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通俗演義》第九十六回 史天澤討叛誅李璮 賈似道弄權居葛嶺:卻說賈似道既拘住郝經,仍然把前時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宋史通俗演義》第九十六回 史天澤討叛誅李璮 賈似道弄權居葛嶺

宋史通俗演義

第九十六回 史天澤討叛誅李璮 賈似道弄權居葛嶺

第九十六回史天澤討叛誅李璮賈似道弄權居葛嶺

卻說賈似道既拘住郝經,仍然把前時和議,一律瞞住。

他尚恐宮廷內外,或有漏洩等情,因此把內侍董宋臣,出居安吉州。

盧允升勢成孤立,權勢也自然漸減;閻貴妃又復去世,宦寺愈覺無權;似道又勒令外戚不得為監司,郡守子弟門客,不得干朝政,凡所有內外政一柄一,一切收歸掌握,然後可任所欲為,無容顧忌。

他前出督師,除呂文德外,多半瞧他不起,如高達、曹世雄、向士璧等,更對他傲慢不情。

見前回。

他遂引為深恨,先令呂文德摭拾曹世雄罪狀,置諸死地;高達坐與同一黨一,亦遭罷斥。

潼川安一撫副使劉整,抱了兔死狐悲的觀感,也覺杌隉不安。

會值四川宣撫使,新任了一個俞興。

整與興具有宿嫌,料知興一到來,必多掣肘,心中越加顧慮。

果然興蒞任後,便托賈丞相命令,要會計邊費,限期甚迫。

整表請從緩,為似道所格,不得上達;自是慮禍益深,索一性一想了一條狗急跳牆的法兒,把瀘州十五郡、三十萬戶的版圖,盡獻蒙古,願作降臣。

似道固有激變之咎,若劉整背主求榮,罪亦難逭。

參謀官許彪孫不肯從降,闔門仰藥,一概自盡。

整遂受蒙古封賞,得為夔路行省兼安一撫使。

俞興督各軍往討,進圍瀘州,日夕猛攻,城幾垂拔。

蒙古遣成都經略使劉元振,率兵援瀘,與元振大戰城下,勝負未分。

偏整出兵夾擊,害得興前後受敵,頓時敗走。

宋廷以興妒功啟戎,罷任鐫職,也是罰非其罪。

改命呂文德為四川宣撫使。

文德入蜀,適劉整往朝蒙古,他得乘虛掩擊,奪還瀘州,詔改為江安軍,優獎文德。

賈似道意中只以文德媚己,恃作干城,他將多擬驅逐,乃藉著會計邊費的名目,構陷諸將。

趙葵、史巖之等皆算不如額,坐了「侵盜掩匿」四字,均罷官索償。

向士璧已掛名彈章,被竄漳州,至是又說他侵蝕官帑,浮報軍費,弄得罪上加罪,拘至行部押償。

幕屬方元善,極意逢迎似道,欺凌士璧,士璧不堪凌一辱,坐是殞命。

還要拘他妻妾,傾產償官,才得釋放。

似道又忌王堅,降知和州,堅亦鬱憤而亡。

良將盡了。

理宗毫不覺察,一味一寵一任似道,到了景定三年,復賜給緡錢百萬,令建第集芳園,就置家廟。

似道益頤指氣使,作福作威。

忽報蒙古大都督李璮,舉京東地來歸,似道大喜,即請命理宗,封璮為齊郡王。

璮本陷入海州、漣水軍,迭下四城,殺宋兵幾盡,淮、揚大震。

自蒙古主蒙哥卒,忽必烈嗣位,璮始欲叛北歸南,前後稟白蒙古凡數十事,統是虛聲恫嚇,脅迫蒙主。

尋又遣使往開平,召還長子行簡,修築濟南、益都等城壁,即殲蒙古戍兵,舉京東地歸宋。

反覆無常,酷肖乃父。

宋既封他為王,復令兼保信、寧武軍節度使,督視京東、河北路軍馬,並復璮父李全官爵,改漣水軍為安東州。

璮潛通蒙古宰相王文統,誘作外援,文統亦遣子蕘向璮通好,偏為忽必烈汗所覺,拿下文統,按罪伏法。

璮失一援應,亟引兵攻入淄州。

蒙古遂令宗王哈必赤,一作哈必齊。

總諸道兵擊璮,兵勢甚張,因復丞相史天澤出征,諸道兵皆歸節制。

天澤至濟南,語哈必赤道:「璮心多詭計,兵亦甚一精一,不應與他力戰。

我軍可深溝高壘,與他相持,待至日久,他自然疲敝,不患不為我所擒了。」

哈必赤稱善,乃就濟南城下,築起長圍,只杜侵突,不令開仗。

璮屢出城挑戰,無一接應。

及衝擊敵營,恰似銅牆鐵壁,絲毫不能得手。

璮才知利害,遣人至宋廷乞援。

宋給銀五萬兩犒璮軍,且遣提刑青一陽一夢炎,青一陽一複姓。

領兵援璮。

夢炎至山東,懼蒙古兵強,不敢進軍。

蒙古且添遣史樞阿朮,一作阿珠。

各將兵赴濟南,璮率兵出掠輜重,被北兵邀擊,殺得大敗,逃回城中。

史天澤因來兵大集,遂四面築壘,環攻孤城。

璮日夜拒守,待援不至,漸漸的糧盡食空,因分軍就食民家。

既而民粟又罄,乃發給蓋藏,數日復盡,大家飢餓不堪,甚至以人為食。

璮知城且破,不得已手刃妻妾,自乘舟入大明湖。

主將一去,城即被陷。

蒙兵到處索璮,追至大明湖中,璮自投水間,水淺不得死,被蒙古兵擒住,獻與史天澤。

那時還有甚麼僥倖,當然一刀兩段,並把他一屍一骸支解,號令軍前。

次日,蒙古兵東行略地,未至益都,城中人已開門迎降,三齊復為蒙古所有。

蒙古主命董文炳為經略使。

文炳本在軍營,受命後,輕騎便服,到了益都,既入府,不設警衛,召璮故將吏撫諭庭下,所部大悅。

先是璮兵有沂、漣二軍,數約二萬,哈必赤欲盡行屠戮,文炳面請道:「若輩為璮所脅從,怎可俱殺?天子下詔南征,原為安民起見,若妄加屠戮,恐大將亦不免罪哩。」

哈必赤乃罷,班師而回,留文炳居守。

宋廷聞璮已敗死,贈璮檢校太師,賜廟額曰顯忠。

蒙古主忽必烈汗因宋先敗盟,拘郝經,納李璮,理屈情虛,乃決意南侵,授阿朮為征南都元帥,調兵南下。

宋廷尚不以為意,賈似道既排去故將,且必欲殺故相吳潛,迭令台官追劾,竄謫循州。

似道遙令武人劉宗申監守,伺間下毒,潛亦自知預防,鑿井臥榻下,自作井銘,毒無從入。

宗申苦難覆命,乃托詞開宴,邀潛赴席。

潛一再不赴,宗申竟移庖至潛寓,強令潛飲。

潛不能辭,筵宴已畢,宗申別去,潛即覺腹痛,便長歎道:「我的一性一命休了,但我無罪而死,天必憐我,試看風雷大作,便是感及天心呢。」

是夕,潛竟暴亡,果然風雷交至,如潛所言。

潛字毅夫,寧國人,夙懷忠悃,兩次入相,均不久即罷,至是中毒喪身,免不得有人惋惜。

似道恐不容眾議,竟歸罪宗申,將他罷職。

受人嗾使者其鑒諸。

且許潛歸葬,暫塞眾口。

是時,丁大全迭次落職,安置貴州,州將游翁明,訴大全一陰一招游手,私立將校,造弓矢舟楫,勢將通蠻為變。

當由廣西經略朱祀孫轉達朝廷,詔命改竄新州,拘管土牢。

似道以大全素有一奸一名,樂得下石投阱,買個為國誅一奸一的美名,遂貽書朱祀孫,令他下手。

你自己思量,與大全能判優劣否?祀孫得書,召部將畢遷,授以密計,一陽一遣他護送大全,及舟過籐州,畢遷請大全登艙,玩景解悶,自己立在大全背後,把手一推,大全立刻落水,謁見河伯去了。

大全尚得全一屍一,還是他的僥倖。

遷返報祀孫,祀孫申報似道,也是應有的手續,無庸絮述。

且說賈似道報怨已畢,乃有意斂財,知臨安府劉良貴,浙西轉運使吳勢卿,希承鳳旨,想了一條買公田的計議,上獻樞府。

似道以為奇計,亟令殿中侍御史陳堯道,右正言曹孝慶,監察御史虞毖、張希顏等,上疏請行。

書中大意,是:「規仿祖宗限田制度,請將官戶田產逾限的數目,一抽一出三分之一,買回以充公田,計得田一千萬畝,每歲收米六七百萬石,可免和糴,可作軍糈,可停造楮幣,可平物價,可安富室,一舉能得五利,是當今無上良法」云云。

看官!你想井田制度,久已不行,各田早成為民有,豪民田連阡陌,窮民貧無立錐,雖是窮富不均,但由大勢所遷,非一時所可補救。

西漢、北魏,屢有限田諸說,終究不能推行。

就使豪貴不法,所有田產,籍沒入官,也只可聽民佃買,較為便民。

南宋建炎初年,籍蔡京、王黼等莊,作為官田,詔仍令佃戶就耕,每歲減稅三分。

紹興二年,以福建八郡官田,聽民請買,歲入七八萬緡,補助軍衣,民皆稱便。

可見得置官領田,不若聽民自為。

此次賈似道妄信計臣,反欲將官田買回作公,已是違反人情的計畫,而且種種弊害,均從此而起。

給事中徐經孫條陳弊端,反被御史舒有開劾令罷職。

於是詔令置官田所,收買公田,命劉良貴為提領,通判陳誾為副,當下立一定額,每畝折價四十緡,不分肥磽。

浙西田畝,或值百緡,數百緡,至千緡不等,經劉良貴等硬令抑買,民間當然大嘩。

安一撫使魏克愚上疏諫阻,並不見從。

未幾,由理宗手詔,謂:「永免和糴,原不若收買公田。

但東作方興,且俟秋成後續議施行。」

這數語觸怒似道,竟奏乞歸田,暗中卻諷令言官,抗章請留;並勸理宗下詔慰勉。

統是他手做成。

理宗乃促似道仍然任職,且因似道入朝,溫顏與語道:「收買公田,當自浙西諸路開手,作為定則。」

似道具陳私議,理宗一律照行,三省奉命惟謹。

似道先把浙西私產萬畝,為公田倡。

榮王與芮,也賣出私田千畝,趙立奎且自請投賣,自是朝野無人敢言。

劉良貴等又增立條款,硬為敷派,凡宦家置田二百畝以上,概令出賣三分之二。

後因公田尚未足額,就是家止百畝,亦勒令賣出若干。

現錢不敷,改給銀絹各半。

又或獎給虛榮,如度牒告身等類,充當緡錢。

百姓失去實產,只換了一個紙上的誥封,試問他有甚麼用處?可憐民間破家失業,怨苦連聲,稍有良心的官吏,不願一操一切從事,俱被劉良貴劾罷,且追毀出身,永不敘用。

那時有司多半熱中,只好掩了天良,爭圖多買。

不到數月,浙西六郡,買就公田三百餘萬畝,詔進良貴官兩階,他官亦進秩有差。

似道謂公田已成,當派立四分司,分領浙西公田。

這四分司派將出去,便將所買公田原額,照數徵收。

那時買入多虛報斛數,凡六七斗均作一石,遂致原數多虧,四分司無從交代,不得不取償田主,甚至以肉刑從事。

人怨激成天怒,遂於景定五年,彗星出現,光焰燭天,長至數十丈,自四更現東方,日高始滅。

有詔避殿減膳,許中外直言。

台諫士庶上書,以為公田擾民,致遭天變。

似道因上書力辯,並乞避位。

理宗又面慰似道,引「禮義不愆,何恤人言」二語,曲為臂解,似道方有喜色。

太學生葉李、蕭規等應詔陳言,極詆似道專權,害民誤國。

似道令劉良貴陷害二人,鍛煉成罪,黥配葉李至漳州,蕭規至汀州。

建寧府教授謝枋得,摘似道政事為問目,有「權一奸一擅國,敵兵必至,趙氏必亡」等語。

漕使陸景思將原稿呈與似道,似道即令左司諫舒有開,劾枋得怨望騰謗,犯大不敬罪。

遂竄枋得至興國軍。

似道又創行推排法,凡江南土地,尺寸皆有租稅,民力益困。

又因南宋初年,廣行交子、會子等楮幣,就是今世的錢票、鈔票等類。

交子、會子,系各票名目。

楮多錢少,遂致楮賤物貴。

似道更造銀關,仍然用票代銀,每票用一鈐印,如賈字狀,掉換舊楮。

其實是改頭換面,毫無實益,反致物價愈昂,楮價愈賤,民間非常痛苦,那似道卻視為良謀。

理宗老昏顛倒,但教似道如何說,他即如何行。

至景定五年十月,理宗不豫,下詔征醫,如能療治上疾,自身除節度使,有官及願就文資,並與比附推恩,仍賜錢十萬,田五百頃。

始終沒人應命。

未幾,理宗駕崩,太子祺受遺詔即位,尊皇后謝氏為皇太后,以次年為鹹淳元年,是為度宗皇帝。

元年元旦,適逢日食,時人目為不祥。

越三月,葬理宗於永穆陵。

總計理宗在位四十年,改元凡六次,享壽六十二歲。

史臣謂理宗繼位,首黜王安石,從祀孔廟,升濂、洛九儒,表章朱熹四書,士習不變,有功理學,應該廟號為理。

哪知他一陽一崇理學,一陰一多私蔽,在位四十年間,連用一奸一相三人,令他竊弄威福,攪壞朝綱。

史彌遠、丁大全,已是善盅主心,再繼一隻手蔽天的賈似道,內逐正士,外怒強鄰。

看官!試想這積弱不振的宋室,到此還能久存麼?評議甚當。

度宗以自己得立,功出似道。

更大加一寵一眷,特授似道為太師,封魏國公。

每當似道入朝,必起座答拜,稱為師臣,不直呼名。

廷臣吹牛拍馬,均稱似道為周公。

理宗安葬,似道以首相資格,兼任總護山陵使,及山陵告竣,即棄官還越,密令呂文德詐報寇至,已攻下沱,朝中大駭。

度宗急召似道,他尚擺著架子,不肯應一召,再經謝太后手詔敦促,方昂然入都。

既謁見度宗,仍聲聲口口的要辭職還鄉,急得度宗惶恐萬狀,竟起身向他下拜,求他留任。

參知政事江萬里,舊居似道幕下,至此也看不過去,便上前數步,掖住度宗道:「自古到今,無君拜臣禮,陛下不應出此。

似道亦不可一再言去。」

這數語說出,似道也難乎為情,急趨下殿,且舉笏謝萬里道:「非公此言,似道幾為千古罪人。」

萬里還疑似道知過,才有此謝,不意似道偏暗恨萬里,經萬里窺出隱情,乃拜表告歸,疏至再四,詔命為湖南安一撫使,兼知潭州。

越年,冊妃全氏為皇后。

後會稽人,系理宗母慈憲夫人侄孫女,幼從父昭孫知岳州,開慶初年,秩滿回朝,道出潭州,適蒙古將兀良合台,率兵圍潭。

見前回。

後與父避難入城,旋因兀良合台解圍而去。

潭人謂有神人護衛,因得保全。

皇帝且被人擄,何論一後?況後日固與度宗同為敵俘耶?無稽之言,不宜輕信。

嗣返至臨安,昭孫復出調外任,病歿治所。

先是理宗從丁大全言,為太子選妃,聘定知臨安府顧巖女,及大全被斥,巖亦罷去,台臣謂宜別選名族,以配皇儲。

理宗顧念母族,乃召後入宮,且問後道:「汝父曾病歿王事,至今追念,尚覺可哀。」

後答道:「妾父可念,淮、湖人民,更可念哩。」

理宗聞言,暗自詫異。

越日,出語輔臣道:「全氏女言辭甚善,宜妃塚嫡以承祭祀。」

輔臣等並無異詞,遂冊全氏為太子妃,至是乃立為皇后,並選楊氏為美人,尋封淑妃。

即後文帝是生母。

冊後禮定,晉上皇太后尊號為壽和,一面推恩錫類,加封貴戚勳臣。

賈似道又上疏乞歸,專用此策要君。

度宗命太臣侍從,傳旨固留,每日必四五至,中使加賜,每日且十數至,到了夜間,飭侍臣交守第外,只恐似道潛逸,他若肯去,趙宗或尚可多延數年。

且特授平章軍國重事。

一月三赴經筵,三日一朝,治事都堂。

賜第西湖的葛嶺,葛嶺在西湖北,相傳晉葛洪嘗在此煉丹,所以有這名目。

似道遂鳩工庀材,大起樓閣亭榭,最一精一雅的堂宇,取名半間堂,塑一肖像,供諸神龕,並延集羽流,唪經禮懺,為來生預祝福祿。

自己卻采一花問柳,日訪艷姝,無論歌樓娼一妓一,及庵院女尼,但有三分姿色,便令僕役召她入第,供他一婬一污。

甚至宮中有一葉氏女,妙年韶秀,亦被他一逼一出宮中,充作小星。

度宗雖然知曉,也是無可如何。

而且召集舊時博徒,作樗蒱戲,日夕縱博,男一女雜集,謔一浪一笑傲,無所不至。

每到秋冬交界,捉取蟋蟀,觀鬥賭彩,狎客嘗與戲道:「這難道是軍國重事麼?」

他的技藝,只能如此。

似道卻不以為忤,也對他談笑開心,整日裡興高采烈,酒地花天,從此把朝政盡行擱置。

起初尚屆期五日,乘湖船入朝,就便至都堂小憩,把內外要緊公牘,約略展覽,後來竟深居簡出,所有軍國重事,令堂吏就第呈署,他也不遑審視,都委館客廖瑩中及堂吏翁應龍代理。

惟台諫彈劾,與諸司薦辟,暨京尹畿漕一切事情,非經賈第關白,得了取決,宮廷不敢徑行。

所有正人端士,排斥殆盡,一班貪一官污吏,覬得美職,都夤緣賄托,貢獻無算。

似道建一多寶閣,儲藏饋物,日必登樓一玩,不忍釋手;就是門下食客,也多借此發財,連閽人都做了富家翁。

似道又私下禁令,飭人民不准擅窺私第,如因事出入,必須先由門卒通報。

一日,有妾兄入第,門卒因他誼關親戚,不先入白,便放他進去,將至廳門,為似道所見,即喝令左右,縛投火中。

及妾兄自道姓名,大聲呼救,方得牽出,但已是焦頭爛額,苦痛不堪。

有妾足供一婬一樂,妾兄原無用處,不妨投諸煨燼。

似道反申斥門卒,如何不報?門卒只好磕頭認罪。

嗣是莞鑰愈嚴,好令似道放膽縱歡,無拘無束。

誰知蒙古征南都元帥阿朮,已帶同降將劉整等,南下攻襄一陽一了。

小子有詩歎道:

無賴居然作太師,狎游縱博算敷施。

強鄰南下襄、樊震,尚是湖山醉夢時。

欲知襄一陽一被圍情事,且至下回再詳。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宋史通俗演義
第一回 河洛降神奇兒出世 弧矢見志遊子離鄉第二回 遇異僧幸示迷途 掃強敵連擒渠帥第三回 憂父病重托趙則平 肅軍威大敗李景達第四回 紫金山唐營盡覆 瓦橋關遼將出降第五回 陳橋驛定策立新君 崇元殿受禪登大位第六回 公主鍾情再婚誌喜 孤臣敗死一炬成墟第七回 李重進闔家投火窟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第八回 遣師南下戡定荊湘 冒雪宵來商征巴蜀第九回 破川軍孱王歸命 受蜀俘美婦承恩第十回 戢兵變再定西川 興王師得平南漢第十一回 懸繪像計殺敵臣 造浮梁功成採石第十二回 明德樓綸音釋俘 萬歲殿燭影生疑第十三回 吳越王歸誠納土 北漢主窮蹙乞降第十四回 高梁河宋師敗績 雁門關遼將喪元第十五回 弄巧成拙妹倩殉邊 修怨背盟皇弟受禍第十六回 進治道陳希夷入朝 遁窮荒李繼遷降虜第十七回 岐溝關曹彬失律 陳家谷楊業捐軀第十八回 張齊賢用謀卻敵 尹繼倫奮力踹營第十九回 報宿怨故王索命 討亂黨宦寺典兵第二十回 伐西夏五路出師 立新皇百官入賀第二十一回 康保裔血戰亡身 雷有終火攻平匪第二十二回 收番部叛王中計 納忠諫御駕親征第二十三回 澶州城磋商和約 承天門偽降帛書第二十四回 孫待制空言阻西幸 劉美人徼寵繼中宮第二十五回 留遺恨王旦病終 坐株連寇准遭貶第二十六回 王沂公劾奸除首惡 魯參政挽輦進忠言第二十七回 劉太后極樂歸天 郭正宮因爭失位第二十八回 蕭耨斤挾權弒主母 趙元昊僭號寇邊疆第二十九回 中虜計任福戰歿 奉使命富弼辭行第三十回 爭和約折服契丹 除敵臣收降元昊第三十一回 明副使力破叛徒 曹皇后智平逆賊第三十二回 狄青夜奪崑崙關 包拯出知開封府第三十三回 立儲貳入承大統 釋嫌疑准請撤簾第三十四回 爭濮議聚訟盈廷 傳穎王長男主器第三十五回 神宗誤用王安石 種諤誘降嵬名山第三十六回 議新法創設條例司 讞疑獄狡脫謀夫案第三十七回 韓使相諫君論弊政 朱明府尋母竭孝思第三十八回 棄邊城撫臣坐罪 徙杭州名吏閒遊第三十九回 借父威豎子成名 逞兵謀番渠被虜第四十回 流民圖為國請命 分水嶺割地畀遼第四十一回 奉使命率軍征交趾 蒙慈恩減罪謫黃州第四十二回 伐西夏李憲喪師 城永樂徐禧陷歿第四十三回 立幼主高後垂簾 拜首相溫公殉國第四十四回 分三黨廷臣構釁 備六禮冊後正儀第四十五回 囑後事賢後升遐 紹先朝奸臣煽禍第四十六回 寵妾廢妻皇綱倒置 崇邪黜正黨獄迭興第四十七回 拓邊防謀定制勝 竊後位喜極生悲第四十八回 承兄祚初政清明 信閹言再用奸慝第四十九回 端禮門立碑誣正士 河湟路遣將復西蕃第五十回 應供奉朱勉承差 得奧援蔡京復相第五十一回 巧排擠毒死輔臣 喜招徠載歸異族第五十二回 信道教詭說遇天神 築離宮微行探春色第五十三回 挾妓縱歡歌樓被澤 屈尊就宴相府承恩第五十四回 造雄邦恃強稱帝 通遠使約金攻遼第五十五回 幫源峒方臘揭竿 梁山泊宋江結寨第五十六回 知海州收降及時雨 破杭城計出智多星第五十七回 入深巖得擒叛首 征朔方再挫王師第五十八回 誇功銘石艮岳成山 覆國喪身孱遼絕祀第五十九回 啟外釁胡人南下 定內禪上皇東奔第六十回 遵敵約城下乞盟 滿惡貫途中授首第六十一回 議和議戰朝局紛爭 誤國誤家京城失守第六十二回 墮奸謀闔宮被劫 立異姓二帝蒙塵第六十三回 承遺祚藩王登極 發逆案奸賊伏誅第六十四回 宗留守力疾捐軀 信王榛敗亡失跡第六十五回 招寇侮驚馳御駕 脅禪位激動義師第六十六回 韓世忠力平首逆 金兀朮大舉南侵第六十七回 巾幗英雄桴鼓助戰 鬚眉豪氣舞劍吟詞第六十八回 趙立中炮失楚州 劉豫降虜稱齊帝第六十九回 破劇盜將帥齊驅 敗強虜弟兄著績第七十回 岳家軍克復襄漢 韓太尉保障江淮第七十一回 入洞庭擒渠掃穴 返廬山奉櫬奔喪第七十二回 髯將軍敗敵揚威 愚參謀監軍遇害第七十三回 撤藩封偽主被縶 拒和議忠諫留名第七十四回 劉錡力捍順昌城 岳飛奏捷朱仙鎮第七十五回 傳偽詔連促班師 設毒謀構成冤獄第七十六回 屈膝求和母后返駕 刺奸被執義士喪生第七十七回 立趙宗親王嗣服 弒金帝逆賊肆淫第七十八回 金主亮分道入寇 虞允文大破敵軍第七十九回 誅暴主遼陽立新君 隳前功符離驚潰變第八十回 廢守備奸臣通敵 申和約使節還朝第八十一回 朱晦翁創立社倉法 宋孝宗重定內禪儀第八十二回 攬內權辣手逞兇 勸過宮引裾極諫第八十三回 趙汝愚定策立新皇 韓侂胄弄權逐良相第八十四回 賀生辰尚書鑽狗竇 侍夜宴艷後媚龍顏第八十五回 倡北伐喪師辱國 據西陲作亂亡家第八十六回 史彌遠定計除奸 鐵木真稱尊耀武第八十七回 失中都金丞相殉節 獲少女楊家堡成婚第八十八回 寇南朝孱主誤軍謀 據東海降盜加節鉞第八十九回 易嗣君濟邸蒙冤 逐制帥楚城屢亂第九十回 誅逆首淮南紓患 戕外使蜀右被兵第九十一回 約蒙古夾擊殘金 克蔡州獻俘太廟第九十二回 圖中原兩軍敗退 寇南宋三路進兵第九十三回 守蜀境累得賢才 劾史氏力扶名教第九十四回 余制使憂讒殞命 董丞相被脅罷官第九十五回 捏捷報欺君罔上 拘行人棄好背盟第九十六回 史天澤討叛誅李璮 賈似道弄權居葛嶺第九十七回 援孤城連喪二將 寵大憝貽誤十年第九十八回 報怨興兵蹂躪江右 喪師辱國竄殛嶺南第九十九回 屯焦山全軍告熸 陷臨安幼主被虜第一百回 擁二王勉支殘局 覆兩宮悵斷重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