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後傳》第二十四回 換青衣二帝慘蒙塵 獻黃柑孤臣完大義:因追索金銀緞匹不完,屯紮在駝牟岡。其時四野蕭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水滸後傳》第二十四回 換青衣二帝慘蒙塵 獻黃柑孤臣完大義

水滸後傳

第二十四回 換青衣二帝慘蒙塵 獻黃柑孤臣完大義

卻說金兵羈留二帝,並后妃宗室盡驅歸北。

因追索金銀緞匹不完,屯紮在駝牟岡。

其時四野蕭條,萬民塗炭。

戴宗、楊林要到飲馬川回復李應,燕青道:「我有樁心事未完,再消停兩日。」

問他,又不肯說。

次早對楊林道:「今日我同兄長到一處去完心事,戴院長且住在這裡。」

燕青扮做通事模樣,拿出一個籐絲織就紫漆小盒兒,日上封固了,不知甚麼東西在裡面,要楊林捧著,從北而去。

約有十五里多路,只見一座山岡下,平坡之上,扎一個大營。

排千餘頂皮帳,數萬金兵屯駐。

楊林道:「怎麼走到這個所在來?」

燕青道:「你只不要開口,只顧隨我走。」

到得營邊,楊林舉目一看,但見:

刀槍密密,戈戟重重。

皂雕旗,閃萬片烏雲;黃皮帳,映千山紫霧。

如山馬糞,大堤上消盡無數鶯花;遍地人頭,汁渠中流一出有聲膏血。

悲茄吹起,慘動鬼神;吶喊聲齊,振搖山嶽。

石人見了也生愁,鐵漢到來多喪膽。

楊林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見了不覺一毛一發直豎,身一子寒抖不定。

燕青神色自若,向著守營門的官丁打了一回話,叫小校執枝令箭引他兩個進去。

轉過幾個大營盤,中央一座帳房,內有二三百雄兵把守,擺列明晃晃刀槍。

只見太上教主道君皇帝,頭戴一項黑紗軟翅唐巾,身穿暗綠一團一花九龍環繞的袍子,系一條伽南香嵌就碧玉帶,著一雙挽雲鑲錦早朝鞋。

一片紅氈鋪著,坐在上面,眉頭不展,面帶憂容。

燕青走進帳房,端端正正朝上拜了五拜,叩三個頭,跪著奏道:「草野微臣燕青,向蒙萬歲赦免。

罪犯流落江湖,天高地厚之德,粉身難報!今聞北狩,冒死一覲龍顏。」

道君皇帝一時想不起,問:「卿現居何職?」

燕青道:「臣是草野布衣。

當年元宵佳節,萬歲幸李師師家,臣得供奉,昧死陳情,蒙賜御筆,赦本身之罪,龍札猶有。」

遂向身邊錦袋中取出一幅恩詔,墨跡猶香,雙手呈上。

道君皇帝看了,猛然想著道:「原來卿是梁山泊宋江部下。

可惜宋江忠義之士,多建功勞,朕一時不明,為一奸一臣蒙蔽,致令沉鬱而亡。

朕甚悼惜!若得還宮,說與當今皇帝知道,重加褒封立廟,子孫世襲顯爵。」

燕青謝恩。

喚楊林捧過盒盤,又奏道:「微臣仰覲聖顏,已為萬幸。

獻上青子百枚、黃柑十顆,取苦盡甘來的佳讖,少展一點芹曝之意。」

齊眉舉上。

上皇身邊止有一個老內監,接來啟了封蓋。

道君皇帝便取一枚青子納在口中,說道:「連日朕心緒不寧,口內甚苦。

得此佳品,可以解煩。」

歎口氣道:「朝內文武官僚,世受國恩,拖金曳紫。

一朝變起,盡皆保惜一性一命,眷戀妻子,誰肯來這裡省視?不料卿這般忠義,可見天下賢才傑士,原不在近臣勳戚中!朕失於簡用,以致如此。

遠來安慰,實感朕心。」

命內監取過筆硯,將手內一一柄一金鑲玉把白紈扇兒,吊著一枚海南香雕螭龍小墜,放在紅氈之上,寫一首詩道:

笳鼓聲中藉毳茵,普天僅見一忠臣。

若然青子能回味,大賚黃柑慶萬春。

寫罷,落個款道:「教主道君皇帝御書。」

就賜與燕青道:「與卿便面。」

燕青伏地謝恩。

上皇又喚內監:「分一半青子黃柑,你拿去賜與當今皇帝,說是一個草野忠臣燕青所獻的。」

內監領旨而去。

燕青還要俄延,當不得執令旗的小校連次催促,止不住淚落滿腮,上皇亦掩面而泣。

又降玉音道:「和議已成,蒙金朝大元帥許放我父子回朝。

那時宣卿特授清職。」

燕青復拜了四拜,隨小校而出。

守營官見燕青手內紈扇上有字跡,恐傳遞機密事情,細細盤問,燕青解與他聽,方才放出。

兩個取路回來,離金營已遠,楊林伸著舌頭道:「嚇死人!早知這個所在,也不同你來。

虧你有這膽量!」燕青道:「遇著要緊所在,再變不得臉色,越要安舒,方免疑惑。

我已完了這件心事了。

當初宋公明望著招安,我到李師師家,卻好御駕到來,乘機唱曲,乞這道恩詔,實是感懷聖德。

可憐被一奸一臣所誤,國破一身羈,中心不忍,故冒死朝見,以盡一點微衷。

他還想著回朝,這是金人哄他的說話,恐永世不能再見。」

楊林道:「天下多說是個昏君,今日看他聰明得緊,怎麼把錦繡江山弄壞了?」

燕青道:「從來亡國之君多是極伶俐的,只為高居九重,朝歡暮樂,哪知民間疾苦!又被一奸一臣弄權,說道四海昇平、萬邦寧靜,一概的水旱饑荒、盜賊竊發皆不上聞。

或有忠臣諫諍,反說他謗毀朝廷,誅流貶責。

一朝變起,再無忠梗之臣與他分憂出力,所以土崩瓦解,不可挽回的。」

楊林道:「我們平日在山寨長罵他無道,今日見這般景象,連我也要落下淚來。」

兩個說著,走不上五里路,只聽得一片哭聲。

一隊兵押著男男一女女二三百的難民,都是蓬頭垢面,衣衫襤褸,號啕的哭來。

走得慢的,那兵丁拿籐條劈腳打來。

燕青、楊林閃在一邊,讓他們走過。

內中有個中年婦人,攜著一個青春女子,見了燕青,一把扯住,哭道:「小乙哥,你救我母子兩個!」拿籐條的又是一棍,道:「還不快走!」那母子哀求道:「要納銀子時,遇著親人,也要通個信設處。」

又哭道:「小乙哥,二員外比責不過,已身故了。

還要八百兩銀子,才可足數。

如今家資蕩盡,女流之輩,哪裡得來?開封府不顧死活,把我母子二人和一班未完的,解到金營追比。

若三日不完,帶到大名府老營裡去。

再若不清,拿去作奴婢驅使。

少年有姿色的賣為娼一妓一。

這怎麼做得?你是至誠君子,必要救我母子二人一性一命,再不忘恩!」燕青滿口應承道:「二安人不必憂心,我小乙明早必來回贖。

二員外身亡我知道的,只因京城圍住,進來不得。

今見了二安人和小一姐這般慘狀,如何不動念!」二安人又千叮方囑,灑淚而去。

燕青又挑著愁擔子,回到莊上,與戴宗說知:朝見道君皇帝,進獻黃柑青子,蒙聖恩賜這一柄一白紈扇,上面親題一首詩。

戴宗接過看道:「寫得這般好字,卻救不得身陷國亡,說也可憐!」楊林道:「院長,你不見金營中這般威勢!我見了膽寒起來,虧小乙哥不動聲色。」

燕青道:「這個心事也算完了。

只是盧二安人和小一姐解到金營,還要八百兩銀子才好回贖。

莫說我受東人這般抬舉,二安人是他至親瓜葛,該當搭救報恩。

楊林哥,你見的那般慘狀,鐵石人也要慈悲!我從山寨裡分給的,並從征賞勞的,都積在這裡,一毫也不敢妄用,思量做些正經事。

今日去回贖二安人、小一姐,極是正經事了!難道是守錢虜吝惜財物的?但不知有這許多也沒有,待我取出來看。

若湊得來,又完了我身上一件心事。」

走進房裡,傾囊倒筐,盡數取出來,稱估一番,正符其數。

歡天喜地的道:「我便應承,唯恐不足,如今恰好,這是天從人願了。」

叫小廝把報曉的公雞宰了,取著一弩一箭,同戴宗、楊林到岡子邊樹林裡。

道:「我前日要上梁山泊,請兵救盧員外,身邊沒有盤纏,剛剩一枝一弩一箭,見一支喜鵲飛來,我對天買卦:『若射得這個鵲著,盧員外一性一命還有救。

』一箭射去,正中喜鵲尾上。

我今日兌足銀子要去贖回安人、小一姐,這枯枝上一群的慈鴉,若贖得回,也要射一隻下來。」

一眼覷定,叫一聲:「如意子,不要誤我!」颼的射去,倒跌下兩個。

原來一弩一箭鋒利,慈鴉並棲,射透一隻,傷著那只翼翅,也墜下來。

燕青不勝之喜,說道:「本意要中一隻,卻是連中,正應他母子二人。」

正說著,見個兔兒撲速的跑來,見了人往草中一鑽,楊林便隨手抓住,同那慈鴉拿回來整理起來,吃得歡暢。

次早又同楊林把銀子打作兩包背了,從舊路到駝年岡來,尋著看守收餉銀的頭目說:「是開封府解來盧俊德的家屬婦女兩口莫氏、盧氏助餉缺額銀八百兩,今來交納回贖。」

那頭目把餉簿查閱,果有這婦女兩口,尚少八百兩。

喚出莫氏、盧氏當面認過,把天平兌足銀子,給了徵收印票。

二安人見燕青來納銀子已收過了,心中歡喜,思量同燕青走出,頭目喝住道:「往哪裡走!在開封府交納,只要此數目;既解到營中,還要三百兩常例。

若去大名府,就要六百兩了。」

燕青目瞪口呆,半晌開口不得,尋思道:「已盡數收拾,哪裡再討得來?」

二安人兩淚交頤,只要尋死。

燕青道:「也罷,限我五日再納常例。」

頭目道:「若不拔營,十日便限你,拔起營來,一刻也限不得!兌足六百兩到大名,即刻便放。」

燕青見那人是東京聲口,裝做金兵模樣,便道:「三百兩銀子也是小事,只一時不湊手。

上下也同是本京人,略放些情面。」

頭目道:「錢糧干係,一毫也通不得情。

若是不捨得,連這八百兩也拿了去,只怕這兩口婦女到大名府要受苦哩!」楊林在旁,心頭人發,兩眼睜起,恨不得一刀就砍了他。

燕青知道拗不過,安慰二安人道:「正額不缺,現有印票在此,五日內決尋這三百兩常例來,若到大名府,只索加上三百兩,必來相贖,不可心焦。」

又取五兩零碎銀子遞與二安人道:「這銀子放在身邊,恐怕還要小使用,買些食用。」

二安人哭謝,可憐又被他牽了進去。

楊林走出營門,說道:「怎奈這廝本是東京人,裝出這般腔子來勒掯人,哪裡看得過!」燕青道:「莫說這些小人,多有朝廷大臣,一掇轉身一子,就變了心腸。

所以人心不好,天降禍亂,正好殺戮哩!這不必提起,只是哪裡去尋這三百兩銀子?」

楊林道:「不難。

要戴院長作起神行法,去山寨裡取了來就是。」

燕青道:「我也是這般想,故要他限五日,只恐怕來不及。」

兩個有興而來,沒興而返,一步懶一步。

走回對戴宗道:「極刁惡的是中國人!搜括金銀,本要和議,今京師已陷,二帝宮嬪俱留住營中,眼見得和議不成了,便可饒了那些助餉的百姓,偏要獻勤解到金營,敲脂吸髓,竭盡無餘。

正數不少也就罷了,又加出甚麼常例,睜起雙眼,不留一些情。

你說氣得過氣不過!我想『救人須救徹』,這裡再無擺一布,要煩院長去飲馬川,說我一時仗義,要救安人小一姐,尚少三百兩常例,求弟兄們完美這樁事。

不知五日內,可往回得麼!」戴宗道:「空身轉回也來不及,帶著銀子作不得神行法,須用牲口馱著,五日決不能勾。」

燕青道:「若移營到大名府,又增出三百兩,一發鼎致眾弟兄那借六百兩,敢懇院長作速竟到大名府城外,我同楊哥在哪裡等候。」

戴宗依允,到五更自去不題。

燕青、楊林到午後又去駝年岡,看拔營也未,只見淨蕩蕩地,昨夜就去了。

道君皇帝和欽宗、六宮妃嬪、文武官僚,並助餉百姓、搶擄來的子女、玉帛,一齊北去。

那營盤空地上,無非殺戮的死一屍一,牛馬撒的屎,臭穢不可當。

燕青不勝感歎。

有詩為證:

藝祖開基惠澤存,金甌無缺錦乾坤。

青衣行酒重遭辱,野老江頭聲自吞。

燕青道:「大營已拔,在此無益,我和你到城中去看看,明日起身到大名也未遲。」

楊林道:「使得,看亂後的光景怎麼樣。」

兩個迤邐行去,從宣化門進城。

只見萬戶蕭條,行人稀少,市肆不開,風景淒慘。

那龍樓一鳳闕,依然高插雲霄,只是早朝時分,鳴鐘伐鼓,九重之上百官朝拜的不是姓趙的皇帝了。

燕青不勝傷感。

轉過兩條街,到盧二員外門首,見房子已被火焚,一片瓦礫之場。

鄰人一大半逃散,又增一番悲切。

楊林道:「肚子已饑,沒處買東西吃。

天色將晚,出城回去罷。」

燕青走不上百步,見個人衣襟內包了二三升米走來,燕青認得是二員外家小主管盧成,叫住問道:「這房子幾時燒的?」

那盧成見了,大哭道:「小乙哥,二員外死得好苦!安人和小一姐又被解到金營去,小的去尋訪,管營門的不肯放進,杳無音信。

聞得拔營到大名府去,也是死數。

房子是破城時放火燒的,傢伙蕩盡,我在後巷裡賃間房子住。

手內苦無一個錢,饑餒不過,把件衣服換得這三升米。」

正說間,天忽然下起一陣驟雨來,盧成道:「且到小人家裡躲過雨。」

燕青、楊林急走到後巷。

盧成推開門,是一間破房子,掇一條折腳的板凳坐下。

燕青道:「安人、小一姐解到金營,尚缺正數八百兩銀子,我已兌足,現給印票在此。

還要六百兩常例,到大名府回贖,使人那借去了。

我明日就趕到大名府去贖領回來。」

盧成道:「難得小乙哥這般仗義!若論我但有傷心,要尋一貫錢,也沒處不出。」

燕青見雨又不止,天色昏黑、出城不得,取出二錢銀子,叫盧成買些酒:「且過了夜,明早出城。

你在此艱難,可跟我到大名去回贖安人、小一姐。」

盧成道:「小人也巴不得見安人一面,恁地便好。」

到鄰舍家借了酒壺,不逾時,買了酒,提一塊熟羊肉回來,燙酒煮飯同吃了。

沒有鋪陳,睡不得,同楊林就坐在板凳上打盹,巴到天明。

盧成並無家業,一同出城。

到莊上,燕青把細一軟衣服裝做兩擔,兩個小廝,喚大的隨去挑行李,那小些的是本村人,把家內什物並田園產業,俱著他父母來居住看管。

他四個都換了服色,楊林提把朴刀,燕青跨口腰刀,掛了一弩一箭,盧成和大小廝各挑一擔行李。

在路行了幾日,雨霖不止,道路泥濘,甚是難走,又多土寇乘機劫奪。

燕青道:「這般泥濘天氣,男子尚然難行,不知二安人和小一姐怎地受苦哩!本等納了正數就該放回,又增出常例。

都是人心不好,大適逢著劫數,自然生出許多魔難來,把人一性一命細細消磨。」

一日天晴,正是五月間,甚是暄熱。

燕青、楊林空身走還好,盧成、小廝挑著重擔子趕不上,長差一二里路。

有座小同子,燕青、楊林先走上,也覺喘急,坐在松樹下等他兩個來。

半日不見到,燕青、楊林重複下岡,只見盧城空著身一子如飛趕來,見了燕青道:「不好了!小廝被剪徑的害了,還要殺我,只得丟下擔子才走得脫。」

燕青吃一驚,問道:「在哪裡害了?」

盧成道:「東首廟邊。

他在前面走,不防閃出兩個人,一棍打倒。

我慌了,撇下擔子走來報知。」

燕青、楊林同到廟邊,果見小廝頭破腦裂死於地下,燕青道:「可憐!這小廝隨我幾年,倒也乖覺,卻被人暗算死了。

怎地抓出那一毛一賊與他報仇!」叫盧成廟背後掘一深坑,把他埋好,免得暴露。

楊林與盧成把死一屍一抬到廟後,擇一塊平坦之處。

又沒有鋤頭,怎生好掘?楊林將朴刀把泥土掘起,約有三四尺深,將來放好,把泥土蓋上,又尋兩塊石頭壓在上面,恐有野獸來侵犯。

不多時埋好了,燕青道:「衣服盤纏都沒了,怎處?」

楊林道:「我身邊還有幾兩銀子。」

燕青道:「既如此,快去趕宿頭。」

正要到廟前大路上,只見塵頭起處,金鼓齊鳴,有一起過路客商如飛的走,說道:「不好了!金朝大兵在此經過,隨路殺人,到哪裡躲避方好!」燕青、楊林也退了轉來,隱身在樹木深密一處,偷瞧那金兵一隊隊的來,絡繹不絕,旌旗擁蔽,戈戟森嚴,一隊步兵一隊騎馬間雜而來,塵沙蹴起,半天昏黑。

燕青道:「十來萬大兵,明日也過不完。

這裡不可久住,萬一被他看見,一性一命難保。

且去尋條小路,抄出大名方好。」

遂取小路進去。

不上四五里,有個小村務,挑出酒帘。

楊林道:「且買些酒吃,就好問路。」

走進店中,叫酒保打角酒:「有甚麼過口?」

酒保道:「大兵荒亂,宰不得牛,只有鹽煮豆子。」

把三隻大碗,一盤煮豆,吃了一回。

燕青問道:「這裡可有小路轉到大名府麼?」

酒保道:「有條山路,比大路近一百多里。

只是崎嶇險峻,不好行走。

再走五里,便是金雞嶺,下嶺是野狐鋪,到大名只有一日路程了。」

燕青道:「如此,快去。

今日趕到野狐鋪安歇。」

楊林算還酒錢,出門便走。

果有五里遠近,見那金雞嶺卻也險惡。

三個都立住腳,聽得雷鳴的響,不知甚麼聲音。

有分教:狹路相逢天網密,軍中辯難故人歡。

此去野狐鋪有何事故,且聽下回分解。

燕青之忠君念舊不由勉強,隨他做不來。

尋不到處,必要婉轉成就,完其本願。

世徒賞其靈變機警,非知小乙哥之深者。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水滸後傳
第一回 阮統制感舊梁山泊 張別駕激變石碣村第二回 毛孔目橫吞海貨 顧大嫂直斬豪家第三回 病尉遲閒住受餘殃 欒廷玉失機同入伙第四回 鬼臉兒寄書罹重禍 趙玉娥錯配遇多情第五回 老管營少妾殺命 補天雕舊僕株連第六回 飲馬川群英興舊業 虎峪寨鬥法辱黃冠第七回 李良嗣條陳因賜姓 鐵叫子避難暫更名第八回 燕子磯玉貌惹奇殃 寶帶橋金蘭逢故友第十回 墨吏貪贓賠錢縱獄 豪紳聚斂加利償民第十一回 駕長風群雄開霸業 射鯨魚一箭顯家傳第十二回 金鰲島興兵圖遠略 暹羅城危困乞和親第十三回 翻海舶天涯遇知己 換良方相府藥佳人第十四回 安太醫遭讒先避跡 聞參謀高隱款名賢第十五回 大征戰耶律淳奔潰 小割裂左企弓獻詩第十六回 潯陽江悶和酒樓詩 柳塘灣快除雪舟恨第十七回 穆春血濺雙峰廟 扈成計敗三路兵第十八回 鎮三山遭冤入登雲 焦面鬼謀妻落枯井第十九回 啟兵端輕納平州城 逞神力奪轉唐猊甲第二十回 呼延灼父子透重圍 美髯公良朋解險厄第二十一回 撲天雕火燒萬慶寺 小旋風冤困滄州牢第二十二回 破滄州豪傑重逢 困汴京奷雄遠竄第二十三回 跨青騾英雄尋退步 演六甲兒戲陷神京第二十四回 換青衣二帝慘蒙塵 獻黃柑孤臣完大義第二十五回 野狐鋪正言折王進 大名府巧計救關勝第二十六回 小相逢古殿話新悉 大征戰松坡獲全勝第二十七回 渡黃河叛臣因授首 進鴆酒狹路巧相逢第二十八回 橫衝營良馬識故主 靖忠廟養卒奉英靈」第二十九回 還道村法斬郭道士 紫髯伯術護美髯公第三十回 陰陽設計鐵扇離殃 南北兩寨金髹義第三十一回 馬國主游春逢羽客 共丞相訪道遇番僧第三十二回 慶生辰龍舟觀競渡 篡寶位綺席進霞丹第三十三回 薩頭陀役鬼燒海船 混江龍誓志守孤城第三十四回 大復仇二凶同授首 權統攝傑士盡歸心第三十五回 日本國借兵生釁 青霓島煽亂興師第三十六回 振國威勝算平三島 建奇功異物貢遐方第三十七回 徐神翁詩驗金鰲島 宋高宗駕困牡蠣灘第三十八回 武行者敘舊六和塔 宿太慰敕封暹羅第三十九回 丹霞宮三真修靜業 金鑾殿四美結良緣第四十回 大聚會弟兄同宴樂 好結果君臣共賦詩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