,商人就會對經商產生懷疑甚至懶得干的思想。

農民討厭經商,商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產業懷疑,不願意經商,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根據商人家的人口數量向他們攤派徭役,讓他們家中砍柴的、駕車的、供人役使的、做僮僕的人都一定要到官府登記註冊,並且按名冊服徭役,那麼農民的負擔就會輕,商人的負擔就會重,來來往往送禮的人就不會在各地通行。

如果這樣,農民就不會飢餓,做什麼事也不用送禮講排場。

農民不挨餓,做什麼事不送禮,那麼他們就一定會對國家讓做的事積極努力,並且個人的事也不會荒廢,那麼在農業上的事就會做好。

農業上的事優先發展了,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命令運送糧食的人不能花錢雇別人的車,更不准運糧車輛在返回時攬載私人貨物。

車、拉車的牛、車在運糧時的載重量服役時一定要同註冊登記時一致。

如果這樣的話,那麼運糧車就會去得迅速回來得也快,運糧的事就不會危害農業生產。

運糧不會危害農業生產,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不准許犯罪的人向官吏求情並且給他們送飯吃,那麼奸民就沒有了依靠。

奸民沒有了依靠,那麼他們做壞事就得不到鼓勵。

做壞事得不到鼓勵,那麼奸民就沒有了靠山的支持者。

做壞事的人沒有靠山,那麼農民就不會受到危害。

農民不會受到危害,那麼荒地就一定能開墾了。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商君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