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
卷05 元帝
世祖孝元皇帝,諱繹,字世誠,小字七符,高祖第七子也。
天監七年八月丁巳生。
十三年,封湘東郡王,邑二千戶。
初為寧遠將軍、會稽太守,入為侍中、宣威將軍、丹一陽一尹。
普通七年,出為使持節、都督荊、湘、郢、益、寧、南梁六州諸軍事、西中郎將、荊州刺史。
中大通四年,進號平西將軍。
大同元年,進號安西將軍。
三年,進號鎮西將軍。
五年,入為安右將軍、護軍將軍,領石頭戍軍事。
六年,出為使持節、都督江州諸軍事、鎮南將軍、江州刺史。
太清元年,徙為使持節、都督荊、雍、湘、司、郢、寧、梁、南、北秦九州諸軍事、鎮西將軍、荊州刺史。
三年三月,侯景寇沒京師。
四月,太子舍人蕭歆至江陵宣密詔,以世祖為侍中、假黃鉞、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司徒承製,余如故。
是月,世祖徵兵於湘州,湘州刺史河東王譽拒不遣。
六月丙午,遣世子方等帥眾討譽,戰所敗死。
七月,又遣鎮兵將軍鮑泉代討譽。
九月乙卯,雍州刺史岳一陽一王察舉兵反,來寇江陵,世祖嬰城拒守。
乙丑,察將杜掞與其兄弟及楊混,各率其眾來降。
丙寅,察遁走。
鮑泉攻湘州不克,又遣左衛將軍王僧辯代將。
大寶元年,世祖猶稱太清四年。
正月辛亥朔,左衛將軍王僧辯獲橘三十子共蒂,以獻。
二月甲戌,衡一陽一內史周弘直表言鳳皇見郡界。
夏五月辛未,王僧辯克湘州,斬河東王譽,湘州平。
六月,江夏王大款、山一陽一王大成、宜都王大封自信安間道來奔。
九月辛酉,以前郢州刺史南平王恪為中衛將軍、尚書令、開府儀同三司,中撫軍將軍世子方諸為郢州刺史,左衛將軍王僧辯為領軍將軍。
改封大款為臨川郡王,大成為桂一陽一郡王,大封為汝南郡王。
是月,任約進寇西一陽一、武昌,遣左衛將軍徐文盛、右衛將軍一陰一子春、太子右衛率蕭慧正、巂州刺史席文獻等下武昌拒約。
以中衛將軍、尚書令、開府儀同三司南平王恪為荊州刺史,鎮武陵。
十一月甲子,南平王恪、侍中臨川王大款、桂一陽一王大成、散騎常侍江安侯圓正、侍中左衛將軍張綰、司徒左長史曇等府州國一千人奉箋曰:
竊以嵩岳既峻,山川出雲;大國有蕃,申甫惟翰。
豈非皇建斯極,以位為寶;聖教辨方,慎名與器。
是知太尉佐帝,重華表黃玉之符,司空相土,伯禹降玄圭之錫。
伏惟明公大王殿下,命世應期,挺生將聖。
忠為令德,孝實天經,地切應、韓,寄深旦、奭,五品斯訓,七政以齊,志存社稷,功濟屯險。
夷狄內侵,枕戈泣血,鯨鯢未掃,投袂勤王,能使遊魂請盟以屈膝,丑徒銜璧而懾氣。
親蕃外叛,釁均吳、楚,義討申威,兵不血刃。
湘波自息,非築杜弢之壘;峴山離貳,不伐劉表之城。
九江致梗,二別殊派,才命戈船,底定灊、霍。
溯流窮討,路絕窺窬,胡兵侵界,鐵馬霧合,神規獨運,皆即梟懸,翻同翅折,遂修職貢。
梁、漢合契,肆犀利之兵,巴、漢俱下,竭驍勇之陣。
南通五嶺,北出力原;東夷不怨,西戎即序。
可謂上流千里,持戟百萬,天下之至貴,四海之所推也。
今海水飛雲,昆山起燎,魏文悲樂推之歲,韓宣歎成禮之日,一陽一台之下,獨有冠蓋相趨;夢水之傍,尚致車輿結轍。
麰麥兩穗,出於南平之邦;甘露泥枝,降乎當一陽一之境。
野蠶自績,何謝歐絲;閒田生稻,寧殊雨粟。
莫非品物鹹亨,是稱文明光大,豈可徽號不彰於彝典,明試不陳乎車服者哉!昔晉、鄭入周,尚作卿士;蕭、曹佐漢,且居相國。
宜崇茲盛禮,顯答群望。
恪等稽尋甲令,博詢惇史,謹再拜上,進位相國,總百揆,竹使符一,別准恆儀。
杖金斧以剪逆暴,乘玉輅而定社稷。
傍羅麗於日月,貞明合於天地。
扶危翼治,豈不休哉!恪等不通大體,自昧伏奏以聞。
世祖令答曰:「數鍾一陽一九,時惟百六,鯨鯢未剪,寤寐痛心。
周粵天官,秦稱相國,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次硃鳶,北漸玄塞。
率茲小宰,弘斯大德。
將何用繼蹤曲阜,擬跡桓、文,終建一匡,肅其五拜。
雖義屬隨時,事無虛紀,傳稱皆讓,《象》著鳴謙,瞻言前典,再懷哽恧。」
十二月壬辰,以定州刺史蕭勃為鎮南將軍、廣州刺史。
遣護軍將軍尹悅、巴州刺史王珣、定州刺史杜多安帥眾下武昌,助徐文盛。
大寶二年,世祖猶稱太清五年。
二月己亥,魏遣使來聘。
三月,侯景悉兵西上,會任約軍。
閏四月丙午,景遣其將宋子仙、任約襲郢州,執刺史蕭方諸。
戊申,徐文盛、一陰一子春等奔歸,王珣、尹悅、杜多安並降賊。
庚戌,領軍將軍王僧辯帥眾屯巴陵。
甲子,景進寇巴陵。
五月癸未,世祖遣游擊將軍胡僧祐、信州刺史陸法和帥眾下援巴陵。
任約敗,景遂遁走。
以王僧辯為征東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胡僧祐為領軍將軍,陸法和為護軍將軍。
仍令僧辯率眾軍追景,所至皆捷。
八月甲辰,僧辯下次湓城。
辛亥,以鎮南將軍、湘州刺史蕭方矩為中衛將軍。
司空、征南將軍、南平王恪進號征南大將軍。
湘州刺史,余如故。
九月己亥,以征東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王僧辯為江州刺史,余如故。
盤盤國獻馴象。
冬十月辛丑朔,有紫雲如車蓋,臨江陵城。
是月,太宗崩。
侍中、征東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尚書令、長寧縣侯王僧辯等奉表曰:
眾軍薄伐,塗次九水,即日獲臨城縣使人報稱:侯景弒逆皇帝,賊害太子,宗室在寇庭者,並罹禍酷。
六軍慟哭,三辰改曜。
哀我皇極,四海崩心。
我大梁纂堯構緒,基商啟祚。
太祖文皇帝徇齊作聖,肇有六州。
高祖武皇帝聰明神武,奄龕天下。
依日月而和四時,履至尊而制六一合。
麗正居貞,大橫固祉。
四葉相系,三聖同基。
蠢爾凶渠,遂憑天邑。
閶闔受白登之辱,像魏致堯城之疑。
雲扆承華,一朝俱酷。
金楨玉干,莫不同冤。
悠悠彼蒼,何其罔極!
臣聞喪君有君,《春秋》之茂典;以德以長,先王之通訓。
少康則牧眾撫職,祀夏所以配天;平王則居正東遷,宗周所以卜世。
漢光以能捕不道,故景歷重昌;中宗以不違群議,故江東可立。
儔今考古,更無二謀。
伏惟陛下至孝通幽,英武靈斷,當七九之厄,而應千載之期;啟殷憂之明,而居百王之會。
取威定霸,嶮阻艱難,建社治兵,載循古道。
家國之事,一至於斯。
天祚大梁,必將有主。
軒轅得姓,存者二人;高祖五王,代實居長。
乘屈完而陳諸侯,拜子武而服大輅。
功齊九有,道濟生民。
非奉聖明,誰嗣下武!
臣聞日月貞明,太一陽一不可以闕照;天地貞觀,乾道不可以久惕。
黃屋左纛,本為億兆而尊;鸞輅龍章,蓋以郊禋而貴。
寶器存乎至重,介石慎於易差。
黔首豈可少選無君,宗祏豈可一日無主。
伏願陛下掃地升中,柴天改物。
事迫凶危,運鍾擾攘,蓋不勞宗正奉詔,博士擇時,南面即可居尊,西向無所讓德。
四方既知有奉,八百始可同期。
殘寇潛居,器藏社處,乾象既傾,坤儀已覆。
斬莽輗車,燒卓照市,廓清函夏,正為塋陵,開雪宮圍,庶存鐘鼎,彼黍離離,伊何可言。
陛下繼明闡祚,即宮舊楚。
左廟右社之制,可以權宜;五禮六樂之容,歲時取備。
金芝九一莖一,瓊茅三脊。
要衛率職,尉候相望。
坐廟堂以朝四夷,登靈台而望雲物,禪梁甫而封泰山,臨東濱而禮日觀。
然後與三事大夫,更謀都鄙。
左瀍右澗,夾雒可以為居,抗殿疏龍,惟王可以在鎬,何必勤勤建業也哉。
臣等不勝控款之至,謹拜表以聞。
世祖奉諱,大臨三日,百官縞素。
乃答曰:「孤以不德,天降之災,枕戈飲膽,扣心泣血。
風樹之酷,萬始不追;霜露之哀,百憂總萃。
甫聞伯升之禍,彌切仲謀之悲。
若封豕既殲,長蛇即戮,方欲追延陵之逸軌,繼子臧之高讓,豈資秋亭之壇,安事繁一陽一之石。
侯景,項籍也;蕭棟,殷辛也。
赤泉未賞,劉邦尚曰漢王;白旗弗懸,周發猶稱太子。
飛龍之位,孰謂可躋;附鳳之徒,既聞來議。
群公卿士,其諭孤之志,無忽!」司空南平王恪率宗室五十餘人,領軍將軍胡僧祐率群僚二百餘人,江州別駕張佚率吏民三百餘人,並奉箋勸進。
世祖固讓。
十一月乙亥,王僧辯又奉表曰:
紫宸曠位,赤縣無主,百靈聳一動,萬國回皇。
雖醉醒相扶,同歸景亳,式歌且誦,總赴唐郊,猶懼陛下俯首潸然,讓德不嗣。
傳車在道,方慎宋昌之謀;法駕已陳,尚杜耿純之勸。
岳牧翹首,天民累息。
臣聞星回日薄,擊雷鞭電者之謂天;嶽立川流,吐霧蒸雲者之謂地。
苞天地之混成,洞一陰一陽一之不測,而以裁成萬物者,其在聖人乎!筆云「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
黃屋廟堂之下,本非獲已而居;明鏡四衢之樽,蓋由應物取訓。
伏惟陛下稽古文思,英雄特達。
比以周旦,則文王之子;方之放勳,則帝摯之季。
千年旦暮,可不在斯。
庭闕湮亡,鐘鼎淪覆,嗣膺景歷,非陛下而誰?豈可使赤眉更立盆子,隗囂托置高廟。
陛下方復從容高讓,用執謙光。
展其矯行偽書,誣罔正朔,見機而作,斷可識矣。
匪疑何卜,無待蓍龜。
日者,公卿失馭,禍纏霄極,侯景憑陵,一奸一臣互起,率戎伐穎,無處不然,勸明誅晉,側足皆爾。
刁斗夜鳴,烽火相照。
中朝人士,相顧銜悲;涼州義徒,東望殞涕,惵惵黔首,將欲安歸!陛下英略緯天,沉明內斷,橫劍泣血,枕戈嘗膽,農山圮下之策,金匱玉鼎之謀,莫不定算扆帷,決勝千里。
擊靈鼉之鼓,而建翠華之旗,驅六州之兵,而總九伯之伐,四方雖虞,一戰以霸。
斬其鯨鯢,既章大戮,何校滅耳,莫匪一奸一回,史不絕書,府無虛月。
自洞庭安波,彭蠡底定,文昭武穆,芳若椒蘭,敵國降城,和如親戚,九服同謀,百道俱進,國恥家怨,計期就雪,社稷不墜,翽在聖明。
今也何時,而申帝啟之避,凶危若此,方陳泰伯之辭。
國有具臣,誰敢奉詔。
天下者高祖之天下,陛下者萬國之歡心,萬國豈可無君,高祖豈可廢祀。
即日五星夜聚,八風通吹,雲煙紛郁,日月光華,百官象物而動,軍政不戒而備。
飛艫巨艦,竟水浮川;鐵馬銀鞍,陵山跨谷。
英傑接踵,忠勇相顧,湛宗族以酬恩,焚妻子以報主。
莫不覆盾銜威,提斧擊眾,風飛電耀、志滅凶丑。
所待陛下昭告后土,虔奉上帝,廣發明詔,師出以名,五行夕返,六軍曉進,便當盡司寇之威,窮蚩尤之伐,執石趙而求璽,斬姚秦而取鐘,修掃塋陵,奉迎宗廟。
陛下豈得不仰存國計,俯從民請。
漢宣嗣位之後,即遣蒲類之軍;光武登極既竟,始有長安之捷。
由此言之,不無前准。
臣等或世受朝恩,或身荷重遇,同休等戚,自國刑家,苟有腹心,敢以死奪。
不任慺慺之至,謹重奉表以聞。
世祖答曰:「省示,復具一二。
孤聞天生蒸民而樹之以君,所以對揚天休,司牧黔首。
攝提、合雒以前,栗陸、驪連之外,書契不傳,無得稱也。
自阪泉彰其武功,丹陵表其文德,有人民焉,有社稷焉,或歌謠所歸,或惟天所相。
孤遭家多難,大恥未雪,國賊則蚩尤弗剪,同姓則有扈不賓,臥而思之,坐以待旦,何以應寶歷,何以嗣龍圖。
庶一戎既定,罪人斯得,祀夏配天,方申來議也。」
是時巨寇尚存,未欲即位,而四方表勸,前後相屬,乃下令曰:「《大壯》乘乾,《明夷》垂翼,璇度亟移,玉律屢徙,四岳頻遣勸進,九棘比者表聞。
譙、沛未復,塋陵永遠,於居於處,寤寐疚懷,何心何顏,撫茲歸運。
自今表奏,所由並斷,若有啟疏,可寫此令施行。」
是日,賊司空、東南道大行台劉神茂率儀同劉歸義、留異赴義,奉表請降。
大寶三年,世祖猶稱太清六年。
正月甲戌,世祖下令曰:「軍國多虞,戎旃未靜,青領雖熾,黔首宜安。
時惟星鳥,表年祥於東秩;春紀宿龍,歌歲取於南畯。
況三農務業,尚看夭桃敷水;四人有令,猶及落杏飛花。
化俗移風,常在所急;勸耕且戰,彌須自許。
豈直燕垂寒谷,積黍自溫,寧可墮此玄苗,坐餐紅粒,不植燕頷,空候蟬鳴。
可悉深耕穊種,安堵復業,無棄民力,並分地利。
班勒州郡,鹹使遵承。」
以智武將軍、南平內史王褒為吏部尚書。
二月,王僧辯眾軍發自尋一陽一。
世祖馳檄告四方曰:
夫剝極生災,乃及龍戰,師貞終吉,方制豶豕。
豈不以侵一陽一蕩薄,源之者亂階;定龕艱難,成之者忠義。
故羿、澆滅於前,莽、卓誅於後。
是故使桓、文之勳,復興於周代;溫、陶之績,彌盛於金行。
粵若梁興五十餘載,平壹宇內,德惠悠長,仁育蒼生,義征不服。
左伊右瀍,鹹皆仰化;濁涇清渭,一靡一不向風。
建翠鳳之旗,則六龍驤首;擊靈鼉之鼓,則百神警肅。
風、牧、方、邵之賢,衛、霍、辛、趙之將,羽林黃頭之士,虎賁緹騎之夫,叱吒則風雲興起,鼓動則嵩、華倒拔。
自桐柏以北,孤竹以南,碣石之前,流沙之後,延頸舉踵,交臂屈膝。
胡人不敢牧馬,秦士不敢彎弓。
葉和萬邦,平章百姓,十堯九舜,曷足雲也。
賊臣侯景,匈奴叛臣,鳴鏑余噍。
懸瓠空城,本非國寶,壽春畿要,賞不逾月。
開海陵之倉,賑常平之米,檄九府之費,錫三官之錢,冒於貨賄,不知紀極。
敢興逆亂,梗我王畿。
賊臣正德,阻兵安忍。
日者結怨江羋,遠適單于。
簡牘屢彰,彭生之魂未弭;聚斂無度,景卿之誚已及。
為虎傅翼,遠相招致。
虔劉我生民,離散我兄弟。
我是以董率皋貔,躬擐甲冑,霜戈照日,則晨離奪暉,龍騎蔽野,則平原掩色,信與江水同流,氣與寒風俱憤。
凶丑畏威,委命下吏,乞活淮、肥,苟存徐、兗。
渙汗既行,絲綸爰被。
我是以班師凱歸,休牛息馬。
賊猶不悛。
遂復矢流王屋,兵躔象魏。
總章之觀,非復聽訟之堂;甘泉之宮,永乖避暑之地。
坐召憲司,臥制朝宰,矯托天命,偽作符書。
重增賦斂,肆意裒剝,生者逃竄,死者暴一屍一,道路以目,庶僚鉗口。
刑戮失衷,爵賞由心,老弱波流,士女塗炭。
臧獲之人,五宗及賞;搢紳之士,三族見誅。
谷粟騰踴,自相吞噬。
惵惵黔首,路有銜索之哀;蠢蠢黎民,家隕桓山之泣。
偃師南望,無復儲胥、露寒,河一陽一北臨,或有穹廬氈帳。
南山之竹,未足言其愆;西山之兔,不足書其罪。
外監陳瑩之至,伏承先帝登遐,宮車晏駕。
奉諱驚號,五內摧裂,州冤本毒,無地容身。
景阻饑既甚,民且狼顧,遂侵軼我彭蠡,憑凌我郢邑,窮據我江夏,掩襲我巴丘。
我是以義勇爭先,忠貞盡力。
斬馘凶渠,不可稱算,沙同赤岸,水若絳河。
任約泥首於安南,化仁面縛於漢口,子仙乞活於鄢郢,希榮敗績於柴桑。
侯景奔竄,十鼠爭一穴一,郭默清夷,晉熙附義,計窮力屈,反殺後主。
畢、原、禜、郇、並離禍患,凡、蔣、邢、茅,皆伏鈇鑕。
是可忍也,孰不可容!幕府據有上流,實惟分陝,投袂荷戈、志在畢命。
昔周依晉、鄭,漢有虛、牟。
彼惟末屬,猶能如此;況聯華日月,天下不賤,為臣為子,兼國兼家者哉!鹹以義旗既建,宜須總一,共推幕府,實用主盟。
粵以不佞,謬董連率,遠惟國艱,不遑寧處。
中權後勁,龔行天罰,提戈蒙險,隕越以之。
天馬千群,長戟百萬,驅賁獲之士,資智勇之力,大楚逾荊山,淺原度彭蠡,舳艫泛水,以掎其南,輜軿委輸,以沖其北。
華夷百濮,贏糧影從。
雷震風駭,直指建業。
按劍而叱,江水為之倒流;一抽一戈而揮,皎日為之退捨。
方駕長驅,百道俱入,夷山殄谷,充原蔽野。
挾輈曳牛之侶,拔距磔石之夫,騎則逐日追風,弓則吟猿落雁。
捧崑崙而壓一卵一,傾渤海而灌熒。
如駟馬之載鴻一毛一,若奔牛之觸魯縞。
以此眾戰,誰能御之!脫復蜂蠆有毒,獸窮則鬥。
謂山蓋高,則四郊多壘;謂地蓋遠,則三千弗違。
如彼怒蛙,譬如鼷鼠,豈費萬鈞,無勞百溢。
加以日臨黃道,兵起絳宮,三門既啟,五將鹹發,舉整整之旗,掃亭亭之氣,故以臨機密運,非賊所解,奉義而誅,何罪不服?今遣使持節、大都督、征東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尚書令、長寧縣開國侯王僧辯率眾十萬,直掃金陵。
鳴鼓聒天,摐金振地。
硃旗夕建,如赤城之霞起;戈船夜動,若滄海之奔流。
計其同惡,不盈一旅。
君子在野,小人比周。
何校滅耳,匪朝伊夕。
舂長狄之喉,系郅支之頸。
今司寇明罰,質夫所誅,止侯景而已。
黎元何辜,一無所問。
諸君或世樹忠貞,身荷一寵一爵,羽儀鼎族,書勳王府,俯眉猾豎,無由自效,豈不下慚泉壤,上愧皇天!失忠與義,難以自立。
想誠南風,乃眷西顧,因變立功,轉禍為福。
有能縛侯景及送首者,封萬戶開國公,絹布五萬匹。
有能率動義眾,以應官軍,保全城邑,不為賊用,上賞方伯,下賞剖符,並裂山河,以紆青紫。
昔由余入秦,禮同卿佐;日磾降漢,且珥金貂。
必有其才,何恤無位。
若執迷不反,拒逆王師,大軍一臨,刑茲罔赦。
孟諸焚燎,芝艾俱盡;宣房河決,玉石同沉。
信賞之科,有如皎日;黜陟之制,事均白水。
檄布遠近,鹹使知聞。
三月,王僧辯等平侯景,傳其首於江陵。
戊子,以賊平告明堂、太社。
己丑,王僧辯等又奉表曰:
眾軍以今月戊子總集建康。
賊景鳥伏獸窮,頻擊頻挫,一奸一竭詐盡,深溝自固。
臣等分勒武旅,百道同趣,突騎短兵,犀函鐵楯,結隊千群,持戟百萬,止紂七步,圍項三重,轟然大潰,群凶四滅。
京師少長,俱稱萬歲。
長安酒食,於此價高。
九縣雲開,六一合清朗,矧伊黔首,誰不載躍!伏惟陛下咀痛茹哀,嬰憤忍酷。
自紫庭絳闕,胡塵四起,需垣好畤,冀馬雲屯,泣血治兵,嘗膽誓眾。
而吳、楚一家,方與七國俱反;管、蔡流言,又以三監作亂。
西涼義眾,阻強秦而不通;并州遺民,跨飛狐而見泯。
豺狼當路,非止一人;鯨鯢不梟,倏焉五載。
英武克振,怨恥並雪,永尋霜露,如何可言!臣等輒依故實,奉修社廟,使者持節,分告塋陵。
嗣後升遐,龍輴未殯,承華掩曜,梓宮莫測,並即隨由備辦,禮具凶荒。
四海同哀,六軍袒哭,聖情孝友,理當感慟。
日者,百司岳牧,祈仰宸鑒。
以錫珪之功,既歸有道,當璧之禮,允屬聖明;而優詔謙沖,窅然凝邈。
飛龍可躋,而《乾》爻在四;帝閽雲叫,而閶闔未開。
謳歌再馳,是用翹首。
所以越人固執,熏丹一穴一以求君;周民樂推,逾岐山而事主。
漢王不即位,無以貴功臣;光武不止戈,豈謂紹宗廟。
黃帝游於襄城,尚訪治民之道;放勳入於姑射,猶使樽俎有歸。
伊此儻來,豈聖人所欲,帝王所應,不獲已而然。
伏讀璽書,尋諷制旨,顧懷物外,未奉慈衷。
陛下日角龍顏之姿,表於徇齊之日,彤雲素氣之瑞,基於應物之初。
博覽則大哉無所與名,深言則曄乎昭章之觀。
忠為令德,孝實動天。
加以英威茂略,雄圖武算,指麾則丹浦不戰,顧眄則阪泉自蕩。
地維絕而重紐,天柱傾而更植。
鑿河津於孟門,百川復啟;補穹儀以五石,萬物再生。
縱陛下拂袗衣而游廣成,登泬山而去東土,群臣安得仰訴,兆庶何所歸仁。
況郊祀配天,罍篚禮曠,齋宮清廟,匏竹不陳,仰望鑾輿,匪朝伊夕,瞻言法駕,載渴且饑。
豈可久稽眾議,有曠則!舊郊既復,函、雒已平。
高奴、櫟一陽一,宮館雖毀;濁河清渭,佳氣猶存。
皋門有伉,甘泉四敞,土圭測景,仙人承露。
斯蓋九州之赤縣,六一合之樞機。
博士捧圖書而稍還,太常定禮儀而已列。
豈得不揚清駕而赴名都,具玉鑾而游正寢!昔東周既遷,鎬京遂其不復;長安一亂,郟、洛永以為居。
夏後以萬國朝諸侯,文王以六州匡天下。
跡基百里,劍杖三尺。
以殘楚之地,抗拒九戎;一旅之師,剪滅三叛。
坦然大定,御輦東歸。
解五牛於冀州,秣六馬於譙郡。
緬求前古,其可得歟?對揚天命,何所讓德!有理存焉,敢重所奏。
相國答曰:「省表,復具一二。
群公卿士,億兆夷人,鹹以皇天眷命,歸運所屬,用集寶位於予一人。
文叔金吾之官,事均往願;孟德征西之位,且符前說。
今淮海長鯨,雖雲授首;襄一陽一短狐,未全革面。
太平玉燭,爾乃議之。」
辛卯,宣猛將軍硃買臣密害豫章嗣王棟,及其二弟橋、樛,世祖志也。
四月乙巳,益州刺史、新除假黃鉞、太尉武陵王紀竊位於蜀,改號天正元年。
世祖遣兼司空蕭泰、祠部尚書樂子雲拜謁塋陵,修復社廟。
丁巳,世祖令曰:「軍容不入國,國容不入軍。
雖子產獻捷,戎服從事,亞夫弗拜,義止將兵。
今凶丑殲夷,逆徒殄潰,九有既截,四海乂安。
漢官威儀,方陳盛禮,衛多君子,寄是式瞻。
便可解嚴,以時宣勒。」
是月,以東一陽一太守張彪為安東將軍。
五月庚午,司空南平王恪及宗室王侯、大都督王僧辯等,復拜表上尊號,世祖猶固讓不受。
庚辰,以征南將軍、湘州刺史、司空南平嗣王恪為鎮東將軍、揚州刺史,余如故。
甲申,以尚書令、征東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王僧辯為司徒、鎮衛將軍。
乙酉,斬賊左僕射王偉、尚書呂季略、少卿周石珍、舍人嚴亶於江陵市。
是日,世祖令曰:「君子赦過,著在周經;聖人解網,聞之湯令。
自獫狁孔熾,長蛇薦食,赤縣阽危,黔黎塗炭,終宵不寐,志在雪恥。
元惡稽誅,本屬侯景;王偉是其心膂,周石珍負背恩義,今並烹諸鼎鑊,肆之市朝。
但比屯邅寇擾,為歲已積,衣冠舊貴,被一逼一偷生,猛士勳豪,和光苟免,凡諸惡侶,諒非一族。
今特闡以王澤,削以刑書,自太清六年五月二十日昧爽以前,鹹使惟新。」
是月,魏遣太師潘樂、辛術等寇秦郡,王僧辯遣杜掞帥眾拒之。
以陳霸先為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
是月,魏遣使賀平侯景。
八月,蕭紀率巴、蜀大眾連舟東下,遣護軍陸法和屯巴峽以拒之。
兼通直散騎常侍、聘魏使徐陵於鄴奉表曰:
臣聞封唐有聖,還承帝嚳之家;居代惟賢,終纂高皇之祚。
無為稱於革舄,至治表於垂衣,而撥亂反正,非聞前古。
至如金行重作,源出東莞;炎運猶昌,枝分南頓。
豈得掩顯姓于軒轅,非才子於顓頊?莫不時因多難,俱繼神宗者也。
伏惟陛下,出《震》等於勳、華,明讓同於旦、奭。
握圖執鉞,將在御天,玉縢珠衡,先彰元後。
神祇所命,非惟太室之祥;圖畫斯歸,何止堯門之瑞。
若夫大孝聖人之心,中庸君子之德,固以作訓生民,貽風多士。
一日二日,研覽萬機;允文允武,包羅群藝。
擬茲三大,賓是四門,歷試諸難,鹹熙庶績,斯無得而稱也。
自無妄興暴,皇祚浸微,封希修蛇,行災中國,靈心所宅,下武其興,望紫極而長號,瞻丹陵而殞慟。
家冤將報,天賜黃鳥之旗;國害宜誅,神奉玄狐之菉。
滕公擁樹,雄氣方嚴;張繡交兵,風神彌勇。
忠誠冠於日月,孝義感於冰霜。
如霆如雷,如貔如虎,前驅效命,元惡斯殲。
既掛膽於西州,方燃臍於東市。
蚩尤三塚,寧謂嚴誅?王莽千剸,非雲明罰?青羌赤狄,同畀豺狼,胡服夷言,鹹為京觀。
邦畿濟濟,還見隆平;宗廟愔愔,方承多福。
自氤氳渾沌之世,驪連、栗陸之君,卦起龍圖,文因鳥跡。
雲師火帝,非無戰陣之風,堯誓湯征,鹹用干戈之道。
星躔東井,時破崤、潼;雷震南一陽一,初平尋、邑。
未有援三靈之已墜,救四海之群飛,赫赫明明,龔行天罰,如當今之盛者也。
於是卿雲似蓋,晨映姚鄉;甘露如珠,朝華景寢。
芝房感德,鹹出銅池;蓂莢伺辰,無勞銀箭。
重以東漸玄菟,西逾白狼,高柳生風,扶桑盛日,莫不編名屬國,歸質鴻臚,荒服來賓,遐邇同福。
其文昭武穆,跗萼也如彼;天平地成,功業也如此。
久應旁求掌固,諮詢天官,斟酌繁昌,經營高邑。
宗王啟霸,非勞一陽一武之侯;清蹕無虞,何事長安之邸。
正應揚鑾旂以饗帝,仰鳳扆以承天,歷數在躬,疇與為讓!去月二十日,兼散騎常侍柳暉等至鄴,伏承聖旨謙沖,為而弗宰,或雲涇一陽一未復,函谷無泥,旋駕金陵,方膺天眷。
愚謂大庭、少昊,非有定居;漢祖、殷宗,皆無恆宅。
登封岱岳,猶置明堂;巡狩章陵,時行司隸。
何必西瞻虎據,乃建王宮;南望牛頭,方稱天闕。
抑又聞之:玄圭既錫,蒼玉無陳,乃棫樸之愆期,非苞茅之不貢。
雲和之瑟,久廢甘泉;孤竹之管,無聞方澤。
豈不懼歟!伏願陛下因百姓之心,拯萬邦之命。
豈可逡巡固讓,方求石戶之農;高謝君臨,徒引箕山之客!未知上德之不德,惟見聖人之不仁。
率士翹翹,蒼生何望!昔蘇季、張儀,違鄉負俗,尚復招三方以事趙,請六國以尊秦。
況臣等顯奉皇華,親承朝命,珪璋特達,通聘河一陽一,貂珥雍容,尋盟漳水,加牢貶館,隨勢污隆,瞻望鄉關,誠均休戚。
但輕生不造,命與時乖。
忝一介之行人,同三危之遠擯。
承閒內殿,事絕耿弇之恩;封奏邊城,私等劉琨之哭。
不勝區區之至,謹拜表以聞。
九月甲戌,司空、鎮東將軍、揚州刺史南平王恪薨。
冬十月乙未,前梁州刺史蕭循自魏至於江陵,以循為平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戊申,執湘州刺史王琳於殿內,琳副將殷晏下獄死。
辛酉,以子方略為湘州刺史。
庚戌,琳長史陸納及其將潘烏累等舉兵反,襲陷湘州。
是月,四方征鎮,王公卿士復勸世祖即尊號,猶謙讓未許。
表三上,乃從之。
承聖元年冬十一月丙子,世祖即皇帝位於江陵。
詔曰:「夫樹之以君,司牧黔首。
帝堯之心,豈貴黃屋,誠弗獲已而臨蒞之。
朕皇祖太祖文皇帝積德岐、梁,化行江、漢,道映在田,具瞻斯屬。
皇考高祖武皇帝明並日月,功格區宇,應天從民,惟睿作聖。
太宗簡文皇帝地侔啟、誦,方符文、景。
羯寇憑陵,時難孔棘。
朕大拯橫流,克復宗社。
群公卿士、百辟庶僚,鹹以皇靈眷命,歸運斯及,天命不可以久淹,宸極不可以久曠。
粵若前載,憲章令范,畏天之威,算隆寶歷,用集神器於予一人。
昔虞、夏、商、周,年無嘉號,漢、魏、晉、宋,因循以久。
朕雖雲撥亂,且非創業,思得上系宗祧,下惠億兆。
可改太清六年為承聖元年。
逋租宿責,並許弘貸;孝子義孫,可悉賜爵;長徒鎖士,特加原宥;禁錮奪勞,一皆曠蕩。」
是日世祖不升正殿,公卿陪列而已。
丁丑,以平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蕭循為驃騎將軍、湘州刺史,余如故。
己卯,立王太子方矩為皇太子,改名元良。
立皇子方智為晉安郡王,方略為始安郡王。
追尊所生妣阮修容為文宣太后。
是月,陸納遣將潘烏累等攻破衡州刺史丁道貴於淥口,道貴走零陵。
十二月壬子,陸納分兵襲巴陵,湘州刺史蕭循擊破之。
是月,營州刺史李洪雅自零陵率眾出空雲灘,將下討納,納遣將吳藏等襲破洪雅,洪雅退守空雲城。
二年春正月乙丑,詔王僧辯率眾軍士討陸納。
戊寅,以吏部尚書王褒為尚書右僕射,劉為吏部尚書。
西魏遣大將尉遲迥襲益州。
三月庚午,詔曰:「食乃民天,農為治本,垂之千載,貽諸百王,莫不敬授民時,躬耕帝籍。
是以稼穡為寶,《周頌》嘉其樂章;禾麥不成,魯史書其方冊。
秦人有農力之科,漢氏開屯田之利。
頃歲屯否,多難荐臻,干戈不戢,我則未暇。
廣田之令,無聞於郡國;載師之職,有陋於官方。
今元惡殄殲,海內方一,其大庇黔首,庶拯橫流。
一廛曠務,勞心日仄;一夫廢業,舄鹵無遺。
國富刑清,家給民足。
其力田之身,在所蠲免。
外即宣勒,稱朕意焉。」
辛未,李洪雅以空雲城降賊,賊執之而歸。
初,丁道貴走零陵投洪雅,洪雅使收餘眾。
與之俱降。
洪雅既降賊,賊乃害道貴。
丙子,賊將吳藏等帥兵據車輪。
庚寅,有兩龍見湘州西江。
夏四月丙申,僧辯軍次車輪。
五月甲子,眾軍攻賊,大破之。
乙丑,僧辯軍至長沙。
甲戌,尉遲迥進一逼一巴西,潼州刺史楊虔運以城降,納迥。
己丑,蕭紀軍至西陵。
六月乙卯,湘州平。
是月,尉遲迥圍益州。
秋七月辛未,巴人苻升、徐子初斬賊城主公孫晁,舉城來降。
紀眾大潰,遇兵死。
乙未,王僧辯班師江陵,詔諸軍各還所鎮。
八月戊戌,尉遲迥陷益州。
庚子,詔曰:「夫爰始居毫,不廢先王之都;受命於周,無改舊邦之頌。
頃戎旃既息,關柝無警。
去魯興歎,有感宵分,過沛殞涕,實勞夕寐。
仍以瀟、湘作亂,庸、蜀阻兵,命將授律,指期克定。
今八表乂清,四郊無壘,宜從青蓋之典,言歸白水之鄉。
江、湘委輸,方船連舳,巴峽舟艦,一精一甲百萬,先次建鄴,行實京師,然後六軍遄征,九旂揚旆,拜謁塋陵,修復宗社。
主者詳依舊典,以時宣勒。」
九月庚午,司徒王僧辯旋鎮。
丙子,以護軍將軍陸法和為郢州刺史。
乙酉,以晉安王方智為江州刺史。
是月,魏遣郭元建治舟師於合肥,又遣大將邢杲遠、步六汗薩、東方老率眾會之。
冬十一月辛酉,僧辨次於姑孰,即留鎮焉。
遣豫州刺史侯瑱據東關壘,征吳興太守裴之橫帥眾繼之。
戊戌,以尚書右僕射王褒為尚書左僕射,湘東太守張綰為尚書右僕射。
十二月,宿預土民東方光據城歸化,魏江西州郡皆起兵應之。
三年春正月甲午,加南豫州刺史侯瑱征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陳霸先帥眾攻廣陵城。
秦州刺史嚴超達自秦郡圍涇州,侯瑱、張彪出石樑,為其聲援。
辛丑,陳霸先遣晉陵太守杜僧明率眾助東方光。
三月甲辰,以司徒王僧辯為太尉、車騎大將軍。
丁未,魏遣將王球率眾七百攻宿預,杜僧明逆擊,大破之。
戊申,以護軍將軍、郢州刺史陸法和為司徒。
夏四月癸酉,以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陳霸先為司空。
六月壬午,魏復遣將步六汗薩率眾救涇州。
癸未,有黑氣如龍,見於殿內。
秋七月甲辰,以都官尚書宗懍為吏部尚書。
九月辛卯,世祖於龍光殿述《老子》義,尚書左僕射王褒為執經。
乙巳,魏遣其柱國萬紐於謹率大眾來寇。
冬十月丙寅,魏軍至於襄一陽一,蕭察率眾會之。
丁卯,停講,內外戒嚴,輿駕出行都柵。
是日,大風拔木,丙子,征王僧辯等軍。
十一月,以領軍胡僧祐都督城東城北諸軍事,右僕射張綰為副;左僕射王褒都督城西城南諸軍事,直殿省元景亮為副。
王公卿士各有守備。
丙戌,世祖遍行都柵,皇太子巡行城樓,使居民助運水石,諸要害所,並增兵備。
丁亥,魏軍至柵下。
丙申,征廣州刺史王琳入援。
丁酉,大風,城內火。
以胡僧祐為開府儀同三司,巂州刺史裴畿為領軍將軍。
庚子,信州刺史徐世譜、晉安王司馬任約軍次馬頭岸。
戊申,胡僧祐、硃買臣等率兵出戰,買臣敗績。
己酉,降左僕射王褒為護軍將軍。
辛亥,魏軍大攻,世祖出枇杷門,親臨陣督戰。
胡僧祐中流矢薨。
六軍敗績。
反者斬西門關以納魏師,城陷於西魏。
世祖見執,如蕭察營,又遷還城內。
十二月丙辰,徐世譜、任約退戍巴陵。
辛未,西魏害世祖,遂崩焉,時年四十七。
太子元良、始安王方略皆見害。
乃選百姓男一女數萬口,分為奴婢,驅入長安;小弱者皆殺之。
明年四月,追尊為孝元皇帝,廟曰世祖。
世祖聰悟俊朗,天才英發。
年五歲,高祖問:「汝讀何書?」
對曰:「能誦《曲禮》。」
高祖曰:「汝試言之。」
即誦上篇,左右莫不驚歎。
初生患眼,高祖自下意治之,遂盲一目,彌加愍一愛一。
既長好學,博綜群書,下筆成章,出言為論,才辯敏速,冠絕一時。
高祖嘗問曰:「孫策昔在江東,於時年幾?」
答曰:「十七。」
高祖曰:「正是汝年。」
賀革為府諮議,敕革講《三禮》。
世祖一性一不好聲色,頗有高名,與裴子野、劉顯、蕭子雲、張纘及當時才秀為布衣之交,著述辭章,多行於世。
在尋一陽一,夢人曰:「天下將亂,王必維之。」
又背生黑子,巫媼見曰:「此大貴兆,當不可言。」
初,賀革西上,意甚不悅,過別御史中丞江革,以情告之。
革曰:「吾嘗夢主上遍見諸子,至湘東王,手脫帽授之。
此人後必當璧,卿其行乎!」革從之。
及太清之難,乃能克復,故遐邇樂推,遂膺寶命矣。
所著《孝德傳》三十卷,《忠臣傳》三十卷,《丹一陽一尹傳》十卷。
《注漢書》一百一十五卷,《周易講疏》十卷,《內典博要》一百卷,《連山》三十卷,《洞林》三卷,《玉韜》十卷,《補闕子》十卷,《老子講疏》四卷,《全德志》、《懷舊志》、《荊南志》、《江州記》、《貢職圖》、《古今同姓名錄》一卷,《筮經》十二卷,《式贊》三卷,文集五十卷。
史臣曰:梁季之禍,巨寇憑壘,世祖時位長連率,有全楚之資,應身率群後,枕戈先路。
虛張外援,事異勤王,在於行師,曾非百捨。
後方殲夷大憝,用寧宗社,握圖南面,光啟中興,亦世祖雄才英略,紹茲寶運者也。
而稟一性一猜忌,不隔疏近,御下無術,履冰弗懼,故鳳闕伺晨之功,火無內照之美。
以世祖之神睿特達,留情政道,不怵邪說,徙蹕金陵,左鄰強寇,將何以作?是以天未悔禍,蕩覆斯生,悲夫!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