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後傳》第十二回 金鰲島興兵圖遠略 暹羅城危困乞和親:次日,報有暹羅兵到。李俊與樂和商議,樂和道:「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水滸後傳》第十二回 金鰲島興兵圖遠略 暹羅城危困乞和親

水滸後傳

第十二回 金鰲島興兵圖遠略 暹羅城危困乞和親

卻說李俊破了金鰲島,作慶賀筵席。

次日,報有暹羅兵到。

李俊與樂和商議,樂和道:「水來土掩,兵至將迎。

有金鰲島做了基業。

城池堅固,有三千勝兵,兄弟協力,怕他怎的?先叫緊守隘口,看他兵勢何如,然後拒敵。」

李俊聽允,傳令童威、童猛防守隘口不題。

再說那暹羅國王,姓馬名賽真,是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

他承國統已歷三世了,為人寬仁柔懦。

國政有兩個大臣掌管,一個丞相名喚共濤,一奸一邪狡猾,專權罔上;一個將軍名喚吞珪,卻也剛直,膂力過人,使兩條鐵鞭,職掌兵權。

連年豐稔,物阜民康。

管轄下二十四島,各有島長自理其事。

進納錢糧,四時進奉,如唐朝藩鎮一般羈摩而已。

那二十四島:

金鰲、鐵板、長灘、天堂、西岙、潢刺、

峻岡、白石、井沙、銅山、銅坑、長甸、

前豐、後豐、青霓、羅江、古渡、釣魚、

文港、銀灣、南津、竹嶺、甜水、大樹。

那各島大小不一,其中金鰲、白石、釣魚、青霓四島最強。

分為東西南北,統率小島,如方怕連帥之意。

凡暹羅有外邦侵犯,四島會兵,俱來救護。

而金鰲尤為雄盛,乃一國之藩蔽。

當日聞得金鰲被宋兵打破,殺了沙龍,馬賽真大驚,會集文武商議。

共濤道:「金鰲是本國之門戶,今被宋兵打破,險要已失,國勢將危。

宋兵遠來,不知地利;乘他根基未固,起傾國之兵,傳檄各島驅剿了他,方得安穩。

若遲延不發,必然得隴望蜀,就難為計了。」

馬賽真道:「丞相言之有理。」

一面差官到各島,速令會兵,併力恢復金鰲;一面命吞珪為大將,領三千一精一兵,同共濤連夜進發,火速進征。

共濤,吞珪上了戰船,旌旗閃閃,戈甲森森,殺奔金鰲島來。

李俊已作準備,童威、童猛守住隘口。

共濤、吞珪船到沙邊,耀武揚威,統兵上岸。

童威、童猛謹守寨柵,不與交戰。

至第二日,李俊、樂和、費保一同來到隘口。

樂和尼共濤、吞珪有驕矜之色,兵無紀律,附耳與李俊說道:「如此用計。」

李俊就領兵上戰船,共濤,吞珪也把船擺開,說道:「你宋朝好不知足!中華許多國土,久享繁華,怎要到海外佔我疆土?好好收兵,放你回去;若不知機,教你盡葬魚腹!」李俊喝道:「蠢爾小丑,不沾王化!天兵到此,要取你暹羅國,何況區區小島!你快回去喚馬賽真親來納款,年年進貢,方才饒你!」共濤大怒,催兵衝殺過來,吞珪舞起雙鞭劈頭打來。

李俊、費保挺槍接住,廝拚了一會,李俊佯輸,喚水手開柁,皆四散開外洋去了。

共濤、吞珪趕了一回,共濤道:「我料宋兵有甚伎倆!抵敵不住,四散走了。

竟進去攻城,就復金鰲島!」將兵船收進了隘口,那條水路又換又曲,只好魚貫銜尾而進。

到得城邊,旌旗密佈,插滿刀槍,倪雲、高青、花逢春在敵樓上。

共濤道:「你那宋兵俱逃走去了,還不開門讓我進來!」倪雲道:「教你頃刻死在眼前!」

共濤令蠻兵爬城,通是光蕩蕩石壁,哪裡扒得上?火箭石炮雨點打下,傷了好些蠻兵。

共濤焦躁,無可奈何,只得下船。

二更時分,忽聽得炮聲震天,李俊、費保、童威、童猛外邊殺進,倪雲、高青、花逢春城裡殺出,內外夾攻,共濤、吞珪進退無計,拚命衝出。

花逢春射枝火箭在風篷上,各只船上盡燒起來。

煙焰沖天,殺聲震地,蠻兵上岸的盡被砍殺,下水的又皆淹死。

吞珪舞著雙鞭,護了共濤,殺出隘口,止剩得三五個船,蠻兵不上百餘,都是焦頭爛額。

李俊等趕上,一團一團一圍住,吞珪大叫道:「丞相,待我殺條血路,你自回去!」真個共濤死命掙出,吞珪被費保一槍搠在海中,穿著鐵甲沉到底了,共濤剛剩一個船回去。

李俊收兵,又得了二三十個船,蠻兵降者甚多,各皆大喜,犒賞三軍。

費保道:「共濤大敗而去,再不敢來了。

我等再把別島破他幾個,做成犒角之勢。」

李俊道:「聞得馬賽真柔懦,共濤專權恣肆,君臣不睦。

吞珪勇一猛陣亡,國中單弱。

不若統兵取了暹羅,那二十四島自然降伏。

我等海外稱尊,同享富貴,豈不是一勞永逸?」

休息了兩日,只留狄成屯清水澳,高青守金鰲島,盡數統兵到暹羅城下紮住。

那共濤奔回,說吞珪已死,全軍覆沒。

馬賽真大驚道:「吞珪既喪,壞了萬里長城。

國中一精一銳已盡,如何是好?」

正憂疑不定,忽報宋兵到了,驚得手足無措。

共濤點兵守城,不敢出戰。

原來暹羅城倒不比金鰲島有隘口可守,石城堅固,海岸沿城有三里陸路,並無險阻,全恃金鰲島為外援。

凡有寇兵臨城,金鰲會合各島圍合一攏來,往往失利,故不敢侵犯。

今金鰲已失,各島島長聞得沙龍、吞珪是兩員勇將俱殺死了,人人膽寒;又平日共濤專權無忌,欺凌諸島,不肯救應。

李俊等兵臨城下,隊伍嚴明,戈矛如雪,緊緊圍定,高叫投降。

馬賽真見各島不到,吞珪被殺,無人敢領兵出戰,共濤也束手無策,馬賽真憂愁不已。

回到宮中,與國母說道:「祖宗基業已是難保。

內無良將,外無救兵,若然攻破,玉石俱焚。

不若開門納款,庶可保全一性一命。」

流淚不已。

那國母姓蕭,原是東京人,父親為參知政事。

惡了章悵丞相,被他陷害安置儋州,還要傷他一性一命,因此逃到暹羅,把女兒配與馬賽真為妻,數年前壽終了。

蕭妃為人淑順,極是賢能。

生下一雙男一女,公主小名玉芝,生長一十六歲,一貌如花,聰慧幽閒,善通文墨,又好武事,時常走馬舞刀頑耍,國主一愛一惜猶如珍寶。

要選中華士人做駙馬,一時哪裡得來,尚未婚配。

世子幼小,只得六歲。

當下見國主流淚要開門投降,玉芝公主便道:「宋朝是何等兵將,無人敵得?待孩兒與母親同上城一看,或可用計退他。」

國主即命內監、宮娥侍衛,乘了香車上城。

玉芝公主憑城一望,見旗幟鮮明,兵強馬壯,李俊、費保、樂和等全身披掛,手執兵器,指揮土卒攻打,如天神一般,威風凜凜,相貌堂堂。

又見一個將官,年紀約有十六七歲,輕弓短箭,銀甲錦袍,面如傅粉,唇若塗朱,手執方天畫戟,騎一匹金鞍紫騮馬,真是風一流儒將,年少英雄。

見一群天鵝飛來,那少年將官掛了畫戟,彎著弓,取枝響箭射去,一聲響,穿入雲裡,一毛一羽紛紛,落一隻天鵝下來,三軍喝采。

蕭妃與玉芝公主見了,說道:「果是中華人物俊麗,兵強將勇,如何敵得他過?若是投降,把錦繡江山付與別人,也不甘心。

我有一計,不動兵戈,自然保全。」

國主問道:「中宮有何良策?試且說來。」

蕭妃道:「我這玉芝孩兒,一向要選配中國士人,因在海外,一時難得。

今看這個少年將官,儀容俊雅,武藝超群,著人打話,若未完姻,就招為駙馬。

一則保全疆土,二則完了孩兒終身大事,豈不兩便?」

國主大喜道:「此計大妙,只不知女孩兒心下何如?」

蕭妃與玉芝講這篇話,玉芝一見花逢春,好生企慕,只是不便啟口。

見母親說著,滿面嬌羞,俯首不答。

蕭妃又再三苦諭道:「要救國難,孩兒也說不得了,只是不好強一逼一你。」

玉芝方才低低說一句道:「且憑父王一娘一娘一做主。」

國主歡喜,急命內待傳說道:「宋朝將官暫且退兵,請一位將軍進城,國主有話親自面議。」

眾人皆道:「此是緩兵之計,不可聽信。」

樂和道:「兵臨城下,不敢出戰,外無救兵,此是計窮力竭了。

待我挺身進去,看他有何說話!班定遠說得好,不入虎一穴一,焉得虎子,隨機應變,說他歸順,免動刀兵,豈非美事?」

李俊命軍士答道:「堂堂天朝,有征無戰。

既要面議歸降,不妨暫退。

任有緩兵之計,也不懼怕。

這回到來,寸草不留了。」

李俊把令旗一揮,兵將都退下船。

樂和選十個彪形大漢,各帶弓刀,自己輕裘緩帶,騎著白馬,到城門邊,果然大開,昂然而入。

共濤來迎接,樂和見六街三市,人物喧鬧,與中華無異。

進了東華門,宮殿壯麗,槐柳成行。

將到前殿,國主馬賽真降階而接。

講過禮,分賓主而坐,文武各官,侍立兩旁。

國主生得面自身長,五綹鬚髯,衣冠偉麗。

茶罷,開談道:「小邦僻處海外,自守封疆,並不得罪天朝,不知何故勞師遠涉,下臨敝境?」

樂和欠身答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我大宋中外一統,列聖相傳,歷世已久。

今天子聖仁英武,荒裔要服,無不重譯來朝。

貴國並不朝貢,有失以小事大之體,故遣征東大元帥率領雄兵十萬、戰將百員特來問罪。

金鰲島沙龍貪一婬一好殺,天兵一到,駢首就戮。

貴國猶不悔過,輒敢復來抗戰。

吞珪說是貴國大將,交兵已作波臣。

今天兵既臨城下,能戰則出師對壘,以決勝負。

如其不能,則當銜璧輿櫬,面縛軍門。

何得首鼠兩端,束手待斃?大元帥仁義之師,不忍無辜受戮,不施火炮雲梯諸般攻具,以示懷來之意也。

今蒙見召,必有所論。

若入情合理,自當拱聽。」

馬賽真道:「往年差使臣進貢,被蔡太師遏奏,不得瞻覲龍顏,又無賞犒,反勒賄賂,流落不歸,因此缺貢。

寡人素一性一仁慈,不忍害民。

師到城下,用兵廝殺,惟恐兩傷。

若便納土,但本系漢朝伏波將軍新息侯之後,立國暹羅己歷三世,不忍祖宗疆土一旦淪亡,尚爾躊躕不決。

寡人元妃是東京蕭參政之女,因被章惇丞相傾陷,安置儋州,故聘為妃。

生下一女,小字玉芝,年已及笄。

儀容不劣,頗知德教,要招中華士人為婿,一時難遇。

適在城上見馬上少年將軍,軒昂英俊,氣度不凡,不知上姓,可曾憲姻否?情願招為駙馬,兩家息兵罷戰,永作藩臣,重來進貢。

漢、唐原有和親之例,不識可俯從否?」

樂和道:「那小將軍姓花名逢春,是世代將門之子。

六韜三略無不一精一通,十八般武藝盡皆一精一練,更擅百步穿楊之箭。

方才在城下,射落天邊飛過的天鵝,已見一斑。

況美如冠玉,一性一地聰明,發願封侯拜將之後方議姻事。

多有豪門巨室來聘為婿,一概堅辭,尚未婚配。

貴國既要和親,亦無不可,但末將不敢專主。

乞差一位使臣,同去稟知大元帥,可以行得,即來回復。」

國主忙排筵宴款待。

更送珍奇之物,求他玉成美事。

跟隨的俱有犒勞,樂和一些不受。

便遣共濤為使,出城到中軍帳。

共濤暫候,樂和先與李俊說知和親備細,李俊與眾人商議道:「暹羅國雖然單弱,可以取得;我們基業初定,也還勢寡,倘各島不服,要來爭競,惹起干戈,不得安靖。

若和了親,且守金鰲,養成羽翼,再看機會。

但不知花公子意下何如?」

花逢春道:「小侄蒙眾位伯叔虎威,得脫患難,自當聽從。

但本中華世胄,恐蠻女陋劣,誤了終身大事怎處?」

樂和道:「玉芝公主有傾國傾城之貌,更兼知書識禮,一愛一習武事,溫柔聰惠,是東京蕭妃所生,不是蠻種。

父母一愛一惜猶如珍寶,要招中華士人為婿。

在城上見你才貌,十分傾慕,故此求和。

正是一對佳人才子。

雖在海外,也是一國駙馬,富貴無窮。

況天緣是月下老人赤繩系定的,不必多疑。」

花逢春道:「叔叔主張,不敢有違。

但婚姻大事,要稟過母親,方可行得。」

樂和道:「這個自然,料令堂也是喜允的。

先與使臣相見,然後與令堂說知,納聘成親。」

當下大設威儀,擺列兵隊。

李俊出來與共濤相見送座。

李俊道:「樂將車備述國主之意,要和親息戰,這是美事。

雖奉天子明詔來討不廷,只要畏威懷德,不是貪取土地,致害生靈。

若然定議,待退兵到金鰲島,繼了聘禮,就煩足下與樂將軍為媒,擇吉成親。

只是外邦多詐,哄我退軍,更有翻覆,那時進兵,玉石俱焚了。」

共濤道:「天兵到此,本不該抗拒。

吞珪恃勇輕進,自取滅亡。

昨日國母與公主親見小將軍才貌雙全,故此真心實意招為駙馬。

豈不知元帥虎威,馬到成功,焉敢復生貳心,自取罪戾?」

李俊亦設宴款待共濤,遣他先去回復國主。

即日回兵到金鰲島,請花恭人出來,細述國主求和,願招駙馬,玉芝公主德容俱備,也不辱沒了令郎。

花恭人歡喜不盡道:「承各位扶助,小兒得成姻事,知寨在九泉也是感激的。

不料姻緣定數,遠在海外。」

李俊、樂和即擇吉日,置備金珠綵緞、異巧奇珍禮物為聘,差倪雲、高青領五百兵護衛,樂和為大煤,置酒送行。

花逢春拜別李俊眾人及母親、姑一娘一,鼓樂喧天,旌旗飄揚,海口下船。

迎著順風,不消一日,到了暹羅國城下。

先放三個號炮,停泊了船。

那國主知道駙馬已到,差丞相共濤到海邊迎接。

與樂和、花逢春相見過,請到皇華館驛,飲過接風酒、倪雲、高青全身披掛,五百軍士盔甲鮮明,簇擁上馬,沿路懸球結綵。

到城門邊,有四員內相,四名宮娥,捧著酒盒,撩衣跪進。

那些蠻民從不見中國禮儀這般富盛,又是駙馬生得風一流標緻,身上結束非凡,烏紗帽插兩朵花,罩著粉撲的面龐。

不論男一女,沿街塞巷的觀看,都嘖嘖羨賞。

一到宮門,國主率文武宮員恭身迎進,送到東宮更衣。

少頃吉時,到金鑾殿上行禮,國主、國母俱穿大紅吉服,排著香案,笙蕭細樂,響徹雲霄。

花駙馬從容朝拜,一般有序班鳴贊喝禮。

少頃,宮娥擁出玉芝公主,交拜天地,花燭合巹。

真是王家富貴,與民間不同。

但見:

黃金殿上,高控珠簾;白玉階前,平鋪錦褥。

非煙非霧,狻猊口內噴奇香;如日如雲,獬豸身邊排錦仗。

隱隱聲聞天上,樂奏霓裳;叮叮響出花間,衣鳴佩玉。

垂旒秉笏,蠻君亦習華風;繞翠圍珠,母后原依京式。

蹣跚內相撩衣,綽約宮娥窄袖。

輝煌寶炬,紅雲捧侍神仙;燦爛銀屏,瑞靄映來鸞鳳。

正是日色才臨仙掌動,天顏有喜近臣知。

駙馬、公主結親已畢,送入宮中,更了便服。

花逢春偷眼覷那公主,真有天姿國色,竟是中華妝束,喜不自勝。

公主在城上遠瞟,已生企慕,今對面親切,更覺一精一采。

因害嬌羞,不敢注視,心中暗喜。

當夜翡翠衾中,鴛鴦枕上,你貪我一愛一,說不盡山盟海誓,如魚似水。

次早到殿前拜謝。

國主敕有司把東宮改作駙馬府,撥內相宮娥侍奉,供給極其隆盛,自不必說。

卻說樂和要回金鰲島,對花駙馬道:「國主寬仁,你在此間須謙和謹恪,不可放縱。

唯恐共濤一奸一滑,致生事端。

留兩員裨將,統三百兵護身,預防不測。」

花駙馬點頭會意道:「不須叔叔致囑,自然謹慎。

回去拜上李伯伯並家母,不必掛念。」

樂和等回去不題。

花駙馬在府中與公主琴瑟和鳴,互相敬一愛一。

公主更兼賢達,一精一通文墨,隨著母后一口京話,並無半句蠻音。

閒時與駙馬吟詩作賦,彈琴下棋,或到花間打彈,或到柳陰走馬,暮樂朝歡,如膠如漆。

國主、國母不時到府中宴飲歡樂,駙馬盡半子之禮,問安視膳,不敢怠惰,國主大悅。

有時將軍國重務與他商議,駙馬條對詳明,剖判停妥。

國主道:「駙馬這般才貌,不唯小女終身有托,孤家亦得輔弼賢良了。」

駙馬謙謝。

一日,公主問道:「婆婆在金鰲島與李元帥是甚親戚?可安樂否?」

駙馬道:「元帥是先父同盟契友,又同做朝廷大官,最有義氣,待我母子如骨肉一般。

還有一位姑一娘一,也是孀居。

去年患難之中,全虧那樂將軍救援,所以得有今日。」

公主道:「雖是他二人義重深思,終是外人。

我和你人子之心,也當各盡。

況遠隔海面,溫情之禮有缺。

待我稟過父王,差官接到這裡,朝夕侍奉,以盡孝心。」

公主就去稟知國王,差官迎來。

駙馬又修書一封送去。

公主分付內侍,打掃花樓一座,待婆婆安居不題。

那差官奉國主之命、駙馬書札,到金鰲島,說知來意一呈上書信。

李俊拆開看了,與樂和商議道:「花公子要接母親、姑一娘一到府中奉養,你道如何?」

樂和道:「他母子天一性一之恩不可違隔,公主賢慧,正該如此。

況二位嫂嫂俱是孀幃,雖我輩弟兄是頂天立地好男子,終有瓜履之嫌,自宜送去,兩全其美。」

李俊就與花恭人說知,花恭人心中甚喜,說道:「承列位伯叔這般美意,成就我母子安享富貴,萬分難報。」

即去收抬,思量起身。

樂和對李俊道:「乘這機會送花恭人去,還有一條妙計。」

有分教:虎豹在山驚犬彘,蛟龍鎮海統魚蝦。

不知樂和說出甚麼計策來,且聽下回分解。

暹羅國求和親,真是創見之事。

其中敘馬賽真之仁柔,吞珪之有勇無謀,共濤之一奸一險而難展一籌,蕭妃之見機,公主之婉媚而賢達,賠了夫人又折兵,寫得淋一漓細潤如許。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水滸後傳
第一回 阮統制感舊梁山泊 張別駕激變石碣村第二回 毛孔目橫吞海貨 顧大嫂直斬豪家第三回 病尉遲閒住受餘殃 欒廷玉失機同入伙第四回 鬼臉兒寄書罹重禍 趙玉娥錯配遇多情第五回 老管營少妾殺命 補天雕舊僕株連第六回 飲馬川群英興舊業 虎峪寨鬥法辱黃冠第七回 李良嗣條陳因賜姓 鐵叫子避難暫更名第八回 燕子磯玉貌惹奇殃 寶帶橋金蘭逢故友第十回 墨吏貪贓賠錢縱獄 豪紳聚斂加利償民第十一回 駕長風群雄開霸業 射鯨魚一箭顯家傳第十二回 金鰲島興兵圖遠略 暹羅城危困乞和親第十三回 翻海舶天涯遇知己 換良方相府藥佳人第十四回 安太醫遭讒先避跡 聞參謀高隱款名賢第十五回 大征戰耶律淳奔潰 小割裂左企弓獻詩第十六回 潯陽江悶和酒樓詩 柳塘灣快除雪舟恨第十七回 穆春血濺雙峰廟 扈成計敗三路兵第十八回 鎮三山遭冤入登雲 焦面鬼謀妻落枯井第十九回 啟兵端輕納平州城 逞神力奪轉唐猊甲第二十回 呼延灼父子透重圍 美髯公良朋解險厄第二十一回 撲天雕火燒萬慶寺 小旋風冤困滄州牢第二十二回 破滄州豪傑重逢 困汴京奷雄遠竄第二十三回 跨青騾英雄尋退步 演六甲兒戲陷神京第二十四回 換青衣二帝慘蒙塵 獻黃柑孤臣完大義第二十五回 野狐鋪正言折王進 大名府巧計救關勝第二十六回 小相逢古殿話新悉 大征戰松坡獲全勝第二十七回 渡黃河叛臣因授首 進鴆酒狹路巧相逢第二十八回 橫衝營良馬識故主 靖忠廟養卒奉英靈」第二十九回 還道村法斬郭道士 紫髯伯術護美髯公第三十回 陰陽設計鐵扇離殃 南北兩寨金髹義第三十一回 馬國主游春逢羽客 共丞相訪道遇番僧第三十二回 慶生辰龍舟觀競渡 篡寶位綺席進霞丹第三十三回 薩頭陀役鬼燒海船 混江龍誓志守孤城第三十四回 大復仇二凶同授首 權統攝傑士盡歸心第三十五回 日本國借兵生釁 青霓島煽亂興師第三十六回 振國威勝算平三島 建奇功異物貢遐方第三十七回 徐神翁詩驗金鰲島 宋高宗駕困牡蠣灘第三十八回 武行者敘舊六和塔 宿太慰敕封暹羅第三十九回 丹霞宮三真修靜業 金鑾殿四美結良緣第四十回 大聚會弟兄同宴樂 好結果君臣共賦詩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