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中庸 譯文誰能食而知其味:子曰:「道(1)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中庸》中庸 譯文誰能食而知其味

中庸

中庸 譯文誰能食而知其味

【原文】

子曰:「道(1)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2)過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3)不及也。

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第4章)

【註釋】

(1)道:即中庸之道。

(2)知者:即智者,與愚者相對,指智慧超群的人。

知,同「智」,(3)不肖者:與賢者相對,指不賢的人。

【譯文】

孔子說:「中庸之道不能實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聰明的人自以為是,認識過了頭;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

中庸之道不能弘揚的原因,我知道了:賢能的人做得太過分:不賢的人根本做不到。

就像人們每天都要吃喝,但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品嚐滋味。」

【讀解】

還是過與不及的問題。

正因為要麼太過,要麼不及,所以,總是不能做得恰到好處。

而無論是過還是不及,無論是智還是愚,或者說,無論是賢還是不肖,都是因為缺乏對「道」的自覺一性一,正如人們每天都在吃吃喝喝,但卻很少有人真正品味一樣,人們雖然也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規範行一事,但由於自覺一性一不高,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是做得過了頭就是做得不夠,難以達到「中和」的恰到好處。

所以,提高自覺一性一是推行中庸之道至關重要的一環。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中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