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三十一:《詩眼》:山谷言,文章必謹佈置,每見後學,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三十一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卷三十一

格致門

《詩眼》:山谷言,文章必謹佈置,每見後學,多言(告)以《原道》命意曲折。

後予以此概考古人法度,如贈韋見素詩云:「紈褲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此一篇立意[也],故使人靜聽而具陳之[耳]。

自「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致君堯舜上[至]再使風俗淳」,皆儒冠事業也。

自「此意競蕭條」至「蹭蹬無縱鱗」,言誤身如此也。

則意舉而文備,故已有是詩矣。

然必言其所以[見]韋者,於是有厚愧真知之句,所以真知者,謂傳誦其詩也。

然宰相職在薦賢,不當徒一愛一人而已,士故不能無望,故日:「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

果不能薦賢,則去之可也,故曰:「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又將入海而去秦也。

然其去也,必有遲遲不忍之意,故曰:「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則所知不可以不別,故曰:「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夫如此,是可以相忘於江湖之外,雖見[素]亦不可得而見矣。

故曰「白鷗波(沒)浩蕩,萬里誰能馴」終焉。

此詩前賢錄為壓卷,蓋佈置最得正體,如官府甲第,廳堂房室各有定處,不可亂也。

韓文公《原道》與《書》之《堯典》如此,其他皆謂之變體可也。

[《漁隱叢話》前集卷一○]

曲水修禊之會,人各賦詩,成兩篇者,自右軍、安石而下才十一人。

成一篇者,郗曇、王酆(酆作「豐之」)而下十五人。

詩不成罰觥者凡十六人。

今觀所傳詩,數(類)皆四言五言,而又兩韻者兩(多),四韻者無幾。

四言二韻正(止)十六字耳,當時得預者往往皆知名士,豈獻之輩終日不能措辭於十六字哉!竊意古人持重自惜,不欲率爾(然),恐貽久遠譏議,不如不賦之為愈。

《黃常明》[《溪詩話》卷一○]

白獻晉公云:「聞說風情筋力在,只如初破蔡州時。」

雖敘其功業與壽康,其語緩而不迫,此可為作詩法也。

《溪》[卷九]

省題詩自成一家,非他詩比也。

首韻拘於見題,則易於牽合;中聯縛於法律,則易於駢對。

非若遊戲於煙雲月露之形,可以縱橫在我者也。

王昌齡、錢起、孟浩然、李商隱輩皆有詩名,至於作省題詩則疏矣。

王昌齡《四時調玉燭詩》云:「祥光長赫矣,佳號得一溫一 其。」

錢起《巨魚縱大壑詩》云:「方快吞舟意,尤殊在藻嬉。」

孟浩然《騏驥長鳴詩》云:「逐逐懷良馭,蕭蕭顧樂鳴。」

李商隱《桃李無言詩》云:「夭桃花正發,穠李蕊方繁。」

此等句[與]兒童無異。

以此知省題詩自成一家也。

《丹一陽一集》[《韻語一陽一秋》卷三]

古辭云:「稿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

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稿砧,砆也,謂夫也。

山上有山,出也。

大刀頭,刀上鐶也。

破鏡,言半月當還也。

此詩格非當時有釋之者,後人豈能曉哉!古辭又云:「圍棋燒敗襖,著子故依(衣)然。」

陸龜蒙、皮日休固(間)嘗擬之,陸云:「旦日思雙履,明時願早諧。」

皮云:「莫言春繭薄,猶有萬重思。」

是皆以下句釋上句,與《稿砧》異矣。

《樂府解題》以此格為風人詩,取陳詩以觀民風,示不顯言之意。

至東坡《無題》詩云:「蓮子擘開須見薏,秋(楸)枰著盡更無棋。

破彩(衫)卻有重縫處,一飯何曾忘卻匙!」是文與釋普(並)見於一句中,與風人詩,又小異矣。

《丹一陽一集》[同上卷四]

老杜歌行與長韻一律詩,後人莫及。

而蘇、黃用韻下字用故事處,亦古所未到。

晉、宋間人造語題品,絕妙今古。

近世蘇黃帖題跋之類,率用此法,尤為要妙。

《呂氏童蒙訓》

學退之不至,李翱、皇甫湜。

然翱、湜之文,足以窺測作文用力處。

近世欲學詩,則莫若先考一江一 西諸派。

同上

老杜歌行,最見次第出入本末。

而東坡長句波瀾浩大,變化不測。

如作雜劇,打猛諢入卻打猛諢出也。

《呂氏童蒙訓》[《漁隱叢話》前集卷四二]

讀《古詩十九首》及曹子建諸詩,如「明月入高樓(我牖),流光正徘徊」之類,詩皆思深遠而有餘意,言有盡而意無窮也。

學者當以此等詩常自涵養,自然下筆高妙。

[同上卷一]

大概學詩須以《三百篇》《[楚]辭》及漢、魏間人詩為主,方見古人妙處,自無齊梁間綺一靡一氣味也。

[同上後集卷一]

少游過嶺後詩嚴重高古,自成一家,與舊作不同,〈學者亦宜詳味。

〉文潛詩自然奇逸,非他人可及。

如「秋明樹外天」,「客燈青映壁,城角冷吟霜」,「淺山寒帶水,旱日[白]吹風」,「川塢半夜雨,臥冷五更秋」之類,迥出時流,雖是天姿,亦學可及。

學者若能常玩味此等語,自然有變化處也。

[同上前集卷五○、五一]

今人作詩,自述則稱我,謂人則稱君,往往相一習一 皆然。

杜子美《送孔巢父詩》云:「道甫問信今何如!」《墜馬諸公攜酒相看詩》云:「甫也諸侯老賓客。」

《遇王倚飲》云:「在於甫也何由羨!」則自述乃稱名。

《送樊侍御》云:「至尊方旰食,仗爾布嘉惠。」

《寄李太白》云:「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送竇九》云:「非爾更持節,何人符大名!」則謂人乃稱爾。

若謂尊之甚則稱名,則前三人皆非通貴之士;若謂卑則甚之(之甚則)稱爾,則後三人皆非稚孺之列。

蓋其詩格變一態 如是,恐不系重輕也[《韻語一陽一秋》卷二○]

傚法門

退之:「心訝近(愁)來惟貯火,眼知別後自添花。」

臨川云:「發為感傷無翠葆,眼從瞻望有玄花。」

[又]「久欽一江一 總文才妙,自歎虞翻骨相屯。」

王(又)云:「久諳郭璞言多驗,老比顏含意更疏。」

韓:「我今罪重無歸望,直去長安路八千。」

永叔:「今日始知予罪大,夷陵去此更三千。」

柳:「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今為嶺外行。」

王:「十年一江一 海別常輕,豈料今隨寡嫂行。」

柳:「直以疏慵招物議,休將文字占(趁)時名。」

王:「直以文章供潤色,未應風月負登臨。」

[柳]:「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

又:「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蘇:「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灘頭一葉身。」

黃:「五更歸夢三千里,一日思親十二時。」

皆不約而合,句法使然故也。

《黃常明》[《溪詩話》卷五]

老杜《雨詩》云:「紫崖奔處黑,白鳥去邊明。」

而「一江一 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之句似之。

《贈王侍御》云:「曉鶯工迸淚,秋月解傷神。」

而「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之句似之。

殆是同一機軸也。

《葛常之》[《韻語一陽一秋》卷四]

劉叉詩酷似玉川子,而傳於世者二十七篇而已。

《冰柱》《雪車》二詩雖作語奇怪,然議論亦皆出於正也。

《冰柱》詩云:「不為四時雨,徒於道路成泥渣;不為九一江一 一浪一,徒能汩沒天之涯。」

《雪車》詩謂:「官家不知民餒寒,盡驅牛車盈道載屑玉。

載載欲何之,秘藏深當(宮),以御炎酷。」

如此等句,亦有補於時,與玉川《月蝕詩》稍相類。

《丹一陽一集》[同上卷三]

張籍云:「一愛一養無家客,多傳得力方。」

坡《贈金山元老》云:「蒜山幸有閒田地,招此無家客任居(一房客)。」

《葛常之》[《溪詩話》卷八]

白云:「趁涼行繞竹,引睡臥看(觀)書。」

坡:「引睡文書信手翻。」

書引睡魔,誠人人所同也。

同上[同上]

詩病門

學者須做有用文字,不可盡力虛言。

有用文字,所論文字是也。

議論文字須以董仲舒、劉向為主;《禮記》《周禮》及《新序》《說苑》之類,皆當貫穿熟考:則做一日便有一日工夫。

近世文字,如曾子固諸序尤須詳味。

學古人文字,須得[其]短處,如杜子美詩頗有近質野處,如《封主簿親事不合詩》之類是也。

東坡詩有汗漫處,魯直詩有太新奇太巧處,皆不可不知。

東坡詩如「成都畫手開十眉」,「楚山固多猿,青者黠而壽」,皆窮極思致,出新意於法度之表,前賢所未到。

然學者專力於此,則亦失古人作詩之意。

[《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八]

劉禹錫《嘉話》載楊祭酒《贈項斯》詩曰:「度(幾)度見詩詩總好,今觀標格勝於詩。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相逢說項斯。」

斯集中絕少佳句,如《晚春花》云:「疏與香風會,細將泉影移。」

《別張籍》云:「子城西並宅,御水北同渠。」

拙惡有餘,宜祭酒公謂標格勝於詩也。

祭酒乃敬之也。

其贈斯詩鄙俗如此,與斯亦奚遠哉!《葛常之》[《韻語一陽一秋》卷四]

樂府門

周美成為一江一 寧府溧水令。

主簿之室有色而慧,美成每款洽於尊席之間。

世有(所)傳《風一流 子》詞蓋所寓意焉:「新綠小池塘。

風簾動,碎影舞斜一陽一。

羨一作見。

金屋去來,舊時巢燕;土花繚繞,前度高(莓)牆。

繡閣鳳帷深處(幾)許,聽得理絲黃(簧)。

欲說又休,慮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轉清商。

暗想新妝了,開朱戶,應自待月西廂。

最苦夢魂,今霄(宵)不到伊行。

問甚時卻與,佳音密耗,癡(擬)將秦鏡,偷換韓香。

天便教人,霎時廝見何妨!」新綠、待月皆簿廳亭軒之名也。

俞羲仲雲。

[《揮塵錄》余話卷二]

徐干臣伸,三衢人。

政和初以知音律為太常典樂,出知常州。

嘗自製《轉調二郎神》之詞云:「悶來彈鵲,又攪碎,一簾花影。

謾試著春衫,還思纖手,薰徹金虯燼冷。

動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來多病。

嗟舊日沈腰,如今潘鬢,怎堪臨鏡!重省。

別時淚滴,羅襟猶凝。

為我厭厭,日高慵起,長托春酲未醒。

雁足不來,馬蹄難駐,門掩一亭芳景。

空佇立,盡日欄干倚遍,晝長人靜。」

既成,會開封尹李孝壽來牧吳郡。

李以嚴治京兆,號李閻羅。

道出郡下,干臣大合樂燕勞之。

喻群娼令謳此詞,必待其問乃止。

娼如戒,歌至三四,李果詢之。

干臣蹙頞云:「某頃有一侍婢,色藝冠絕,前歲以亡室不容逐去。

今聞在蘇州一兵官處。

屢遣信欲復來,而今之主公靳之,感慨賦此。

詞中所敘,多其書中語。

今焉適有天幸,公擁麾於彼,不審能為我之地否?」

李云:「此甚不難,可無慮也。」

既次無錫,賓贊者請受謁次第,李云:「郡官常(當)至楓橋。」

橋距城十里而遠,翌日艤舟其所,官吏上下望風股慄。

李一閱刺字,忽大怒云:「都監在法不許出城,乃亦至此!使郡中萬一有火盜之虞,豈不殆哉?」

斥都監下階,荷校送獄。

又數日,取其供牘判「奏」字。

其家震懼求援,宛轉哀鳴致懇。

李笑云:「且還徐典樂之妾了,來理會。」

兵官者解其指,即日承命。

然後捨之。

[同上]

曾文肅十子,最鍾一愛一外祖空青公,有壽詞云:「一江一 南客,家有寧馨兒。

三世文章稱大手,一門兄弟獨良眉。

籍甚眾多推。

千里足,來自渥窪池。

莫倚善題《鸚鵡賦》,青山須待健時歸。

不似傲當時。」

其後外祖果以詞翰名世,可謂父子為知己也。

《揮麈錄》[同上卷一]

世傳一溫一 公有《西一江一 月》一詞,今復得《錦堂春》云:「紅日遲遲,虛廊轉影,槐一陰一迤徑(邐)西斜。

彩筆工夫,難狀晚景煙霞。

蝶尚不知春去,漫繞幽砌尋花。

奈猛風過後,縱有殘紅,飛向誰家!始知青鬢無價,歎飄零宦路,荏苒年華。

今日笙歌叢裡,特地咨嗟。

席上青衫濕一透,算感舊,何止琵琶!怎不教人見老,多少離愁,散在天涯。」

《東皋雜錄》[《漁隱叢話》後集卷二三]

送劉貢父守維揚,作長短句云:「平山欄檻倚晴空。

山色有無中。」

平山堂望一江一 右(左)諸山甚近,或以謂永叔短視,故云「山色有無中」。

東坡笑之,因賦快哉亭道其事云:「長記平山堂上,欹枕一江一 南煙雨,杳杳沒孤鴻。

認取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蓋「山色有無中」,非煙雨不能然也。

《藝苑雌黃》[同上卷二三]

方回詞有《雁後歸》云:「巧剪合一歡 羅勝子,釵頭春意翩翩。

艷歌淺笑拜嫣然。

願郎宜此酒,行樂駐華年。

未至文園多病客,幽襟淒斷堪憐。

舊遊夢掛碧雲邊。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山谷守當塗,方回過焉,人日席上作也。

腔本《臨一江一 仙》,山谷以方回用薛道衡詩,故易以《雁後歸》雲。

唐劉餗《傳記》云:隋薛道衡聘陳,為《人日》詩曰:「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南人嗤之。

及云:「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乃曰:「名下無虛士。」

《復齋漫錄》[同上卷二五]

《後山詩話》謂:「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余謂後山之言過矣。

子瞻佳詞最多,其間傑出者,如:「大一江一 東去,一浪一淘盡千古風一流 人物」,赤壁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中秋詞;「落日繡簾卷,庭下水澄(連)空」,快戰亭詞;「一乳一燕飛華屋,悄無人,桐一陰一轉午」,初夏詞;「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夜登燕子樓詞;「楚山修竹如雲,異材秀出千林表」,詠笛詞;「玉骨那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詠梅詞;「東武南城,新堤固,漣漪初溢」,宴流杯亭詞;「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夏夜詞;「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別參寥詞;「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秋夜詞;「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九日詞。

凡此十餘詞,皆絕去筆墨畦逕間,直造古人不到處,真可使人一唱而三歎。

若謂以詩為詞,是大不然。

子瞻自言平生不善唱曲,故間有不入腔處,非盡如此。

後山乃比之教坊雷大使舞,是何每況愈下?蓋其繆耳![同上卷二六]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