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一:王師圍金陵,唐使徐鉉來朝。鉉伐其能,欲以口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一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卷一

御制門

王師圍金陵,唐使徐鉉來朝。

鉉伐其能,欲以口舌解圍,謂[太祖不文]盛稱其主博學多藝,有聖人之能。

使誦其詩,曰:《秋月》之篇,天下誦傳之。

其句云云。

太祖大笑曰:「寒士語耳,吾不道也。」

鉉內不服,謂大言無實可窮也,以請。

殿上驚懼相目。

太祖曰:「吾微時自秦中歸,道華下,醉臥田間,覺而月出,有句曰:『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萬國明。

』」鉉大驚,殿上稱壽。

《後山詩話》[《漁隱叢話》前集卷二五]

故事,進士期(朝)集,常擇榜中最年少者為探花郎。

熙寧中始罷之。

太平興國三年,一胡一 秘監旦榜,馮文懿拯為探花,是歲登第七十四人,太宗以詩賜之曰:「二三千客裡成事,七十四人中少年。」

始,唐以(於)禮部放榜,故座主門生之禮特盛,主司因得竊市私恩。

上(本朝)稍欲革其弊,既更廷試,前一歲呂文穆公蒙正為狀頭,始賜以詩,蓋示以優一寵一 之意,至是復賜文懿。

然狀頭詩迄今詩(時)有,探花詩(郎)後無繼者,惟文懿一人而已,最為科舉之盛事也。

《蔡寬夫詩話》[同上後集九]

太平興國七年十二月十七日大雪,御制《雪詩》並酒賜學士,詩云:「輕輕相亞凝如酥,宮樹花妝萬萬株。

今賜酒卿時一盞,玉堂聞話道情無?」

又御制五七言詩賜蘇易簡,五言詩曰:「翰林承旨貴,清淨玉堂中。

應用鹹依式,深巖比更崇。

歸家思值日,入內集英風。

儒措門生盛,高明大化雄。」

七言詩曰:「運偶昌時遠更深,果然谷在我中心。

從風臣偃光朝野,此日清華見翰林。

舉措樂時周禮法,思賢教古善規箴。

少年學士文明世,一寸賢毫數萬尋。」

《金坡遺事》

《石林詩話》:楊文公在翰林,[以讒佯狂]去職,[然]真宗眷之不衰,[聞疾愈]即起為郡,未幾,復以判秘書監召。

既到闕,以詩賜之,曰:「瑣闥往年司制誥,共嘉藻思類相如。

蓬山昔日詮墳史,還仰多聞過仲舒。

報政列城歸覲後,疏恩高閣拜官初。

諸生濟濟彌瞻望,鉛槧咨詢辨魯魚。」

祖宗一愛一惜人才保全忠孝之意如此。

[文公後卒與寇萊公協定大策,功雖不終,其盡力於國亦無愧矣。

]《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五]

大中祥符五年,楊億為學士,季夏被疾,至十月方赴朝參,具狀稱謝,御筆狀尾批七言二韻詩賜之,詩云:「承明邇侍究儒玄,苦學勞心疾已痊。

善保興居調飲食,副予前席待名賢。」

《金坡遺事》

大中祥符二年春,真宗御制詩賜知貢舉晁迥云:「禮闈選士古稱難,都為升沉咫尺間。

較藝清時公道在,掄才應得惠人寰。」

五年二月又制詩賜知貢舉晁迥云:「盛時選士貢闈開,殿宇聞風獻藝來。

心似權衡求實效,勿教蓬蓽有遺才。」

同上

天禧三年正月九日,錢惟演承明殿面奉知舉,真宗御制詩並序云:「卜賢能之多士,允協盛猷;資侍從之洪儒,聿伸藻鑒。

期申職業,用示篇章。」

詩云:「寅奉昌圖紹慶基,選倫多士葉前規。

鄉閭薦拔期無濫,草澤搜羅詎有遺?德舉況逢全盛日,計偕鹹造廣場時。

春官任職當求善,宗伯掄材務得宜。

侍從名儒當委任,藝文公道辯妍媸。

佇伸衡鑒裁深念,允協《菁莪》樂育詩。」

《金坡遺事》

二月十八日將放榜,賜詩並序,序云:「詳延造士,允葉於盛猷;乃眷儒臣,式分於重寄。

論秀才臻於顯效,當官備著於純誠。」

詩云:「四海為家寶緒隆,旁求文雅振儒風。

命鄉隨計來多士,較藝掄材有澤宮。

簪紱近臣當顯任,絲綸深旨諭丹衷。

旰宵汲汲予存念,夙夜孜孜爾徇公。

名實豈惟衡鑒內,賢能皆萃網羅中。

佇觀翹楚登時用,布政分憂協庶功。」

同上

真宗賦《御溝柳》詩,令宰相兩省和進。

陳執中詩曰:「一度春來一度新,翠光長得照龍津。

君王自一愛一天然態,恨殺昭一陽一學舞人。」

其詩最尤者。

《兩朝寶訓》

神宗遵太祖遺意,聚積金帛成帑,自製四言詩一章云:「五季失圖,獫狁孔熾。

藝祖造邦,意有懲艾。

爰設內府,基以募士。

曾孫保之,敢忘厥志!」每庫以一字目之。

又別置詩二十字分揭其上曰:「每虔夕惕心,妄意遵遺業。

顧予不武資,何以成戎捷?」

後來所謂御前封樁庫者[是]也。

上意用此以為開拓西北境土之資。

始命王韶克青唐,然後欲經理銀夏,復取燕雲。

元豐五年,徐禧水洛衄師之後,帝心弛矣。

林宓《裕陵遺事》雲[《揮麈錄後錄》]

前輩雲詩有奪胎換骨之說,信有之也。

杜陵《謁玄元廟》,其一聯云:「五聖聯龍袞,[千官列雁行。」

蓋紀吳道子廟中所畫者。

徽宗嘗制哲廟輓詞用此意作一聯云:「北極聯龍袞,]秋風折雁行。」

亦以雁行對龍袞,然語[意]中的,其親切過於本詩,茲不謂之奪胎可乎?不然,則徒用前人之語,殊不足貴。

且如沈佺期云「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非不佳也;然正用柳惲「太液微波起,長楊早樹秋」之句耳。

蘇子[美]云「峽束蒼淵深貯月,巖排紅樹巧妝秋」,非不佳也;然正用杜陵「峽束滄一江一 起,巖排石樹圓」之句耳,語雖工而無別也(意)。

《藝苑雌黃》[《漁隱叢話》後集九]

光堯初幸錢塘,有詩云:「六龍轉淮海,萬騎臨吳津。

王者本無外,駕言蘇遠民。

瞻彼草木秀,感此瘡痍新。

登堂望稽山,懷哉大禹勤。」

大哉之(王)言,佈於天下,漢祖《大風》之歌,唐宗勁草之句,不足道也。

《詩說雋永》[同上]

賡歌門

東萊《恭和皇帝幸秘書詩》:「麟閣龍旗日月章,中興再見赭袍光。

仰觀焜耀人文盛,始識扶持德意長。

功利從今卑管晏,浮華自昔陋盧王。

願求實學酬天造,肯效明河織女襄!」《文集》[《呂東萊文集》一]

御燕門

嘉祐七年冬,宴近(群)臣於群玉殿。

英宗以皇子預坐,在舍人待制之後。

岐公詩云:「翠輦生香容扈蹕,黃金塗紙看揮毫。」

介甫云:「何不言翠玉裝輿?」

岐公改之以進。

《復齋漫錄》[《漁隱叢話》後集卷二一]

神廟時,經月每夕有赤氣見西北隅如火,至人定乃滅,人以為皇子生之祥。

故禹玉作《大燕樂詞》云:「未曉清風生殿閣,經旬赤氣照乾坤。」

未幾,皇子生,大燕群臣於集英殿。

《文正公日錄》[同上]

榮遇門

蘇參政易簡取開封府解,時宋尚書白為試官,是歲狀頭登第。

後十年自為翰林學士,易簡以(亦)繼召入,故易簡贈白詩云:「天子昔取士,先後(俾)分媸妍。

濟濟俊兼秀,師師鱗與鸞。

小子最承知,同輩尋改觀。

甲等叨薦名,高飛便凌煙。

遂使拜扆坐,果得超神仙。

迄今才七歲,相接乘華軒。」

慶歷二年,歐一陽一文忠公為別頭試官,王文恭公預薦,至嘉祐初,文忠在北門,文恭亦同院,仍同知貢舉。

故文恭詩有「十五年前門下客,最榮今日預東堂」之句。

座主門生同列,固儒者盛事,而玉堂尤天下文學之極選,國朝以來惟此二人,前此所未有也。

《蔡寬夫詩話》[《漁隱叢話》後集卷二一]

嘉祐二年,余與端明韓子華、翰長王禹玉、侍讀范景仁、龍圖梅公儀同知禮部貢舉,辟梅聖俞為小試官。

凡鎖院五十日,六人者相與唱和,為古律歌詩一百七十餘篇,集為三卷。

禹玉,余為校理時武成王廟所解進士也,至此新入翰林,與余同院,又同知貢舉,故禹玉贈余云:「十五年前出門下,最榮今日預東堂。」

余答云「昔時叨出(入)武成宮,曾看揮毫氣吐虹。

夢寐閒思十年事,笑談今日一樽同。

喜君新賜黃金帶,顧我今(宜)為白髮翁」也。

天聖中,余舉進士,國學南省皆忝第一人薦名。

其後景仁相繼亦然。

故景仁贈余云「淡墨題名第一人,孤生何幸繼前塵」也。

聖俞自天聖中與為詩友,余嘗贈云:「猶喜共量天下士,亦勝東野亦勝韓。」

而子華筆力豪贍,公儀文思一溫一 雅而敏捷,皆勍敵也。

前此有南省試官者,多窘束條制,不少放懷。

余六人者,歡然相得,群居終日,長篇險韻,眾制一交一 作。

筆吏疲於寫錄,僮史奔走往來。

間以滑稽嘲謔,加於風刺,更相酬酢,往往哄堂絕倒。

自謂一時盛事,此前(前此)未之有也。

《歸田錄》[同上]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