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卷44 太宗十一王 世祖二子: 孝太宗王皇后生哀太子大器、南郡王大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梁書》卷44 太宗十一王 世祖二子

梁書

卷44 太宗十一王 世祖二子

孝太宗王皇后生哀太子大器、南郡王大連,陳淑容生潯一陽一王大心,左夫人生南海王大臨、安陸王大春,謝夫人生瀏一陽一公大雅,張夫人生新興王大莊,包昭華生西一陽一王大鈞,范夫人生武寧王大威,褚修華生建平王大球,陳夫人生義安王大昕,硃夫人生綏建王大摯。

自余諸子,本書不載。

潯一陽一王大心,字仁恕。

幼而聰朗,善屬文。

中大通四年,以皇孫封當一陽一公,邑一千五百戶。

大同元年,出為使持節、都督郢、南、北司、定、新五州諸軍事、輕車將軍、郢州刺史。

時年十三,太宗以其幼,恐未達民情,戒之曰:「事無大小,悉委行一事,纖毫不須措懷。」

大心雖不親州務,發言每合於理,眾皆驚服。

七年,征為侍中、兼石頭戍軍事。

太清元年,出為雲麾將軍、江州刺史。

二年,侯景寇京邑。

大心招集士卒,遠近歸之,眾至數萬,與上流諸軍赴援宮闕。

三年,城陷,上甲侯蕭韶南奔,宣密詔,加散騎常侍,進號平南將軍。

大寶元年,封尋一陽一王,邑二千戶。

初,歷一陽一太守莊鐵以城降侯景,既而又奉其母來奔,大心以鐵舊將,厚為其禮,軍旅之事,悉以委之,仍以為豫章內史。

侯景數遣軍西上寇抄,大心輒令鐵擊破之,賊不能進。

時鄱一陽一王范率眾棄合肥,屯於柵口,待援兵總集,欲俱進。

大心聞之,遣要范西上,以湓城處之,廩饋甚厚,與戮力共除禍難。

會莊鐵據豫章反,大心令中兵參軍韋約等將軍擊之,鐵敗績,又乞降。

鄱一陽一世子嗣先與鐵游處,因稱其人才略從橫,且舊將也,欲舉大事,當資其力,若降江州,必不全其首領,嗣請援之。

范從之,乃遣將侯瑱率一精一甲五千往救鐵,夜襲破韋約等營。

大心聞之大懼,於是二籓釁起,人心離貳。

景將任約略地至於湓城,大心遣司馬韋質拒戰,敗績。

時帳下猶有勇士千餘人,鹹說曰:「既無糧儲,難以守固。

若輕騎往建州,以圖後舉,策之上者也。」

大心未決,其母陳淑容曰:「即日聖御年尊,儲宮萬福,汝久奉違顏色,不念拜謁闕庭,且吾已老,而欲遠涉險路,糧儲不給,豈謂孝子?吾終不行。」

因撫胸慟哭,大心乃止。

遂與約和。

二年秋,遇害,時年二十九。

南海王大臨,字仁宣。

大同二年,封寧國縣公,邑一千五百戶。

少而敏慧。

年十一,遭左夫人憂,哭泣毀瘠,以孝聞。

後入國學,明經射策甲科,拜中書侍郎,遷給事黃門侍郎。

十一年,為長兼侍中。

出為輕車將軍,琅邪、彭城二郡太守。

侯景亂,為使持節、宣惠將軍,屯新亭。

俄又征還,屯端門,都督城南諸軍事。

時議者皆勸收外財物,擬供賞賜,大臨獨曰:「物乃賞士,而牛可犒軍。」

命取牛,得千餘頭,城內賴以饗士。

大寶元年,封南海郡王,邑二千戶。

出為使持節、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安南將軍、揚州刺史。

又除安東將軍、吳郡太守。

時張彪起義於會稽,吳人陸令公、穎川庾孟卿等勸大臨走投彪。

大臨曰:「彪若成功,不資我力;如其撓敗,以我說焉。

不可往也。」

二年秋,遇害於郡,時年二十五。

南郡王大連,字仁靖。

少俊爽,能屬文,舉止風一流,雅有巧思,妙達音樂,兼善丹青。

大同二年,封臨城縣公,邑一千五百戶。

七年,與南海王俱入國學,射策甲科,拜中書侍郎。

十年,高祖幸硃方,大連與兄大臨並從。

高祖問曰:「汝等習騎不?」

對曰:「臣等未奉詔,不敢輒習。」

敕各給馬試之,大連兄弟據鞍往還,各得馳驟之節,高祖大悅,即賜所乘馬。

及為啟謝,詞又甚美。

高祖佗日謂太宗曰:「昨見大臨、大連,風韻可一愛一,足以慰吾年老。」

遷給事黃門侍郎,轉侍中,尋兼石頭戍軍事。

太清元年,出為使持節、輕車將軍、東揚州刺史。

侯景入寇京師,大連率眾四萬來赴。

及台城沒,援軍散,復還揚州。

三年,會稽山賊田領群聚一黨一數萬來攻,大連命中兵參軍張彪擊斬之。

大寶元年,封為南郡王,邑二千戶。

景仍遣其將趙伯超、劉神茂來討,大連設備以待之。

會將留異以城應賊,大連棄城走,至信安,為賊所獲。

侯景以為輕車將軍、行揚州事,遷平南將軍、江州刺史。

大連既迫寇手,恆思逃竄,乃與賊約曰:「軍民之事,吾不預焉。

候我存亡,但聽鐘響。」

欲簡與相見,因得亡逸,賊亦信之。

事未果。

二年秋,遇害,時年二十五。

安陸王大春,字仁經。

少博涉書記。

天一性一孝謹,體貌環偉,腰帶十圍。

大同六年,封西豊縣公,邑一千五百戶。

拜中書侍郎。

後為寧遠將軍,知石頭戍軍事。

侯景內寇,大春奔京口,隨邵陵王入援,戰於鍾山,為賊所獲。

京城既陷,大寶元年,封安陸郡王,邑二千戶。

出為使持節、雲麾將軍、東揚州刺史。

二年秋,遇害,時年二十二。

瀏一陽一公大雅,字仁風。

大同九年,封瀏一陽一縣公,邑一千五百戶。

少聰警,美姿儀,特為高祖所一愛一。

太清三年,京城陷,賊已乘城,大雅猶命左右格戰,賊至漸眾,乃自縋而下。

因發憤感疾,薨,時年十七。

新興王大莊,字仁禮。

大同九年,封高唐縣公,邑一千五百戶。

大寶元年,封新興郡王,邑二千戶。

出為使持節、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宣毅將軍、南徐州刺史。

二年秋,遇害,時年十八。

西一陽一王大鈞,字仁輔。

一性一厚重,不妄戲一弄。

年七歲,高祖嘗問讀何書,對曰「學《詩》」。

因命諷誦,音韻清雅,高祖因賜王羲之書一卷。

大寶元年,封西一陽一郡王,邑二千戶。

出為宣惠將軍、丹一陽一尹。

二年,監揚州,將軍如故。

至秋遇害,時年十三。

武寧王大威,字仁容。

美風儀,眉目如畫。

大寶元年,封武寧郡王,邑二千戶。

二年,出為信威將軍、丹一陽一尹。

其年秋,遇害,時年十三。

建平王大球,字仁珽。

大寶元年,封建平郡王,邑二千戶。

一性一明慧夙成。

初,侯景圍京城,高祖素歸心釋教,每發誓願,恆云:「若有眾生應受諸苦,悉衍身代當。」

時大球年甫七歲,聞而驚謂母曰:「官家尚爾,兒安敢辭?」

乃六時禮佛,亦云:「凡有眾生應獲苦報,悉大球代受。」

其早慧如此。

二年,出為輕車將軍、兼石頭戍軍事。

其年秋,遇害,時年十一。

義安王大昕,字仁朗。

年四歲,母陳夫人卒,便哀慕毀悴,有若成一人。

及高祖崩,大昕奉慰太宗,嗚咽不能自勝。

左右見之,莫不掩泣。

大寶元年,封義安郡王,邑二千戶。

二年,出為寧遠將軍、琅邪、彭城二郡太守,未之鎮,遇害,時年十一。

綏建王大摯,字仁瑛。

幼雄壯有膽氣,及京城陷,乃歎曰:「大丈夫會當滅虜屬。」

一奶一媼驚,掩其口曰:「勿妄言,禍將及!」大摯笑曰:「禍至非由此言。」

大寶元年,封綏建郡王,邑二千戶。

二年,為寧遠將軍,遇害,時年十歲。

世祖諸男:徐妃生忠壯世子方等,王夫人生貞惠世子方諸,其愍懷太子方矩(本書不載所生,別有傳),夏賢妃生敬皇帝。

自余諸子,並本書無傳。

忠壯世子方等,字實相,世祖長子也。

母曰徐妃。

少聰敏,有俊才,善騎射,尤長巧思。

一性一愛一林泉,特好散逸。

嘗著論曰:「人生處世,如白駒過隙耳。

一壺之酒,足以養一性一;一簞之食,足以怡形。

生在蓬蒿,死葬溝壑,瓦棺石槨,何以異茲?吾嘗夢為魚,因化為鳥。

當其夢也,何樂如之;及其覺也,何憂斯類;良由吾之不及魚鳥者,遠矣。

故魚鳥飛浮,任其志一性一;吾之進退,恆存掌握。

舉手懼觸,搖足恐墮。

若使吾終得與魚鳥同游,則去人間如脫屣耳。」

初,徐妃以嫉妒失一寵一,方等意不自安。

世祖聞之,又惡方等,方等益懼,故述論以申其志焉。

會高祖欲見諸王長子,世祖遣方等入侍,方等欣然升舟,冀免憂辱。

行至繇水,值侯景亂,世祖召之,方等啟曰:「昔申生不一愛一其死,方等豈顧其生?」

世祖省書歎息,知無還意,乃配步騎一萬,使援京都。

賊每來攻,方等必身當矢石。

宮城陷,方等歸荊州,收集士馬,甚得眾和,世祖始歎其能。

方等又勸修築城柵,以備不虞。

既成,樓雉相望,周回七十餘里。

世祖觀之甚悅,入謂徐妃曰:「若更有一子如此,吾復何憂!」徐妃不答,垂泣而退。

世祖忿之,因疏其穢行,榜於大閣。

方等入見,益以自危。

時河東王為湘州刺史,不受督府之令,方等乃乞征之,世祖許焉。

拜為都督,令帥一精一卒二萬南討。

方等臨行,謂所親曰:「吾此段出征,必死無二;死而獲所,吾豈一愛一生。」

及至麻溪,河東王率軍逆戰,方等擊之,軍敗,遂溺死,時年二十二。

世祖聞之,不以為戚。

後追思其才,贈侍中、中軍將軍、揚州刺史,謚曰忠壯世子,並為招魂以哀之。

方等注范曄《後漢書》,未就;所撰《三十國春秋》及《靜住子》,行於世。

貞惠世子方諸,字智相,世祖第二子。

母王夫人。

幼聰警博學,明《老》、《易》,善談玄,風采清越,辭辯鋒生,特為世祖所一愛一,母王氏又有一寵一。

及方等敗沒,世祖謂之曰:「不有所廢,其何以興。」

因拜為中撫軍以自副,又出為郢州刺史,鎮江夏,以鮑泉為行一事,防遏下流。

時世祖遣徐文盛督眾軍,與侯景將任約相持未決。

方諸恃文盛在近,不恤軍政,日與鮑泉蒲酒為樂。

侯景知之,乃遣其將宋子仙率輕騎數百,從間道襲之。

屬風雨晦冥,子仙至,百姓奔告,方諸與鮑泉猶不信,曰:「徐文盛大軍在下,虜安得來?」

始命閉門,賊騎已入,城遂陷,子仙執方諸以歸。

王僧辯軍至蔡洲,景遂害之。

世祖追贈侍中、大將軍。

謚曰貞惠世子。

史臣曰:太宗、世祖諸子,雖開土宇,運屬亂離;既拘寇賊,多殞非命。

吁!可嗟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梁書
卷01 武帝上卷02 武帝中卷03 武帝下卷04 簡文帝卷05 元帝卷06 敬帝列傳第一 太祖張皇后 高祖郗皇后 太宗王皇后 高祖丁貴嬪卷08 昭明太子 哀太子 愍懷太子卷09 王茂 曹景宗 柳慶遠卷10 蕭穎達 夏侯詳 蔡道恭 楊公則 鄧元起卷11 張弘策 庾域 鄭紹叔 呂僧珍卷12 柳惔弟忱 席闡文 韋睿族弟愛卷13 范雲 沈約卷14 江淹 任昉卷15 謝朏 弟子覽卷16 王亮 張稷 王瑩卷17 王珍國 馬仙玭 張齊卷18 張惠紹 馮道根 康絢 昌義之卷19 宗夬 劉坦 樂藹卷20 劉季連 陳伯之列傳第十五 王瞻 王志 王峻 王暕子卷22 太祖五王卷23 長沙嗣王業子孝儼 業弟藻 永陽嗣王伯游 衡陽嗣王元簡 桂陽卷24 蕭景弟昌 昂 昱卷25 周捨 徐勉卷26 范岫 傅昭弟映 蕭琛 陸杲卷27 陸倕 到洽 明山賓 殷鈞 陸襄列傳第二十二 裴邃兄子之高 之平 之橫 夏侯亶弟夔 魚弘附 韋放卷29 高祖三王卷30 裴子野 顧協 徐摛 鮑泉卷31 袁 昂子君正卷32 陳慶之 蘭欽卷33 王僧孺 張率 劉孝綽 王筠卷34 張緬弟纘 綰卷35 蕭子恪弟子范 子顯 子雲 子暉卷36 孔休源 江革卷37 謝舉 何敬容卷38 硃異 賀琛列傳第三十三 元法僧 元樹 元願達 王神念 楊華 羊侃子鶤 羊鴉仁列傳第三十四 司馬褧 到溉 劉顯 劉之遴弟之亨 許懋列傳第三十五 王規 劉 宗懍 王承 褚翔 蕭介從父兄洽 褚卷42 臧盾弟厥 傅岐列傳第三十七 韋粲 江子一 弟子四 子五 張嵊 沈浚 柳敬禮卷44 太宗十一王 世祖二子卷45 王僧辯列傳第四十 胡僧祐 徐文盛 杜掞兄岸 弟幼安 兄子龕 陰子春卷47 孝行卷48 儒林卷49 文學上卷50 文學下卷51 處士卷52 止足卷53 良吏卷54 諸夷列傳第四十九 豫章王綜 武陵王紀 臨賀王正德 河東王譽卷56 侯景附錄 梁書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