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兵法》威王問:孫子答曰:「以輕卒嘗之,賤而勇者將之,期於北,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孫臏兵法》威王問

孫臏兵法

威王問

齊用兵孫子曰:「兩軍相當,兩將相望,皆堅而固,莫敢先舉,為之奈何?」

孫子答曰:「以輕卒嘗之,賤而勇者將之,期於北,毋期於得。

為之微陣以觸其側。

是謂大得。」

威王曰:「用眾用寡有道乎?」

孫子曰:「有。」

威王曰:「我強敵弱,我眾敵寡,用之奈何?」

孫子再拜曰:「明王之問!夫眾且強,猶問用之,則安國之道也,命之曰贊師。

毀卒亂行,以順其志,則必戰矣。」

威王曰:「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用之奈何?」

孫子曰:「命曰讓威。

必臧其尾,令之能歸。

長兵在前,短兵在□,為之流誇,以助其急者。

□□毋動,以待敵能。」

威王曰:「我出敵出,未知眾少,用之奈何?」

孫子[ 曰]: 「命曰..」威王曰:「擊窮寇奈何?」

孫子[ 曰]: 「..可以侍生計矣。」

威王曰:「擊均奈何?」

孫子曰:「營而離之,我並卒而擊之,毋令敵知之。

然而不離,按而止。

毋擊疑。」

威王曰:「以一擊十,有道乎?」

孫子曰:「有。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威王曰:「地平卒齊,合而北者,何也?」

孫子曰:「其陣無鋒也。」

威王曰:「令民素聽,奈何?」

孫子曰:「素信。」

威王曰:「善哉言!兵勢不窮。」

..田忌問孫子曰:「患兵者何也?困敵者何也?壁延不得者何也?失天者何也?失地者何也?失人者何也?請問此六者有道乎?」

孫子曰:「有。

患兵者地也,困敵者險也。

故曰,三里沮洳將患軍..涉將留大甲。

故曰,患兵者地也,困敵者險也,壁延不得者寒也。

□..」.. 「奈何?」

孫子曰:「鼓而坐之,十而揄之。」

田忌曰:「行陣已定,動而令士必聽,奈何?」

孫子曰:「嚴而示之利。」

田忌曰:「賞罰者,兵之急者耶?」

孫子曰:「非。

夫賞者,所以喜眾,令士忘死也。

罰者,所以正亂,令民畏上也。

可以益勝,非其急者也。」

田忌曰:「權、勢、謀、詐,兵之急者耶?」

孫子曰:「非也。

夫權者,所以聚眾也。

勢者,所以令士必斗也。

謀者,所以令敵無備也。

詐者,所以困敵也。

可以益勝,非其急者也。」

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急者也。

然則其急者何也?」

孫子曰:「料敵計險,必察遠近,..將之道也。

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

..骨也。」

田忌問孫子曰:「張軍毋戰有道?」

孫子曰:「有。

倅險增壘,淨戒毋動,毋可□□,毋可怒。」

田忌曰:「敵眾且武,必戰有道乎?」

孫子曰:「有。

埤壘廣志,嚴正輯眾,避而驕之,引而勞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必以為久。」

田忌問孫子曰:「錐行者何也,雁行者何也?篡卒力士者何也?勁弩趨發者何也?飄風之陣者何也?眾卒者何也?」

孫子曰:「錐行者,所以沖堅毀銳也。

雁行者,所以觸側應□[ 也] 。

篡卒力士者,所以絕陣取將也。

勁弩趨發者,所以甘戰持久也。

飄風之陣者,所以回□□□[ 也] 。

眾卒者,所以分功有勝也。」

孫子曰:「明主、知道之將,不以眾卒幾功。」

孫子出而弟子問曰:「威王、田忌臣主之問何如?」

孫子曰:「九,田忌問七,幾知兵矣,而未達於道也。

吾聞素信者昌,立義..用兵無備者傷,窮兵者亡。

齊三世其憂矣。」

譯文

齊威王和孫臏談論用兵問題時,問孫臏:「如果兩軍旗鼓相當,雙方的將領對陣,陣勢都十分堅固,誰也不敢先發動攻擊時,應該怎麼辦呢?」

孫臏回答道:「先派出少量兵力,由勇敢的低級將領帶領去試探敵軍,要做好試探失敗的準備,不要只想取勝,試探的軍隊要用隱蔽的行動,攻擊敵陣側翼。

這就是取得大勝的方法。」

:「用兵多少有一定的規律嗎?」

孫臏說:「有。」

:「在我強敵弱,我方兵多敵方兵少時,該怎麼辦?」

孫臏向齊成王行禮後回答道:「真是英明君王提的問題。

在本方兵多勢強的形勢下,還問如何用兵,這種謹慎的態度,確實是安邦的根本。

在這種形勢下,可以採用誘敵之計,叫做『贊師』,即是故意讓本方軍隊隊形散亂,迎合敵方心理,引敵方和本方交戰。」

威王又問:「如果敵方兵多,敵強我弱,又該怎麼辦呢?」

孫臏說:「要採取退避戰術,叫做『退威』,避過敵軍的鋒銳。

但要做好後衛的掩護工作,讓自己的軍隊能安全後退。

後退軍隊持長兵器的軍兵在前,持短兵器的軍兵在後,並配備弓箭,作為應急之用。

..我方軍隊要按兵不動,等待敵軍疲憊時再伺機出擊。」

:「我軍和敵軍同時出動,而又不知放軍兵力多少時,該怎麼辦呢?」

孫臏說:「叫..」:「如何追擊窮寇?」

孫臏說:「..」,「對勢均力敵的敵軍該怎麼辦?」

孫臏回答道:「要迷惑敵軍,使其兵力分散,我軍抓住戰機,在敵軍尚未發現之時,給以突然襲擊。

但是,在敵軍兵力沒有分散時,要按兵不動,耐心等待戰機。

千萬不要中敵軍疑兵之計,盲目出擊。」

,「如果我軍和敵軍兵力為一比十時,有攻擊敵軍的辦法嗎?」

孫臏回答道:「有!可以採用『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戰術,對敵軍發動突然襲擊。」

:「在地利和兵力都相當的情況下,卻吃了敗仗,又是什麼原因呢?」

孫臏回答,「這是由於自己的軍陣沒有鋒銳。」

:「怎樣才能使得軍兵聽命?」

孫臏答道:「靠平時的威信。」

威王說:「你說得太好了!你講的用兵的奧妙真讓人受用無窮啊!」田忌問孫臏:「用兵的憂慮是什麼?使敵軍陷入困境的辦法是什麼?不能攻佔壁壘壕溝的原因是什麼?失去天時的原因是什麼?失去地利的原因是什麼?失去人和的原因是什麼?請問,這六項有沒有規律可循?」

孫臏回答道:「有。

用兵最大的憂慮是不得地利。

讓敵軍落入困境的辦法是據險。

所以說,幾里沼澤地帶就能妨礙軍隊行動..由此可見,用兵的憂慮是不得地利,困敵的辦法是據險。

不能攻克壁壘壕溝的原因則在於沒有障礙物。

..」孫臏說:「擊鼓作出進軍的樣子而實際上不動,坐待敵軍來攻,千方百計引誘敵軍。」

田忌問:「進軍部署已經確定,在行動中怎樣讓軍兵完全聽從命令呢?」

孫臏回答說:「嚴明軍紀,同時又明令懸賞。」

田忌問:「賞罰是用兵中最要緊的事項嗎?」

孫臏說:「不是。

賞賜是提高士氣,使得軍兵會死忘生作戰的辦法;處罰是嚴明軍紀,讓軍兵對上畏服的手段。

賞賜有助於取得勝利,但不是用兵最要緊的事項。」

田忌又問:「那麼,權力、威勢、智謀、詭詐是用兵最緊要的事項嗎?」

孫臏回答:「也不是。

權力是保證軍隊整體指揮的必需,威勢是保證軍兵用命的條件,智謀可以使敵軍無從防備,詭詐能讓敵軍落入困境。

這些都有助於取得勝利,但又都不是用兵最要緊的事項。」

田忌氣得變了臉色地說:「這六項都是善於用兵的人常用的,而您卻說這些都不是最要緊的事項,那什麼才是最要緊的呢?」

孫臏說:「充分瞭解敵情,根據當時形勢和戰局將會出現的變化,利用好地形..這就是領兵打仗的規律。

善於進攻而不消極防守,這才是用兵最要緊的。

..」田忌再問孫臏:「敵軍擺開陣勢卻不進攻,有辦法對付嗎?」

孫臏說:「有辦法。

利用險要地形增加堡壘,約束士兵,不許輕舉妄動,不要被敵軍的挑釁所激怒。」

田忌問:「敵軍兵多而且勇猛,有戰勝敵軍的辦法嗎?」

孫臏說:「有。

要增加堡壘,廣設旗幟,用以迷惑敵軍,並且嚴申軍令,約束士兵,避敵銳氣,使敵軍驕傲,並設法牽引敵軍,使敵軍疲勞,然後出其不意,攻其無備,消滅敵軍力量,同時還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田忌問孫臏:「採用錐形隊形有什麼作用?用雁形隊形有什麼作用?選拔強壯士兵作什麼用?使用發射強弩硬弓的士兵起什麼作用?用飄風一般快速機動的隊形起什麼作用?普通士兵又起什麼作用?」

孫臏說:「採用錐形隊形,是為了衝破敵軍堅固的陣地,摧毀敵軍的精銳部隊。

運用雁形隊形是對敵時便於本方相互策應。

選拔強壯士兵是為了決戰時拿敵軍將領。

使用發射強弓硬弩的士兵是為了在雙方相持不下時能夠持久作戰。

使用飄風式機動快速隊形..。

普通士兵則是配合作戰,保障戰鬥勝利。」

孫臏又說:「明智的君王和精通兵法的將領,都不會用普通士兵去完成關鍵任務。」

問答完畢,孫臏走出來。

他的弟子問他:「威王和田忌問策的情況怎麼樣?」

孫臏說:「了九個問題,田忌問了七個問題,可以算懂得用兵之道,但還沒有完全掌握戰爭規律。

我聽說,一貫講信用的君王,其國家必然昌盛..沒有做好準備而用兵的人必定失敗,窮兵黷武的人必定滅亡。

齊國已傳了三代,應該有憂患意識啊!」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孫臏兵法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