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十:杜云:「爾輩可忘年。」「含淒覺汝賢。」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十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卷十

評論門

杜云:「爾輩可忘年。」

「含淒覺汝賢。」

「送爾維舟惜此筵。」

「汝與山東李白好。」

自世俗觀之,則為簡傲,詩簡(家)不然,亦嘗有云:「忘形到爾汝。」

《黃常明》[《溪詩話》卷五]

又《古柏》云:「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剪伐誰能送!」先器識後文藝,與浮躁炫露者[有]異也。

同上[卷五]

《古柏》云:「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回首丘山重。」

此賢者難進而易退[也],非其招不往者也。

同上[卷五]

趙嘏《長安秋望》詩云:「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當時人誦詠之以為佳作,遂有趙倚樓之目。

又有《長安月夜與友人話歸故山》詩云:「楊柳風多潮未落,蒹葭霜在雁初飛。」

亦不減倚樓之句。

至於《獻李僕射》詩云:「新諾似山無力負,舊恩如水滿身流。」

則謬矣。

《葛常之》[《韻語一陽一秋》卷四]

鍾嶸稱張茂先:「惜其兒女情多,風雲氣少。」

喻鳧嘗謁杜紫薇不遇,乃曰:「我詩無綺羅鉛粉,宜不[售]也。」

淮海詩亦然,人戲謂可入小石調。

然率多[子]美句,但綺麗大勝爾。

子美「並蒂芙蓉本自雙」,「水荇牽風翠帶長」,退之「金釵半醉坐添春」,牧之「春風十里揚州路」,誰謂不可入黃鐘宮耶?《黃常明》[《溪詩話》卷三]

昌黎[《送劉師服》]云:「攜持令名歸,自足貽家尊。」

蘇州《送黎尉》云:「只應傳善政,朝夕慰高堂。」

誠儒者迂闊之辭,然貪饕苟得污累其親,孰若清白之為愈。

同上[卷三]

東坡云:少陵《詠懷》詩:「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

許身亦(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子美自比稷、契,人未必許也。

然其又有詩云:「舜舉十六相,身尊道更高。

秦時任商鞅,法令如牛毛。」

自是稷、契輩人口中語也。

[又雲]「知名不(未)必稱,侷促商山芝。」

又云:「王侯與螻蟻,同盡隨丘墟。

願望第一義,回向心地初。」

乃知子美詩尚有事在也。

《溪》[《漁隱從話》前集卷一二]

張籍《送區弘詩》云:「韓公國大賢,道德赫已聞。

昨出為一陽一山,爾區來趨奔。

韓官遷法曹,子送(隨)至荊門。

韓入為博士,崎嶇從羈輪。」

觀其游從之久,疑得於韓者深也。

然考其文章議論之際乃不得預籍、湜之列,何也?《韓集》有《送區弘南歸》詩云:「我遷於南日周圍,來見者眾莫依希。

爰有區子熒熒暉,觀以彝訓或從違。

我念前人譬葑菲。

落以斧斤引纏微(纆徽),雖有不逮驅騑騑。」

觀此數語,則韓雖以師道自任,而區受道之質蓋有所未至也。

其後又勉之以「行行正直勿脂韋,業成志立來頎頎」,其誨之者至矣。

集中又有《送區冊序》,《韓文辨證》云:「冊即弘也,」未知孰據爾。

《丹一陽一集》[《韻語一陽一秋》卷六]

舉人過失難於當,其尤者,臧孫之犯門斬關,惟孟椒能繼(數)之。

臧紇謂國有人焉,必椒也。

其難如此。

司馬相如竊妻滌器,開巴蜀以困苦鄉邦,其過已多,至為《封禪書》,則讒諂(諂諛)蓋天一性一,不復自新矣。

子美猶云:「竟[無]宣室召,徒有茂陵求。」

李白亦云:「果得相如草,仍余《封禪》文。」

和靖獨不然,曰:「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

言雖不迫,責之深矣。

李商隱云:「相如解草《長門賦》,卻用文君取酒金。」

亦捨其大論其細也。

舉其大者自西湖始。

其後有譏其諂諛之態死而未已,正如捕逐寇盜,先[為]有力者所獲,搤其吭而騎其項矣,餘人從旁助箠縛耳。

《黃常明》[《溪詩話》卷三]

士人程文,窮日力作一論,既不限聲律,復不拘詩(語)句,尚罕得反覆折難使其理判然[者]。

觀《赴奉先詠懷五百言》,乃聲律中老杜心跡論一篇也。

自「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愚,自比[以]稷與契」,其[心]術祈向自是稷、契等人。

「窮年憂黎元,歎息腸內熱」,與饑一渴由己也(者)何異?然常為不知者所病,故曰:「取笑同學翁」。

世不我知而所守不變,故曰「浩歌彌激烈」。

又云:「非無一江一 海志,瀟灑送日月。」

「當今廊廟具,建廈豈雲缺。

葵藿傾太一陽一,物一性一固莫奪。」

言非不知隱遁為高也,亦非以國無其人也,特廢義亂一倫,有所不忍。

「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幹謁。」

言志大術疏,未始阿附以借勢也。

為下士所笑而浩歌自若,皇皇慕君而雅志棲道(遁)。

既不合時,而又不少低屈,皆設疑互答,屢致意焉。

非巨刃有餘,孰能之乎!中間鋪敘間關酸辛,宜不勝其慼慼,而「默思失業途(徒),因念遠戍卒」,所謂憂在天下,而不為小(一)己失得也。

禹、稷、顏子不害為同道,少陵之跡江湖而心稷、契,豈為過哉!孟子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其窮也,未嘗無志於國與民;其達也,未嘗不抗其易退之節:密(蚤)謀先定,出處一致矣。

是時(詩)先後周復,正合乎此。

昔人目《元和賀雨詩》為諫書,余特目此詩為心跡論也。

《溪》[卷一○]

[劉昭禹雲]「五言如四十個賢人,著一個屠酤不得。

覓句者如掘得玉匣子,有底有蓋,但一精一心必獲其寶。」

然昔人「園柳變鳴禽」,竟不及「池塘生春草」;「余霞散成綺」,不及「澄一江一 靜如練」;「春水船如天上坐」,不若「老年花似霧中看」;「閒久(幾)硯中窺水淺」,不若「花落(落花)徑裡得沿(泥)香」;「停杯嗟別久」,不及「對月喜家貧」;「楓林社日鼓」,不若「茅屋午時雞」。

此數公未始不一精一心。

似此,知全其寶者未易多得。

《黃常明》[同上卷五]

愈《寄孟刑部聯句》云:「美君如(知)道腴,逸步謝天械。」

或問道果有味乎?余曰:如介甫:「午雞聲不到禪林,柏子煙中靜擁衾。」

「竹雞呼我出華胥,起滅篝燈擁燎爐。

各據槁梧同不寐,偶然聞雨落階除。」

皆淡中意(泊中)味,非造此景(境)不能形容也。

《黃常明》[同上]

張無盡《題武昌陵(靈)竹寺》云:「孟宗泣竹筍冬生,豈是青青竹有情。

影響主張非別物,人心但莫負幽明。」

語雖淺直,然當於理。

樂天有(雲)「余霞散成綺」,「別葉乍辭風」等語麗矣,不過於嘲風雪弄花[草]而已。

故《寄唐生》詩云:「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章)奇。

惟歌生民病,得願(願得)天子知。」

《溪》[]

顏延之嘗問鮑照己與靈運優劣。

照曰:「謝五言如初發芙蓉,自然可一愛一。

君詩鋪錦列繡,亦雕繪滿眼。」

鍾嶸《詩品》乃記湯惠休云:「謝如芙蓉出一水,顏如錯采鏤金。」

與本傳不同。

[傳]又稱延之嘗薄惠休製作,以為委巷中歌謠耳。

豈湯(惠)休因為延之所薄,遂有芙蓉錯鏤之語,故史取以文飾之耶?坡云:「辨才詩如風吹水,自成文理;吾輩與參寥如巧婦織錦耳。」

取況亦類此。

淵明所以不可及者,蓋無心於非譽巧拙之間也。

《黃常明》[同上卷五]

永叔以昌黎比介甫,雲答(答雲):「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吳季野以方賈誼,答云:「俯仰繆恩方自歉,慚君將比洛一陽一人。」

皆憤然不平,如惡無鹽唐突。

而謝景山贈文忠詩有「才如夢得今(多)為累,情似安仁久悼亡」,即開門當之。

二公何抑揚之異也。

同上[卷五]

子美《夜宴左氏莊》「檢書燒燭短」,燭正不宜觀書,檢閱時暫可也。

退之「短檠二尺便且光」,可謂燈窗人中(中人)語,猶有未便,燈不籠則損目,不宜勤且久。

山谷「夜堂朱墨小燈籠」,可謂善矣。

而虛堂非夜久所宜。

子瞻:「推門入室書縱橫,蠟紙燈籠晃雲母。」

慣親燈火儒生酸態盡矣。

同上[卷三]

張籍嘗移書責退之與人商論不能下氣。

愈亦有云:「我昔實愚蠢,不能降色辭。」

余謂此乃書生常態。

昔嘗見太[學]中爐亭議題紛喧哄然,其後有二生坐是鳴鼓,豈直議禮家為聚訟哉!聖俞《謝永叔惠酒》云:「貽詩(始時)語且橫,既醉論益堅。

曾不究世務,閒氣爭占(古)先。」

誠有之也。

同上[卷七]

岑參《寄杜拾遺》云:「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退之《贈崔補闕》云:「早生(年少)得途未要忙,時清諫疏尤宜罕。」

皆繆承荀卿有聽從無諫諍之語,遂使阿諛一奸一佞用以借口。

以是知凡造意立言,不可不豫為天下來(後)世慮。

《溪》[卷一]

《西清詩話》:「人之好惡,固自不同。

子美在蜀作《悶》詩,乃云:『捲簾唯白水,隱幾亦青山。

』若使余居此,應從王逸少語,吾當卒以樂死,豈復更有悶耶?」

同上[《漁隱從話》前集卷七]

王君玉云:「子美之詩,詞有近質[者],如『麻鞋見天子』,『垢膩腳不襪』之句,所謂轉石於千仞之山勢也。

學者尤之過甚,豈遠大者難窺乎?」

同上[同上]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