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白話文
第20篇
【原文】
哀公問政。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人道敏政,地道敏樹。
夫政也者,蒲盧也。
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譯文】
魯哀公詢問關於治理國家的道理。
孔子說:」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記載在典籍上。
聖君賢臣在世,這些政事就順利推行;聖君賢臣去世,這些政事也就廢弛了。
統治百姓的辦法是勤於政事,治理荒地的辦法是努力種植樹木。
這政事啊,就像地上的蘆葦一樣。
要得到賢臣的輔助就要修養自身品德,修養自身品德就要遵循大道,遵循大道就要從仁一愛一做起。
【原文】
「仁者,人也,親一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
親一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譯文】
」仁就是一愛一人,一愛一自己的親族是最大的仁。
義就是事事做得適宜,尊重賢人是最大的義。
一愛一親人要分親疏遠近,尊重賢人要有貴賤等級,禮由此而產生。
在低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高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
所以,君子不能不注意修養自己。
要修養自己,就不能不侍奉親人;要侍奉親人,就不能不瞭解他人;要瞭解他人,就不能不知道天理。
【原文】
「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一一交一一也。
五者,天下之達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譯文】
「天下通行的道理有五條,實踐這五條道理的德行有三種。
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間的一一交一一往,就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智慧、仁一愛一、勇敢,這三者是遍行天下的美德。
這些道理和美德的實施,落在一個誠字上。
這些道理,有的人生來就知道它們,有的人通過學一習一才知道它們,有的人要經過困惑探求後才知道它們,但只要他們最終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樣的了。
又比如說,有的人自願去實行,有的人為了某種好處去實行,有的人勉強去實行,但只要最終都實行起來了,也就是一樣的了。」
【原文】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譯文】
孔子說:」喜歡學一習一就接近智慧了,努力實行就接近仁一愛一了,知道羞恥就接近勇敢了。
知道這三點,就知道修養自己的方法,知道修養自己的方法,就知道治理他人的方法,知道治理他人的方法,就知道治理天下和國家的方法。
【原文】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一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一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譯文】
」凡是治理天下,一般有九條原則,那就是:修養自身,尊重賢人,親一愛一親族,敬重大臣,體恤群臣,一愛一民如子,招納工匠,善待遠客,安一撫諸侯。
修養自身就能確立正道;尊重賢人就不會思想困惑;親一愛一親族就不會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會遇事慌張;體恤群臣,士人們就會盡力報答;一愛一民如子,老百姓就會努力生產;招納工匠,財物就會充足;優待遠客,四方就會來歸順;安一撫諸侯,天下就會敬服。
【原文】
「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
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
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一親也。
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
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
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
日省月試,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
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
【譯文】
」潔淨心靈,服飾端莊,不符合禮儀的事堅決不做,這是修養自己的方法。
不聽諂言,疏遠女色,看輕財物而重視道德,這是為了鼓勵賢人。
提高親族的地位,給他們豐厚的俸祿,與他們一愛一憎相同,這是為了鼓勵人們親一愛一親人。
多設小官給大臣使喚,讓他們集中一精一力考慮國家大事,這是為了鼓勵大臣。
對士人忠實守信,給他們豐厚的俸祿,這是為了鼓勵士人。
按照時令役使百姓而不誤農時,少收賦稅,這是為了鼓勵百姓。
天天查看月月考核,按勞付酬,這是為了鼓勵工匠。
來時歡迎,去時歡送,嘉獎有才能的人,同情才能不足的人,這是為了安一撫遠方來客。
【原文】
「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
【譯文】
「延續已經絕後的家族,復興已經頹廢的邦國,治理混亂,解救危難,按時接受朝見,用厚禮回贈諸侯,卻讓他們以薄禮進貢,這是為了安一撫諸侯。
總而言之,治理天下有九條原則,但實行這些原則的道理都是一樣的,關鍵在一個『誠』字。
【原文】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睏,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譯文】
「任何事情,事先有準備就會成功,事先沒準備就會失敗。
說話先有準備,就不會說不下去;做事先有準備,就不會遭受挫折;行動先有準備,就不會出問題;實行中庸之道先有準備,就不會陷入絕境。」
【原文】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
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
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
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譯文】
「在下位的人臣,如果得不到君王的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
要得到君王的信任是有辦法的,如果得不到朋友的信任,也就得不到君王的信任。
要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辦法的,如果不孝順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
孝順父母是有辦法的,如果自己不真誠,就不能孝順父母。
要使自己真誠是有辦法的,如果不明白什麼是善,就不能夠使自己真誠。」
【原文】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譯文】
「真誠,是上天賦予的品德,追求真誠,是做人的原則。
天生真誠的人,不用勉強就能做到誠,不用思考就能擁有誠,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則,這樣的人是聖人。
努力做到真誠,就是要選擇美好的目標並且執著追求。」
【原文】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譯文】
「廣泛學一習一,詳細詢問,慎重思考,清晰辨別,堅定執行。
要麼不學一習一,學了沒有學會就絕不罷休;要麼不問,問了還不明白就絕不罷休:要麼不想,想了沒有想通就絕不罷休;要麼不辨別,辨別了沒有明確就絕不罷休;要麼不實行,實行了沒有切實做到就絕不罷休。
別人用一倍工夫能做到的,我用百倍的工夫去做:別人用十倍工夫能做的,我用千倍的工夫去做。
果真能夠這樣,那麼愚笨的人也一定可以變得聰明起來,柔一弱的人也一定可以變得剛強起來。」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