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四十四:予謫海外,上元,椰子林中漁火三四而已。中夜聞猿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四十四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卷四十四

釋氏門

予謫海外,上元,椰子林中漁火三四而已。

中夜聞猿聲淒動,作詞曰:「凝祥宴罷聞歌吹。

畫轂走,香塵起。

冠壓花枝馳萬騎。

馬行燈鬧,鳳樓簾卷,陸海鰲山對。

當年曾看天顏醉。

御杯舉,歡聲沸。

時節雖同悲樂異。

海風吹夢,嶺猿啼月,一枕思歸淚。」

又有《懷京師詩》雲;「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

苕溪漁隱曰:忘情絕一愛一,此瞿曇氏之所訓,惠洪身為衲子,詞句有「一枕思歸淚」及「十分春瘦」之語,豈所當然?又自載之詩話,矜炫其言,何無識之甚耶?《冷齋夜話》[《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六]

往年餘宰分寧,覺范從高安來,館之雲巖寺。

寺僧三百,各持一幅紙求詩於覺范,覺范斯須立就。

余見之不懌,曰:「詩當少加思,豈若是容易乎?」

覺范笑曰:「取笑(快)吾意而已。」

相別十年,覽其遺編,追記平生,不覺隕淚。

余欲刪去冗長,定取一精一深數十百首,仍為作序以示世人,老懶未暇也。

僧中初無具詩眼者,已刻板[於]書肆,每以為恨。

韓子蒼[同上]

[洪覺范詩雲]:「已收一霎掛龍雨,勿(忽)起千巖跌鷂風。」

掛龍對跌鷂皆方言,古今人未嘗道。

又云:「麗句妙於天下白,高才俊似海東青。」

又云:「文如水行川,氣如春在花。」

皆奇句也。

《雪一浪一齋日記》[同上]

余至瓊州,劉矇叟方飲於張守之席,三鼓雲(矣),遣急足來覓長短句,欲問(問欲)敘何事,矇叟視燭有蛾,撲之不去,曰:「為賦此。」

急足反走,持紙曰:「急為之,不然獲譴也。」

余口授吏書之曰:「密(蜜)燭花光清夜闌。

粉衣香翅繞一團一 一團一 。

人猶認假為真實,蛾豈將燈作火看。

方歎息,為遮欄。

也知一愛一處實難拚。

忽然一性一命隨煙焰,始覺從前被眼瞞。」

矇叟醉笑首肯之。

既北渡,夜發海津,又贈行,為之詞曰:「一段文章種一性一。

更謫仙風韻。

畫戟叢中,清香凝宴寢。

落日清寒落(勒)花信。

愁似海洗光詞錦。

後夜歸舟,雲濤喧醉枕。」

《冷齋夜話》[同上]

東坡長短[句雲]:「村南村北響繅車。」

參寥詩云:「隔林彷彿聞機杼,知有人家在翠微。」

秦少游:「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

三詩大同小異,皆奇句也。

《高齋詩話》[同上]

吳僧道潛有標置,常自姑蘇歸西湖,經臨平道中作詩云:「風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一由。

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洲。」

東坡赴官錢塘,過而見之,大稱賞,已而相尋於西湖,一見如舊相識。

及坡移守東徐,潛往訪之,館於逍遙堂,士大夫爭識之。

東坡饌客罷,與[之]俱來,紅妝擁隨之。

東坡遣一一妓一前乞詩,潛援筆而成曰:「寄語巫山窈窕一娘一,好將魂夢惱襄王。

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

一坐大驚,自是名聞海內。

然一性一褊,憎凡子如仇。

嘗作詩曰:「去歲春風上國行,爛窺紅紫厭平生。

而今眼底無姚魏,一浪一蕊浮花懶問名。」

士論以此少之。

道潛作詩追法淵明,其語有一逼一真處。

曰:「數聲柔櫓蒼茫外,何處一江一 村人夜歸。」

又曰:「隔林彷彿聞機杼,知有人家在翠微。」

時從東坡在黃州,士大夫以書抵坡曰:「聞日與詩僧相從,豈非『隔林彷彿聞機杼』者乎?真東山勝游也。」

坡以書示潛,誦前句,笑曰:「此吾師七字師號。」

《冷齋夜話》[同上]

華亭船子和尚有偈曰:「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叢林盛傳,想見其為人。

山谷倚曲音歌成長短句曰:「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

金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信還疑。

上鉤遲。

水寒一江一 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冷齋夜話》[同上]

靈徹詩僧中第一,如「海月生殘夜,一江一 春入暮年。」

「窗風枯硯水,山雨慢瑟(琴)弦。」

「經來白馬寺,僧到赤烏年。」

前輩評此詩云:「轉石下千仞一江一 。」

《雪一浪一齋日記》[同上]

唐李憕之子源,以父死王難,不仕,居洛一陽一惠林寺,與僧圓澤游。

一日,相約游峨嵋山,源欲溯峽,澤欲取斜谷路。

源不可,曰:「吾已絕世事,豈可復道京師哉!」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甕而汲者,澤望而泣曰:「吾不欲由此者,為是也。」

源驚問之,澤曰:「婦人姓王氏,吾當為子,孕三歲矣,吾不來,故不得一乳一。

今既見,無可逃者。

三日浴兒時,願公臨我,以一笑為信。

後十二年,杭州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

至暮澤亡。

婦一乳一三日,源往視之,兒見源果笑。

源後適吳赴其約。

聞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曰:「三生石上舊一精一魂,賞月吟風不要論。

慚愧情人 遠相訪,此身雖異一性一長存。」

問:「澤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

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遂去,不知所之。

東坡詩云:「欲向錢塘訪圓澤,《葛洪波(陂)》畔帶秋深。」

即此事也。

《甘澤謠》[同上]

遠法師居廬山下,持律一精一苦,過中不受密(蜜)湯;而作詩換酒飲陶彭澤。

送客無貴賤,不過虎溪,而與陸道士行,過虎溪數百步,大笑而別。

故禪月作詩云:「一愛一陶長官醉兀兀,送陸道士行遲遲。

買酒過溪皆破戒,斯何人斯師如斯!」故效之:「留陶淵明把酒碗,送陸修靜過虎溪。

胸次九流清似鏡,人間萬事醉如呢。」

山谷[同上]

文殊問無著:「近離甚處?」

著云:「南方。」

殊云:「南方佛法如何多少?」

著云:「或三百,或五百。」

著問:「此[間]如何住持?」

殊云:「凡聖同一居 ,龍蛇渾雜。」

著云:「多少眾?」

殊云:「前三三,後三三。」

雪竇頌曰:「千峰盤屈色如藍,誰謂文殊是對潭(談)!堪笑清涼多少眾,前三三與後三三。」

《傳燈錄》[同上]

大覺懷璉,禪學外工詩,荊公與之遊,嘗以其詩示歐公。

曰:「此道人作肝臟饅頭也。」

荊公不悟其戲,問其意。

歐公曰:「是中無一點菜氣。」

璉蒙仁廟賞識,留住東京靜(淨)因禪院甚久。

嘗作詩進呈乞還山林曰:「千簇雲山萬壑流,閒身歸老此峰頭。

慇勤願祝如天壽,一炷清香滿石樓。」

又曰:「堯仁況是如天闊,乞與孤雲自在飛。」

《冷齋夜話》[同上卷五七]

東坡言僧詩要無蔬筍氣,固詩人龜鑒。

今時誤解,便作世網中語,殊不知本分家風,水邊林下氣象,蓋不可無。

若盡洗去清拔之韻,便(使)與俗同科,又不(何)足尚?齊己云「春深游寺客,花落閉門僧」,惠崇云「曉風飄磬遠,暮雪入廊深」之句,華實相副,顧非佳句耶?天聖間,閩僧可士有《送僧詩》云:「一缽即生涯,隨緣度歲華。

是山皆有寺,何處不為花(家)?笠重吳天雪,鞋香楚地花。

他年訪禪室,寧憚路途(歧)賒?」

亦非食肉者能到也。

《西清詩話》[同上]

西湖僧清順,怡然清苦,多佳句。

嘗賦《十竹詩》曰:「城中寸土如寸金,幽軒種竹只十個。

春風慎勿長兒孫,穿我階前綠苔破。」

又有:「久服林下游,頗識林下趣。

從渠綠一陰一繁,不礙清風度。

閒行石上眠,落葉不知數。

一鳥忽飛來,啼破幽絕處。」

荊公遊湖上一愛一之,乃稱揚其名。

坡晚年亦與之遊,甚多酬唱。

《冷齋夜話》[同上]

東吳僧惠詮,佯狂垢污而詩語清婉。

嘗書湖上一山寺壁曰:「落日寒蟬鳴,獨歸林下寺。

柴扉夜來(未)掩,片月隨行屨。

惟聞犬吠聲,更入清蘿去。」

東坡一見而和其後曰:「但聞煙外鐘,不見煙中寺。

幽人行未已,草露濕茫屨。

惟應山頭月,夜夜照來去。」

詮竟以此詩知名。

《冷齋夜話》[同上]

東坡元豐末年得請歸耕一陽一羨,舟次瓜步,以書抵金山了元禪師曰:「不必出山,當學趙州平等接人。」

元得書徑來,東坡迎笑問之,曰(元)以偈為獻曰:「趙州當日少謙光,不出三門見趙王。

爭似金山無量相,大千都是一禪床 !」東坡拊掌稱善。

《僧寶傳》[同上]

王荊公丁家艱,閱內典於蔣山,與贊元禪師游從如兄(昆)弟。

公嘗問祖師意旨,元不答。

公益扣之,[元曰]「公般若有障三,有近道之質一。

更兩生來恐純一熟。」

公曰:「願聞其說。」

元曰:「公世緣深,懷經濟之志;用捨不能必,心未平,又多怒;而學問尚理,於道為所知愚:此其三也。

特視利名如脫髮,甘淡薄如頭陀,此為近道,且當以教乘滋茂之可也。」

公再拜受教。

元為人閒靖寡言,客來無貴賤,寒一溫一 外無別語。

公後罷相居定林,稍覺煩動即造元,相向默坐終日而去。

有詩題覺海方丈贈之云:「往來城府住山林,諸法修(翛)然但一音。

不與物為(違)真道廣,每隨緣起自禪深。

舌根已淨誰能壞,足跡如空我得尋。

歲晚北窗聊寄傲,蒲萄零落半床 一陰一。」

人以為實錄。

《僧寶傳》[同上]

雪竇顯禪師嘗作偈云:「三分光一陰一二早過,靈台一點不揩磨。

貪生日(逐)日區區去,喚一起(不)回頭爭奈何!」世人貪著一愛一境,以妄為真,迷而弗返。

讀此偈者,宜如何哉?《雪竇語錄》[同上]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