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演義
第016回 定金陵黎庶安康
詩曰:
江東城上起霜風,義膽雄張轉戟中。
湖海幾年籌石盡,明廷此日紀鴻功。
笳吹夜月軍門靜,劍倚天秋碧障空。
麟閣丹青知不負,捷音應奏紫微宮。
卻說常遇春大破了蠻子海牙,那海牙正坐小船向北而走,只見戰船三十餘隻忽從東下,一個將軍把海牙一箭射死,便同常遇春收兵江口,即向太祖前拜倒,說:「朱文英適領兵哨江,湊遇海牙船到,把箭射死了,特來獻首級。」
太祖大喜,升常遇春行軍總管之職。
回兵太平府,吩咐與眾將筵宴。
筵上喚過朱文英來說:「你本是鳳一陽一定遠人,沐光之子,沐正之孫,因爾父與我交厚,不幸早亡,母親亦隨喪,就將爾寄養於我。
彼時爾方十歲,不覺已是九年。
今爾英勇善武,與國建功,吾不忍沒爾之姓,可仍複姓沐。
異日立大功,成大用,可與爾祖父爭光。」
因賜名沐英。
英再拜叩首謝了不題。
卻說湯和等引兵進攻方山寨,紮寨才定,只見那刺賊也先,挺了槍,飛也似殺出來。
我陣上廖永安見了他,怒從心上起,便罵說:「你這不忠不義的賊!主帥待你不薄,你卻忍行此刺害之事!湛湛青天,昭昭神爽,你今日必遭千刀萬剮,還有何面目來戰!」兩馬攪做一塊,一上一下,一來一往。
戰上三十餘合,永安起個念頭說:「我若再在此與他戰,他陣上必然有幫手殺出來,我怎的獨捉他?不如放個破綻,那廝決奮力來趕,我恰好來擋他。」
便往北路而走,那也先縱馬趕來。
不上三里之地,永安大叫一聲說:「你來得好!」把那馬一帶,挺著長槍,突地轉來。
後人有詩一篇,稱說永安好計:
執戟回看勢轉雄,高牙大纛擁羆熊。
祗因反噬虧臣誼,為奮英豪誓國中。
寶鍔光搖三尺電,丹心氣映九霄虹。
都道胄星文雉顯,只憐早世反穹窿。
那也先卻把身一扭,避那槍頭,誰知身一子一側,側下馬來,湊巧腳鐙纏住了一隻腳,被馬橫拖倒扯。
永安一槍正中紅心,手下的兵卒,向前亂砍,直受了那千刀之報。
陳兆先因率眾而降。
湯和領了兆先來到太祖帳前說:「望主帥天地好生,不記伊父昔日之罪,以安歸降之心。」
太祖便說:「天下有福的,雖百計害之不得;況古人云:『罪人不孥。
』今兆先既誠心款服,吾豈念舊惡哉!即可令他入見。」
兆先進帳叩頭說:「臣系叛臣也先之子,願受誅戮。」
太祖又說:「大丈夫存心至公,何思報復!爾果同心協力,以救生民,他日功成,富貴與共。」
即授千軍長左軍掠陣頭目。
便命馮國用選一精一銳五百,聽其揮使。
五百人多疑懼不安。
太祖熟視軍情,是日即喚兆先同五百人上宿護衛,舊軍盡退在外,獨留國用伴臥榻前。
太祖解甲熟睡達旦,五百個人人安心,都道是天地父母一之量。
次日徐達等攻取溧一陽一等縣,全軍而回。
太祖便議取金陵之計。
那金陵地方,元朝叫文臣達魯花赤福壽,同武將平原指揮曹良臣把守。
二人聞之兵至,曹良臣對福壽說:「和一陽一兵來,勢如破竹。
公為文臣,可堅壁固守。
我當率兵死戰,以保此城。
我聞兵法云:『軍行百里,不戰自疲。
』彼今遠來,令夜可乘其不備,先去劫寨,必獲大勝。」
福壽說:「此計大妙!只待晚來依計而行。」
卻說太祖兵至城下,在北門外安營。
那元將卻不出兵。
太祖謂徐達曰:
「彼必度吾疲憊,今夜決來劫營,須宜預備。」
徐達對說:「主帥所見與達暗合。
即令各軍士在遠處埋伏,止留一個空營,敵人一至,放炮為號。」
吩咐已定。
那曹良臣果然更深時分,領二萬兵出鳳台門,銜枚疾走,直至營前。
只聽得營鼓頻敲,那些軍士俱攔路熟睡。
良臣大喜,即領兵併力殺入營來。
誰知「地上插旗惟伏兔,營中點鼓是羸羊」,卻是一個空寨。
良臣知中了計,急令退兵。
忽聽帳外一聲炮響,四下伏兵並起,把良臣二萬人困在核心。
徐達便令旗牌官執了令旗,四下大叫:「劫營元將,不必衝陣,今和一陽一朱主帥率一精一兵二十餘萬,圍得似鐵壁銅牆,若平衝陣,徒傷士卒。
我朱主帥聖仁神武,寬厚聰明,若降的自有重用。
爾等將士,各宜自思。」
良臣正在猶豫,那些頭目便說:「昔蠻子海牙有舟師二十萬,三戰皆亡;陳也先有雄兵十五萬,一戰而斃。
料今日勢必不贏,望元帥開一生路,乘機就機,以活二萬之命。」
良臣便命小卒對說:「和一陽一兵且待到天明,當得投降。」
太祖與徐達說:「彼欲遲遲,恐是詐語。」
徐達說:「我軍緊困,雖詐何為!」頃之,東方漸白,徐達單馬向軍前說道:「元將可速投降,免受傷殺。」
良臣問說:「公是何人?」
徐達說:「我是主帥帳前副元帥徐達。」
良臣說:「我也聞朱主帥名譽,人皆以聖主稱之,若得一見,果如所譽,便當率眾投降。」
太祖聞說,即至陣前,免胄示之。
良臣見太祖龍眉鳳眼,禹背湯肩,便丟一了手中長矛,率眾拜降說:「久慕仁德,多緣迷謬,歸順無階。
今幸寬宥,當效死力,以謝不殺之恩。」
太祖急便將部下士卒,散與各將調遣,乘勝引兵圍困金陵城。
福壽見良臣被困,因率兵登城死守。
徐達等四面圍攏,城上矢石如雨的下來,那裡近得前?一連圍了半個多月,不能遽取。
常遇春率一精一銳架起雲梯,向鳳台門急攻。
馮國用又領兵協助,城內便不能支。
遇春挺槍先登,三軍乘勢而入。
福壽卻向北拜了四拜,哭說:「吾為國家重臣,不能固守,城存與存,城亡與亡。」
言訖,遂拔劍自刎而死。
太祖進城,便諭官吏父老曰:「元失其政,所在紛擾,兵戈並起,生民塗炭。
吾率眾為民除亂,汝等宜各安職業,毋懷疑懼。」
當日吏民大悅,且更相慶慰,就改為應天府。
共得兵士五十萬。
因立天興建康翊天元帥府。
憐福壽死得忠義,以禮殯葬,敕封鳳台城隍,至今香火不絕。
仍優恤其妻子。
即遣使迎和一陽一王遷都金陵。
不一日,王到金陵,太祖率諸將士朝覲。
見畢,王大悅。
奉太祖為吳國公,得專征伐。
置江南行中書省,把主帥總事。
以李善長為參議官,郭景祥、陶安為郎中,分房掌事,置左、右、前、後、中翼元帥府,進李善長左丞相,徐達總督軍馬行軍大元帥,常遇春前軍元帥,李文忠後軍元帥,鄧愈左軍元帥,湯和右軍元帥,胡大海提點總管使。
張彪、華雲龍、唐勝宗、陸仲亨、陳兆先、王玉、陳本等,各副元帥。
太祖既掌征伐,日命諸軍將統兵,以征不服。
一日,問曹良臣說:「金陵人物之地,公等守此土,當為我舉之。」
良臣說:「自今乾坤鼎沸,盜賊如麻,凡豪傑勇士,皆挺身以就群雄,那賢達之士,又韜光以觀世變。
此處卻不聞得。
只知有一個人,小將曾聞得他。」
不知國公心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