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演義》第085回 姚道衍借卜訪主 黃子澄畫策勸君:賜坐賜茶,又宣近前密語道:「國師,這位道友哪裡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明朝開國演義》第085回 姚道衍借卜訪主 黃子澄畫策勸君

明朝開國演義

第085回 姚道衍借卜訪主 黃子澄畫策勸君

且說當時燕王見道衍去了,然後宣宗泐上殿。

賜坐賜茶,又宣近前密語道:「國師,這位道友哪裡人氏,是何法號?甚不尋常。

但此間矚目之地,寡人不便領教,敢煩國師為寡人道意:得能辱臨敝國,則厚幸矣。」

宗泐道:「此人俗家姓姚,名廣孝,法名道衍。

長洲縣人。

實抱經濟之才,可備顧問。

既蒙殿下令旨,當圖機會送至貴國。」

燕王喜道:「如此,則國師之賜也。

是必留意,不可忘了。」

宗泐領了令旨,起身辭出,燕王辭了眾臣,也就起駕去了。

宗泐回來,就將燕王旨意,細細與道衍說了。

道衍歡喜,因又歎息道:「老師在上,不是弟子好為倡亂,因看燕王,天生一個王者,如何教他不有天下!」宗泐也歎息道:「天心氣運如此,你我只好應運而行,豈可強勉?此事當圖一個機會為之。」

過了數日,恰好太祖夙病初起,坐在便殿,有旨召宗泐入侍。

宗泐奉旨入朝,賜坐殿上,講談許多佛法。

太祖大喜,因說道:「治天下固有聖人之道,然佛法微妙,亦不可不聞。

朕諸子俱分封在外,雖賢愚不等,未有不教而善者。

卿秉教沙門,如有高僧能助教者,可薦數人,待朕分遣諸王,使他聞些佛法也好。」

宗泐領旨退出。

過了數日,就舉幾個高僧,分薦各地。

因將道衍薦作北平慶壽寺住持,入侍燕王。

不數日,奉了聖旨,道衍拜謝宗泐,揚揚得意,竟往燕地而來。

到了燕國,便報名來朝見燕王。

燕王聞知大喜,因想這和尚,瘋瘋顛顛,有些自恃。

如今若厚意待他,恐他一發狂妄,且挫他一挫,看他如何。

遂宣他進見,並不加禮。

道衍也不放在心上。

雖然做了住持,全不料理佛事,只瘋瘋顛顛到處遊戲。

一日,燕王府一個心腹指揮,姓張名玉,是河南祥符人,在元時曾做過樞密知院,後元帝北遁,他便歸順了太祖。

生得虎頭燕頷,智勇兼備,太祖一愛一之。

因燕王分封北平,與胡相近,邊防要緊,故賜與燕王,練兵防守。

燕王知其為人,遂待以心腹。

這日,有酒在慶壽寺請客,客散了,張玉問道:「我在這寺裡半日,住持是誰?何不來見我?」

管事僧答道:「住持法名道衍,有些瘋顛,每日只是遊行,寺中應酬之事,全不管帳。

因他是皇帝差來的,無人敢說他。」

張玉道:「就是皇帝差來,不過是一個和尚,如何這等大?可叫他來見我。」

管事僧道:「如今不知往哪裡去了。」

剛說完,只見道衍偏袒一領破衣,歪戴一頂僧帽,高視闊步,走進寺來。

管事僧看見,忙迎著說道:「燕王府張爺在此,老爺禮當接見。」

道衍道:「燕府張爺,想是張玉了。

他是個豪傑,我正要見他。」

遂走進殿來,對著張玉拱手道:「張老先請了。」

張玉此時聽見叫他名字,又說他是豪傑,心下已有幾分鬆動,因假怒道:「你大則大,不過是一個和尚,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如何這等放肆!」道衍笑道:「你這老先兒,也算是一個人物,怎麼不達世務?我雖是一個和尚,若無隆中抱負、渭水才能,也不到這裡來做住持了。」

張玉聽了,忙離席施禮道:「老師大才,慕久矣,此特戲耳。」

言罷,二人促膝坐談。

道衍文談孔孟,武說孫吳,講得津津有味。

把一個張玉說得心花都開,連連點頭道:「我張玉閱人多矣,從未曾見如老師這等學問。

明日當與千歲說知,自有優待。」

遂別了道衍。

次日,張玉來見燕王,說道:「殿下日日去求訪天下異人,如今有一個異人在目前,怎不刮目?」

燕王道:「誰是異人?」

張玉道:「慶壽寺住持道衍。

臣會日曾見,談天說地,真異人也!」

燕王道:「此僧寡人向亦知他,故招他到此。

但他瘋瘋顛顛,恐他口嘴不穩,惹出事來,故暫時疏他。」

張玉道:「此人外雖瘋顛,內有權術,非一味瘋顛者,決不至敗事。

殿下不可久疏,恐冷賢者之心。」

燕王點頭道:「是!」忙命人召道衍入內殿相見。

道衍入,燕王問道:「張玉說你有文武異材,一時也難考較。

寡人聞古之聖賢,皆明易理。

你今既然多才多藝,未知能卜乎?」

道衍道:「能卜。

臣已知殿下要臣卜問,現帶有卜問之具在此。」

隨於袖中取出三個太平銅錢,遞於燕王道:「請殿下自家禱祝。」

燕王接了銅錢,暗暗禱祝了,又遞與道衍。

道衍就案上連擲了數次,排成一卦,因說道:「此卦大奇:初利建侯,後變飛龍在天。

殿下將來要由王位而做皇帝。」

燕王聽了,忽然變色,因叱道:「你這瘋和尚,不要胡說。」

道衍又戲顛顛答道:「正是胡說。」

也不辭王,竟要出去。

燕王道:「且住,寡人再問你,除卜之外,尚有何能?」

道衍笑道:「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無所不知,任殿下賜問。」

此時天色寒甚,丹墀中積雪成冰。

燕王因說道:「你這和尚,專說大話。

寡人且不問你那高遠之事,只出一個對子,看你對得來否?」

道衍又瘋瘋顛顛的道:「對得來,對得來。」

燕王就在玉案上親書兩句道:

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冰;

書畢,賜與道衍,包含一著「水」字加一點,方成「水」(即「冰」)字。

道衍看見,笑了一笑道:「這是小學生對句,有何難哉?」

因索筆即對兩句,呈與燕王道:

國亂民愁,王不出頭誰是主?

燕天看見「王」字加一點,是個「主」字,又含一著勸進之意,心內甚喜。

但要防閒耳目,不敢招攬,假怒道:「這和尚一發胡說,快出去吧。」

道衍笑道:「去去去!」遂搖搖擺擺走出去了。

張玉暗暗奏道:「殿下心事,已被這和尚參透。

若只管隱諱,不以實告,豈傾心求賢之道?」

燕王道:「事已至此,料也隱瞞不住。」

遂於深夜,密帖召道衍入內殿,對他實說道:「寡人隨皇上東征西戰,立了多少功勞。

若使懿文太子在世,他是嫡長子,讓他傳位,心也還甘。

今不幸薨了。

自當於諸子中擇賢繼立,如何卻立允炆一個小子為皇太孫,寡人心實不平。

皇上若不諱,寡人決不能株守臣子之位。

賢卿前在京,初見時即說以白帽相贈,寡人細思:今已為王,王上加『白』,是一個『皇』字;昨又卜做皇帝。

未知賢卿,還是戲言,還是實意?」

道衍因正色道:「國家改革,實一陰陽一升降一大關,必經幾番戰戮,而後大定。

惟我朝一驅中原,而即歸命,於理察之,似有一番殺戮在後,方能洩一陰陽一不盡之敗氣。

今觀外患,似無可虞。

故皇上不立殿下,而立太孫,正天心留此,以完氣運也。

故臣敢屢屢進言。

若以臣為戲言,試思取天下何等事,殿下何如主,臣何如人,焉敢戲乎!」

燕王聽了大喜道:「賢卿所論,深合寡人之心。

但恐寡人無天子之福,不能上居天位耳。」

道衍道:「以臣觀殿下,明明是天子無疑。

殿下若不信,臣薦一相士,殿下試召他來一相,便可決疑矣。」

燕王道:「相士是誰?」

道衍道:「相士姓袁名珙,號柳莊,風鑒如神。」

燕王道:「寡人亦久聞其名,但不知游於何地,召之未必肯來。」

道衍道:「這不難。

目下國中逃軍最多,只消命長史出一道勾軍文書,差幾個能事人役,將文書中串入袁珙名字,一勾即來,誰敢阻擋?」

燕王大喜,遂命長史行文差人,往南方一帶去勾攝。

原來袁柳莊名重天下,人人皆知,差人容易訪問。

去不多時,即將袁柳莊勾到燕國。

燕王想道:「道衍既薦袁柳莊,自是一路人。

我若召他相見,他自然稱讚,如何辨得真假?莫若我私行去,試他一試,看他如何。」

遂先命一個心腹侍臣,引袁柳莊在酒肆中飲酒;又在宿衛軍士中,選了九個相貌魁梧的,自家也取軍士的衣服穿了,與九人打扮做一樣,共湊成十人,一同步行到酒肆,就坐在袁柳莊對面吃酒。

袁柳莊忽然抬頭看見,吃了一驚,忙起身看著燕王道:「此相帝王也,如何在此?莫非是燕王麼?」

因拜伏於地道:「殿下他日貴不可言,不宜如此輕行!」燕王假驚道:「你這人胡說!我十人皆宿衛長官,甚麼殿下!」袁柳莊又抬頭一看道:「殿下不要瞞我。」

燕王笑一笑,就起身去了。

不多時,即召袁柳莊入見。

因問道:「寡人之相,果是如何?汝當實言,不可妄贊。」

袁柳莊道:「殿下龍形風姿,天滿地闊,頭如圓璧,伏犀貫頂,日麗中天,五嶽附地,重瞳龍髯,五事分明,二肘若玉,異日太平天子也。」

燕王道:「汝之稱許,雖不盡妄,但天子之言,則未足深信。」

袁柳莊道:「殿下若果應天子之相,請自看腳底有兩黑痣,紋盡標形,方知臣言不妄。」

燕王喜道:「寡人足底,實有兩黑痣,從無人知。

卿論及此,真神相也。

但寡人如今守王位,何時能脫?」

袁柳莊道:「必待年交四十,髯過於臍,方登大寶。」

燕王大喜道:「若果如卿言,定當厚報!」遂賜千金,命出不題。

且說燕王原有大志,時時被道衍慫動,又經袁柳莊相得如神,便滿心歡喜,決意圖謀。

因貪心腹臣張玉、朱能,暗暗招軍買馬,聚草屯糧,只候太祖晏駕,便行好事。

時時差人入京察聽。

此時天下太平,太祖雖則慮皇太孫不能常有天下,卻見他仁孝異常,十分一愛一他,竟為他圖謀萬全。

一日視朝,因問各邊將官名姓,兵部對答不來。

太祖又問道:「諸臣中也有知道的麼?」

只見禮部主事齊泰出班,將各邊名姓,一一奏明,不遺一個;又且隨並方略陳之。

太祖大喜,就升齊泰為兵部尚書。

因顧謂皇太孫道:「朕事事都為你處置停當,你只消安享太平,但要修身齊家,敬承天命。」

皇太孫叩頭謝恩退出,因思皇祖之言,不覺憂形於色,就坐在東角門躊躇。

適遇太常卿黃子澄走過,這黃子澄曾為皇太孫侍讀過,看見了,遂問道:「殿下為何在此,有不悅之色?」

皇太孫道:「適才皇祖聖諭,說事事為孤處置停當,遺孤安享,真天高地厚之恩!但孤思之,尚有一事未妥,孤又不

便啟奏。」

黃子澄道:「何事?」

皇太孫道:「方今內外俱安無事,獨諸王分封太侈,又擁重兵,加以叔父之尊,倘不肯遜服,何以制之?」

黃子澄道:「昔漢文帝分封七國亦過於太侈,太傅賈誼痛哭流涕,上書言:尾大不能掉,後來必至起釁。

文帝不聽,至景帝朝,吳王濞果警蹕出入,謀為不道。

賴晁錯畫策,漸漸削奪寢弱,後雖舉兵,便易制也。

此前事也,異日若有所圖,當以此為法,此時安可言也?」

皇太孫聽了,方歡喜道:「先生之言甚善,孤當佩之於心。」

說罷,各各回去。

只因這一語,有分教:

君親無仁義之心,骨肉起嫌疑之釁。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明朝開國演義
第001回 元順帝荒淫失政第002回 開浚河毀拆民居第003回 專朝政群奸致亂第004回 真明主應瑞濠梁第005回 牧牛童成群聚會第006回 伽藍殿暗卜行藏第007回 販烏梅風留龍駕第008回 郭光卿起義滁陽第009回 訪徐達禮賢下士第010回 定滁州神武威揚第011回 興隆會吳禎保駕第012回 孫德崖計敗身亡第013回 牛渚渡元兵大敗第014回 常遇春採石擒王第015回 陳也先投降行刺第016回 定金陵黎庶安康第017回 古佛寺周顛指示第018回 劉伯溫法伏猿降第019回 應徵聘任人虛己第020回 棟樑材同佐賢良第021回 王參軍生擒士德第022回 徐元帥被困牛塘第023回 郭先鋒活捉吳將第024回 趙打虎險受災殃第025回 張德勝寧國大戰第026回 釋亮祖望風歸降第027回 取樊嶺招賢納士第028回 誅壽輝友諒稱王第029回 太平城花雲死節第030回 康茂才夜換橋樑第031回 不惹庵太祖留句第032回 張金箔法顯街坊第033回 胡大海被刺殞命第034回 張虯飛錘取二將第035回 朱文正南昌固守第036回 韓成將義死鄱陽第037回 丁普郎假投友諒第038回 遣四將埋伏禁江第039回 陳友諒鄱陽大戰第040回 朱太祖誤入廬山第041回 熊天瑞受降復叛第042回 羅睺星魂返天堂第043回 損大將日現黑子第044回 常遇春收伏荊襄第045回 擊登聞斷明冤枉第046回 幸濠州共沐恩光第047回 薛將軍生擒周將第048回 殺巡哨假擊鑼梆第049回 張士誠被圍西脫第050回 弄妖法虎豹豺狼第051回 朱亮祖連剿六叛第052回 潘原明獻策來降第053回 連環敵徐達用計第054回 俞通海削平太倉第055回 張豹排八門陣法第056回 二城隍夢告行藏第057回 耿炳文殺賊祭父第058回 熊參政捷奏封章第059回 破姑蘇士誠命殞第060回 啞鐘鳴瘋僧顛狂第061回 順天心位登大寶第062回 方國珍遁入西洋第063回 征福建友定受戮第064回 元兵敗直取汴梁第065回 攻河北大梁納款第066回 克廣西劍戟輝煌第067回 元宮中狐狸自獻第068回 燕京破順帝奔亡第069回 豁鼻馬裡應外合第070回 追元兵直出咸陽第071回 常遇春柳州棄世第072回 高麗國進表稱臣第073回 獲細作將計就計第074回 現銅橋天賜奇祥第075回 賜鐵券功臣受爵第076回 取四川劍閣兵降第077回 練猢猻成都大戰第078回 帝王廟祭祀先皇第079回 鐵道士雲中助陣第080回 定山河慶賀唐虞第081回 幸城南面試皇孫 承聖諭沮止傳賢第082回 劉基就人論興衰 太祖順天傳大位第083回 姚廣孝生逢殺運 袁柳莊認出奇相第084回 席道士傳授秘術 宗和尚引見英君第085回 姚道衍借卜訪主 黃子澄畫策勸君第086回 建文帝仁義治世 程教諭術數談兵第087回 葛誠還燕復王命 齊黃共謀削諸藩第088回 徐輝祖請留三子 袁忠徹密相五臣第089回 避詔書假裝病體 湊天時暗接龍鬚第090回 北平城燕王起義 奪九門守將降燕第091回 攻王城馬俞敗走 奪居庸二將成功第092回 設奇計先散士卒 逞英雄殺入懷來第093回 燕王定計取兩城 炳文戰敗回真定第094回 李元帥奉詔北征 韓御史上疏直言第095回 燕王智襲大寧城 劉貞誤墜反間計第096回 李元帥屯師北地 瞿都督保帥南奔第097回 掩敗跡齊黃征將 爭戰功南北交兵第098回 燕王乘風破諸將 景隆星夜奔濟南第099回 鐵鉉盡力守孤城 盛庸恢復諸郡縣第100回 燕王託言征遼東 張玉暗襲滄州城第101回 假示弱燕王欺敵 恃英勇張玉陣亡第102回 聞捷報滿朝稱賀 重起義北平誓師第103回 明降詔暗調兵馬 設毒謀縱火焚糧第104回 間計不行於父子 埋伏竟困彼將士第105回 梅駙馬淮上傳言 何將軍小河大捷第106回 魏國公奉旨助戰 李都督恃勇身亡第107回 燕大王料敵如神 何將軍單騎逃脫第108回 燕王耀兵大江上 建文計窮思出亡第109回 欲滅跡縱火焚宮 遵遺命祝發遁去第110回 夢先帝駕舡伺候 即君位殺戮朝臣第111回 一時失國東入吳 萬里無家西至楚第112回 士卒奉命嚴盤詰 君臣熟視竟相忘第113回 耶水難留再至蜀 西平多故遁入山第114回 忠心從亡惜身亡 立志遜國終歸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