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義》第四十七回 河北盜橫行畿輔 山東賊畢命狼山:張永等出了氣力,可惜都給與兄弟。張永等身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明史演義》第四十七回 河北盜橫行畿輔 山東賊畢命狼山

明史演義

第四十七回 河北盜橫行畿輔 山東賊畢命狼山

卻說劉瑾等伏罪遭誅,張永以下,相率受賞,永兄富得封泰安伯,弟容得封安定伯,魏彬弟英,得封鎮安伯,馬永成弟山,得封平涼伯,谷大用弟大玘,得封永清伯,均給誥券世襲。

張永等出了氣力,可惜都給與兄弟。

張永等身為太監,雖例難封爵,究竟權勢烜赫,把持政權,不過較劉瑾時稍差一點。

閣中換了兩個大臣,一是劉忠,一是梁儲,兩人前日,俱為瑾所排斥,至是同召入閣,俱授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李東一陽一居官如故。

弊政微有變更,大致仍然照舊,百姓困苦,分毫未舒,免不得有盜賊出現。

其時有個大盜張茂,窟一穴一霸州,家中有重樓復壁,可藏數十百人。

鄰盜劉六、劉七、齊彥名、李隆、楊虎、朱千戶等都與他往來,倚為逃藪。

茂又與太監張忠,對宇同一居,結為兄弟,時常托忠納賄權Yan。

馬永成、谷大用諸人,得了好處,也引他為友,他竟假扮Yan奴的模樣,混入豹房,恣行遊覽。

武宗哪裡管得許多,鎮日與三五美人,蹴踘為樂,就是有十個張茂,也只道是中官家人,不為張茂所刺,想是百神呵護。

茂遂出入自一由,毫無忌憚;有時手頭消乏,仍去做那劫奪的勾當。

一日在河間府出手,突被參將袁彪,率兵來捕,茂雖有同一黨一數人,究因眾寡不敵,敗陣逃還,偏偏袁彪不肯干休,查得張茂住處,竟帶領多兵,要與他來算帳。

茂聞風大懼,忙向好兄弟張忠處求救。

忠言無妨,便留住張茂,一面預備盛筵,俟袁彪到來,即請他入宴。

彪不便推卻,應一召赴飲。

忠竟令張茂陪賓,東西分坐。

飲了數巡,張忠酌酒一大觥,送與袁彪道:「聞參戎來此捕盜,為公服務,足見忠心。

但兄弟恰有一事相托!」說至此,即手指西座張茂,轉語袁彪道:「此人實吾族弟,幸毋相厄!」又舉一卮與茂道:「袁將軍與你相好,今後勿再擾河間。」

茂自然唯唯從命。

彪亦沒奈何應諾,飲盡作別,即率兵自歸。

茂幸得脫險,轉瞬間故態復萌,仍是四出劫掠。

可巧御史寧杲,奉命捕盜,到了霸州,察悉張茂是個盜魁,即召巡捕李主簿入見,飭他捕茂。

李主簿知茂厲害,且素聞茂家深邃,一時無從搜捕,左思右想,情急智生,他竟扮了彈琵琶的優人,邀二三同伴,逕詣張茂家彈唱。

茂是綠林豪客,生一性一粗豪,不防他人暗算,遂召他入內侑酒。

李主簿善彈,同伴善唱,引得張茂喜歡不迭,留他盤桓數日。

他得自在遊行,洞悉該家曲折,那時托故告別,即於夜間導著寧杲,並驍勇數十人,逾垣直入,熟門熟路的進去,竟將張茂擒住,用斧斫斷茂股,扛縛而歸。

余盜楊虎、齊彥名、劉六、劉七等聞張茂被擒,慌忙托張忠斡旋。

忠入與馬永成商議,永成索銀二萬兩,方肯替他說情。

強盜要擄人勒贖,不意明廷太監,反要擄盜索賄。

看官!你想這強盜所劫金銀,統是隨手用盡,哪裡來的余蓄?大家集議一番,不得主意,楊虎起言道:「官庫中金銀很多,何不借些使用?」

劫官償官,確是好計。

言尚未終,竟大踏步去了。

是夕即邀集羽翼,往毀官署。

署中頗有準備,一聞盜警,救火的救火,接仗的接仗,絲毫不亂,楊虎料難得手,一溜煙的走了。

劉六、劉七聞楊虎失敗,恐遭禍累,忙向官署自首。

當由官署收留,令他捕盜自效,一住數月,也捉到好幾個一毛一賊。

但是盜賊一性一情,不喜約束,經不起官廳監督,又復私自遁去。

嗣是抗官府,劫行旅,不到數旬,竟聚眾至好幾千人,一騷一擾畿南。

霸州文安縣諸生趙鐩,頗有膂力,豪健自詡,人呼他為趙瘋子。

六等亂起,鐩挈妻女避難,暫匿河邊蘆葦中,不料被眾賊所見,前來擄掠。

鐩慌忙登岸,妻子亦隨著同逃,無如三寸蓮鉤,不能速行,走不數步,被賊追及,把他妻女拉住,看她有幾分姿色,竟欲借河岸為裀褥,與她做個並頭花。

那妻女等驚駭異常,大呼救命,鐩轉身瞧著,怒氣填胸,竟三腳兩步,搶將過去,提起碗大的拳頭,左揮右擊,無人可當,眾賊一哄而散,有兩人逃得稍慢,被他格斃。

湊巧劉六、劉七等,大隊到來,見趙鐩如此威風,不由的憤怒起來,當即麾眾上前,將趙鐩困在垓心。

鐩孤掌難鳴,敵不住許多盜一黨一,不一時即被擒住。

劉六顧鐩道:「你是何人?膽敢撒野。」

鐩張目叱道:「好一個呆強盜,連趙瘋子都不認識麼?」

頗有膽氣。

劉六聞言,親與解縛,一面勸慰道:「原來是趙先生,久仰俠名,惜前此未曾面熟,竟致冒犯,還乞先生原諒!」復道:「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何必與我客氣?」

劉六道:「貪一官污吏,滿佈中外,我等為他所一逼一,沒奈何做此買賣。

今得先生到此,若肯入股相助,指示一切,我情願奉令承教呢!」劉六頗善籠絡。

趙鐩一想,劉六頗有義氣,不如將就答應,一來可保全一性一命,二來可保全妻孥,且到後來再說,隨語劉六道:「欲我入股,卻也不難,但不要一奸一婬一擄掠,須嚴申紀律,方可聽命。」

想為妻女受驚之故,因有此語。

劉六道:「全仗先生調度。」

鐩又道,「家內尚有兄弟數人,不若一併招來,免致受累。」

六亦允諾。

鐩即率妻女還家,收拾細一軟,並與弟鐇、鎬等,募眾五百人,逕詣河間,遣人通報劉六等,一同來會。

於是畿南一帶,統是盜蹤。

是時承平日久,民不知兵,郡縣望風奔潰,甚至開門揖盜,以故群盜無忌,越發橫行。

趙鐩與楊虎、劉三、邢老虎等往掠河南,劉六、劉七與齊彥名等往掠山東,分道揚鑣,所至蹂一躪。

明廷亟命惠安伯張偉充總兵官,都御史馬中錫提督軍務,統京營兵出剿流賊。

偉系仁宗後侄曾孫,出自褲褲,素不知兵,中錫又是個白面書生,腐氣騰騰,竟欲效漢龔遂治渤海故事,招撫賊眾,沿途盡出榜示,大略謂:「潢池小丑,莫非民生,所在官司,不得無故捕獲,好好的供給勸導。

如若悔過聽撫,一律宥死。」

確是迂腐。

劉六等見了此示,倒也禁止殺掠,將信將疑。

中錫至德州桑兒園,居然單車簡從,直投賊壘。

劉六出寨迎謁,由中錫開誠曉諭,六隨口答應,惟命是從。

待中錫已返,便擬遣散一黨一羽,往降官軍。

劉七奮臂道:「俗語說得好,『騎虎難下』,目今內官主政,國事日非,馬都堂能自踐前言麼?」

六乃不敢決議。

潛令一黨一人到京,探聽中貴,並無招降消息。

又將山東所劫金銀,運送權倖,求下赦令,計復不行。

劉六、劉七等遂大肆劫掠。

惟至故城縣中,相戒勿入馬都堂家。

馬籍隸故城,舉室獨完。

遂謗騰中外。

廷臣統劾他玩寇殃民,連張偉一併就逮。

偉革職閒住,中錫竟瘐斃獄中。

兵部尚書何鑒,以京軍不能討賊,請發宣府、延綏二鎮兵助討。

有旨允准,且命兵部侍郎陸完,總制邊軍,所有邊將許泰、郤永、馮禎等悉聽調遣。

師出涿州,忽報寇眾已至固安,將犯京師。

武宗聞著,也惶急得很。

此時尚清醒麼?亟親御左順門,召大學士李東一陽一、梁儲、楊廷和及尚書何鑒商議,且諭道:「賊向東來,師乃西出,彼此相左,奈何?」

何鑒道:「陸侍郎去京不遠,可飛驛召還,賊聞大軍入衛,自然遠遁了。」

武宗鼓掌稱善。

鼓掌二字用得妙。

鑒即飭使追還陸完,令他東趨固安,堵截賊眾。

許泰、郤永亦自霸州進攻,前後夾擊,連破賊寨。

完請再發大同、遼東兵協助,以便早日蕩平,乃調大同總兵張俊,游擊江彬等入征。

江彬進來,又是一個大禍來。

谷大用以賊勢漸衰,自請督師,冀邀封賞。

武宗遂以大用提督軍務,伏羌伯一毛一銳為總兵官,太監張忠監神槍營,皆出會完。

張忠為大盜張茂好友。

如何令他監軍?劉六等聞王師大出,避銳南下,連破日照、海豐、壽張、一陽一谷、曲阜等縣城,進攻濟寧,焚去糧船千二百艘。

大用等到了臨清,遙聞賊勢浩大,觀望不前。

想是要追悔了。

六料他沒用,竟捨了濟寧,從間道卷甲北趨,意欲乘武宗祀天,潛行劫駕,哪知被尚書何鑒偵覺,立刻奏聞,即夕嚴設守備,防得水洩不通。

待至黎明,武宗召問何鑒,應否郊祀?鑒奏稱:「兵防嚴密,盡可無慮,不如早出主祭,藉安人心。」

武宗准奏,即乘輦出城,直抵南郊,從容禮成而還。

六知有備,不敢入犯,西掠保定去了。

這時候的趙瘋子等方轉掠河南,橫行而東,直至徐州,分眾攻宿遷。

淮安知府劉祥,率兵逆賊,未戰先潰。

賊眾追一逼一至河,官軍溺斃無算,祥馬蹶被執。

趙鐩審訊劉祥,尚無虐民情事,縱使歸去,隨即渡河南行,殺高郵等衛官軍三百餘人,劫住指揮陳鵬。

轉攻靈璧,突入城中,又把知縣陳伯安縛住。

趙鐩勸他入一黨一,伯安不屈,反斥責賊眾。

劉三在旁,聽不下去,竟拔一出寶刀,奔向伯安,欲借他的頭顱。

鐩急忙攔阻,語劉三道:「陳大令忠直可嘉,不如放他歸去為是。」

劉三乃停住了手,當由鐩放還伯安,並將指揮陳鵬,也釋縛縱歸。

嗣是所過州縣,先約官吏師儒,無庸走避,但教望風迎順,一體秋毫無犯。

瘋子不瘋,頗有儒者氣象。

後至鈞州,以前吏部尚書馬文升,家居城中,戒毋妄入,繞城徑去,轉入泌一陽一,至焦芳家搜掠一番。

芳已遠匿,鐩令束草為人,充作芳像,自持刀亂剁道:「我為天下誅此賊。」

言已,即令手下放火,把焦氏一座大廈,燒得乾乾淨淨。

如此方真成焦氏。

並將焦氏先塚,盡行剷平。

官吏聽者。

復渡河北行,陷歸德府。

守備萬都司,及武平衛指揮石堅,率兵千餘,來擊趙鐩。

鐩收眾南遁,將渡小黃河,還顧官軍追至,返身接戰,殺得官軍七零八落,大敗而逃。

鐩令眾休息一日,然後渡河。

楊虎自恃勇悍,獨率死一黨一楊寧等九人,臨河奪舟,踴躍欲渡。

不意武平衛百戶夏時,率兵伏著,俟虎已下船,鼓噪而出,用了強一弩一巨石,一齊擲去,竟將楊虎的坐船,擊沉河中,虎等溺斃。

鐩聞虎被溺,急忙馳救,但見流水潺一潺,煙波渺渺,不但楊虎等無影無蹤,就是官軍亦不見一個,只得憑弔一番,整眾南渡。

劉三因楊虎已死,同一黨一中沒有鷙類,遂思擁眾自尊,當下與趙鐩商議,只說是無主必亂。

鐩已瞧透私意,索一性一順風使帆,推他為主。

他遂自稱為奉天征討大元帥,令鐩為副,分眾十三萬為二十八營,說是上應二十八宿,各樹大旗為號,又置金旗二面,大書:「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混沌之天。」

嘗見太平天國中亦有此聯,惟混沌二字,改作堯舜,想是從此處抄來。

這四語是趙瘋子手筆,劉三為之大喜。

復約劉六、劉七等分掠山東、河南,劉六復攻霸州。

明廷召回谷大用、一毛一銳等,抵禦劉六,途次與六相遇,大用駭急先奔,只配做太監,不配做監軍。

一毛一銳也隨後趨避,官兵都走了他一娘一,管甚麼劉六、劉七。

六與七反追殺一陣,奪了官兵許多甲仗。

大用等狼狽回京,武宗也不去罪他,但別遣都御史彭澤,咸寧伯仇鉞,接統軍務。

澤與鉞頗有威望,既奉命出師,遂倡議按地圈剿。

山東一方面,歸兵部侍郎陸完征討,自率軍徑趨河南。

適趙鐩等攻唐縣,二十八日不能下,邢老虎得病身亡,得保首領,算是幸事。

鐩並有邢眾,轉掠襄一陽一、樊城、棗一陽一、隨州等處,可巧彭澤、仇鉞統軍到來,與趙瘋子遇著西河,兩下交鋒,混殺一陣。

此次官軍都是一精一銳,更兼澤、鉞兩人持刀督陣,退後立斬,所以人人效命,個個先驅,任你趙瘋子如何權略,也吃了一大敗仗,傷亡了二千餘人,喪失馬騾器械無數,剩了殘兵敗卒,向南急奔,至河南府地方,會同劉三,直攻府城。

總兵馮禎,領軍追至,鏖戰了一晝夜,禎竟陣亡,賊亦被殺多人,夜奔汝、穎。

朱皋鎮官兵截擊,斬馘甚眾,賊倉皇渡河,先後淹斃,又不計其數。

仇鉞復率大軍趨至,連戰皆捷,一逼一至土地坡,由指揮王瑾,射中劉三左目。

三痛不可忍,縱火自一焚。

只趙鐩竄走德安,行至應山,料知事不能成,適遇行腳僧真安,因願受剃度,懷牒亡命。

其一黨一邢本道等散奔隨州,被湖廣巡撫劉丙拿住,細細拷問,方知趙瘋子做了和尚。

前時不做和尚,至此已是遲了。

乃檄各鎮飭兵跡捕。

趙瘋子行至武昌,走入飯店中,要酒要肉,大飲大嚼,和尚吃葷,安得不令人瞧破?想是命中該死,所以有此糊塗。

武昌衛軍人趙成、趙宗等見他形跡可疑,跟入店中,等到趙瘋子酒意醺醺,方相約動手,前牽後扯,把他推倒店樓,抬至府署報功。

當由府解入省中,搜出度牒,的系趙鐩無疑,遂檻送京師,依大逆不道例,凌遲處死。

群盜中還算是他,乃亦不免極刑,畢竟盜不可為。

河南肅清。

彭澤、仇鉞等移師山東,往助陸完。

陸完正與劉六、劉七等往來爭鬥,互有殺傷。

劉六、劉七復得了一個女幫手,很是厲害。

這女盜為誰?便是楊虎妻崔氏。

崔氏本系盜女,練習一身拳棒,兼帶三分嫵媚,平時嘗騎著一匹黃驃馬,往返盜窟,盜眾見她勇過乃夫,送給一個混號,叫作楊跨虎。

本是楊虎之妻,乃綽號叫作跨虎,可見雌虎更凶於雄虎。

及楊虎死後,又稱她為楊寡一婦。

清有齊寡一婦,明有楊寡一婦,誠不約而同。

楊寡一婦謀復夫仇,潛至山東招集舊好,投入劉六、劉七壘中。

劉六等自然歡迎,是否存著歹心?相偕四掠,轉入利津,偏偏遇著僉事許逵。

這許逵很通兵法,前為樂陵知縣,捍守孤城,屢次卻敵,積功擢為僉事,此次引兵到來,個個如生龍活虎一般,恁你百戰的劉六、劉七,跨虎的楊寡一婦,也覺招架不住,敗退棗林。

途次復為督滿御史張縉及千戶張瀛截殺一陣,弄得七零八落,逃入河南,轉至湖廣,為官軍所迫,劉六死水中,劉七與楊寡一婦挾眾東走,出沒長江。

侍郎陸完,自臨清馳至江上,分扼要害,與賊相持。

賊尚行蹤飄忽,倏東倏西。

仇鉞又自山東馳至,還有副總兵劉暉率遼東兵,千總任璽率大同兵,游擊郤永率宣府兵,一古腦兒齊集大江,與賊死戰,且用火焚燬賊舟。

劉七等走保狼山,各軍陸續進攻。

劉暉在山北,郤永在山南,皆擁盾跪行而上,手施槍炮,且上且攻,盾上矢集如蝟,仍然不退,遂攻入賊寨。

劉七自山後逃下,身中流矢,赴水斃命。

齊彥名中槍死,只有楊寡一婦一人,不知下落,大約是死於亂軍中了。

小子有詩歎道:

為掃萑苻動六軍,三年零雨始垂勳。

昆崗焚盡遺灰在,玉石誰為子細分。

盜魁盡死,餘眾皆殪,自正德五年至七年,用兵三載,方得平定,陸完、彭澤等奏凱還朝,以後情事,下回再表。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明史演義
簡介目錄自序第一回 揭史綱開宗明義 困涸轍避難為僧第二回 投軍伍有幸配佳人 捍孤城仗義拯主帥第三回 攻城掠地迭遇奇材 獻幣釋嫌全資賢婦第四回 登雉堞語驚張天祐 探虎穴約會孫德崖第五回 郭家女入侍濠城 常將軍力拔採石第六回 取集慶朱公開府 陷常州徐帥立功第七回 朱亮祖戰敗遭擒 張士德縶歸絕粒第八回 入太湖廖永安陷沒 略東浙胡大海薦賢第九回 劉伯溫定計破敵 陳友諒挈眷逃生第十回 救安豐護歸小明王 援南昌大戰偽漢主第十一回 鄱陽湖友諒亡身 應天府吳王即位第十二回 取武昌移師東下 失平江闔室自焚第十三回 檄北方徐元帥進兵 下南閩陳平章死節第十四回 四海歸心誕登帝位 三軍效命直搗元都第十五回 襲太原元擴廓中計 略臨洮李思齊出降第十六回 納降誅叛西徼揚威 逐梟擒雛南京獻俘第十七回 降夏主蕩平巴蜀 擊元將轉戰朔方第十八回 下征書高人抗志 洩逆謀奸相伏誅第十九回 定雲南沐英留鎮 征漠北藍玉報功第二十回 鳳微德杳再喪儲君 鳥盡弓藏迭興黨獄第二十一回 削藩封諸王得罪 戕使臣靖難興師第二十二回 耿炳文敗績滹沱河 燕王棣詐入大寧府第二十三回 折大旗南軍失律 脫重圍北走還都第二十四回 往復貽書囚使激怒 倉皇挽粟遇伏失糧第二十五回 越長江燕王入京 出鬼門建文遜國第二十六回 拒草詔忠臣遭慘戮 善諷諫長子得承家第二十七回 梅駙馬含冤水府 鄭中官出使外洋第二十八回 下南交殺敵擒渠 出北塞銘功勒石第二十九回 徙樂安皇子得罪 鬧蒲台妖婦揭竿第三十回 窮兵黷武數次親征 疲命勞師歸途晏駕第三十一回 二豎監軍黎利煽亂 六師討逆高煦成擒第三十二回 棄交趾甘隳前功 易中宮傾心內嬖第三十三回 享太平與民同樂 儆權閹為主斥奸第三十四回 王驥討平麓川蠻 英宗敗陷土木堡第三十五回 誅黨奸景帝登極 卻強敵于謙奏功第三十六回 議和餞別上皇還都 希旨陳詞東宮易位第三十七回 拒忠諫詔獄濫刑 定密謀奪門復辟第三十八回 於少保沈冤東市 徐有貞充戍南方第三十九回 發逆謀曹石覆宗 上徽號李彭抗議第四十回 萬貞兒怙權傾正後 紀淑妃誕子匿深宮第四十一回 白圭討平鄖陽盜 韓雍攻破籐峽第四十二回 樹威權汪直竊兵柄 善譎諫阿丑悟君心第四十三回 悼貴妃促疾亡身 審聶女秉公遭譴第四十四回 受主知三老承顧命 逢君惡八豎逞讒言第四十五回 劉太監榜斥群賢 張吏部強奪彼美第四十六回 入檻車叛藩中計 縛菜廠逆閹伏辜第四十七回 河北盜橫行畿輔 山東賊畢命狼山第四十八回 經略西番鎮臣得罪 承恩北闕義兒導淫第四十九回 幸邊塞走馬看花 入酒肆游龍戲鳳第五十回 覓佳麗幸逢歌婦 罪直諫杖斃言官第五十一回 豢群盜寧藩謀叛 謝盛宴撫使被戕第五十二回 守安慶仗劍戮叛奴 下南昌發兵征首逆第五十三回 伍文定縱火擒國賊 王守仁押俘至杭州第五十四回 教場校射技擅穿楊 古沼觀漁險遭滅頂第五十五回 返豹房武宗晏駕 祭獸吻江彬遭囚第五十六回 議典禮廷臣聚訟 建齋醮方士盈壇第五十七回 伏朝門觸怒世宗 討田州誘誅岑猛第五十八回 胡世寧創議棄邊陲 邵元節祈嗣邀殊寵第五十九回 繞法壇迓來仙鶴 毀行宮力救真龍第六十回 遘宮變妃嬪罹重辟 跪榻前父子乞私情第六十一回 復河套將相蒙冤 擾都門胡虜縱火第六十二回 追狡寇庸帥敗還 開馬市藎臣極諫第六十三回 罪仇鸞剖棺正法 劾嚴嵩拚死留名第六十四回 卻外寇奸黨冒功 媚乾娘義兒邀寵第六十五回 胡宗憲用謀賺海盜 趙文華弄巧忤權奸第六十六回 汪寇目中計遭誅 尚美人更衣侍寢第六十七回 海剛峰剛方絕俗 鄒應龍應夢劾奸第六十八回 權門勢倒禍及兒曹 王府銀歸途逢暴客第六十九回 破奸謀嚴世蕃伏法 剿宿寇戚繼光衝鋒第七十回 誤服丹鉛病歸冥菉 脫身羈紲悵斷鼎湖第七十一回 王總督招納降番 馮中官訴逐首輔第七十二回 莽男子闖入深宮 賢法司力翻成案第七十三回 奪親情相臣嫉諫 規主闕母教流芳第七十四回 王宮人喜中生子 張宰輔身後籍家第七十五回 侍母膳奉教立儲 惑妃言誓神緘約第七十六回 據鎮城哱氏倡亂 用說客叛黨駢誅第七十七回 救藩封猛攻平壤 破和議再戰島山第七十八回 虎將征蠻破巢誅逆 蠹魚食字決策建儲第七十九回 獲妖書沈一貫生風 遣福王葉向高主議第八十回 審張差宮中析疑案 任楊鎬塞外覆全軍第八十一回 聯翠袖相約乞榮封 服紅丸即夕傾大命第八十二回 選侍移宮詔宣舊惡 庸醫懸案彈及輔臣第八十三回 大吃醋兩魏爭風 真奇冤數妃畢命第八十四回 王化貞失守廣寧堡 朱燮元巧擊呂公車第八十五回 新撫赴援孤城卻敵 叛徒歸命首逆伏誅第八十六回 趙中丞蕩平妖寇 楊都諫糾劾權閹第八十七回 魏忠賢喜得點將錄 許顯純濫用非法刑第八十八回 興黨獄緹騎被傷 媚奸璫生祠迭建第八十九回 排後族魏閹謀逆 承兄位信邸登基第九十回 懲淫惡闔家駢戮 受招撫渠帥立功第九十一回 徐光啟薦用客卿 袁崇煥入援畿輔第九十二回 中敵計冤沉碧血 遇歲饑嘯聚綠林第九十三回 戰秦晉曹文詔揚威 鬧登萊孔有德亡命第九十四回 陳奇瑜得賄縱寇 秦良玉奉詔勤王第九十五回 張獻忠偽降熊文燦 楊嗣昌陷歿盧象升第九十六回 失襄陽庸帥自裁 走河南逆闖復熾第九十七回 決大河漂沒汴梁城 通內線恭進田妃舄第九十八回 擾秦楚闖王僭號 掠東西獻賊橫行第九十九回 周總兵寧武捐軀 明懷宗煤山殉國第一百回 乞外援清軍定亂 覆半壁明史收場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