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史話》曹嵩之死:《後漢書·陶謙傳》云:「初,曹操父嵩避難琅玡,時謙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三國史話》曹嵩之死

三國史話

曹嵩之死

《三國誌·魏武帝本紀》興平元年云:「初,太祖父嵩,去官後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琅玡,為陶謙所害,故太祖志在復仇東伐。」

《後漢書·陶謙傳》云:「初,曹操父嵩避難琅玡,時謙別將守陰平,士卒利嵩財寶,遂襲殺之。」

董卓之亂,未嘗及譙,而嵩須避難者,以太祖合兵誅卓也。

嵩所避居之琅玡,蓋今山東諸城縣東南之琅玡山,而非治開陽、在今臨沂縣境之琅玡郡,僻處海隅,為耳目所不及,故可避卓購捕之難。

漢陰平縣治在今江蘇沭陽縣東北,相距頗近,故為陶謙別將戍此者所害也。

《三國誌》注引《世語》曰:「嵩在泰山華縣,太祖令泰山太守應劭送家詣兗州,劭兵未至,陶謙密遣數千騎掩捕。

嵩家以為劭迎,不設備,謙兵至,殺太祖弟德於門中。

嵩懼,穿後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時得出,嵩逃於廁,與妾俱被害,闔門皆死。」

又引韋曜《吳書》曰:「太祖迎嵩,輜重百餘兩,陶謙遣都尉張闓將騎二百衛送,闓於泰山華、費間殺嵩,取財物,因奔淮南。」

案:初平四年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

謙與共舉兵取泰山華、費,略任城,太祖乃征謙,則兗徐構釁,禍始泰山華、費。

或又以為操與謙有不共戴天之仇,遂妄謂嵩之見殺,為在泰山華、費之間也。

初平三年《紀》云:「袁術與紹有隙,術求援於公孫瓚,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乾,以逼紹。

太祖與紹會擊,皆破之。」

蓋是時之相爭者,袁紹與劉表為朋,袁術與公孫瓚為伍,太祖據兗州,紹之黨也。

田楷據青州,陶謙據徐州,皆瓚之與也。

發乾之屯,謙既躬進兵以逼紹;泰山之略,謙又合闕宣以圖操,則自初平四年夏以前,陶謙皆攻取之師,袁紹與魏太祖僅備御之師而已。

初平四年之秋,興平元年之夏,魏祖始再舉攻謙,謂之徼利之師可,謂之除害之師,亦無不可;謂之復仇則誣。

嵩之死,固由謙之不能約束所部,然不能約束所部者亦多矣,究與躬行殺者有別也。

《後漢書·應劭傳》六年拜泰山太守。

「興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從琅玡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謙素怨嵩子操數擊之,乃使輕騎追嵩、德,並殺之於郡界。

劭畏操誅,棄郡奔冀州牧袁紹。」

《三國誌·陶謙傳》注引《吳書》謂:「曹公父於泰山被殺,歸咎于謙。

欲伐謙而畏其強,乃表令州郡一時罷兵。」

謙被詔,上書拒命,「曹公得謙上書事,知不罷兵,乃進攻彭城」。

裴松之謂:「此時天子在長安,曹公尚未秉政,罷兵之詔,不得由曹氏出。」

分類:四大文學名著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三國史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