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後傳》第三十三回 薩頭陀役鬼燒海船 混江龍誓志守孤城:李俊、花逢春必要斬草除根,然後可享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水滸後傳》第三十三回 薩頭陀役鬼燒海船 混江龍誓志守孤城

水滸後傳

第三十三回 薩頭陀役鬼燒海船 混江龍誓志守孤城

卻說共濤問薩頭陀退兵之計,薩頭陀道:「大王休憂。

李俊、花逢春必要斬草除根,然後可享寶位。

我正要去攻金鰲島,他既自來,豈可放他回去?我到水寨中,自有妙計。」

遂辭了共濤,到水寨與革鵬說道:「只消如此如此。」

革鵬依計,緊閉水寨,再不出戰。

卻說李俊到暹羅城下,見革鵬的水寨布得嚴整,城外並無一隻船影,靜悄悄的不見動靜,心中焦急,要去攻打,樂和道:「我只道苗兵輕佻,必來挑戰,誰知他緊閉寨柵,偃旗息鼓,必有計策,切不可躁急。」

花逢春道:「國主被弒,城池已失,宮中不知怎的。

若曠日持久,此仇何時可報?待小侄拚命殺去,倘破水寨,實為天幸。

若然不濟,以身殉之,也盡了一點的心。」

樂和道:「事有經權,必須謀定而後戰,知已知彼,方得萬全。

若一磋跌,我等孤軍亦難撐立。

你說盡一一點孤忠,上有寡母,下有嬌一妻,倚托何人?不可使匹夫之勇,懊悔無及。」

花逢春只得停住了。

一連守了五六日,只不出戰。

樂和猛省著,道:「不好了!中了他反客為主之計。」

李俊道:「何為反客為主?」

樂和道:「他的兵多我幾倍,不是怕我不出戰,羈絆住了,必然使一枝去破金鰲島。

巢一穴一一失,不戰自亂,快些收兵回去。」

李俊道:「不可不防!」急令起航。

行不得一百里海程,到了明珠峽口。

怎地叫做明珠峽?這是暹羅國的水口,茫茫大洋之中,生起兩個山來,婉蜒如龍,兩頭相接,只隔一里水面。

中流有一小山,圓淨如珠,草木不生。

水勢駛急,往往這個所在要壞船隻。

那山頂上,左邊建一一座龍王廟,右邊有七層小石塔,鎮壓水怪,關鎖水門,所以退羅國人物富庶。

李俊三隊的船行至峽口,見有二三十個戰船,苗兵把住峽口。

船頭上立一員苗將,卻是革鶤。

喝道:「中了俺國師之計,你那金鰲島早已打破,還要思量到哪裡去?快快投降,饒你一死!」李俊大怒,挺槍便刺,革鶤把大斧架接,在船頭上交鋒。

花逢春正要挺戟助戰,只見艙中走出薩頭陀來,曰中唸唸有詞。

忽然煙霧漫空,見千百個鬼兵,也有天上落來的,也有海底潛出來的,飛蝗般攢攏來。

費保、童威、童猛各執器械相持。

又有一個鬼王,身長數丈,頭上生一個獨角,渾身一精一赤,單系一條虎皮裙子,雙手拿兩個人葫蘆,焰騰騰火星飛在篷桅上。

一霎時燒起,三隊的船,風一逼一做一塊,連排燒去。

黑煙佈滿,開不得眼。

李俊大叫道:「天亡我也!」正在萬分危急之際,巽地上一聲霹靂,大雨如注,把火澆滅,鬼王、鬼兵都不見了。

李俊、費保,等拚命殺出峽口,已燒壞了二十多個船,兵丁殺死的、跳下海的,約有三四百多人,幸喜各將領無傷。

連夜趕到金鰲島,果然柵口戰船密佈,儘是苗兵。

革鵬正與高青、倪雲交戰,勝敗未分。

李俊、費保飛跳上岸助戰,革鵬抵不住。

四員勇將跳下了船,花逢春彎弓搭箭射去,正中革鵬左臂,棄了手中刀跌去。

不防革鶤、薩頭陀隨後追來。

童威、童猛、樂和丟一了船,領兵到隘口寨中。

李俊對高、倪二將道:「幾乎不能相見!在明珠峽被薩頭陀使鬼兵燒了海舶,幸得雷雨大作,救了一性一命。

他的兵幾時到的?」

高青道:「到了兩日。

我與倪兄弟商量,恐隘口有失,結寨在此。

戰了兩日,不見輸贏。」

李俊道:「樂兄弟原料是反客為主之計,不道果然。

如今怎地好?不要說去攻暹羅城報仇雪恨,只這金鰲島,恐難保全。

若是兵對兵將對將,還好支持,只那薩頭陀的妖法,怎麼了得?前日宋公明打高唐州,被高濂妖法損兵折將,敗了兩陣,虧公孫勝來方才破得。

如今隔著大洋,哪裡去請得?」

樂和道:「妖法只可使一時,若全用此術就不靈驗了。

況邪不勝正,我等為報暹羅國王之仇,誅戮一奸一黨一,難道上天不佑?那明珠峽的火盡勾燒死,忽得雷雨來救,就可見天意了。

須要立定主意,協力固守,慢慢尋出計較來,再不可一性一急。

聞得妖術怕的狗血污穢之物,須準備著,待他再來,破他便是。」

李俊遂喚軍士取狗血、人屎、蒜汁做了噴筒,交戰之時亂潑過去,自然可破。

算計定了,堅守寨柵不題。

卻說薩頭陀果然十分狡猾,他定下的妙計,使革雕守住暹羅水寨,革鶤把住明珠峽口,演妖法使獨火鬼王燒死他;革鵬領兵攻打金鰲島,真是算無遺策。

誰知雷雨救滅,不能成功,便隨後趕來,與草鵬、革鶤一同圍住。

說道:「那金鰲島進了隘口,又有三個灣,才到得城邊。

那李俊害怕,不敢出戰,必要誘他出來,方好奪那隘口。」

日日在船上與苗將飲酒,隊伍不整,兵無紀律。

又去澳裡搶擄良家婦女,不論姿色,單取少年氣血滿足的,青天白日就在船上采戰,並不忌人眼目。

自己厭了,賞與苗兵。

那些婦女出於無奈,經不得蹂一躪,多有致死的,就拋在海中。

李俊見了,怒氣填胸,叫道:「賊禿這般無禮!惡毒已極!豈可使平民受害,快去剪除!」樂和道:「此是誘敵之計,不宜妄動。」

李俊道:「大丈夫生在天地之間,興廢自有定數,哪裡當面忍得!」便要領兵出戰。

樂和道:「既是耐不得,也待夜間。

他被酒色所迷,必然酣睡。

可遣童威、童猛、高青、倪雲四將分領十個船,帶五百兵,埋伏一在荻葦之中,大將軍可同花公子竟去劫寨。

若使妖法,可將噴筒灑去。

我與費保守寨,庶幾可以成功。」

部署已定,到三更時分,童威等先去埋伏了。

李俊、花逢春結束停當,領了一千兵,十個大船,奮勇殺去。

那薩頭陀雖然貪酒戀色,夜裡再不睡的。

聽得聲響,不慌不忙,讓李俊殺人,作起妖法。

星月滿天,忽然暗如墨漆,李俊、花逢春並不見一隻船,一個苗兵,噴筒也無放處。

童威等聽見喊殺之一聲,只道與苗兵相殺,圍合一攏來;李俊又認做苗兵,自相攻擊。

海面起一陣颶風,李俊忙叫收舵到岸。

那革鵬、革鶤已先到隘口,放火燒了寨柵。

費保、樂和抵敵不住,退到城邊。

李俊、花逢春上得岸時,革鵬、革鶤擋住廝殺,混戰到天明。

薩頭陀遣一隊獸兵,卻是虎、豹、豺狼,張牙舞爪而來,跳搏傷人。

李俊慌了,叫放噴筒,那兵士大半已竟上岸,噴筒都在船內。

李俊、花逢春也只得退到城邊,兵士折了大半,隘口被他奪去,童威等四將不知下落。

李俊大哭道:「不聽賢弟良言,致有此敗!如今兵微將寡,怎生是好?」

樂和道:「勝敗兵家之常,不可挫了銳氣。

幸這石城堅固,決然攻打不進。

且誓死守定,再作區處。」

李俊依言,和花逢春、費保、樂和日夜在城樓,搬運擂木石塊灰瓶鐵汁等物,併力守定。

薩頭陀、革鵬、革鶤在城下耀武揚威。

幸得這石城光蕩蕩地爬不上,實坯坯掘不進。

只當不起妖法,或一陣火,騰天撒地的燒來;或起霹靂,捶山震岳的打來;夜間鬼哭神嚎,百般作怪,膽也嚇破了。

樂和道:「這些妖法不過如此,不要怕他。

這裡決然攻不進,只是山後有一處,稍覺平坦,恐怕爬進,須要守備。

我領一隊兵去看,花公子可到白雲峰上瞭望,海面上可有四將蹤跡。」

原來這金鰲島只有前面這座城門,四圍俱是高山峻嶺,古木修篁,無路可上。

居民都在裡面耕佃,東西南北俱是大洋,內有一座白雲峰,高插雲漢,登眺遠見三百里。

天氣清明,暹羅城也就在面前。

那後山為因當年起了一條蛟,洪水沖壞了,有二三丈缺陷之處,可以爬得上。

正喚兵士抬石頭填塞,只聽得山嶺下隱隱有人話響。

樂和同兵士伏一在樹叢裡,取一門大炮擺好,點著火繩伺候。

果有二三百苗兵,腰邊跨了長刀,扳籐附葛的爬上來,將到半嶺。

樂和覷得分明,將炮門藥線點上,轟天一響,苗兵打為齏紛,打不著的都跌死嶺下。

又喚兵卒將石塊雨點般打下,苗兵剩不得幾個回去。

樂和就叫這隊兵,裝上大火炮把守。

回來說道:「慚愧,若遲去一刻,被他爬上了!大炮打死三百苗兵,叫兵守定,再無內顧之憂了。」

李俊道:「賢弟真有先見之明,料事多中。

不然,就失事了。」

花公子也回來說道:「到白雲峰四遠瞭望,海面上並無跡影。」

李俊道:「這四個弟兄多分不好了。」

樂和道:「哪有四個俱壞之理?當夜兵敗,想到清水澳去了。」

李俊等四人依舊堅守不題。

卻說童威等四將被薩頭陀等妖法衝散,一時進隘口不得,到天明會合,已折了一百名兵,兩個戰船。

倪雲道:「岸口都是苗兵,回去不得,不知他們何如?」

童猛道:「隘口被苗兵所奪,李大哥等必然固守石城。」

高青道:「我等飄泊無依,且到清水澳。

狄成那邊有三百名兵,帶了來和他廝殺。」

童威道:「不怕將勇兵強,唯這薩頭陀妖法,雖有千兵萬馬,也抵當不住。

我想起來,革鵬、革鶤和薩頭陀都在這裡,那暹羅國內只有革雕一人,必然空虛,我們去襲破了,他這裡必然解圍。」

眾人齊道:「此計甚妙!」就揚帆而去。

不消一日,到了暹羅城下,只有十來個戰船,一二百苗兵看守,革雕也不在船上。

童威等將船貼近,一齊跳過去,奮勇砍殺,剩不上三五十個上岸逃命,童威等大喊追去。

搶到城門邊,革雕領一枝苗兵衝殺出來,四將抵住,戰不上十餘合,革雕力怯,撥轉馬頭便走。

高青趕上,一槍刺著左臂,幾乎墜下,苗兵救護進城去了,童威率兵攻打。

共濤見有兵到,革雕敗陣進城,心內慌張,說道:「國師去攻金鰲島不見回音,反有兵攻城,此是何故?」

革雕道:「那來的兵不是李俊、花逢春,另是四員將官。

這裡兵留不多,方才又傷二百多名,可傳令撥民夫上城。

待我差人到金鰲島打聽,掣兵來保護城池。」

共濤依言,令兵馬司撥百姓上城守垛,革雕自引苗兵巡察。

那些百姓都恨入骨髓,巴不得立時打破,只是畏懼革雕號令,勉強上城。

童威等帶不上三四百兵,城大兵少,圍困不得,只好四門守住,急切難破。

高青道:「百姓上城,可見城內無兵,若得裡應外合,方可破得。

待我到半夜裡爬進去。」

日間週遭一看,見西北角守城的百姓是駙馬府前住的,叫做和合兒,是個閒漢,平日廝熟,四目相視,打個暗號。

到夜間與童威商議道:「那西北角上守城百姓是駙馬府前和合兒,方才打個暗號了,我便爬上去。

若可動手,復放起火來,你們奮力殺入,成敗利鈍在此一舉!」三個說道:「若得如此,萬分之美!只是要小心。」

高青卸了盔甲,換了緊身衣服,身邊藏了暗器,一齊到西北角城上。

燈火明亮,和合兒先悄悄對守垛的百姓說道:「共濤弒逆無道,薩頭陀苗兵一奸一婬一搶擄,百姓受其荼毒。

今高將軍來打城,我已約定了,少時放上,殺了一奸一臣惡禿,與萬民伸冤。

不可洩漏,只要防革雕巡察過來。」

通甲的人儘是懷恨的,大家點頭會意。

高青在下面咳嗽一聲,和合兒拋下索子。

高青縛在身上,兩手扯定索子,和合兒同百姓用力吊上去。

剛跨上垛口,解下索子,巧巧革雕、共濤巡察到來,高青裝做百姓,朝外立著。

革雕見這甲裡神情有異,望到下面有一簇人馬,說道:「必有一奸一細!國主可去巡視各門,待我紮在此間。」

高青動也不敢動,直到天明換班,同和合兒下城,說道:「你有這片忠心,事成之後,必然重賞。

可可那革雕到來,一時動手不得。

我已換了衣服,黑早裡無人認得,且和你到宮中朝見國母,再作商量。」

遂同到宮門。

有兩個太監在宮門首,認得高青的,驚問道:「高將軍怎地進得城來?」

高青道:「煩引我見國母方說。」

太監叫開宮門,高青、和合兒同進宮中拜見。

國母道:「共濤弒逆,神人共憤。

我一日夜望李大將軍、花駙馬來報仇。

聞得兵敗,我要自盡,公主勸住,再看消息。

高將軍,你幾時進城的?金鰲島勝負若何?」

高青道:「臣與駙馬賀壽回來,聞知國主被弒,只緣不帶得兵。

重到金鰲島,同李大將軍領兵到來,中了他反客為主之計。

明珠峽被薩頭陀遣鬼放火,篷檣盡焚,幸得天降大雨,救了一性一命。

到金鰲島又為妖法所敗,現今圍住,未知如何。

臣與倪雲、童威、童猛是夜衝散了,思量暹羅必然空虛,故引兵來,奈因兵少破不得城。

這和合兒是駙馬府前百姓,有一片忠心,將繩索吊臣上城。

正要魚貫而上,誰想共濤、革雕親自巡察,覺道有異,就屯住到天明,動不得手,故來朝見國母,以慰懸望。」

國母泣道:「薩頭陀如今強橫,李大將軍屢遭敗衄,眼見得報仇無日了!」高青道:「臣已入城,令內監傳諭舊臣,和合兒糾結義民,此城不日可破。

城若破了,薩頭陀回救時,李大將軍、花駙馬追來,內外夾攻,國仇指日可雪。

臣到外邊恐露圭角,願留宮中。」

國母依言,使內監去傳諭舊臣,和合兒糾結義旅,不在話下。

再說李應、欒廷玉等海鰍船到了清水澳,阮小七要上岸買鮮魚做醒酒湯,李應擋住。

那瘦臉熊狄成守清水澳,聞暹羅國主馬賽真被一奸一臣共濤所弒,金鰲島又為薩頭陀妖法所敗,圍困得緊。

要領兵救剿,只因三百個兵,恐寡不敵眾,心內彷徨。

當下見沙灘邊停泊百多號大海鰍船,刀槍密佈,旌旗閃動,驚疑不定:「敢是薩頭陀破了金鰲島,又領兵來取清水澳?」

望見衣冠濟楚,人物軒昂,不是苗兵模樣。

只得掉個小船,帶四個兵丁,到海鰍船邊,問是哪裡來的,卻好正在李應船邊,燕青看見狄成是宋朝將官裝束,答道:「我等是大宋官兵,要到金鰲島尋訪李大將軍的。」

狄成道:「將軍與他甚麼相知?尋他何故?」

燕青道:「我等俱是舊日弟兄,聞在海外,特來扶助也。」

狄成道:「那李大將軍可是混江龍李俊?列位是梁山泊上好漢麼?」

燕青道:「正是。

尊駕可通大名。」

狄成爬上大船,納頭便拜道:「天下有救了!」李應、燕青連忙扶起,狄成道:「小可是與李大哥太湖小結義的瘦臉熊狄成。

李大哥自出海洋,在這清水澳駐紮,殺了沙龍,佔了金鰲島。

花知寨的公子花逢春,暹羅國王馬賽真招做駙馬。

親眷往來,金鰲島十分興旺。

豈料馬賽真被一奸一相共濤所弒,篡了王位。

招一番僧,名喚薩頭陀,善行妖法。

又有革鵬兄弟三人,領苗兵五千扶助共濤。

李大哥連折三陣。

如今金鰲島圍困甚急,萬望列位念昔日之誼,到金鰲島解圍。」

李應道:「既是李大哥有難,自當速救。

先撥十將進發,其餘弟兄保護家眷在這裡。

待得勝之後,就來相接。」

狄成大喜,即為嚮導,連夜揚帆。

那十將是李應、欒廷玉、王進、關勝、呼延灼、公孫勝、燕青、呼延鈺、徐晟、凌振,放炮望西南進發。

卻說薩頭陀圍住金鰲島,攻打不下。

只見革雕差人來說:「高青等圍住暹羅城,要回兵救應。」

革雕道:「暹羅根本之地,不可不救,且收兵暫退,再來攻打。」

薩陀頭道:「金鰲島危在旦夕,若釋之而去,日後又費氣力。

那攻暹羅的不過幾隊遊兵,都城堅固,萬分無事。

破了金鰲島,那邊的自然剿滅了。」

遂喚苗兵造了雲梯、飛樓,推到城邊,如猿猴援附而上。

李俊、費保、花逢春掣定短刀,見爬到城垛邊的,俱持刀砍下。

苗兵只是不怕,魚貫而上,越殺越多,李俊道:「如今支撐不定了,待我自刎,免得受辱!」樂和道:「就是入城,還要巷戰,豈可如此!」花逢春早見革鵬、薩頭陀在城下指揮苗兵蟻附而上,花逢春彎起弓來,一箭射中薩頭陀腿上,望後便倒,革鵬扶救。

苗兵在雲梯上回頭觀看,費保將一鐵鉤,用盡勇力,將雲梯鉤去,一聲響亮,雲梯斷了,跌下苗兵。

城上亂把石炮、灰瓶雨點打下,遂不敢爬城。

薩頭陀雖然中箭,卻不傷命,到船中用丹藥調治。

只聽得海外一個大炮,如天崩地坼的一連響了百餘響,苗兵報道:「不好了!海上有四五十號大海船,刀槍佈滿,將到岸邊。」

薩頭陀不顧疼痛,起來叫革鵬、革鵬領苗兵退出。

李俊在城樓上看見苗兵盡去,又聽得海外炮響,心中疑惑。

樂和道:「我們開門出去,看是何故?」

遂同下城。

開了門,各持兵器,只撐一個船到隘口。

薩頭陀苗兵的船,盡擺在大洋東邊,海上有四五十號大船,都是中華將士。

盔甲鮮明,刀槍如雪,一帆風趕來。

李俊等也便出了隘口,望見大船上有一先生,仗劍立在船頭上,遠遠望去,像是公孫勝。

看看近來,見舉雙鞭的像是呼延灼,李俊想道:「怎得到此?」

那大船上李應見了李俊、樂和,大叫道:「李大哥,我等來解圍?」

正是:中華將士從天降,小島妖魔逐一浪一銷。

畢竟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李俊誓死孤城,登陣慷慨;樂和隨機應變,謹慎周詳。

到得萬分絕地,方透一線生機。

可見十將解圍,良有天幸。

共濤妄思一丸毒一藥篡取,宜其不旋踵而滅也。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水滸後傳
第一回 阮統制感舊梁山泊 張別駕激變石碣村第二回 毛孔目橫吞海貨 顧大嫂直斬豪家第三回 病尉遲閒住受餘殃 欒廷玉失機同入伙第四回 鬼臉兒寄書罹重禍 趙玉娥錯配遇多情第五回 老管營少妾殺命 補天雕舊僕株連第六回 飲馬川群英興舊業 虎峪寨鬥法辱黃冠第七回 李良嗣條陳因賜姓 鐵叫子避難暫更名第八回 燕子磯玉貌惹奇殃 寶帶橋金蘭逢故友第十回 墨吏貪贓賠錢縱獄 豪紳聚斂加利償民第十一回 駕長風群雄開霸業 射鯨魚一箭顯家傳第十二回 金鰲島興兵圖遠略 暹羅城危困乞和親第十三回 翻海舶天涯遇知己 換良方相府藥佳人第十四回 安太醫遭讒先避跡 聞參謀高隱款名賢第十五回 大征戰耶律淳奔潰 小割裂左企弓獻詩第十六回 潯陽江悶和酒樓詩 柳塘灣快除雪舟恨第十七回 穆春血濺雙峰廟 扈成計敗三路兵第十八回 鎮三山遭冤入登雲 焦面鬼謀妻落枯井第十九回 啟兵端輕納平州城 逞神力奪轉唐猊甲第二十回 呼延灼父子透重圍 美髯公良朋解險厄第二十一回 撲天雕火燒萬慶寺 小旋風冤困滄州牢第二十二回 破滄州豪傑重逢 困汴京奷雄遠竄第二十三回 跨青騾英雄尋退步 演六甲兒戲陷神京第二十四回 換青衣二帝慘蒙塵 獻黃柑孤臣完大義第二十五回 野狐鋪正言折王進 大名府巧計救關勝第二十六回 小相逢古殿話新悉 大征戰松坡獲全勝第二十七回 渡黃河叛臣因授首 進鴆酒狹路巧相逢第二十八回 橫衝營良馬識故主 靖忠廟養卒奉英靈」第二十九回 還道村法斬郭道士 紫髯伯術護美髯公第三十回 陰陽設計鐵扇離殃 南北兩寨金髹義第三十一回 馬國主游春逢羽客 共丞相訪道遇番僧第三十二回 慶生辰龍舟觀競渡 篡寶位綺席進霞丹第三十三回 薩頭陀役鬼燒海船 混江龍誓志守孤城第三十四回 大復仇二凶同授首 權統攝傑士盡歸心第三十五回 日本國借兵生釁 青霓島煽亂興師第三十六回 振國威勝算平三島 建奇功異物貢遐方第三十七回 徐神翁詩驗金鰲島 宋高宗駕困牡蠣灘第三十八回 武行者敘舊六和塔 宿太慰敕封暹羅第三十九回 丹霞宮三真修靜業 金鑾殿四美結良緣第四十回 大聚會弟兄同宴樂 好結果君臣共賦詩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