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後傳》第三十七回 徐神翁詩驗金鰲島 宋高宗駕困牡蠣灘:燕青抗言諫諍說道:「三島雖平,二十四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水滸後傳》第三十七回 徐神翁詩驗金鰲島 宋高宗駕困牡蠣灘

水滸後傳

第三十七回 徐神翁詩驗金鰲島 宋高宗駕困牡蠣灘

卻說大將軍李俊,因征戰多時,身心勞瘁,思量要與眾兄弟快樂,過了殘冬。

燕青抗言諫諍說道:「三島雖平,二十四島未盡稱伏。

必要逐島巡歷,好言撫一慰,使他懷德畏威,不敢倡亂,那時方得寧靖。

古人謂之一勞永逸。」

大將軍道:「兄弟之言甚是有理。」

即命文武十員,點三千兵,一百號戰船,製造八方十二神將,二十八宿鮮明旗幟,水磨盔甲,器械鋒利,建立了朱幡黃幄、皂纛白旄,與柴進、燕青、朱武、樂和、呼延灼、李應、花逢春、呼延鈺、徐晟、凌振,十二對金鼓,發了三個號炮開洋。

先到青霓島。

欒廷玉、扈成出來,迎接慰勞一番,把鐵羅漢三人首級遣人傳示東方五島。

那五島俱來降伏,進貢方物。

大將軍重賜段匹花紅,皆喜躍而去。

欒廷玉請大將軍並各位弟兄游鐵羅山、烏龍洞,宴飲一日。

開到釣魚島,朱仝、黃信出來迎接,將佘漏天首級傳示西面五島,亦來降貢,重賞而去。

朱仝獻上巴豕膽,留與安道全藥籠中備用。

也吃了一日酒,到釣魚台遊覽而去。

開洋轉北到白石島,關勝、楊林接入。

大將軍道:「這島果然奇巧,若無方明,怎生破得?」

重賜方明。

朱仝設宴,用香雪春送上大將軍和眾弟兄,都吃得酩酊。

北面五島亦盡來納款。

遂開船到金鰲島。

費保、高青相見,李大將軍道:「此島是我們創業根基,山川秀麗,城垣堅固,作暹羅之屏翰,恐你兩個兄弟料理不來,去傳王進、阮小七來同守。

王進老將知兵,住在國中,終是先輩,不可屈下。

阮小七慣習水戰。

四人在此,我無南顧之憂矣。」

登了城樓歎道:「若無中國弟兄來,幾被薩頭陀所害,可謂僥倖。」

費保請到廳上赴宴,南面五島亦來納款,撫勞而去。

話休絮煩。

正在飲酒,只見一個道士,羽衣竹冠,飄然而至。

花逢春見了,即出席而拜。

道士笑道:「駙馬還認得貧道麼?」

大將軍見他仙風道骨,請來上坐。

道士並不推遜,一坐下就吃了十大甌酒,只不用葷。

大將軍問及來歷,花逢春道:「春間馬國主到丹霞山遊觀,這位先生見國主氣色不利,叫隨他出家,不日必有奇禍。

留下四句偈,皆是不祥之語。

雖已應驗,只是猜不出。」

道士道:「有何難哉?『洚水為災』,洚水者,洪水也,『長年不永』,長年者壽也。

移洪字三點在壽字旁,不是共濤兩字麼?說他為災。

後面兩句不消解得,我方才到他墓上來。」

花逢春道:「若是國主當初隨了先生出家,可免得這禍麼?」

道士道:「仙家可以轉禍為福,自然可免,只是必不肯出家。

老病貧苦,身膺重罪的人,尚戀著浮生,豈能捨一國之尊,脫屣而去?反是貧道饒舌了。」

花逢春道:「那共濤安享富貴,何故行此悖逆、自取滅亡?」

道士道:「貪夫知利而不知害。

凡人打掃一片心田,乾乾淨淨,雖做強盜的,後來必有好處。

若妄想希圖王侯將相,必受顯戮。

這共濤與中國的蔡京、高俅一般品類,遺臭萬年。」

李俊暗想道:「這道士真有意思,這句說話打著我輩了。」

接口道:「如我弟子可隨先生出得家麼?」

道士仔細一看道:「你身上擔子還重,若是登來,可以卸得。」

大將軍道:「甚麼『登來』?」

道士道:「自有後驗。」

大將軍道:「先生可留仙馭,與公孫先生同住修煉。」

道上道:「公孫一清是我師侄,他方才祈雪祭風,太刻毒了。

飛昇之事,還隔一塵。」

見照壁粉飾得潔白,叫借筆硯一用。

花逢春捧過筆硯,道士捲起袍口,磨得墨濃,醮得筆飽,在壁上龍蛇飛動,揮下碗口大小的二十八字。

眾人一齊起身看道:

牡蠣灘邊一艇橫,夕陽西下待潮生。

與君不負登臨約,直向金鰲背上行。

後面又有四個小字「徐神翁題」。

眾人不解其意。

道士道:「明日有一大貴人到,自然曉得。」

向花逢春道:「香雪春還要用幾杯。」

花逢春道:「香雪春白石島所釀,不曾帶來,還隔五百里路,怎處?」

道士道:「借酒榼一用,貧道倒帶得在此。」

隨人抬到酒榼,道士把袖拂了一拂,開來滿榼香雪春。

斟上,其味無異。

又道:「有此美醞,但少鮮花時果。」

叫取大漆盤來,袖中摸出閩中楓亭驛中生的狀元紅荔支,剛剛是新摘下的,堆滿一盤,又向袖中擎出兩朵洛陽開的姚黃魏紫牡丹花,曉露未晞,插在筵上。

大笑道:「貧道窮家計,只此二物奉獻。」

剖開荔支,先奉一個與大將軍,香甘嫩一白,入口而化。

又剖開一個與燕青,說道:「比你駝牟岡進的青子,直待回味,怎如這荔支入口便甜,要青子回味,不能勾了。」

逐個面前奉上一個,自取大碗,吃上三碗香雪春,把手一招,空中飛下一隻白鶴,在席前清唳了數聲。

道士跨上鶴,指道:「貧道要到羅浮山看梅花,不得奉陪了。」

騰空而去。

眾人齊道:「真是神仙下降,可惜公孫先生不曾一會。」

倏忽不見,驚訝不已。

只見探事船報來說:「牡蠣灘上有宋朝皇帝被金國大將阿黑麻趕來,圍困甚急。」

柴進、燕青道:「我等原以忠義立國,親見中原陸沉,二帝蒙塵,只為越在草莽,不一操一兵一柄一,無可奈何。

今康王中興,又一旦顛蹶,到了這裡,豈可坐視不救。

現有兵將,雖眾寡不敵,金兵長子騎射,不習水戰,我們倘得一戰成功,送駕回朝,真千載奇功,名標青史,豈不美哉!」大將軍奮然道:「我李俊一介細微,蒙弟兄相助,成此事業,若坐視君父之難而不救援,是豺狼也。

雖肝腦塗地,亦所甘心。

望眾弟兄奮勇同心,共建大義。」

朱武道:「謀定而後戰。

可分兵三隊,到夜靜之時,使他不測多寡。

今日是箕水豹值日,晚間必有大風,將十支空船裝滿蘆柴,加上硝硫,乘他無備,好作火攻,可獲萬全。」

正說間,王進、阮小七到了。

大將軍太喜,即撥呼廷灼、柴進、呼延鈺、徐晟為一隊,王進、李應、阮小七、高青為一隊,自與朱武、燕青、費保、花逢春、凌振為一隊。

分撥已定,只等夜深進兵不題。

卻說高宗皇帝即位臨安,信任王潛善、黃伯彥、湯思退一班無謀宰相,專主和議。

斥罷李綱,張所、傅亮忠良之臣,汴京復失,兩淮不守。

被兀朮長一驅一直一入,攻破獨松關,高宗遂幸明州,下了海。

阿黑麻領一萬雄兵,直追至牡蠣灘,一團一團一圍定,以為唾手可取。

只是船到灘邊,便見兩條黃龍旋繞在御營上,風雨大作。

金兵害怕,不敢上岸。

高宗從駕的戰士盡皆敗沒,唯有羽林軍數百、文武內監十餘員而已,御膳已缺,正在危急之時。

夜至三更,李俊統三隊兵,先把火船推入金營。

忽起大風,各船一齊火起,凌振又裝大炮,振天打去。

呼延灼等大喊殺人,逢著便砍。

阿黑麻不知哪裡來的救兵,黑夜裡又不知多少,各船火發,先領一隊奔出外洋。

那金兵殺死的、燒死的、跳在海內的,不計其數。

阿黑麻領殘兵,不敢回明州,望登萊逃去。

呼延鈺、徐晟追上,拿得一個船、兩員將官、三十名金兵,解到中營發落。

高宗聽得炮聲不絕,火光沖天,心中驚怕,垂淚道想:「是金兵登岸了,不如自盡,免得受辱。」

侍臣奏道:「這喊聲,敢有救兵到了,在哪裡交戰。

聖上且請耐心。」

到天明,李俊等登岸,向羽林軍道:「我等是救駕的,金兵殺敗逃去,特來見駕。

煩為引奏。」

羽林軍報知,高宗驚喜不已,傳旨宣進。

李俊等奏道:「臣等介冑在身,不能行禮。

護駕來遲,有驚龍體,死罪死罪。」

高宗舉目觀看,都是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問道:「卿等是何人?救朕大難。」

李俊道:「臣等李俊是梁山泊宋江部下,蒙道君太上皇帝三次招安,欽差征服遼國,剿滅方臘,恩授官職。

蔡京、高休、童貫等嫉功妒能,假傳聖旨,頒賜藥酒鳩死宋江、盧俊義,又陷害臣等,故投海外暹羅國。

那國王馬賽真被一奸一臣共濤篡弒,國內無主。

軍民擁戴臣權勾當暹羅國事。

聞得陛下為阿黑麻所圍,臣等奮不顧身,特來救駕。」

高宗大喜,稱讚道:「朕久知宋江和卿等心懷忠義,為朝廷立功,一旦被一奸一臣所陷。

淵聖皇帝已將一奸一黨一誅戮。

今日朕家危難,又藉卿等相救,真是功垂竹帛,百世流芳。

可開出姓名,待朕還朝,沒於王事者,厚加褒贈,現在的顯罹官爵,胙土分茅。」

李俊等謝恩。

又奏道:「聞御膳匾乏,請聖駕幸臣駐紮之所,整頓兵馬,送聖駕還朝。」

高宗傳旨啟行,文武內監護從下船。

頃刻到了金鰲島,用十六人橋抬入公廳,李俊等換了朝服,高呼拜舞已畢,進上珍饌百盤。

文武內監另自管待,羽林軍各犒酒米。

高宗用罷御膳,笑道:「朕已絕糧一日矣,今得飽卿之德。」

回頭見照壁上之詩,大驚道:「此詩幾時題的?此間喚甚地名?」

李俊道:「此名金鰲島。

這首詩昨日有一道士,曰稱徐神翁,忽然而來,題了這詩。

臣等不解其意,他道:『明日有一大貴人到,自然曉得。

』」高宗恍然道:「事有前定,信不誣也。

朕在潛邸之時,遇一道士,口授這四句詩,說道:『他日自有應驗。

』不料隔了多年,來到此地。

人生都是前定,豈可任行一步。

原來這道士便是徐神翁。」

問:「此仙翁何在?待朕再叩前程。」

李俊把攝酒、獻牡丹花、鮮荔枝的奇異,及招下一鶴,騰空而去說了。

高宗道:「那仙翁何不暫停一日,使朕再問此後休咎。」

李俊道:「陛下已過大難,定然萬壽無疆。

今日是臘月二十八了,請聖駕暫幸暹羅國度歲,新正送行。」

高宗點首道:「軍旅倥惚,把歲序都忘了。

承卿款留,且過元旦。」

李俊先命花逢春、樂和歸去,整備待駕。

高宗張了御蓋,坐在大船上,見海氣澄清,群山青翠,喜動龍顏。

到了海口,樂和安排儀仗,結綵張幄,一路香花燈燭,鼓樂笙蕭,李俊多官俱是步行,引至金鑾殿,各官盡來朝見。

退朝到偏殿,唯有李俊、公孫勝、燕青三個陪侍。

高宗問公孫勝道:「昨日徐神翁到來,先生曾相會否?可知他來歷?」

公孫勝道:「臣不曾到金鰲島,無緣不能相遇。

他是蓬菜散仙,與先師羅真一人交往,正是師叔之禮。」

高宗道:「朕已厭棄塵勞,待欲修仙何如?」

公孫勝道:「天子與庶民不同,臨御六字,使人民安生樂業,便是正果了。

何必枯寂為事?太上道君極慕神仙之事,敬事林靈素。

因五欲未除,一寵一任群小,致海內崩裂,況林靈素是小有法術之人,貪圖富貴,廣收門下,恣為不法。

所以上天降禍。

必若徐神翁輩能超出世外,行雲無跡,才是真仙。」

燕青俯伏奏道:「微臣燕青曾於宣和二年上元之夜上廳行首李師師家,得觀太上道君皇帝,蒙賜御筆,赦臣萬死。

前年北狩在駝牟岡,臣到營中朝見,進黃柑十個,青子一百枚,又蒙欽賜紈扇一一柄一,題有詩句,特呈御覽。」

高宗接過,諷誦數回,潛然淚下,道:「朕被金兵搜一逼一,不敢去送龍駕。

卿能仗義若此,可謂國亂顯忠臣矣。

上皇手澤,卿可珍藏。」

仍付與燕青,叩頭謝道:「微臣有芻蕪之言,望陛下採納。

二帝蒙塵,中原陸沉,此千古創變也。

陛下天與人歸,繼續大統,海內父老,皆拭目以望中興。

陛下當枕戈達旦,以報父兄之仇,不可聽信庸人,狃於和議。

和議之計,金人以此愚我,奈何我以自愚也。

宗澤憤死,張所掣回,神京復失,兩准不守,致陛下為蹈險之行。

幸天地祖宗之靈,得以萬全。

陛下還朝,宜遠斥和議之臣,亟拔忠貞之士,則二聖可還,海字可復。

昧死陳情,伏望聖鑒。」

高宗道:「卿忠義過人,識見卓犖,朕銘在心,一歸朝,即相張浚、趙鼎矣。」

燕青拜謝而起。

高宗進了晚膳安寢。

次早是元旦,五鼓罷,設朝儀。

李俊先同文武眾官伺候。

堆起火城,焚檀沉降速,香氣氤氳,散於九霄。

丹墀下羽林軍肅列御仗,伐鼓鳴鑼。

高宗望北拜了二帝,簇擁升殿。

一時難得龍位,權坐了馬國主遺下的暹羅蜜犀鑲嵌龍文的白象牙一床一。

李俊率文武拜舞稱賀,暹羅國文武臣僚同耆民父老,亦皆朝賀畢。

馬賽真元妃蕭氏鳳冠霞帔,宮娥擁出來拜賀。

高宗傳旨平身。

朝駕已畢,各官俱散。

李俊就在金鑾殿設華筵,陳列寶玩,山珍海錯,無不畢具。

李俊親捧金盃,再拜上壽。

高宗賜坐陪宴,李俊、公孫勝、柴進、燕青四人謝恩就坐。

殿下奏樂,蠻女起舞。

高宗大悅,說道:「朕在臨安規模草創,朝駕賜宴,僅存大意。

不意今日此地反有此盛典,可謂中外一家,君臣同慶矣。」

李俊四人更番上壽,跪進香雪春。

高宗道:「此酒味醇而美,大稱朕懷。」

李俊奏道:「此酒名為香雪春,白石島所釀,飲多不醉,醉不傷神。

陛下還朝,當繼進奉。」

直宴到下午,盡歡而散,高宗道:「感卿等美意,欲要再留幾日,恐臣盼望,明日可送朕回朝。」

李俊道:「臣已準備船隻,擇初三是黃道出行吉日,決當送駕。」

高宗退到偏殿,又與公孫勝敘談道藏之法,不覺至晚。

次早呼延鈺、徐晟所拿金朝兩員將官,大將軍發監察御史裴宣勒取口供,原來就是趙良嗣、王朝恩投順金朝,後為嚮導。

裴宣將口供進上,高宗看了大怒,就舉御筆寫道:「趙良嗣構成邊釁,使二帝蒙塵,王朝恩權一奸一遺孽,追朕海上,大逆不道。

先打八十御棍,扭解回京,凌遲處死。

欽此。」

裴宣領了聖旨,花逢春叫帶進駙馬府,說與母親、姑一娘一知道:「王朝恩已帶來處杖了。」

花恭人、秦恭人都立大後堂親看。

樂和、樊瑞亦皆到來。

裴宣喚帶欽犯行杖,眾軍役鷹拿燕搶的摔在丹墀跪著,樂和道:「王宣慰,你可認得尹文和、花公子麼?怎的把宦家冰霜凜節命婦拿禁東樓,意欲何為?」

王朝恩見了,滿面羞慚,哀求道:「不干本犯之事,通是郭京指使,尹相公望乞寬恕。」

樂和道:「我原是梁山泊鐵叫子樂和,今為暹羅國參知政事。」

樊瑞道:「李大官人本是見我鬥法贏了,款我淨室,怎又聽信郭京狂言,要拿去解童貫!我土遁去了,又差兵捉公孫先生,與你有甚相干?我叫做混世魔王樊瑞,公孫先生現今與聖上談道哩。

那郭京投順金朝,作鄆城知縣,被我拿到還道村殺了。」

王朝恩道:「事已至此,悔之無及,還求樂大人開恩。」

樂和道:「你待我原不薄,只是你父子世受國恩,不思盡忠,反作金朝嚮導,來追聖駕!二位這事大錯了!也罷,叫取酒食來,二位兄吃些,好熬刑責。

這是先盡私情,後正國法。」

軍健便把黃袱繃起,高掇一精一臀一,架著朱紅棍子,一人跪數五棍,吆喝一聲,從半空打下,一棍一換,八十打了半日,趙良嗣、王朝恩打得皮開肉綻,死而復甦。

裴宣喝令上時帶出,樂和道:「今日才完得燕子磯一樁公案。」

花、秦二恭人稱快進去。

裴宣去復聖旨,不題。

到初三日,李俊整頓了大海鰍船,差文臣四員,是柴進、燕青、樂和、蕭讓;武將四員,是呼延灼、李應、孫立、徐晟,點二千兵護駕,又設筵席送行。

李俊跪進奏揭,高宗龍目一觀,開道:

夜光珠四顆,貓兒眼十粒,通天犀帶一圍,于闐玉帶一圍,珊瑚樹二枝(高三尺),瑪瑙盤一個(徑二尺),伽南香幾一座,西洋錦段十端,巴豕膽一枚,龍香劑十匣,竹鴆臘十瓶,香雪春百壇。

高宗道:「怎又貢此珍奇之物,叨荷多矣,卿可即真主暹羅國事,朕當命大臣繼敕命而來,善理國事。

文武諸臣,卿可承製封拜。

還有一說,那倭王貪得無厭,時常侵犯浙閩淮揚等界。

卿與高麗國王李誤共加防遏,毋使跳梁。」

李俊奏道:「三島倡亂,革鵬借兵,倭王命大將關白領一萬兵來,圍住暹羅城。

幸得公孫勝祈雪祭風,關白並倭兵盡皆僵凍而死,一個不還。

倭王懼怕,再不敢來了。

既承聖諭,當遣陪臣到高麗國,與李俁會議,設法防禦,使聖上再無外顧之憂。」

高宗命啟駕,李俊率文武多官步送到海邊,俯伏再拜。

高宗道:「卿國中寧靖,一來覲朕。」

李俊頓首泣謝道:「臣仰仗天威,鎮攝遐方,當年年進貢,三年一朝。

萬望善保聖躬,以副四海臣民之望。」

高宗下了船,柴進等八員皆辭大將軍登舟。

放了號炮開洋,只見雲端裡隱隱兩條黃龍,張牙舞爪,迤邐先行,起一陣和風,下幾點微雨,所謂雨師灑道,風伯掃塵也。

李俊等磬折立於海岸,望不見龍船,方乘馬而返。

眾人齊道:「聖天子有萬靈呵護,只看兩條黃龍亦護聖駕而去,我等存心忠義,得此一番救駕,亦可少盡臣子之職矣。」

正是:君臣同體鴻鈞轉,海岳澄清宇宙寧。

不知後面還有何事,且聽下回分解。

天特送高宗航海,作成李俊做好人。

趙良嗣、王朝恩可稱李俊功臣。

牡蠣灘救駕,李俊之幸,非高宗之幸也。

古來有意思人,偏有好題目做。

所謂茲乃天意,夫豈人謀。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水滸後傳
第一回 阮統制感舊梁山泊 張別駕激變石碣村第二回 毛孔目橫吞海貨 顧大嫂直斬豪家第三回 病尉遲閒住受餘殃 欒廷玉失機同入伙第四回 鬼臉兒寄書罹重禍 趙玉娥錯配遇多情第五回 老管營少妾殺命 補天雕舊僕株連第六回 飲馬川群英興舊業 虎峪寨鬥法辱黃冠第七回 李良嗣條陳因賜姓 鐵叫子避難暫更名第八回 燕子磯玉貌惹奇殃 寶帶橋金蘭逢故友第十回 墨吏貪贓賠錢縱獄 豪紳聚斂加利償民第十一回 駕長風群雄開霸業 射鯨魚一箭顯家傳第十二回 金鰲島興兵圖遠略 暹羅城危困乞和親第十三回 翻海舶天涯遇知己 換良方相府藥佳人第十四回 安太醫遭讒先避跡 聞參謀高隱款名賢第十五回 大征戰耶律淳奔潰 小割裂左企弓獻詩第十六回 潯陽江悶和酒樓詩 柳塘灣快除雪舟恨第十七回 穆春血濺雙峰廟 扈成計敗三路兵第十八回 鎮三山遭冤入登雲 焦面鬼謀妻落枯井第十九回 啟兵端輕納平州城 逞神力奪轉唐猊甲第二十回 呼延灼父子透重圍 美髯公良朋解險厄第二十一回 撲天雕火燒萬慶寺 小旋風冤困滄州牢第二十二回 破滄州豪傑重逢 困汴京奷雄遠竄第二十三回 跨青騾英雄尋退步 演六甲兒戲陷神京第二十四回 換青衣二帝慘蒙塵 獻黃柑孤臣完大義第二十五回 野狐鋪正言折王進 大名府巧計救關勝第二十六回 小相逢古殿話新悉 大征戰松坡獲全勝第二十七回 渡黃河叛臣因授首 進鴆酒狹路巧相逢第二十八回 橫衝營良馬識故主 靖忠廟養卒奉英靈」第二十九回 還道村法斬郭道士 紫髯伯術護美髯公第三十回 陰陽設計鐵扇離殃 南北兩寨金髹義第三十一回 馬國主游春逢羽客 共丞相訪道遇番僧第三十二回 慶生辰龍舟觀競渡 篡寶位綺席進霞丹第三十三回 薩頭陀役鬼燒海船 混江龍誓志守孤城第三十四回 大復仇二凶同授首 權統攝傑士盡歸心第三十五回 日本國借兵生釁 青霓島煽亂興師第三十六回 振國威勝算平三島 建奇功異物貢遐方第三十七回 徐神翁詩驗金鰲島 宋高宗駕困牡蠣灘第三十八回 武行者敘舊六和塔 宿太慰敕封暹羅第三十九回 丹霞宮三真修靜業 金鑾殿四美結良緣第四十回 大聚會弟兄同宴樂 好結果君臣共賦詩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