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二十五:李商隱《詠淮西碑》云:「言訖屢頷天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二十五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卷二十五

傚法門

李商隱《詠淮西碑》云:「言訖屢頷天子頤。」

雖務奇崛,人臣言不當如此。

乘輿軒陛自不敢正斥,如老杜「天顏有喜近臣知」,「虯鬚似太宗」,可謂知體矣。

東坡《贈寫御容》詩云:「野人不識日月角,彷徨(佛)尚憶重瞳光。

天容[玉色]誰敢畫,老師古寺晝閉房。」

蓋遵此法。

《溪》[卷二]

杜牧之詩字意多用老杜,如《觀東兵長句》云:「黑槊將軍一鳥輕」,蓋用子美「身輕一鳥過」也。

《游樊川》詩云:「野竹疏還密,巖泉咽復流。」

蓋用子美「微雨止還作,斷雲疏復行」也。

蓋其心景慕之切則下語自然相符,非有意於蹈襲。

故其論杜詩云:「天外鳳凰誰得髓,何人解合續絃膠?」

豈非自以為得髓者耶?東坡贈孔毅父詩云:「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

「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拈得俱天成。」

學杜甫而得其皮骨者鮮矣,又況其髓哉!《丹一陽一集》

沈攸之晚好讀書,手不釋卷,嘗歎曰:「早知窮達有命,恨不十年讀書。」

東坡《再和劉景文介亭長篇》云:「早知事大謬,恨不十年讀。」

《溪》[卷九]

王元之《到任表》有「全家飽暖,盡荷君恩」之語,到今傳誦。

永叔用為詩云:「諸縣豐登少公事,全家飽暖荷君恩。」

夢得亦嘗有云:「一生不得文章力,百口空為飽暖家。」

白云:「不才空飽暖,無力及饑貧。」

《溪》[卷九]

樂天云:「身閒當得(貴)真天爵,官散無憂即地仙。」

蓋用顏蠋「晚食當肉,早眠當富,無事當貴」也。

[同上卷九]

臨川一愛一眉山《雪詩》能用韻,如云:「冰下寒魚漸可叉。」

和:「羔袖龍鍾手獨叉。」

蓋子厚嘗云:「一江一 魚或共叉。」

又云:「入郡腰常折,逢人手盡叉。」

《黃常明》[同上卷七]

退之詠蚊蠅云:「涼風九月到,掃不見蹤跡。」

夢得《聚蚊》云:「清商一來秋日曉,羞爾微形飼丹鳥。」

聖俞云:「薨薨勿久恃,會有東方白。」

王逢原《晝睡》云:「蚊蟲一交一 紛始誰造,一一口吻如針錐。

噆人肌膚得腹飽,不解默去猶鳴飛。

雖然今尚爾無奈,當有獵獵秋風時。」

小人稔惡,豈漏恢網,但可僥倖目前耳。

《左氏》曰:「天之假助不善,非右之也。

將厚其惡而降之罰也。」

其是之謂乎?《黃常明》[同上]

「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

一陰一鏗詩也,李太白取用之。

杜子美《太白詩》云:「李侯(古)有佳句,往往似一陰一鏗。」

後人以謂以此譏之。

然子美詩有「蛟龍得雲雨,雕鶚在秋天」一聯,已見《晉書載記》矣。

如「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孟蜀主詩,東坡先生度以為詞,昔人不以蹈襲為非。

《南部煙花錄》:「夕一陽一如有意,偏傍小窗明。」

唐一人方域詩。

《新唐書·藝文志》有《方域詩》一卷。

《煙花錄》一名《大業拾遺記》,文詞極惡,可疑。

而《大業幸一江一 都記》自有詩一(十二)卷,唐著作郎杜寶所纂,明清[家]有之,承平時揚州印本也。

《揮麈錄》[《擇麈餘話》卷一]

詩體如八音歌、建除體之類,古人賦詠多矣。

用十二神為詩者始見於沈炯,山谷亦嘗效為之。

余友人莫之用,其祖戩嘗以辯舌說賊脫百人於死,意其後必昌,而之用乃貧不能以自存,天理殆難曉也。

余嘗以此格作詩贈之云:「抱犬高眠已雲足,更得牛衣有餘燠。

起來敗絮擁懸鶉,誰羨龍髯織冰縠!踏翻菜園底用羊,從他春雷吼枯腸。

擊鍾烹鼎莫渠一愛一,小芼自許猴葵香。

半世饑寒孔移帶,鼠米占來身漸泰。

吉雲神馬日匝三,樗蒲肯作豬一奴一態。

虎頭食肉何足誇,一陰一德由來報宜奢。

丹灶功成無躍兔,玉函方秘緣青蛇。」

《丹一陽一集》[《韻語一陽一秋》卷三]

坡有「欲吐狂言喙三尺,怕君嗔我卻須吞」,嘗疑其語太怪。

及觀《杜集》亦有「臨風欲慟哭,聲出已復吞」;韋蘇州「高歌長安酒,中憤不可吞」。

《溪》[卷六]

杜云:「卿到朝廷說老翁,漂零已共(是)滄一浪一客。」

又:「朝覲從容問幽仄,勿雲一江一 漢有垂綸。」

其後夢得《送陳郎中》云:「若問舊人劉子政,而今懶拙每如初(七字作「如今頭白在商於」)。」

《送慧則》云:「休公久別如相問,楚客逢秋心更悲。」

小杜:「江湖酒伴如相問,終老煙波不計程。」

「一交一 游問(話)我憑君道,除卻鱸魚更不聞。」

商隱《寄崔侍御》云:「若向南台見鶯友,為言垂翅度春風。」

臨川「故人亦(一)見如相問,為道方尋《木雁編》。」

「歸見一江一 東諸父老,為言飛鳥會知還。」

聖俞:「倘或無忘問姓名,為言懶拙皆如故。」

坡:「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皆有所因也。

《黃常明》[同上卷五]

韋應物詩擬陶淵明而作者甚多,然終不近也。

《答長安丞裴稅》詩云:「臨流意已淒,采菊露未晞。

舉頭見秋山,萬事都若遺。」

蓋效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懷(間)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句也。

然淵明[擺]落世紛,深入理窟,但見萬象森羅,莫非真境,故因見南山而真意具焉。

應物乃因意淒而采菊,因見秋山而遺萬事,其與陶所得異矣。

《葛常之》[《韻語一陽一秋》卷四]

苕溪[漁隱]云:退之《有(赤)籐杖》詩:「空堂晝眠倚戶牖,飛電著壁搜蛟螭。」

故東坡《鐵拄杖》云:「入懷冰雪生秋思,倚壁蛟龍護晝眠。」

山谷《筇竹杖贊》:「涪翁晝寢,蒼龍掛壁。」

皆用退之詩。

《溪》[《漁隱從話》前集卷一八]

杜云:「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

近集有「素書款款誰憐杜,采筆遒遒獨勝一江一 。」

「榻畔煙花常歎杜,海中童丱尚追徐。」

「河魚潰腹空號楚,汗足流骰(骹)始信吳。」

皆用此格。

《溪》[卷四]

《西京雜記》載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

《樂府詩集》謂《白頭吟》[者],疾人以新間舊,不能至白首,故以為名。

余觀張籍《白頭吟》云:「春天百草秋始衰,棄我不待白頭時。

羅襦玉珥色未暗,今朝已道不相宜。」

李白《白頭吟》云:「妾有秦樓鏡,照心勝照井。

願持照新人,雙對可憐影。」

其語感人深矣。

至劉希夷作《白頭吟》乃云:「寄言全盛紅顏子,須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惜(昔)紅顏美少年。」

則是言男為女所棄而作,與文君《白頭吟》之本意異矣。

《韻語一陽一秋》[卷六]

老杜《贈李秘書》:「觸目非論故,新文尚起余。」

太白《酬竇公衡》云:「曾無好事來相訪,賴爾高文一起余。」

韋蘇州:「每一睹之子,高詠尚起余。」

昌黎《酬張韶州》:「將經貴郡煩留客,先惠高文謝起余。」

豈非用事偶合?數公非蹈襲者。

《溪》[卷九]

元白齊名,有自來矣。

元微之寫白詩於閬州西寺;樂天寫元詩百篇,合為屏風:更相傾慕如此。

如(而)樂天必言微之詩得己格律頓(更)進,所謂「每被老元偷格律」是也。

然微之《一江一 陵放言》與《送客嶺南》詩樂天皆擬其作,何耶?東坡嘗效山谷體作一江一 字韻詩,山谷謂坡「收斂光芒,入此窘步」,余[於]樂慶亦云。

《丹一陽一集》[《韻語一陽一秋》卷三]

仲長統云:「垂露成幃,張霄成幄,沆瀣當餐,九一陽一代燭。」

蓋取無情之物作有情用也。

自後竊取其意者甚多。

張志和則云:「太虛為室,明月為燭。」

王康琚則云:「華條當圜屋,翠葉代綺窗。」

吳筠則云:「綠竹可充食,女蘿可代裾(裙)。」

劉伶則云:「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

皆是意也。

李義山《無題》詩云:「春蠶到死絲方歇,蠟燭成灰淚始干。」

此又是一格。

今效此體為俚語小詞傳於世者甚多,不足道也。

《丹一陽一集》[同上]

皮日休《雜體詩序》曰:《詩》云:「螮蝀在東。」

又曰:「鴛鴦在梁。」

雙聲起於此也。

陸龜蒙詩序曰:疊韻起自梁武帝云:「後牖有朽柳。」

當時侍從之臣皆唱和,劉孝綽云:「梁王長康強。」

沈休文云:[「偏眠船舷邊。」

庾肩吾雲]「載載(碓)每礙埭。」

自後用此體作為小詩者多□(矣)。

如王融所謂「園衡(蘅)炫紅蘤,湖行(荇)曄黃華」,一溫一 庭筠所謂「棲息銷心象,簷楹溢艷一陽一」,皆效雙聲而為之者也。

陸龜蒙「瓊英輕明生,竹石滴瀝碧」,皮日休所謂「康莊傷荒涼,坐(土)虜部伍苦」,皆效疊韻而為之者也。

南北朝人士多喜作雙聲疊韻,如謝莊、羊戎、魏收、崔巖輩戲謔談諧之語,往往載在史冊,可得而考焉。

《丹一陽一集》[同上卷四]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