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義》第九十八回 擾秦楚闖王僭號 掠東西獻賊橫行:既而周後復侍帝賞花,袁妃亦至,獨少田妃。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明史演義》第九十八回 擾秦楚闖王僭號 掠東西獻賊橫行

明史演義

第九十八回 擾秦楚闖王僭號 掠東西獻賊橫行

卻說田貴妃所著繡鞋,上有「周延儒恭進」五字,頓時惱動天顏,拂袖出去,即有旨譴謫田妃,令移居啟祥宮,三月不召。

既而周後復侍帝賞花,袁妃亦至,獨少田妃。

後請懷宗傳召,懷宗不應。

後令小太監傳達懿旨,召使出見,田妃乃至。

玉容憔悴,大遜曩時,後也為之心酸,和顏接待,並令侍宴。

夜闌席散,後勸帝幸西宮,與田妃續歡,嗣是和好如初。

可見周後尚持大度。

惟田妃經此一挫,常鬱鬱不歡,且因所生皇五子慈煥,及皇六七子,均先後殤逝,尤覺悲不自勝,漸漸的形銷骨立,竟致不起。

崇禎十五年七月病歿。

懷宗適禱祀群望,求療妃疾,回宮以後,入視妃殮,不禁大慟。

喪禮備極隆厚,且加謚為恭淑端慧靜懷皇貴妃。

虧得早死二年,尚得此飾終令典,是美人薄命處,亦未始非徼福處。

田妃有妹名淑英,姿容秀麗,與乃姊不相上下,妃在時曾召妹入宮,為帝所見,贈花一朵,今插髻上。

及妃病重,亦以妹屬托懷宗。

懷宗頗欲冊封,因亂勢愈熾,無心及此,只命賜珠簾等物,算作了事。

國破後,淑英避難天津,珠簾尚在,尋為朝士某妾,這也不在話下。

且說周延儒出駐數月,清兵復退,延儒乃還京師。

懷宗雖心存鄙薄,但因他卻敵歸朝,不得不厚加獎勵。

嗣經錦衣衛掌事駱養一性一,盡發軍中虛詐情事,乃下旨切責,說他蒙蔽推諉,應下部議。

延儒亦席稿待罪,自請戍邊。

懷宗怒意少解,仍不加苛求,許令馳驛歸田。

還是田妃餘蔭。

又罷去賀逢聖、張四知,用蔣德裀、黃景昉、吳甡為大學士,入閣辦事。

是時天變人異,不一而足,如日食、地震,太白晝現,熒惑逆行諸類,還算是尋常變象。

最可怪的,是太原樂靜縣民李良雨,忽變為女,松江莫翁女已適人,忽化為男,密縣民婦生旱魃,河南草木,有戰鬥人馬及披甲持矛等怪狀。

宣城出一血,京師城門哭,聲如女子啼。

炮空鳴,鬼夜號。

蘄州有鬼,白日成陣,行牆屋上,揶揄居人,奉先殿上,鴟吻落地,變為一鬼,披髮出宮。

沅州、銅仁連界處,掘出古碑,上有字二行云:「東也流,西也流,流到天南有盡頭。

張也敗,李也敗,敗出一個好世界。」

又於五鳳樓前得一黃袱,內有小函,題詞有云:「天啟七,崇禎十七,還有福王一。」

到了崇禎十六年正月,京營巡捕軍,夜宿棋盤街,方交二鼓,忽來一老人,囑咐巡卒道:「夜半子分,有婦人縞素泣涕,自西至東,慎勿令過!若過了此地,為禍不淺,雞鳴乃免。

我系土神,故而相告。」

言畢不見。

巡卒非常詫異,待至夜半,果見一婦人素服來前,當即出阻,不令前行,婦人乃返。

至五鼓,巡卒睡熟,婦已趨過,折而東返,蹴之使醒,並與語道:「我乃喪門神,奉上帝命,降罰此方,你如何誤聽老人,在此阻我:現有大災,你當首受!」言訖自去。

行只數武,也化氣而去。

巡卒駭奔,歸告家人,言尚未終,仆地竟死。

既有喪門神,奉天降罰,土地也不能阻撓。

且土地囑咐巡卒,雖系巡卒自誤,也不至首受疫災,此事未能盡信。

疫即大作,人鬼錯雜,每屆傍晚,人不敢行。

商肆貿易,多得紙錢,京中方嘩擾未已,東南一帶,又迭來警報。

李自成已陷承天,張獻忠又佔武昌,闖、獻僭號,自此為始,故另筆提出。

小子惟有一枝禿筆,只好依次敘來。

自成連陷河南諸州縣,復走確山,向襄一陽一,並由汝寧擄得崇王由撌,令他沿路諭降。

由撌系英宗第六子見澤六世孫,嗣封汝寧,自成把他執住,脅令投降。

由靦似允非允,暫且敷衍度日。

自成乃帶在軍間,轉趨荊、襄諸郡,迭陷荊州、襄一陽一,進一逼一承天。

承天系明代湖廣省會,仁宗、宣宗兩皇陵,卜築於此。

巡撫宋一鶴,偕總兵錢中選,副使張鳳翥,知府王璣,鍾祥令蕭漢固守,相持數日。

偏城中隱伏內一奸一,暗地裡開城納賊,賊眾一擁入城。

宋一鶴下城巷戰,將士勸一鶴出走,一鶴不聽,揮刀擊殺賊數人,身中數創而死,總兵錢中選等亦戰歿。

惟蕭漢被執,幽禁寺中。

自成素聞漢有賢聲,戒部眾休犯好官,並囑諸僧小心服侍,違令當屠。

劇賊亦推重賢吏。

漢自賊眾出寺,竟自經以殉。

自成改承天府為揚武州,自號順天倡義大元帥,稱羅汝才為代天撫民德威大將軍,遂率眾犯仁宗陵。

守陵巡按李振聲迎降,欽天監博士楊永裕,叩謁自成馬前,且請發掘皇陵。

天良何在?忽聞陵中暴響,聲震山谷,彷彿似地動神號一般,自成恰也驚慌,飭令守護,不得擅掘。

明代令辟,無逾仁宗,應該靈爽式憑。

先是自成毫無遠圖,所得城邑,一經焚掠,便即棄去。

至用牛金星、李巖等言,也行點小仁小義,收買人心,且因河南、湖、廣,已為所有,得眾百萬,自以為無人與敵,儼然想稱孤道寡起來。

牛金星獻策自成,請定都荊、襄,作為根本,自成甚以為然,遂改襄一陽一為襄京,修葺襄王舊殿,僭號新順王,創設官爵名號,置五營二十二將,上相左輔右弼六政一府,要地設防禦使,府設尹,州設牧,縣設令,降官降將,各授偽職。

並封故崇王由撌為襄一陽一伯,嗣因由撌不肯從令,把他殺害。

楊永裕且靦然勸進,牛金星以為時尚未可,乃始罷議。

自成以革、左諸賊,比肩並起,恐他不服,遂用李巖計,佯請革裡眼、左金王入宴,酒酣伏發,刺死兩人。

兼併左、革部眾。

又遣羅汝才攻鄖一陽一,日久未下,自成親率二十騎,夜赴汝才營,黎明入帳,汝才臥尚未起,自成即飭騎士動手,把汝才砍作數段,一軍皆嘩,七日始定。

於是流寇十三家七十二營,降死殆盡,惟李自成、張勉忠二寇,巋然獨存,勢且益熾。

河南開州盜袁時中,最為後起,橫行三年,至是欲通款明廷,亦被自成分兵擊死。

自成行軍,不許多帶輜重,隨掠隨食,飽即棄余,饑且食人。

所掠男子,令充兵役,所掠婦女,隨給兵士為妻妾。

一兵備馬三四匹,冬時用裍褥裹蹄。

割人腹為糟,每逢飼馬,往往將掠得人民,割肉取血,和芻為飼。

馬已見慣,遇人輒鋸牙欲噬。

臨陣必列馬三萬,名三垛牆,前列反顧,後列即將它殺死,戰久不勝,馬兵佯敗,誘敵來追。

步卒猝起阻截,統用長槍利槊,擊刺如飛。

騎兵回擊,無不大勝。

自成所著堅甲,柔韌異常,矢鏃鉛丸,都不能入。

有時單騎先行,百萬人齊跟馬後,遇有大川當前,即用土囊阻塞上流,呼風竟渡。

攻城時更番椎鑿,挖去牆中土石,然後用柱縛繩,系入牆隙,再用百餘人猛力牽曳,牆輒應手坍倒,所以攻無不陷,如或望風即降,入城時概不殺戮;守一日,便殺死十分中的一二;守兩日,殺死加倍;守三日,殺死又加倍;三日以上,即要屠城,殺人數萬,聚一屍一為燎,叫作打亮。

各種殘酷情狀,慘不忍聞。

自成有兄,從秦中來。

數語未合,即將他殺死。

惟生平納了數妻,不生一子,即以養子李雙喜為嗣。

雙喜好殺,尤過自成,自成在襄一陽一,構殿鑄錢,皆不成,令術士問紫姑,數卜不吉。

紫姑亦知天道耶?因立雙喜為太子,改名洪基,鑄洪基年錢,又不成,正在憤悶的時候,聞陝督孫傳庭督師出關,已至河南,他即盡簡一精一銳,馳往河南抵禦。

前鋒至洛一陽一。

遇總兵牛成虎,與戰敗績,寶豐、唐縣,皆為官軍克復。

自成忙率輕騎赴援,至郟縣,復被官軍擊敗,自成狂奔得脫。

賊眾家眷,多在唐縣,自唐縣克復,所有流賊家口,殺戮無遺,賊因是慟哭痛恨,誓殲官軍。

孫傳庭未免失計。

會天雨道濘,傳庭營中,糧車不繼,自成復遣輕騎出汝州,要截官軍糧道。

探馬報知傳庭,傳庭即遣總兵白廣恩,從間道迎糧,自率總兵高傑為後應,留總兵陳永福守營。

傳庭既行,永福兵亦爭發,勢不可禁,遂為賊眾所乘,敗退南一陽一。

傳庭即還軍迎戰,賊陣五重,已由傳庭攻克三層,余二重悉賊一精一銳,怒馬躍出,銳不可當。

總兵白廣恩,引八千人先奔,高傑繼潰,傳庭亦支持不住,只好西奔。

為這一走,被自成乘勝追擊,一日夜逾四百里,殺死官軍四萬餘人,掠得兵器輜重,不計其數。

傳庭奔河北,轉趨潼關,自成兵隨蹤而至。

高傑入稟傳庭道:「我軍家屬,盡在關中,不如徑入西安,憑堅扼守。」

傳庭道:「賊一入關,全秦糜爛,難道還可收拾麼?」

遂決意閉關拒賊。

已而自成攻關,廣恩戰敗,傳庭自登陴,督師力御,不料自成遣侄李過,綽號一隻虎,從間道緣山登崖,繞出關後,夾攻官軍,官軍大潰。

傳庭躍馬揮刀,衝入賊陣,殺賊數十名,與監軍副使喬遷高。

同時死難。

傳庭一死,明已無人。

自成遂長驅入秦,陷華一陰一、渭南,破華商、臨潼,直入西安,據秦王宮,執秦王存樞,令為權將軍。

存樞系太祖次子樉九世孫,嗣封西安,至是竟降自成,惟王妃劉氏不降,語自成道:「國破家亡,願求一死。」

自成不欲加害,獨令存樞遣還母家。

存樞無恥,何以對妻?巡撫馮師孔以下,死難十餘人。

傳庭妻張氏在西安,率三妾二女,投井殉節。

不沒烈婦。

布政使陸之祺等皆降,總兵白廣恩、陳永福等亦降。

永福曾射中自成目,踞山巔不下,經自成折箭為誓,乃降自成。

自成屢陷名城,文武大吏,從未降賊,至此始有降布政,降總兵,惟高傑曾竊自成妻,獨走延安,此時邢氏若在,應有悔心。

為李過所追,折向東去。

自成遂改西安為長安,稱為西京。

牛金星勸令不殺,因嚴禁殺掠,民間頗安。

自成復率兵西掠,乃詣米脂縣祭墓,改延安府為天保府,米脂為天保縣,惟鳳翔、榆林,招降不從,自成親攻鳳翔,數日被陷,下令屠城,轉攻榆林。

兵備副使都任,督餉員外郎王家祿,裡居總兵汪世欽、尤世威、世祿等,集眾守陴,血戰七晝夜,婦人孺子,皆發屋瓦擊賊,賊死萬人,城陷後闔城捐軀,無一生降,忠烈稱最。

賊復降寧夏,屠慶一陽一,韓王亶塉,系太祖第二十子松十世孫,襲封平涼,被賊擄去,副使段復興一門死節。

賊復移攻蘭州,雪夜登城。

巡撫林日瑞,總兵郭天吉等戰死,追陷西寧、甘肅,三邊皆沒。

越年,自成居然僭號,國號順,改元永昌,以牛金星為丞相,改定尚書六府等官,差不多似一開國主了。

明總兵左良玉,因河南陷沒,無處存身,遂統帥部兵東下。

張獻忠正擾亂東南,為南京總兵劉良佐、黃得功等所阻,未能得志。

又聞良玉東來,恐為所蹙,即移眾泝江而上,迭陷黃梅、廣濟、蘄州、蘄水,轉入黃州,自稱西王。

黃州副使樊維城,不屈被殺,官民盡潰,剩下老幼婦女,除挑選佳麗數名,入供一婬一樂外,余俱殺死,棄一屍一填塹。

復西破漢一陽一,直一逼一武昌,參將崔文榮,憑城戰守,頗有殺獲。

武昌本楚王華奎襲封地,華奎系太祖第六子楨七世孫,前曾為宗人華越所訐,說系抱養楚宮,嗣因查無實據,仍得襲封。

應七十九回。

華奎以賊氛日一逼一,增募新兵,為守禦計,那知新兵竟開城迎賊,城遂被陷。

文榮陣亡,華奎受縛,沉江溺死。

故大學士賀逢聖,罷相家居,與文榮等同籌守備,見城已失守,倉猝歸家,北向辭主,載家人至墩子湖,鑿舟自沉,妻危氏,子覲明、光明,子婦曾氏、陳氏,孫三人,同溺湖中。

逢聖一屍一沉百七十日,才得出葬,一屍一尚未腐,相傳為忠魂未泯雲。

歷述不遺,所以勸忠。

獻忠盡戮楚宗,慘害居民,浮胔蔽江,脂血寸積;楚王舊儲金銀百餘萬,俱被賊眾劫去,輦載數百車,尚屬未盡。

何不先行犒軍,免為內應?獻忠改武昌為天授府,江夏為上江縣,據楚王府,鑄西王印,也居然開科取士,選得三十人,使為進士,授郡縣官。

明廷以武昌失守,飛飭總兵左良玉,專剿獻忠。

良玉召集總兵方國安、常安國等,水陸並進,夾攻武昌,獻忠出戰大敗,棄城西走。

良玉遂復武昌,開府駐師。

黃州、漢一陽一等郡縣,以次克復。

獻忠率眾攻岳州,巡撫李乾德,總兵孔希貴等,三戰三勝,終以寡不敵眾,出走長沙。

獻忠欲北渡洞庭湖,向神問卜,三次不吉,他竟投筊詬神,麾眾欲渡;忽然間狂風大作,巨一浪一掀天,湖中所泊巨舟,覆沒了百餘艘。

何不待獻忠半渡,盡行覆沒,豈楚、蜀劫數未終,姑留此賊以有待耶?獻忠大怒,盡驅所掠婦女入舟,放起大火,連舟帶人,俱被焚燬,光延四十里,夜明如晝,獻忠方才洩忿,由陸路赴長沙。

長沙系英宗第七子見浚故封,七世孫慈煃嗣爵,料知難守,與李乾德會商,開門夜走;並挈惠王常潤,同趨衡州,投依桂王常瀛。

常潤、常瀛皆神宗子,常潤封荊州,為李自成所逐,奔避長沙。

常瀛封衡州,見三人同至,自然迎入。

偏賊眾又復馳至,桂王情急得很,忙與吉王、惠王等走永州。

獻忠入衡州城,拆桂王宮殿材木,運至長沙,構造宮殿,且遣兵追擊三王。

巡撫御史劉熙祚,令中軍護三王入廣西,自入永州死守。

永州復有內一奸一,迎賊入城,熙祚被執,囚置永一陽一驛中。

熙祚閉目絕食,自作絕命詞,題寫壁上,賊再三諭降,臨以白刃,熙祚大罵不已,遂為所害。

獻忠又陷寶慶、常德,掘故督師楊嗣昌墓,梟一屍一見血。

再攻辰州,為土兵堵住,不能行進,乃移攻道州。

守備沈至緒,出城戰歿,女名雲英,涕泣誓師,再集敗眾,突入賊營。

賊眾疑援軍驟至,倉皇駭散。

雲英追殺甚眾,奪得父一屍一而還,州城獲全。

事達明廷,擬令女襲父職,雲英辭去,後嫁昆山士人王聖開,種梅百本,階隱以終。

也是一個奇女。

獻忠復東犯江西,陷吉安、袁州、建昌、撫州諸府,及廣東南韶屬城,嗣因左良玉遣將馬士秀、馬進忠等,奪還岳州,進復袁州,遂無志東下,轉圖西略,竟將長沙王府,亦甘心棄去,挈數十萬眾,渡江過荊州,盡焚舟楫,竄入四川去了。

獻忠志在偏隅,不及自成遠甚。

懷宗以中原糜爛,食不甘味,寢不安席,默溯所用將相,均不得人,乃另選吏部侍郎李建泰,副都御史方岳貢,以原官入直閣務。

尋聞自成僭號,驚惶益甚,擬駕出親征,忽接得自成偽檄一道,其文云:

新順王李,詔明臣庶知悉!上帝監視,實惟求莫,下民歸往,祇切來蘇。

命既一靡一常,情尤可見。

爾明朝久席泰寧,浸弛綱紀,君非甚暗,孤立而煬蔽恆多;臣盡行私,比一黨一而公忠絕少。

賂通宮府,朝端之威福日移;利擅宗神,閭左之脂膏殆盡。

公侯皆食肉褲褲,而倚為腹心,宦官悉齕糠犬豕,而借其耳目。

獄囚纍纍,士無報禮之心;征斂重重,民有偕亡之恨。

肆昊天聿窮乎仁一愛一,致兆民爰苦乎祲災。

朕起布衣,目擊憔悴之形,身切痌褲之痛,念茲普天率土,鹹罹困窮,詎忍易水燕山,未甦湯火,躬於恆冀,綏靖黔黎。

猶慮爾君若臣未達帝心,未喻朕意,是以質言正告,爾能體天念祖,度德審幾,朕將加惠前人,不吝異數。

如杞如宋,享祀永延,用章爾之孝;有室有家,民人胥慶,用章爾之仁。

凡茲百工,勉保乃辟,綿商孫之厚祿,賡嘉客之休聲,克殫厥猷,臣誼一靡一忒。

唯今詔告,允布腹心,君其念哉!罔怨恫於宗公,勿阽危於臣庶。

臣其慎哉!尚效忠於君父,廣貽谷於身家。

檄到如律令!

懷宗閱罷,不禁流涕涔一涔,歎息不止。

可巧山東僉事雷演祚入朝,訐奏山東總督范志完,縱兵一婬一掠,及故輔周延儒招權納賄等情,懷宗遂逮訊志完,下獄論死,並賜延儒自盡。

籍沒家產。

曉得遲了。

一面集廷臣會議,欲親征決戰。

忽有一大臣出奏道:「不勞皇上親征,臣當赴軍剿賊。」

懷宗聞言,不禁大喜。

正是:

大一陸已看成巨浸,庸材且自請專征。

未知此人是誰,且看下回交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明史演義
簡介目錄自序第一回 揭史綱開宗明義 困涸轍避難為僧第二回 投軍伍有幸配佳人 捍孤城仗義拯主帥第三回 攻城掠地迭遇奇材 獻幣釋嫌全資賢婦第四回 登雉堞語驚張天祐 探虎穴約會孫德崖第五回 郭家女入侍濠城 常將軍力拔採石第六回 取集慶朱公開府 陷常州徐帥立功第七回 朱亮祖戰敗遭擒 張士德縶歸絕粒第八回 入太湖廖永安陷沒 略東浙胡大海薦賢第九回 劉伯溫定計破敵 陳友諒挈眷逃生第十回 救安豐護歸小明王 援南昌大戰偽漢主第十一回 鄱陽湖友諒亡身 應天府吳王即位第十二回 取武昌移師東下 失平江闔室自焚第十三回 檄北方徐元帥進兵 下南閩陳平章死節第十四回 四海歸心誕登帝位 三軍效命直搗元都第十五回 襲太原元擴廓中計 略臨洮李思齊出降第十六回 納降誅叛西徼揚威 逐梟擒雛南京獻俘第十七回 降夏主蕩平巴蜀 擊元將轉戰朔方第十八回 下征書高人抗志 洩逆謀奸相伏誅第十九回 定雲南沐英留鎮 征漠北藍玉報功第二十回 鳳微德杳再喪儲君 鳥盡弓藏迭興黨獄第二十一回 削藩封諸王得罪 戕使臣靖難興師第二十二回 耿炳文敗績滹沱河 燕王棣詐入大寧府第二十三回 折大旗南軍失律 脫重圍北走還都第二十四回 往復貽書囚使激怒 倉皇挽粟遇伏失糧第二十五回 越長江燕王入京 出鬼門建文遜國第二十六回 拒草詔忠臣遭慘戮 善諷諫長子得承家第二十七回 梅駙馬含冤水府 鄭中官出使外洋第二十八回 下南交殺敵擒渠 出北塞銘功勒石第二十九回 徙樂安皇子得罪 鬧蒲台妖婦揭竿第三十回 窮兵黷武數次親征 疲命勞師歸途晏駕第三十一回 二豎監軍黎利煽亂 六師討逆高煦成擒第三十二回 棄交趾甘隳前功 易中宮傾心內嬖第三十三回 享太平與民同樂 儆權閹為主斥奸第三十四回 王驥討平麓川蠻 英宗敗陷土木堡第三十五回 誅黨奸景帝登極 卻強敵于謙奏功第三十六回 議和餞別上皇還都 希旨陳詞東宮易位第三十七回 拒忠諫詔獄濫刑 定密謀奪門復辟第三十八回 於少保沈冤東市 徐有貞充戍南方第三十九回 發逆謀曹石覆宗 上徽號李彭抗議第四十回 萬貞兒怙權傾正後 紀淑妃誕子匿深宮第四十一回 白圭討平鄖陽盜 韓雍攻破籐峽第四十二回 樹威權汪直竊兵柄 善譎諫阿丑悟君心第四十三回 悼貴妃促疾亡身 審聶女秉公遭譴第四十四回 受主知三老承顧命 逢君惡八豎逞讒言第四十五回 劉太監榜斥群賢 張吏部強奪彼美第四十六回 入檻車叛藩中計 縛菜廠逆閹伏辜第四十七回 河北盜橫行畿輔 山東賊畢命狼山第四十八回 經略西番鎮臣得罪 承恩北闕義兒導淫第四十九回 幸邊塞走馬看花 入酒肆游龍戲鳳第五十回 覓佳麗幸逢歌婦 罪直諫杖斃言官第五十一回 豢群盜寧藩謀叛 謝盛宴撫使被戕第五十二回 守安慶仗劍戮叛奴 下南昌發兵征首逆第五十三回 伍文定縱火擒國賊 王守仁押俘至杭州第五十四回 教場校射技擅穿楊 古沼觀漁險遭滅頂第五十五回 返豹房武宗晏駕 祭獸吻江彬遭囚第五十六回 議典禮廷臣聚訟 建齋醮方士盈壇第五十七回 伏朝門觸怒世宗 討田州誘誅岑猛第五十八回 胡世寧創議棄邊陲 邵元節祈嗣邀殊寵第五十九回 繞法壇迓來仙鶴 毀行宮力救真龍第六十回 遘宮變妃嬪罹重辟 跪榻前父子乞私情第六十一回 復河套將相蒙冤 擾都門胡虜縱火第六十二回 追狡寇庸帥敗還 開馬市藎臣極諫第六十三回 罪仇鸞剖棺正法 劾嚴嵩拚死留名第六十四回 卻外寇奸黨冒功 媚乾娘義兒邀寵第六十五回 胡宗憲用謀賺海盜 趙文華弄巧忤權奸第六十六回 汪寇目中計遭誅 尚美人更衣侍寢第六十七回 海剛峰剛方絕俗 鄒應龍應夢劾奸第六十八回 權門勢倒禍及兒曹 王府銀歸途逢暴客第六十九回 破奸謀嚴世蕃伏法 剿宿寇戚繼光衝鋒第七十回 誤服丹鉛病歸冥菉 脫身羈紲悵斷鼎湖第七十一回 王總督招納降番 馮中官訴逐首輔第七十二回 莽男子闖入深宮 賢法司力翻成案第七十三回 奪親情相臣嫉諫 規主闕母教流芳第七十四回 王宮人喜中生子 張宰輔身後籍家第七十五回 侍母膳奉教立儲 惑妃言誓神緘約第七十六回 據鎮城哱氏倡亂 用說客叛黨駢誅第七十七回 救藩封猛攻平壤 破和議再戰島山第七十八回 虎將征蠻破巢誅逆 蠹魚食字決策建儲第七十九回 獲妖書沈一貫生風 遣福王葉向高主議第八十回 審張差宮中析疑案 任楊鎬塞外覆全軍第八十一回 聯翠袖相約乞榮封 服紅丸即夕傾大命第八十二回 選侍移宮詔宣舊惡 庸醫懸案彈及輔臣第八十三回 大吃醋兩魏爭風 真奇冤數妃畢命第八十四回 王化貞失守廣寧堡 朱燮元巧擊呂公車第八十五回 新撫赴援孤城卻敵 叛徒歸命首逆伏誅第八十六回 趙中丞蕩平妖寇 楊都諫糾劾權閹第八十七回 魏忠賢喜得點將錄 許顯純濫用非法刑第八十八回 興黨獄緹騎被傷 媚奸璫生祠迭建第八十九回 排後族魏閹謀逆 承兄位信邸登基第九十回 懲淫惡闔家駢戮 受招撫渠帥立功第九十一回 徐光啟薦用客卿 袁崇煥入援畿輔第九十二回 中敵計冤沉碧血 遇歲饑嘯聚綠林第九十三回 戰秦晉曹文詔揚威 鬧登萊孔有德亡命第九十四回 陳奇瑜得賄縱寇 秦良玉奉詔勤王第九十五回 張獻忠偽降熊文燦 楊嗣昌陷歿盧象升第九十六回 失襄陽庸帥自裁 走河南逆闖復熾第九十七回 決大河漂沒汴梁城 通內線恭進田妃舄第九十八回 擾秦楚闖王僭號 掠東西獻賊橫行第九十九回 周總兵寧武捐軀 明懷宗煤山殉國第一百回 乞外援清軍定亂 覆半壁明史收場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