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史話》從曹操到司馬懿:有一次,他喝酒喝得醉了,對一個人喚做徐光的說道:「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三國史話》從曹操到司馬懿

三國史話

從曹操到司馬懿

在晉朝五胡亂華的時候,有一個胡人,喚做石勒,據歷史上記載,他有這樣一段事情。

有一次,他喝酒喝得醉了,對一個人喚做徐光的說道:「我可同前代哪一位開基的皇帝相比?」

徐光恭維他道:「你比漢高祖、魏武帝都強。

只有古代的軒轅皇帝,可以和你相比。」

石勒笑道:「人豈不自知?你的話過分了。

我如其遇見漢高祖,要北面而事之,和韓信、彭越爭先。

如其遇見後漢光武帝,該和他並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大丈夫行事,當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這一段話,是否真實,還未可知,就算是他說的,也不過是酒後狂言,毫無價值。

後來讀史的人,卻把他看作名言,有許多人喜歡引用,因此就有許多人,把魏武帝和司馬懿看做一流人物,這真是笑話了,魏武帝何嘗有欺人孤兒寡婦之事來?

從魏武帝到司馬懿可以說是中國的政局,亦可以說是中國的社會風氣一個升降之會。

從此以後,封建的道德,就澌滅以盡,只剩些狡詐凶橫的武人得勢了。

魏武帝死的一年,他的兒子魏文帝,就篡漢自立了。

明年,劉備也在四川自稱皇帝。

這時候,只有孫權還稱為吳王,到魏文帝篡漢後的十年,才自稱皇帝,然而在實際上,東吳亦是久經獨立的了,天下就分做三國。

翻開讀史地圖看起來,東吳的地方,也並不算小。

他有現今江蘇、安徽、湖北三省沿江的地方,又有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各省,較之曹魏盡有黃河流域,和湖北、安徽、江蘇的漢淮二水流域的,並差不了許多。

但是當時,南方開化的程度,還不及北方,人力財力都非北方之比,面積雖相差不多,實力卻差得遠了。

至於蜀漢,只有今四川、雲南、貴州三省,其中又只有四川是個天府之國,戶口比較眾多,財力比較雄厚,就更相差得遠了。

魏朝據有這樣好的地盤,論理,吳蜀二國,應該兢兢自守,還不容易。

然而三國時代,也延長到六十年之久。

這一因吳有長江之險,蜀系山嶺之區,北方的人,不善水戰,要攻入山嶺之區,也不容易;一亦因魏國的內部還有問題。

魏文帝篡漢後七年而死。

他的兒子曹叡即位,這便是魏明帝。

魏明帝是很荒淫奢侈的,魏朝的基業就壞在他手裡。

他在位共十三年。

死的時候,魏朝開國剛剛是二十年。

魏朝的政局就在這時候起了一個變化。

又經過十年,而政權全入於司馬懿之手,離魏朝的篡漢,剛好是三十年。

當曹操做魏王的時候,設立了一個秘書令。

魏文帝篡位之後,將秘書改稱中書,設置了監、令兩個官,用劉放做中書監,孫資做中書令。

在文帝、明帝之世,足足做了二十年。

這是幫助皇帝處理一切文書的官,地位很重要的。

自然他們兩個人都有相當的權力。

人的脾氣,有了權力總是不肯輕易放棄的。

魏明帝雖繼承文帝,任用劉放、孫資,又另有幾隻小耳朵(俗語,謂暗中使人偵察他人,或愛聽他人的這類報告),像秦朗等一班人都是。

明帝病重了,有權的人各想樹立自己的黨羽。

明帝有兩個兒子:大的封為齊王,喚做芳,小的封為秦王,喚做詢。

據《三國誌》說,這兩個都是明帝的養子,其真相究竟如何,我們也無從知道了。

明帝病危時,齊王立為皇太子。

還只有八歲,自然不會管事的,秦朗便保舉魏武帝的兒子燕王宇輔政。

劉放、孫資卻保舉了曹爽和司馬懿。

曹爽是曹真的兒子,曹真是魏武帝族中的侄輩,曹爽便是魏武帝同族的侄孫兒了。

司馬懿本是文官,在明帝手裡才漸漸地帶起兵來。

此時他正削平了遼東回來。

明帝病危時,自己做不得主,據說是劉放、孫資兩個人強挾著他發命令的,把燕王、秦朗等都免官,而用曹爽和司馬懿輔政。

燕王是個無用的人,罷免之後,也就完了。

此後十年之中,就變做曹爽和司馬懿的爭奪。

其初政權在曹爽手裡。

司馬懿本來是太尉,曹爽等卻把他轉作太傅,表面上是尊重他,算他皇帝的師傅,實際上卻奪掉他的兵權。

司馬懿便詐病,睡在家裡不出來。

在齊王即位後十年,曹爽跟隨著他出去謁陵,司馬懿卻突然起來,運動了京城裡的軍隊,把城門關起來,要免掉曹爽的官,勒令他以侯還第。

大司農桓范,是曹爽的一黨,便詐傳太后的命令,賺開了城門,逃到曹爽處。

魏朝是建都在洛陽的,桓范勸曹爽把齊王搬到許昌,調外面的兵來,和司馬懿作戰。

大司農是當時管財政的官,所以桓范說:「大司農的印在我手裡,糧餉是沒有問題的。」

曹爽卻不肯聽,接受了司馬懿的條件,免官還第。

司馬懿卻說黃門張當,曾將選擇的才人(皇帝的妾的稱號)給與曹爽,怕他還有別種情弊,便將張當捉來拷問。

張當承認了和曹爽圖謀造反。

於是把曹爽、桓范、張當和曹爽的許多黨羽都殺掉。

這一件事情的真相,我們現在無從知之。

所可猜測的,則司馬懿臥病十年,忽然而起,京城裡的軍隊,就會聽他調度,可見他平時必和軍隊預有勾結。

曹爽在名義上是大將軍,軍隊都應服從他的命令的;他的兄弟曹羲是中領軍,曹訓是武衛將軍,亦都是兵權在手的人;一旦有事,軍隊反而都為敵人所用,他們的為人,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曹爽所用的,都是當時的名士。

據《三國誌》零頭碎角的材料看起來,他們是頗有意於改良政事,釐定制度的,實可稱之為文治派。

文治派對於軍隊,自然不如武人接近的,要利用軍隊,自亦不如武人的靈活,曹爽和司馬懿成敗的關鍵,大概在此。

從此以後,魏朝的文治派沒落,只剩武人得勢了。

在魏明帝時候,司馬懿就帶了軍隊,在關中方面和諸葛亮作戰的,所以西方的軍隊,對他沒有問題。

東方的軍隊,就不服他了。

齊王十二年,都督揚州諸軍事王凌陰謀反對他,事機不密,為司馬懿所知,出其不意地去攻擊他。

王凌措手不及,只得出迎。

司馬懿把他送回洛陽,王凌在路上服毒自殺。

這一年,司馬懿死了,他的兒子司馬師繼居其任。

到齊王的十五年,中書令李豐,皇后的父親張緝,又密謀廢掉司馬師,用曹爽的姑表弟兄夏侯玄代他。

又因事機洩漏,都給司馬師殺了。

司馬師就廢掉齊王,而立了魏文帝的曾孫高貴鄉公髦。

明年,揚州都督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起兵聲討司馬師。

司馬師自發大兵,和他相持。

因兵力不敵,毌丘儉敗逃,死在路上,文欽逃到吳國。

這一次戰事初起,司馬師新割了眼上的一個瘤,創痛正甚,因為關係重大,不得已勉強自己帶兵出去。

戰勝之後,回到許昌就死了。

他的兄弟司馬昭繼居其位。

再過了兩年,揚州刺史諸葛誕又起兵討伐司馬昭。

這一次,諸葛誕知道司馬昭的兵力是不容易力戰取勝的,所以連結東吳,取著一個守勢。

東吳發了兵和文欽一起去幫助他,又另行發兵以為救應。

攻者不足,守者有餘。

況且還有了外援?倘使不能撲滅他,倒也是一個大患。

司馬昭乃又費了極大的兵力,把他圍困起來。

又分兵堵住了吳國的救兵。

靠著兵力的雄厚,居然把諸葛誕和文欽又打平。

從此以後,魏國的武人,就再沒有人能和司馬氏反對了。

五年之後,高貴鄉公自己帶著手下的衛兵去攻擊司馬昭。

那自然是以卵擊石,萬無僥倖之理。

其結果,高貴鄉公給司馬昭手下一個喚做成濟的人刺死。

司馬昭另立了燕王宇的兒子陳留王奐,自然是有名無實的了。

於是司馬昭想要篡位。

想要篡位,當然先要立些功勞,蜀漢就因此滅亡。

然而司馬昭也沒來得及做皇帝,篡位自立,是他兒子司馬炎就是晉武帝手裡的事了。

《晉書·宣帝(宣帝即司馬懿)紀》說:晉朝的明帝,曾經問王導:「晉朝是怎樣得天下的?」

王導乃歷述司馬懿的事情,和司馬昭弒高貴鄉公之事。

明帝羞得把臉伏在床上道:「照你的話,晉朝的基業哪得長久?」

可見司馬懿的深謀秘計,還有許多後來人不知道的,王導離魏末時代近,所以所知的較多了。

而且他很為暴虐,他的政敵被殺的,都是夷及三族,連已經出嫁的女兒,亦不得免。

所以做《晉書》的人,也說他猜忌殘忍。

他一生用盡了深刻的心計,暴虐的手段,全是為一個人的地位起見,絲毫沒有魏武帝那種匡扶漢室、平定天下的意思了。

封建時代的道德,是公忠,是正直,是勇敢,是犧牲一己以利天下,司馬懿卻件件和他相反。

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也都是這一路人。

這一種人成功,封建時代的道德就澌滅以盡了。

然而專靠鬥力,究竟是不行的。

互相爭鬥的結果,到底是運用陰謀的人易於得勝。

所以封建制度的腐敗和衰亡,也可以說是封建制度本身的弱點。

分類:四大文學名著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三國史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