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史話》馬鈞:然裴秀難之,曹羲復與之同,何哉?傅玄之說羲曰:馬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三國史話》馬鈞

三國史話

馬鈞

古今巧士,莫過。

然裴秀難之,曹羲復與之同,何哉?傅玄之說羲曰:馬氏所作,因變而得。

是則初所言者,不皆是矣。

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無由出也。

曰「因變而得」,曰「初所言者不皆是」:則鈞之所就,亦皆屢試而後成;而試之無成者,亦在所不免。

度秀、羲等必以是而忽之也。

此固為淺見。

然自來長於巧者,多短於言。

巧者之所成就,多非其所自傳,而長於言者傳之,其人不長於巧也。

不知其事之曲折,不著其屢試屢易之艱苦;而但眩其成就之神奇,遂若凡有巧制,皆冥思而得,一蹴而成矣。

此古來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者,其事之真,所以多無傳於後也。

前人巧制,每多不傳於後,淺者每咎後人之不克負荷,此亦不然。

凡物之能綿延不絕者,必其能有用於時者也。

三國之世,諸葛亮作連弩,而欲五倍之;鈞又欲發石車;亮又作木牛流馬;時蜀又有李,能致思於弓弩機械;而吳亦有張奮(奮,昭弟子,見《昭傳》),能造攻城大攻車。

蓋時攻戰方亟,故軍械及運糧之具,相繼而興也。

天下一統矣,攻戰無所復事;而運糧以當時之情形,亦無須乎木牛流馬,則其器安得而傳哉?不觀今世所謂機械者之於窮鄉僻壤乎?人力既賤,資本家斥資以購機械,其贏曾不如用人力之為多也,則機械見屏矣。

昔時巧制之不傳,不與此同理乎?故機械之發明改革,實與群治相關。

徒謂機械足以改革社會,亦言之不盡也。

分類:四大文學名著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三國史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