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義》第七十回 誤服丹鉛病歸冥菉 脫身羈紲悵斷鼎湖:繼光聞警,即引兵馳剿,與倭人相遇城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明史演義》第七十回 誤服丹鉛病歸冥菉 脫身羈紲悵斷鼎湖

明史演義

第七十回 誤服丹鉛病歸冥菉 脫身羈紲悵斷鼎湖

卻說戚繼光等克復興化,福州以南,一律平靖,惟沿海等處,尚有餘倭萬餘人,往來游弋,擾害商旅,未幾又進攻仙遊。

繼光聞警,即引兵馳剿,與倭人相遇城下,一聲號令,如風馳潮湧一般,突入敵陣。

那倭酋見戚軍旗幟,已是心驚膽落,略戰數合,急奔向同安而去。

繼光揮兵追擊,至王倉坪地面,殺敵數百。

余寇奔漳浦。

繼光督各哨兵,直搗倭酋巢一穴一,擒斬殆盡;還有殺不盡的余一黨一,都逃向廣東潮州方面,又被俞大猷迎頭截擊,幾無噍類。

統計倭寇起了二十多年,攻破城邑,殺傷官吏軍民,不可勝紀,轉漕增餉,天下一騷一然,至是受了大創,才不敢入寇海疆,東南方得安枕了。

歸結倭患。

當下以海氛肅清,封章入告。

世宗以為四方無事,太平可致,越發注意玄修。

方士王金、陶倣、劉文彬、申世文、高守中等,陸續應募,先後到京,作偽售一奸一等事,不一而足。

一夕,世宗方在御幄中,閉目趺足,演習打坐的工夫,忽聞席上有一物下墜,開目尋視,見近膝處有大蟠桃兩枚,連枝帶葉,色甚鮮美,隨手取食,味甘如醴。

次日臨朝,與廷臣言及,都說皇上誠敬通神,所以仙桃下降,世宗愈加虔信,即命方士等建醮五日夜。

醮壇未撤,又降仙桃。

萬壽宮內所畜白兔壽鹿,各生三子,群臣又復表賀。

世宗下詔褒答,有三錫奇祥等語。

上欺下朦,成何政體。

並授各方士為翰林侍講等官。

得勿與清季牙科進士,工科舉人,同類共笑乎?陶仲文子世恩,希邀恩一寵一,偽造五色靈龜靈芝,呈入西內,稱為瑞征。

又與王金、陶倣、劉文彬、申世文、高守中等,杜撰仙方,采煉藥品進御。

其實此類藥品,統非神農本草所載,燥烈穢惡,難以入口。

世宗求仙心切,放開喉嚨,服食下去。

不料自服仙藥後,中心煩渴,反致夜不成寐。

問諸眾方士,統說是服食仙藥,該有此狀,乃擢世恩為太常寺卿,王金為太醫院御醫,陶倣為太醫院使,劉文彬等為太常寺博士。

濫假名一器,無逾此日。

時有陶仲文徒一黨一胡大順,得罪被斥,復希進用,竟偽造萬壽全書一冊,詭說由呂祖乩授,內有秘方,系用黑鉛煉白,服餌後可以長生,名叫先天玉粉丸,當遣一黨一徒何廷玉,繼送京師。

可巧江西道士藍田玉,由姜儆、王大任,邀他入京,屢試召鶴秘法,頗得世宗一寵一信。

回應六十八回。

廷玉遂走此門路,復賄通內侍趙楹,將方書進獻。

世宗披覽數頁,大半言詞怪僻,情節支離,不由的奇詫起來,便問趙楹道,「既雲乩示,扶乩的人,現在何處?」

趙楹答說:「現住江西。」

世宗不答。

揣世宗不答意,恐已疑為嚴一黨一。

趙楹走報田玉,田玉轉告廷玉道:「你師傅大喜了。

皇上正在此惦念哩!」廷玉也歡喜不迭,即與田玉計較,詐傳上命,征大順入京。

大順到京後,往見田玉,自恐前時有罪,不便再入面君。

田玉也不免遲疑起來,又去與趙楹商議。

趙楹笑道:「這也何妨,皇上老眼昏花,難道尚能記得嗎?就使記得姓名,亦不難改名仍姓。

前名胡大順,今名胡以寧,不就可沒事麼?」

大順心喜,當由藍田玉出面,具疏上奏,只說是扶乩的人,已經到京。

世宗隨即召見,大順硬著頭皮,趨入西內,三呼舞蹈畢,跪伏下面。

偏是世宗眼快,瞧見他的面目,似曾相識,只一時記不起來,略問數語,便令退去。

世宗的體質,本是不弱,一精一神也很過得去,平時覽決章奏,徹夜不倦,自從服過仙方,遂致神經錯亂,狀類怔忡,白日間遇著鬼物,或有黑氣一一團一,瞥眼經過,不見仙而見鬼,莫非遇著鬼仙。

其實是真一陽一日耗,虛火上炎的緣故。

世宗不知此因,反令藍田玉等,入宮祈禳。

可奈禱了數日,毫無靈驗。

這豈祈禳所能免的?田玉恐緣此得罪,只說是藍道行下獄冤死,所以釀成厲鬼等語。

同姓應該幫助,且為同業預防,田玉之計,可謂狡矣。

世宗似信非信,不得不問大學士徐階。

徐階奏道:「胡大順不畏法紀,乃敢冒名以寧,混入齋宮。

藍田玉私引罪人,膽大尤甚,臣意請嚴行懲處,休信妄言!」世宗愕然道:「胡以寧便是大順麼?怪不得朕召見時,裝出一種鬼鬼祟祟的模樣,朕亦粗憶面目,似曾見過,這等放肆小人,豈可輕恕?」

至此才知,想世宗已死了半個。

徐階道:「宮中黑眚,出現已久,亦豈因道行瘐死,致成鬼魅?況藍田玉系嚴氏一黨一羽,妄進白鉛,居心很是叵測。

甚至偽傳密旨,外召大順,若非執付典刑,何以懲惡?」

說得世宗勃然奮發,立飭錦衣衛拿問藍、胡兩人,交付法司嚴訊。

待至供證確實,擬成大辟,並因獄詞牽連趙楹,一併問罪。

不意世宗反悔懼起來,又欲把他寬宥,徐階忙入諫道:「聖旨一出,關係甚重,若聽詐傳,他日夜半發出片紙,有所指揮,勢將若何?」

世宗乃命將藍田玉、胡大順、趙楹三人,一概處斬。

但世宗雖誅此三惡,齋醮事依舊奉行。

是時前淳安知縣海瑞,因嚴、鄢伏罪,復起為戶部主事,見世宗始終不悟,獨與妻孥僮僕等,預為訣別,竟誓死上疏,當由世宗展閱。

其詞云:

陛下即位初年,敬一箴心,冠履分辨,天下欣然。

望治未久,而妄念牽之,謬謂長生可得,一意修玄,二十餘年,不視朝政,法紀弛矣;推廣事例,名一器濫矣。

二王不相見,人以為薄於父子;以猜疑誹謗戮辱臣下,人以為薄於君臣;樂西苑而不返,人以為薄於夫婦。

吏貪一官橫,民不聊生,水旱無時,盜賊滋熾,陛下試思今日天下為何如乎?古者人君有過,賴臣工匡弼,今乃修齋建醮,相率進香,仙桃天藥,同詞表賀,建宮築室,則將作竭力經營,購香市寶,則度支差求四出。

陛下誤舉之,而諸臣誤順之,無一人肯為陛下言者,諛之甚也。

自古聖賢垂訓,未聞有所謂長生之說,陛下師事陶仲文,仲文則既死矣,彼不長生,而陛下何獨求之?誠一旦幡然悔悟,日御正朝,與諸臣講求天下利病,洗數十年之積誤,使諸臣亦得自洗數十年阿君之恥,天下何憂不治?萬事何憂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間而已。

世宗覽到此處,竟致怒氣直衝,將奏本擲至地上,顧語內侍道:「豎子妄言,快與朕拿住此人,不要放走了他!」太監黃錦,方在帝側,即還奏道:「聞此人上疏時,已預買棺木,與妻子訣別,僮僕等亦皆遣散,坐待斧鉞,決不遁走的。」

當下傳旨,命將海瑞系獄。

錦衣衛奉命去後,黃錦復將原疏檢起,仍置座右,世宗取疏重讀,不覺心有所觸,默念藍田玉、胡大順等,都是假藥為名,蒙蔽朕躬,海瑞所言,亦有足取。

遂自言自語道:「這人可擬比干,但朕確非商紂呢。」

相去無幾。

自是世宗遂患痼疾,漸將批奏事擱起。

自四十四年孟冬,心常煩懣,直到次年正月,服藥無效,病反加重。

這是仙藥的靈效。

意欲往幸承天,親謁顯陵,取藥服氣,遂召徐階入見,問明可否?階勸帝保重,不可輕出。

世宗又道:「朕覺得自己煩躁,不願理事,因此欲閒遊散悶。

倘恐朕出外後,京都震動,朕卻有一法在此。

裕王年已及壯,不妨指日內禪,此後朕無所牽累,便好逍遙自在了。」

階又奏稱:「龍體違和,但教保養得宜,自可告痊,內禪一事,暫從緩議為是。」

世宗又道:「卿不聞海瑞詈朕麼?朕不自謹惜,致此病困,若使朕得御便殿,坐決機宜,何至被他譭謗呢。」

始終是惡聞直言。

階復奏道:「海瑞語多愚戇,心尚可諒,還乞陛下格外恕他!」瑞之不死,賴有此言。

世宗歎道:「朕也不願多殺諫臣了。」

階退出後,法司奏稱海瑞訕上,罪應論死,世宗略略一瞧,便即擱過一邊,並不加批,瑞因得緩死。

轉眼間已是暮春,徐階薦吏部尚書郭璞,及禮部尚書高拱,可任閣事。

於是命樸兼武英殿大學士,拱兼文淵閣大學士,既而自夏入秋,世宗痼疾愈深,氣喘面赤,腹脹便閉。

求仙結果,如是而已。

乃自西苑還入大內。

太醫等輪流診治,無可挽回,延至冬季,竟崩於乾清宮,享壽六十,當由徐階草就遺詔,頒示中外道:

朕奉宗廟四十五年,享國長久,累朝未有,一念惓惓,惟敬天勤民是務,只緣多病,過求長生,遂致一奸一人誑惑,自今建言得罪諸臣,存者召用,歿者恤錄,現在監者即釋復職,特此遺諭!

遺詔一下,朝野吏民,無不感激涕零,獨郭璞、高拱兩閣臣,以階不與共謀,未免怏怏。

樸語拱道:「徐公手草遺詔,訕謗先帝,若照律例上定罪,不就要處斬麼?」

嗣是兩人與階有隙,免不得彼此齟齬,後文再表。

且說世宗既崩,承襲大統的嗣皇,當然輪著裕王戴垕。

王公大臣,遂奉載壟即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隆慶元年,是謂穆宗。

上皇考尊謚為肅皇帝,廟號世宗,追尊生母杜氏為孝恪皇太后,立繼妃陳氏為皇后。

先是裕王元妃李氏,生一子翊釴,五歲即殤,李妃隨逝,以陳氏為繼妃,追諡李妃為孝懿皇后,翊釴為憲懷太子。

凡先朝政令,未盡合宜,悉奉遺詔酌改,逮方士王金、陶倣、申世文、劉文彬、高守中、陶世恩下獄,一併處死,釋戶部主事海瑞於獄。

瑞自下獄後,早拚一死,世宗崩逝的消息,絲毫不及聞知,只有提牢主事,已得風聞,並因宮中發出遺詔,有開釋言官等語,料知海瑞必然脫罪,且見重用,此人頗有特識。

乃特設酒饌,攜入獄中,邀瑞共飲。

瑞見提牢官如此厚待,自疑將赴西市,倒也並不恐懼,依舊談笑飲啖。

酒至半酣,與提牢官訣別,托他看顧妻子。

提牢官笑道:「今日兄弟薄具東道,非與先生送死,乃預賀先生得官呢。」

海瑞不禁詫異,急問情由。

提牢官起身離座,低聲語瑞道:「宮車已晏駕,先生不日將大用了。」

瑞驚起道:「此話可真麼?」

提牢官道:「什麼不真!今已有遺詔下來,凡建言得罪諸官,存者召用,歿者恤錄,現在監者釋出復職。」

瑞不待說畢,即丟一了酒杯,大哭道:「哀哉先皇!痛哉先皇!」兩語出口,哇的一聲,將所食的餚饌,盡行吐出,狼藉滿地,頓時暈倒獄中,良久方甦,復從夜間哭到天明,知將死而反恣啖,聞駕崩而反慟哭,如此舉動,似出情理之外。

人謂海瑞忠君,吾謂此處亦未免矯強。

果然釋獄詔下,提牢官拱手稱賀。

瑞徐徐出獄,入朝謝恩。

詔復原官,越數日,復擢遷大理寺丞。

過了三年,除僉都御史,巡撫應天等府。

瑞輕車簡從,出都赴任,下車後,即訪查貪一官污吏,無論大小,概登白簡。

並且微服出遊,私行察訪,以此江南屬吏,鹹有戒心。

自知貪墨不職,早乞致仕歸田。

就是監督織造的中官,也怕他鐵面無情,致遭彈劾,平日減去輿從,格外韜晦。

一切勢家豪族,把從前朱門漆戶,都黝墨作黑,以免注目。

或有在籍作惡的士紳,避往他郡,不敢還鄉。

瑞又力摧豪強,厚撫窮弱,下令雷厲風行,有司皆慄慄危懼,不敢延誤。

吳中弊政,自海瑞到後,革除過半。

又疏浚吳淞白茆河,通流入海,沿河民居,無氾濫憂,有灌溉利,食德飲和,互相謳頌。

歷舉政績,不愧後人稱述。

只是實心辦事的官吏,往往利益下民,觸忤當道,其時秉政大臣,如資望最崇的徐閣老,與郭璞、高拱未協,屢有爭議,又嚴抑中官,以致宵小側目,他遂引疾乞歸。

郭璞亦罷。

高拱去而復入。

此外有江陵人張居正,嘗侍裕邸講讀,穆宗即位,立命為吏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參大政。

拱與居正統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聞海瑞峭直嚴厲,不肯阿容,暗中亦未免嫉忌。

自己剛傲,偏不許別人剛直,所以直道難行。

瑞撫吳僅半年,言官已迎一合輔臣,劾瑞數次,有旨改瑞督南京糧儲。

吳民聞瑞去位,多半攀轅遮道,號泣乞留。

瑞只挈一僕,乘夜出城,方得脫身。

百姓留瑞不獲,大家繪了瑞像,朝供香,暮爇燭,敬奉甚虔。

瑞督糧未幾,又不免為言路所攻,乃謝病竟去。

直至居正沒後,始復召為南京右都御史。

一行作吏,兩袖清風,到了神宗十六年,病歿任中,身後蕭條,毫無長物。

僉都御史王用汲入視,只有葛幃敝脩,寥寥數事,不禁歎息異常,當為醵金棺殮,送歸瓊山原籍,買地安葬。

發喪時,農輟胞,商罷市,號哭相送,數百里不絕。

後來賜謚忠介,這就是海剛峰先生始末的歷史。

小子一愛一慕清官,所以一直敘下,看官不要認做一一團一糟呢。

了卻海瑞,免得後文另敘。

且有佳句一首,作為海剛峰先生的贊詞道:

由來賢吏自清廉,不慕榮名不附炎。

怎奈孤芳只自賞,一生堅白總遭嫌。

欲知後事如何,且從下回交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明史演義
簡介目錄自序第一回 揭史綱開宗明義 困涸轍避難為僧第二回 投軍伍有幸配佳人 捍孤城仗義拯主帥第三回 攻城掠地迭遇奇材 獻幣釋嫌全資賢婦第四回 登雉堞語驚張天祐 探虎穴約會孫德崖第五回 郭家女入侍濠城 常將軍力拔採石第六回 取集慶朱公開府 陷常州徐帥立功第七回 朱亮祖戰敗遭擒 張士德縶歸絕粒第八回 入太湖廖永安陷沒 略東浙胡大海薦賢第九回 劉伯溫定計破敵 陳友諒挈眷逃生第十回 救安豐護歸小明王 援南昌大戰偽漢主第十一回 鄱陽湖友諒亡身 應天府吳王即位第十二回 取武昌移師東下 失平江闔室自焚第十三回 檄北方徐元帥進兵 下南閩陳平章死節第十四回 四海歸心誕登帝位 三軍效命直搗元都第十五回 襲太原元擴廓中計 略臨洮李思齊出降第十六回 納降誅叛西徼揚威 逐梟擒雛南京獻俘第十七回 降夏主蕩平巴蜀 擊元將轉戰朔方第十八回 下征書高人抗志 洩逆謀奸相伏誅第十九回 定雲南沐英留鎮 征漠北藍玉報功第二十回 鳳微德杳再喪儲君 鳥盡弓藏迭興黨獄第二十一回 削藩封諸王得罪 戕使臣靖難興師第二十二回 耿炳文敗績滹沱河 燕王棣詐入大寧府第二十三回 折大旗南軍失律 脫重圍北走還都第二十四回 往復貽書囚使激怒 倉皇挽粟遇伏失糧第二十五回 越長江燕王入京 出鬼門建文遜國第二十六回 拒草詔忠臣遭慘戮 善諷諫長子得承家第二十七回 梅駙馬含冤水府 鄭中官出使外洋第二十八回 下南交殺敵擒渠 出北塞銘功勒石第二十九回 徙樂安皇子得罪 鬧蒲台妖婦揭竿第三十回 窮兵黷武數次親征 疲命勞師歸途晏駕第三十一回 二豎監軍黎利煽亂 六師討逆高煦成擒第三十二回 棄交趾甘隳前功 易中宮傾心內嬖第三十三回 享太平與民同樂 儆權閹為主斥奸第三十四回 王驥討平麓川蠻 英宗敗陷土木堡第三十五回 誅黨奸景帝登極 卻強敵于謙奏功第三十六回 議和餞別上皇還都 希旨陳詞東宮易位第三十七回 拒忠諫詔獄濫刑 定密謀奪門復辟第三十八回 於少保沈冤東市 徐有貞充戍南方第三十九回 發逆謀曹石覆宗 上徽號李彭抗議第四十回 萬貞兒怙權傾正後 紀淑妃誕子匿深宮第四十一回 白圭討平鄖陽盜 韓雍攻破籐峽第四十二回 樹威權汪直竊兵柄 善譎諫阿丑悟君心第四十三回 悼貴妃促疾亡身 審聶女秉公遭譴第四十四回 受主知三老承顧命 逢君惡八豎逞讒言第四十五回 劉太監榜斥群賢 張吏部強奪彼美第四十六回 入檻車叛藩中計 縛菜廠逆閹伏辜第四十七回 河北盜橫行畿輔 山東賊畢命狼山第四十八回 經略西番鎮臣得罪 承恩北闕義兒導淫第四十九回 幸邊塞走馬看花 入酒肆游龍戲鳳第五十回 覓佳麗幸逢歌婦 罪直諫杖斃言官第五十一回 豢群盜寧藩謀叛 謝盛宴撫使被戕第五十二回 守安慶仗劍戮叛奴 下南昌發兵征首逆第五十三回 伍文定縱火擒國賊 王守仁押俘至杭州第五十四回 教場校射技擅穿楊 古沼觀漁險遭滅頂第五十五回 返豹房武宗晏駕 祭獸吻江彬遭囚第五十六回 議典禮廷臣聚訟 建齋醮方士盈壇第五十七回 伏朝門觸怒世宗 討田州誘誅岑猛第五十八回 胡世寧創議棄邊陲 邵元節祈嗣邀殊寵第五十九回 繞法壇迓來仙鶴 毀行宮力救真龍第六十回 遘宮變妃嬪罹重辟 跪榻前父子乞私情第六十一回 復河套將相蒙冤 擾都門胡虜縱火第六十二回 追狡寇庸帥敗還 開馬市藎臣極諫第六十三回 罪仇鸞剖棺正法 劾嚴嵩拚死留名第六十四回 卻外寇奸黨冒功 媚乾娘義兒邀寵第六十五回 胡宗憲用謀賺海盜 趙文華弄巧忤權奸第六十六回 汪寇目中計遭誅 尚美人更衣侍寢第六十七回 海剛峰剛方絕俗 鄒應龍應夢劾奸第六十八回 權門勢倒禍及兒曹 王府銀歸途逢暴客第六十九回 破奸謀嚴世蕃伏法 剿宿寇戚繼光衝鋒第七十回 誤服丹鉛病歸冥菉 脫身羈紲悵斷鼎湖第七十一回 王總督招納降番 馮中官訴逐首輔第七十二回 莽男子闖入深宮 賢法司力翻成案第七十三回 奪親情相臣嫉諫 規主闕母教流芳第七十四回 王宮人喜中生子 張宰輔身後籍家第七十五回 侍母膳奉教立儲 惑妃言誓神緘約第七十六回 據鎮城哱氏倡亂 用說客叛黨駢誅第七十七回 救藩封猛攻平壤 破和議再戰島山第七十八回 虎將征蠻破巢誅逆 蠹魚食字決策建儲第七十九回 獲妖書沈一貫生風 遣福王葉向高主議第八十回 審張差宮中析疑案 任楊鎬塞外覆全軍第八十一回 聯翠袖相約乞榮封 服紅丸即夕傾大命第八十二回 選侍移宮詔宣舊惡 庸醫懸案彈及輔臣第八十三回 大吃醋兩魏爭風 真奇冤數妃畢命第八十四回 王化貞失守廣寧堡 朱燮元巧擊呂公車第八十五回 新撫赴援孤城卻敵 叛徒歸命首逆伏誅第八十六回 趙中丞蕩平妖寇 楊都諫糾劾權閹第八十七回 魏忠賢喜得點將錄 許顯純濫用非法刑第八十八回 興黨獄緹騎被傷 媚奸璫生祠迭建第八十九回 排後族魏閹謀逆 承兄位信邸登基第九十回 懲淫惡闔家駢戮 受招撫渠帥立功第九十一回 徐光啟薦用客卿 袁崇煥入援畿輔第九十二回 中敵計冤沉碧血 遇歲饑嘯聚綠林第九十三回 戰秦晉曹文詔揚威 鬧登萊孔有德亡命第九十四回 陳奇瑜得賄縱寇 秦良玉奉詔勤王第九十五回 張獻忠偽降熊文燦 楊嗣昌陷歿盧象升第九十六回 失襄陽庸帥自裁 走河南逆闖復熾第九十七回 決大河漂沒汴梁城 通內線恭進田妃舄第九十八回 擾秦楚闖王僭號 掠東西獻賊橫行第九十九回 周總兵寧武捐軀 明懷宗煤山殉國第一百回 乞外援清軍定亂 覆半壁明史收場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