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義》第二十七回 梅駙馬含冤水府 鄭中官出使外洋:尋復問及黃淮、尹昌隆等,大家主張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明史演義》第二十七回 梅駙馬含冤水府 鄭中官出使外洋

明史演義

第二十七回 梅駙馬含冤水府 鄭中官出使外洋

卻說成祖得解縉詩,知他借端諷諫,心中很是感歎。

尋復問及黃淮、尹昌隆等,大家主張立嫡,乃決立世子高熾為皇太子,高煦封漢王,高燧封趙王。

煦應往雲南,燧應居北京,燧本與太子留守北平,奉命後沒甚異議,獨高煦怏怏不樂,嘗對人道:「我有何罪?乃徙我至萬里以外。」

於是逗留不行。

成祖恰也沒法,暫且聽他自一由,後文再表。

單說成祖殺戮舊臣,不遺餘力,只盛庸留鎮淮安,反封他為歷城侯。

想由前時屢縱燕王,因此重報。

李景隆迎降有功,加封太子太師,所有軍國重事,概令主議。

導臣不忠,莫妙於此。

又召前北平按察使陳瑛,為副都御史,署都察院事。

瑛滁州人,建文初授職北平,密受燕府賄賂,私與通謀,為僉事湯宗所劾,逮謫廣西,至是得成祖一寵一召,好為殘刻,遇獄事,往往鍛煉周納,牽連無辜。

獄囚纍纍,徹夜號冤,兩列御史掩泣,瑛獨談笑自若,且語同列道:「此等人若不處治,皇上何必靖難。」

因此忠臣義士,為之一空。

未幾,又誣劾盛庸心懷異謀,得旨將盛庸削爵,庸畏懼自一殺。

不死於前,而死於後,死且貽羞。

耿炳文有子名浚,曾尚懿文太子長女,建文帝授為駙馬都尉,成祖入京,浚稱疾不出,坐罪論死。

炳文自真定敗歸,鬱鬱家居,瑛又與他有隙,捕風捉影,只說炳文衣服器皿,有龍鳳飾,玉帶用紅筊,僭妄不道。

這一語奏將上去,正中成祖皇帝的猜忌,立飭錦衣衛至炳文家,籍沒家產。

炳文年將七十,自思汗馬功勞,徒成流水,況復一精一力衰邁,何堪再去對簿,索一性一服了毒一藥,往地下尋太祖高皇帝,替他執鞭去了。

語冷而雋。

李景隆做了一年餘的太師,也由瑛等聯結周王,劾他謀逆,遂致奪職,禁錮私第,所有產業,悉數歸官。

這卻應該。

自此陳瑛勢焰愈盛,迎一合愈工,忽想到駙馬梅殷,與成祖不協,應前回。

遂又上了一道表章,略稱殷畜養亡命,與女秀才劉氏朋邪詛咒等情。

成祖即諭戶部尚書,考定公侯伯駙馬儀仗人數,別命錦衣衛執殷家人,充戍遼東。

至永樂三年冬季,召殷入朝,都督譚深,指揮趙曦,奉成祖命,迎接殷駕,並轡至笪橋下,竟將殷擠入水中,殷竟溺死。

譚、趙二人非密授成祖意旨,安敢出此?譚、趙二人,返報成祖,只說殷自投水,成祖不問。

其情愈見。

偏都督同知許成,備知二人謀殺底細,原原本本,據實陳奏。

成祖不便明言,只得將譚、趙二人逮系,命法司訊實懲辦。

那時寧國公主,聞著凶耗,竟趨入殿中,牽衣大哭,硬要成祖賠她駙馬。

這一著頗是厲害。

成祖好言勸慰,公主只是不受,一味兒亂哭亂撞。

還是徐皇后出來調停,好容易勸她入宮,一面啟奏成祖,立誅譚、趙,並封她二子為官,算做償命的辦法。

成祖不好不從,即封她長子順昌為中府都督同知,次子景福為旗手衛指揮使,並命把譚深、趙曦,限日正法。

兩人真十足晦氣。

一面遣中官送歸公主,為殷治喪,賜謚榮定,特封許成為永新伯。

偏他恰是交運。

梅殷麾下,有降人名瓦剌灰,事殷有年,很是忠誠。

殷死後終日慟哭。

至譚、趙伏法時,他卻伏闕呼籲,請斷二人手足,並剖腸挖心,祭奠一陰一靈。

成祖本已心虛,又不好不從他所請。

瓦剌灰叩頭謝恩,趨出朝門,立奔法場,把譚、趙二人的一屍一首,截斷四肢,又破胸膛,挖出鮮血淋淋的一副心腸,跑至梅殷墓前,陳著祭案,叩頭無數,且大哭了一場;隨解下衣帶,套頸自縊,一道忠魂,直往西方。

不沒義僕。

寧國公主,至宣德九年始歿,這且擱下不提。

且說皇太子高熾,奉命南來,將職務交與高燧,自偕僧道衍等趨入京師。

成祖見了高熾,不過淡淡的問了數聲,及道衍進謁,恰賜他旁坐,推為第一功臣,立授資善大夫,及太子少師,並命復原姓,呼為少師而不名。

好一個大和尚。

道衍舞蹈而出,揚揚自得,至長洲探問親舊,大家以道衍貴顯,多半歡迎,獨同產姊拒不見面,道衍不禁驚異,硬求一見。

姊使人出語道:「我的兄弟曾做和尚,不聞有什麼太子少師。」

是一個奇婦人。

道衍沒法,改易僧服,仍往見姊。

姊仍拒絕,經家人力勸,方出庭語道衍道:「你既做了和尚,應該清淨絕俗,為甚麼開了殺戒,闖出滔天大禍,害了無數好人?目今居然還俗,來訪親戚,人家羨你貴顯,我是窮人,不配做你的阿姊。

你去罷!休來歪纏!」快人快語,我讀至此,應浮一大白。

道衍不敢與辯,反被她說得汗流滿面,踉蹌趨出,惘惘然去訪故友王賓。

賓亦閉門不納,但從門內高聲道:「和尚錯了!和尚錯了!」八字足抵一篇絕交書。

道衍乃歸京,以僧寺為居宅,除入朝外,仍著緇衣。

成祖勸他蓄髮,不受命。

賜第及兩宮入,亦皆卻還。

至永樂十七年乃死,追封榮國公。

先是太祖在日,嚴禁宦官預政,在宮門外豎著鐵牌,為子孫戒。

建文嗣位,待遇內侍,亦從嚴核。

至靖難兵起,宦官多私往燕營,報知朝廷虛實,應二十四回。

所以成祖得決計南下,攻入京師。

即位後封賞既頒,宦豎等尚嫌不足,弄得成祖無可設法。

所謂小人難養。

會鎮遠侯顧成,都督韓觀、劉真、何福等,出鎮貴州、廣西、遼東、寧夏諸邊,乃命有功的宦官,與他偕行,賜公侯服,位諸將上。

既而雲南、大同、甘肅、宣府、永平、寧波等處,亦各遣宦官出使,偵察外情。

宦寺專橫,實自此始。

尋復派宦官鄭和,遊歷外洋,名為宣示威德,實是蹤跡建文。

原來建文帝出亡雲南,駐錫永嘉寺,埋名韜晦,人無從知,成祖疑他出亡海外,因命鄭和出使,副以王景和等,特造大船六十二艘,載兵士三萬七千餘人,多繼金幣,從蘇州劉家港出發,沿海而南,經過浙、閩、兩粵,直達占城。

占城在交趾南,距南洋不遠,當時地理未明,還道是由東至西,可以算作西洋,並呼鄭和為三保太監,所以有三保太監下西洋之說。

註釋明晰。

鄭和等既到占城,並不見有建文帝形跡,暗想建文無著,未免虛此一行,不如招致蠻方,令他入貢,方不負一番跋涉。

當下與王景和等商議,決意遍歷諸邦,自佔城南下,直至三佛齊島國。

這島系廣東南海人王道明所辟,道明出洋謀生,得了此島,開創經營,遂成部落,自為酋長。

後為鄰島爪哇所滅,改名舊港。

海盜陳祖義,又將爪哇兵民逐去,據有此地,南面稱王。

鄭和到了舊港,別遣王景和等,率舟二十餘艘,往諭爪哇婆羅洲,自領隨從百人,往見祖義,並傳大明天子命令,賜給金帛。

祖義聞得厚賞,自然出迎,設酒款待,一住數日,鄭和便勸他每歲朝貢。

看官!你想這陳祖義是積年大盜,只知利己,不知利人,起初聞有金帛頒來,喜出望外,因此出迎鄭和,嗣聞要他年年進貢,哪裡肯割捨方物,便即出言拒絕。

鄭和拂袖而出,回至船上,點齊兵士,往攻祖義。

祖義也出來抵敵,究竟烏合之眾,不敵上國之兵,戰不多時,敗北而逃。

鄭和據住海口,與他相持。

祖義窮蹙得很,遣人至鄰島乞援。

不意爪哇婆羅洲各島,已受王景和詔諭,歸服明朝。

去使懊喪歸來,祖義越加惶急,入夜潛逃,偏被鄭和探悉情形,四面布著伏兵,一俟祖義出來,把他一團一團一圍住。

祖義只乘一小舟,帶了三十餘人,哪裡還能抵敵?眼見得束手就縛,俘獻和前。

問你再要金帛否?和便領兵上岸,直入島中,召集居民,宣示祖義罪狀,命他另舉一人,作為島主,按時入貢,永為大明屬地。

島民頓首聽命,和遂押解祖義,退出島外。

再向尼科巴、巴拉望、麻尼拉等處,宣揚詔命,示以罪犯,遠近震懾,紛紛歸附,多願隨和入貢。

和乃回京報命,一次出洋,算是得手。

成祖大喜,又命他載著金帛,遍賜歸化諸邦。

一帆出海,重至外洋,自三佛齊國以下,統優禮相待,奉若神明。

鄭和給賞已畢,復發生奇想,縱舟西航。

頗有冒險一性一質。

煙波浩渺,海水蒼茫,憑著一路雄風,直達西方的錫蘭國。

錫蘭也是一島,孤懸海表,島中氣候極熱,不分冬夏,草木蕃盛,禽一獸孳生。

居民多系巫來由種,酋長叫作亞列苦柰兒,鄭和到此,亞列苦柰兒恰也出迎,又是一個陳祖義。

引和遍觀猛獸,曲示慇勤。

原來亞列苦柰兒,喜蓄虎豹獅象,遇著閒暇,輒弄獅為樂,居民得罪,便投畀虎豹,任他爭食。

鄭和不知底細,經亞列苦柰兒與他說明,才覺驚異起來。

越日,亞列苦柰兒復請和觀獅鬥,和恐他懷著異心,托疾不往,遣人探視,果得亞列苦柰兒狡情,意欲嗾獅噬和,和遂潛身遁去。

看官閱此,或疑和在異域,語言不通,如何能察悉異謀?這是情理上應該表明。

原來隋唐以後,已有我國商船,往來南洋,能通蠻語。

此次鄭和出使,即雇商人為嚮導,彼此語言,由他翻譯,所以外域情形,不難偵悉。

亞列苦柰兒自知謀洩,即發兵民數千,追捕鄭和。

和已早至舟中,運兵登陸,準備廝殺。

亞列苦柰兒不識好歹,與他搏鬥,有敗無勝。

後來又放出虎豹獅象,作為前驅,來沖和軍。

和軍備有巨炮,轟將過去,這種虎豹獅象,忍不住苦痛,望後奔逸,反衝擾亞列苦柰兒的兵民。

亞列苦柰兒大敗逃歸,和軍乘勝進擊,如入無人之境,不一日搗破巢一穴一,生擒亞列苦柰兒,幾似《三國演義》中之木鹿大王,但彼系虛造,此實真事。

並將他所有妻子,一古腦兒捉來,二次又得手了。

檻送到京。

成祖越加喜慰,至鄭和謁見時,慰勞備至,厚給賞賜。

鄭和休息數月,又自請出洋,成祖自然准奏,駕輕就熟,往至南洋一大島中。

這島叫作蘇門答剌,也有國王世子。

世子名叫蘇干利,得罪國王,將他下獄。

世子的爪牙心腹,沒命的跑至海口,適值鄭和到來,與他相遇,他便一一詳告,和遂乘機出兵,助他一臂。

那時內應外合,島中大亂,國王不能支持,立即遠颺。

蘇干利出獄為王,和令他稱臣入貢,蘇干利恰又不允。

和怒道:「忘恩負義,如何立國?」

遂麾兵進薄王宮,宮牆高峻得很,彷彿似一座大城,蘇干利募兵固守,急切不能攻下。

和四面佈兵,把王宮圍得水洩不通,宮中無糧可食,無水可汲,只有數十頭牲畜,宰殺當糧,也不足一飽。

蘇干利無法可施,不得已奪門逃走,和軍掩殺過去,頓將他一鼓擒住。

當下撫定島民,別立新主,與他訂了朝貢的約章,然後斂兵退出,轉至鄰近各島,無不望風投誠,願遵約束。

和復西南航行,繞出好望角東北,直至呂宋。

呂宋國王,亦奉幣稱臣,然後還京。

鄭和三次出洋,屢擒番酋,論其功績,不亞西洋哥倫布。

後來復屢往南洋,直至七次,有一次驟遇颶風,天地為昏,波濤洶湧,和所率六十餘船,多半漂去,等到日暮風息,只剩了十多艘,所失不可勝計。

惟成祖好大喜功,因鄭和出洋以後,雖不獲建文蹤跡,卻能使南洋各國,盡行歸化,也要算他是一位佐命功臣,一切耗失,悉數不問。

南洋商民,欣羨中國貨物,多來互市,中國東南海中,嘗有番舶出沒,自是航路日辟,交通日盛,漸漸的成為華洋通商時代了。

這時候的安南國,適有內亂,又惹起一場南征的兵事來,說來話長,小子且略敘本末,方好說到戰事。

安南古名交趾,元時曾服屬中國。

洪武初,國王陳日煃,遣使朝貢,得太祖冊封,仍使為安南國王。

日煃卒,兄子日煃嗣位,熞兄叔明,弒熞自立,復遣使入貢明廷。

廷臣以王名不符,請旨斥責,叔明乃上書謝罪,願讓位於弟日煓。

日煓忽殂,弟日煒嗣。

煓煒相繼為王,暗中大權,實仍由叔明把持。

叔明與占城構兵數年,戰爭不息,其女夫黎季犁,頗有智勇,擊退占城兵,與叔明並執國政。

叔明病死,季犁獨相,竟弒了國王日煒,別立叔明子日焜。

未幾,又將日焜弒死,並將他二子顒,陸續殺斃,遂大戮陳氏宗族,立子蒼為皇帝,自為太上皇,詐稱系舜裔胡公滿後人,國號大虞,紀元天聖。

想只知一胡公滿,故不憚改黎為胡。

適值成祖即位,竟上表稱賀,季犁改名胡一元,蒼改名為,且詭言陳氏絕後,是陳甥,為眾所推,權署國事。

成祖亦防他是詐,傳諭安南國陪臣耆老,詢明陳氏有無後嗣?胡遣使還奏,仍照前言,成祖乃循例加封。

不意安南舊臣裴伯耆,詣闕告難,接連是故王日煃弟天平來奔,請兵復仇,成祖立遣使赴安南,責問胡篡弒罪狀。

胡與乃父商議,想出一條調虎離山的計策,願請陳天平歸國,成祖信為真言,命都督僉事黃中、呂毅,大理卿薛巖,率兵五千,護天平南歸。

既到芹站,山路奇險,林菁叢深,軍行不得成列,突遇伏兵四起,鼓噪而前,天平不及防備,被他殺死,薛巖亦遇害,黃中、呂毅,奪路竄還,才得保全首領。

當下拜表至京,惱動了成祖皇帝,遂發大兵八十萬,命成國公朱能等,禡牙南征,正是:

不殊漢武開邊日,猶是元廷黷武時。

欲知南征情狀,且至下回再詳。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明史演義
簡介目錄自序第一回 揭史綱開宗明義 困涸轍避難為僧第二回 投軍伍有幸配佳人 捍孤城仗義拯主帥第三回 攻城掠地迭遇奇材 獻幣釋嫌全資賢婦第四回 登雉堞語驚張天祐 探虎穴約會孫德崖第五回 郭家女入侍濠城 常將軍力拔採石第六回 取集慶朱公開府 陷常州徐帥立功第七回 朱亮祖戰敗遭擒 張士德縶歸絕粒第八回 入太湖廖永安陷沒 略東浙胡大海薦賢第九回 劉伯溫定計破敵 陳友諒挈眷逃生第十回 救安豐護歸小明王 援南昌大戰偽漢主第十一回 鄱陽湖友諒亡身 應天府吳王即位第十二回 取武昌移師東下 失平江闔室自焚第十三回 檄北方徐元帥進兵 下南閩陳平章死節第十四回 四海歸心誕登帝位 三軍效命直搗元都第十五回 襲太原元擴廓中計 略臨洮李思齊出降第十六回 納降誅叛西徼揚威 逐梟擒雛南京獻俘第十七回 降夏主蕩平巴蜀 擊元將轉戰朔方第十八回 下征書高人抗志 洩逆謀奸相伏誅第十九回 定雲南沐英留鎮 征漠北藍玉報功第二十回 鳳微德杳再喪儲君 鳥盡弓藏迭興黨獄第二十一回 削藩封諸王得罪 戕使臣靖難興師第二十二回 耿炳文敗績滹沱河 燕王棣詐入大寧府第二十三回 折大旗南軍失律 脫重圍北走還都第二十四回 往復貽書囚使激怒 倉皇挽粟遇伏失糧第二十五回 越長江燕王入京 出鬼門建文遜國第二十六回 拒草詔忠臣遭慘戮 善諷諫長子得承家第二十七回 梅駙馬含冤水府 鄭中官出使外洋第二十八回 下南交殺敵擒渠 出北塞銘功勒石第二十九回 徙樂安皇子得罪 鬧蒲台妖婦揭竿第三十回 窮兵黷武數次親征 疲命勞師歸途晏駕第三十一回 二豎監軍黎利煽亂 六師討逆高煦成擒第三十二回 棄交趾甘隳前功 易中宮傾心內嬖第三十三回 享太平與民同樂 儆權閹為主斥奸第三十四回 王驥討平麓川蠻 英宗敗陷土木堡第三十五回 誅黨奸景帝登極 卻強敵于謙奏功第三十六回 議和餞別上皇還都 希旨陳詞東宮易位第三十七回 拒忠諫詔獄濫刑 定密謀奪門復辟第三十八回 於少保沈冤東市 徐有貞充戍南方第三十九回 發逆謀曹石覆宗 上徽號李彭抗議第四十回 萬貞兒怙權傾正後 紀淑妃誕子匿深宮第四十一回 白圭討平鄖陽盜 韓雍攻破籐峽第四十二回 樹威權汪直竊兵柄 善譎諫阿丑悟君心第四十三回 悼貴妃促疾亡身 審聶女秉公遭譴第四十四回 受主知三老承顧命 逢君惡八豎逞讒言第四十五回 劉太監榜斥群賢 張吏部強奪彼美第四十六回 入檻車叛藩中計 縛菜廠逆閹伏辜第四十七回 河北盜橫行畿輔 山東賊畢命狼山第四十八回 經略西番鎮臣得罪 承恩北闕義兒導淫第四十九回 幸邊塞走馬看花 入酒肆游龍戲鳳第五十回 覓佳麗幸逢歌婦 罪直諫杖斃言官第五十一回 豢群盜寧藩謀叛 謝盛宴撫使被戕第五十二回 守安慶仗劍戮叛奴 下南昌發兵征首逆第五十三回 伍文定縱火擒國賊 王守仁押俘至杭州第五十四回 教場校射技擅穿楊 古沼觀漁險遭滅頂第五十五回 返豹房武宗晏駕 祭獸吻江彬遭囚第五十六回 議典禮廷臣聚訟 建齋醮方士盈壇第五十七回 伏朝門觸怒世宗 討田州誘誅岑猛第五十八回 胡世寧創議棄邊陲 邵元節祈嗣邀殊寵第五十九回 繞法壇迓來仙鶴 毀行宮力救真龍第六十回 遘宮變妃嬪罹重辟 跪榻前父子乞私情第六十一回 復河套將相蒙冤 擾都門胡虜縱火第六十二回 追狡寇庸帥敗還 開馬市藎臣極諫第六十三回 罪仇鸞剖棺正法 劾嚴嵩拚死留名第六十四回 卻外寇奸黨冒功 媚乾娘義兒邀寵第六十五回 胡宗憲用謀賺海盜 趙文華弄巧忤權奸第六十六回 汪寇目中計遭誅 尚美人更衣侍寢第六十七回 海剛峰剛方絕俗 鄒應龍應夢劾奸第六十八回 權門勢倒禍及兒曹 王府銀歸途逢暴客第六十九回 破奸謀嚴世蕃伏法 剿宿寇戚繼光衝鋒第七十回 誤服丹鉛病歸冥菉 脫身羈紲悵斷鼎湖第七十一回 王總督招納降番 馮中官訴逐首輔第七十二回 莽男子闖入深宮 賢法司力翻成案第七十三回 奪親情相臣嫉諫 規主闕母教流芳第七十四回 王宮人喜中生子 張宰輔身後籍家第七十五回 侍母膳奉教立儲 惑妃言誓神緘約第七十六回 據鎮城哱氏倡亂 用說客叛黨駢誅第七十七回 救藩封猛攻平壤 破和議再戰島山第七十八回 虎將征蠻破巢誅逆 蠹魚食字決策建儲第七十九回 獲妖書沈一貫生風 遣福王葉向高主議第八十回 審張差宮中析疑案 任楊鎬塞外覆全軍第八十一回 聯翠袖相約乞榮封 服紅丸即夕傾大命第八十二回 選侍移宮詔宣舊惡 庸醫懸案彈及輔臣第八十三回 大吃醋兩魏爭風 真奇冤數妃畢命第八十四回 王化貞失守廣寧堡 朱燮元巧擊呂公車第八十五回 新撫赴援孤城卻敵 叛徒歸命首逆伏誅第八十六回 趙中丞蕩平妖寇 楊都諫糾劾權閹第八十七回 魏忠賢喜得點將錄 許顯純濫用非法刑第八十八回 興黨獄緹騎被傷 媚奸璫生祠迭建第八十九回 排後族魏閹謀逆 承兄位信邸登基第九十回 懲淫惡闔家駢戮 受招撫渠帥立功第九十一回 徐光啟薦用客卿 袁崇煥入援畿輔第九十二回 中敵計冤沉碧血 遇歲饑嘯聚綠林第九十三回 戰秦晉曹文詔揚威 鬧登萊孔有德亡命第九十四回 陳奇瑜得賄縱寇 秦良玉奉詔勤王第九十五回 張獻忠偽降熊文燦 楊嗣昌陷歿盧象升第九十六回 失襄陽庸帥自裁 走河南逆闖復熾第九十七回 決大河漂沒汴梁城 通內線恭進田妃舄第九十八回 擾秦楚闖王僭號 掠東西獻賊橫行第九十九回 周總兵寧武捐軀 明懷宗煤山殉國第一百回 乞外援清軍定亂 覆半壁明史收場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