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二十:唐盧綸與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卷二十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卷二十

警句門

唐盧綸與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皆能詩,齊名,號大歷十才子。

憲宗尤一愛一綸文,至詔張仲素[訪]其遺稿。

故綸集中往往有贈諸人詩,所謂「舊菉藏雲一穴一,新詩滿帝鄉」者,送中孚之詩也。

「引水忽驚冰滿澗,向田空見石和雲」者,寄湋、端之詩也。

「擁褐覺霜下,抱琴聞雁來」者,同湋宿旅舍之詩也。

「風傾竹上雪,山對酒邊人」者,題苗發竹間亭詩也。

「桂樹曾同折,龍門幾共登」者,寄端、峒、曙、湋之詩也。

司空曙亦有送中孚詩云:「聽猿看楚岫,隨雁到吳州。」

耿湋寄曙云:「老醫迷舊疾,朽藥誤新方。」

李端寄綸云:「熊寒方入樹,魚樂稍離淵。」

錢起答苗發《龍池》詩云:「暫別迎車雉,還隨護法龍。」

又贈夏侯審云:「詩成流水上,夢盡落花間。」

諸人更唱迭和,莫非佳句。

蓋草木臭味既同,則金蘭契分彌篤爾。

史載郭暖(曖)進宮,大集名士,李端賦詩最工,錢起曰:「素為爾,請以起姓別賦。」

端立獻一章,又工於前。

起之妒賢徒增愧,而端之捷思為可服也。

《丹一陽一集》[《韻語一陽一秋》卷四]

錢起與郎士元齊名,時人語曰:「前有沈宋,後有錢郎。」

然郎豈敢望錢哉!《起中書遇雨》詩云:「雲銜七曜起,雨拂九門來。」

《宴李監宅》云:「晚鐘過竹靜,醉客出花遲。」

《罷官後》云:「秋堂入閒夜,雲月思離居。」

《對雨》云:「生事萍無定,愁心雲不開。」

亦可謂奇句矣。

士元詩豈有如此句乎?《贈孟少府新除一江一 南尉》云:「客路尋常隨竹影,人家大抵旁山嵐。」

《題王季友半日村別業》云:「長溪南路當群岫,半景東鄰照數家。」

此何等語?余讀其詩盡帙,未見有可喜處。

以是知不及起遠甚。

同上[同上]

「山一陰一野雪興難來(乘)」,「佳辰強飲食猶寒」,皆斡旋其語使就音律。

近集(律)有「天上嬌(驕)雲未肯同」,「十年一江一 海別嘗輕」,「花下壺盧鳥勸提」,「與君蓋亦不須傾」,皆此法也。

《黃常明》[《溪詩話》卷四]

《賓客集》:「添爐搗雞舌,灑水淨龍鬚。」

駱賓王:「桃花嘶別路,竹葉瀉離尊。」

此體甚眾。

惟柳子厚《從[崔]中丞過盧少府郊居》一聯最工,云:「蒔藥閒庭延國老,開尊虛室值賢人。」

只似稱坐客而有兩意,蓋甘草[為]國老、濁酒[為]賢人故也。

夢得又有「藥爐燒奼女,酒甕貯賢人」,近於湯燖右軍矣。

余嘗為《郊行》詩云:「一江一 干食息呼扶老,木末扳緣訝宛童。」

乃《古今注》禿鶩一名扶老,《爾雅》女羅(蘿)謂之宛童也。

又題一士人所居云:「但遣一枝居巧婦,不殊大廈賀佳賓。」

蓋用《爾雅注》:鷦鷯俗呼巧婦,《炙轂子》雀一名佳賓,言集人屋如賓客也。

樂天曾用巧婦對慈姑。

謝玄暉善為詩,任彥升工於筆,又雲任筆沈詩。

劉孝綽稱弟儀與成(威)雲三筆六詩,故牧之云:「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爬(抓)。」

近人□(兼)用之,臨川云:「閒時(中)用意歸詩筆?靜外(定)安生(身)比太山。」

坡云:「水洗禪心都眼靜,山供詩筆總眉愁。」

同上[同上]

唐朝人士以詩名者甚眾,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達為之遊談延譽,遂至聲聞四馳。

「曲終人不見,一江一 上數峰青。」

錢起以是得名。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張祜以是得名。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孟浩然以是得名。

「兵衛森畫戟,宴寢凝清香。」

韋應物以是得名。

「野火燒不盡,東風吹又生。」

白居易以是得名。

「敲門風動竹,疑是故人來。」

李益以是得名。

「鳥宿池中木(邊樹),僧敲月下門。」

賈島以是得名。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王勃以是得名。

「華裾織翠青如蔥,入門下馬氣如虹。」

李賀以是得名。

然觀各人詩集,平平處甚多。

豈皆如此句哉!古人嘗(所)謂嘗鼎一臠,可以盡知其味,恐未必然爾。

杜子美云:「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則是凡子美胸中流一出者無非驚人之語矣。

讀其集者,當知此言不妄。

殆非前數公之可比倫也。

《葛常之》[《韻語一陽一秋》卷四]

李義山任弘農尉,嘗投詩謁告云:「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覆沒階趨。」

雖為樂春罪人,然用事出人意表,尤有餘味。

英俊陸(屈)沉,強顏低意,趨跖諾虎,扼腕不平之氣有甚於傷足者。

非粗知直己不甘心於病畦下者,不能賞此語之工也。

《韻語一陽一秋》[《溪詩話》卷一]

郛子稍學作小詩,嘗賦《梅花》云:「玉屑裝龍腦,雲衣覆麝臍。

何堪夜來雪,香色雨(兩)淒迷。」

《留友人》詩云:「良友間何闊,春事遽如許。

勞君下鷗沙,一葉系春渚。

昨夢墮前世,再見欣欲舞。

聊呼花底杯,酒麵點紅雨。

狂歌謝貫珠,[清論雜揮麈。

]《驪駒》夫(未)可歌,妙句須君吐。」

觀此數語,似粗知詩家畦逕。

學之不已必佳,但恐其中墮爾。

同上[《韻語一陽一秋》卷三]

陸士衡《文賦》云:「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此要論也。

文章無警策,則不足以傳世,蓋不能竦動世人。

如老杜及唐一人諸詩,無不如此。

但晉、宋間人專致力於此,故失於綺一靡一而無高古氣味。

老杜句(詩)云:「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所謂驚人句(語)即警策也。

《呂氏童蒙訓》[《漁隱叢話》前集卷九]

句法門

前人文章各自一種句法。

如老杜「今君起柁春一江一 流,予亦一江一 邊具小舟」,「同心不減骨[肉]親,每語見許文章伯」,如此之類,老杜句法也。

東坡「秋水今幾竿」之類,自[是]東坡句法。

魯直〈之〉「夏扇日在搖」,「行樂亦云聊」,此魯直句法也。

學者若能遍考前作,自然度越流輩。

同上[同上卷八]

淵明退之詩句法分明,卓然異眾,惟魯直為能深識之。

學者若能識此等語,自然過人。

阮嗣宗詩亦然。

[同上卷一八]

徐師川云:「作詩回頭一句最為難道。

如山谷詩所謂『忽思鍾陵一江一 十里』之類是也。

他人豈如此,尤見句法安壯。

山谷平日詩多用此格。」

[本條出處未詳]

徐師川(三字作「《呂氏童蒙訓》」)云:「為詩文常患意不屬。

或只得一句,語意便盡,欲足成一章,又惡其不相稱。

(師川云:但能知意不屬則學可進矣。

凡注意作詩文,或得一兩句而止,)若未[有]其次句,即不若且休,養銳以待新意。

若盡力須要相屬,譬如力不敵而苦戰,一敗之後,意氣沮矣。」

[《漁隱叢話》前集卷三五]

王荊公好集句,嘗於東坡處見古硯,東坡令荊公集句。

荊公云:「巧匠斫山骨。」

只得一句,遂逡巡而去。

山谷嘗有句云:「麒麟臥葬功名骨。」

終身不得好對。

同上[同上]

《莊子》文多奇變,[如]技經肯綮之未嘗,乃未嘗技經肯綮也。

詩句時有此法,如昌黎「一蛇兩頭見未曾」,「拘管計日月」,「欲進又不可」,「君欲強起時難[更]」。

東坡云「迨茲霜雪(此雪霜)未」,「茲謀待君必」,「聊亦記吾曾」。

餘人罕敢用。

《黃常明》[《溪詩話》卷五]

苦吟門

山澤之儒多,詩人尤甚。

子美有「思君令人瘦」,樂天云:「形容瘦薄詩情苦,豈是人間有相人?」

又云:「貌將松共瘦,心與竹俱空。」

李商隱「瘦盡東一陽一姓沈人。」

掉頭捻髭之苦,豈有張頤豐頰者哉!沈昭略嘗戲王約以肥而癡,答以瘦而狂。

昭略喜曰:「瘦已勝肥,狂已(應)勝癡。」

同上[同上卷一○]

[舊說]賈島詩如「鳥從井口出,人從(自)岳一陽一來」,貫休「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皆經年方得[偶]句,以見其詞澀思苦。

若非好事者誇辭,亦繆用其心也。

同上[卷三]

《後山詩話》云:荊公詩「力去陳言誇末俗,可憐無補費精神。」

而公平生文體數變,莫年詩益工,用意蓋(益)苦。

故言不可不謹也。

[《漁隱從話》前集卷三六]

《蔡寬夫詩話》云:司空圖善論前人詩,如謂「元白為力勍氣僝,乃都會之豪估」,「郊島非附於寒澀,無所置才」,皆切中其病。

及自評其作,乃以「南樓山最秀,北路邑偏清」為「假令作者復生,亦當以著題見許」,此殆不可曉。

當局者迷,固人情之通患。

如樂天所謂「屬(斸)石破山,先觀鑱跡;發矢中的,兼聽弦聲」。

使不見其詩而聞此語,當以為如何哉![同上卷一九]

《冷齋夜話》云:賈島詩有影略句,韓退之喜之,其《渡桑干》詩曰:「客舍并州三十霜,歸心日夜憶鹹一陽一。

而今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又《赴長一江一 道中》詩曰:「策杖離山驛,逢人問梓州。

長一江一 那可到,行客替生愁。」

[同上]

《隱居詩話》云:孟郊詩蹇澀窮僻,琢削不暇,[真]苦吟而成,觀其句法,格力可見矣。

其自謂「夜吟曉不休,苦吟鬼神愁。

如何不自閒,心與身為仇!」而退之薦其詩云「榮華肖天秀,捷疾愈響報」,何也?[同上]

蘇子由云:唐一人工於為詩而陋於聞道。

孟郊嘗有詩云:「食薺腸亦苦,強歌聲無歡。

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郊,耿介之士,雖天地之大,無以容其身,起居飲食,有慼慼之憂,是以卒窮以死。

而李翱稱之,以為郊詩「高處在古無上,平處猶下顧沈謝」。

至韓退之亦談不容口。

甚矣,唐一人之不聞道也!孔子稱顏子「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回雖窮困早死,而非其處身之非,可以言命,與郊異矣。

[同上]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家詩話總龜後集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